书城经济西部区域人口发展战略与规划
3177200000008

第8章 西藏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7)

(2)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人口结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人口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家庭的生育行为以及支配这种行为的生育观念受家庭经济条件和收入水平的制约。发展中国家,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小生产者主要依靠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来发展经济,由此而产生多生育特别是多生育男孩的愿望;而以高科技社会化大生产为主的发达国家,主要依靠运用现代科技来发展经济,由此而产生了少生优育的思想观念。因此,发达国家主要表现为老年型人口结构,发展中国家表现为年轻型人口结构。

(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人口发展的性质。当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时,就业充分,社会生产力能以较快的速度发展。若二者比例失调,人口发展速度超过经济发展速度,就会产生就业困难、入学困难、住房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从本质上讲,人口问题是一个发展问题,是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问题。只有经济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口问题;只有解决好人口问题,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口环境,有适度的人口总量,优良的人口素质,合理的人口结构,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4.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的评价。

关于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一方面,协调发展是一种调节手段和管理控制职能;另一方面,协调发展是一种状态,表达了对子系统之间或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发展目标的一致性,表明各子系统或系统各因素之间、系统各功能之间、结构或目标之间的融合关系,从而描述系统整体效应①。

(1)评价原则。评价人口、经济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要全面客观地评价人口、经济的协调发展状况,需要有一个科学的指标体系,在建立该指标体系时遵循了以下基本原则。①科学性原则。即指标体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能够准确、全面、系统地反映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内涵。②实用性原则。合理地选择指标,指标数据应易于统计,统计数据能确保权威性。③完备性原则。指标体

① 田成诗,盖美:《关于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状态的研究——以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统计与信患论坛》2004年7月。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要能反映和测度被评价系统的主要特征。④可行性原则。

(2)指标选择。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有代表性的综合指标和主要指标,有些在统计上无法量化或数据不易获得以及相对次要的指标可暂时不列入。指标体系建立如下:①经济子系统。主要指标包括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实际利用外资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②人口子系统。主要指标包括人口总数、人口年增长率、人口密度、在校学生数、城市人口比重。

(3)评价程序。以经济子系统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其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评价的具体步骤如下:收集整理基本数据,其中个别年份的个别数据无法查到,采用推算估计获取;指标数据标准化,得到标准化后的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求相关矩阵、特征根、特征向量和方差贡献率;求主成分,可以选用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作为评价的综合指标,也可选择特征根大于某一值的几个主成分,这样评价的可信度较高。计算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值,将各年度数据代入所选的主成分,得到各年度的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值。同理,可得到人口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值。

(二)西藏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总体情况评估

1.西藏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数量变化分析。

(1)西藏城乡人口发展基本情况评估。2003年西藏年末总人口为259.21万人,市镇人口为98.43万人,乡村人口为160.78万人,城市化率(市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38.0%。从1991年到2003年,西藏人口从221.78万人增加到259.21万人,净增37.43万人,年均增加3.12万人。市镇人口从36.26万人增加到98.43万人,净增62.17万人,年均增加5.18万人;乡村人口从185.52万人减少到160.78万人,减少24.76万人,年均减少2.一06万人。城市化率从16.3%增加到38.0%,净增21.7个百分点,年均增加1.8个百分点。1991年至2003年西藏城乡人口发展情况见表1。

表1 西藏城乡人口发展情况(1991—2003)

┏━━━━━┳━━━━━━┳━━━━━━━━━━━━━━━━━━━━━━━━━━━━┳━━━━━━━━━━━━━━━━━━━┓

┃ ┃ 年末总 ┃ 按城乡分 ┃ ┃

┃ 年份 ┃ 人口 ┃ 市镇 乡村 ┃ 人口数(万人) ┃

┃ ┃ ┣━━━━━━━━━━━━━━┳━━━━━━━━━━━━━┫ ┃

┃ ┃ ┃ ┃ ┃ ┃

┃ ┃ ┣━━━━━━━┳━━━━━━╋━━━━━━━┳━━━━━╋━━━━━┳━━━━━━┳━━━━━━┫

┃ ┃ (万人) ┃人口数(万人) ┃比重(%) ┃人口数(万人) ┃比重(%) ┃总人口 ┃市镇人口 ┃乡村人口 ┃

┣━━━━━╋━━━━━━╋━━━━━━━╋━━━━━━╋━━━━━━━╋━━━━━╋━━━━━╋━━━━━━╋━━━━━━┫

┃ 1991 ┃ 221.78 ┃ 36.26 ┃ 1 6.3 ┃ 185.52 ┃ 83.7 ┃ 17.1 ┃ 16.3 ┃ 17.3 ┃

┣━━━━━╋━━━━━━╋━━━━━━━╋━━━━━━╋━━━━━━━╋━━━━━╋━━━━━╋━━━━━━╋━━━━━━┫

┃ 1992 ┃ 225.27 ┃ 37.01 ┃ 1 6.4 ┃ 188.26 ┃ 83.6 ┃ 15.7 ┃ 20.7 ┃ 14.8 ┃

┣━━━━━╋━━━━━━╋━━━━━━━╋━━━━━━╋━━━━━━━╋━━━━━╋━━━━━╋━━━━━━╋━━━━━━┫

┃ 1993 ┃ 228.88 ┃ 27.84 ┃ 12.2 ┃ 201.04 ┃ 87.8 ┃ 16.0 ┃ —247.8 ┃ 67.9 ┃

┣━━━━━╋━━━━━━╋━━━━━━━╋━━━━━━╋━━━━━━━╋━━━━━╋━━━━━╋━━━━━━╋━━━━━━┫

┃ 1 994 ┃ 231.98 ┃ 38.48 ┃ 16.6 ┃ 1 93.5 ┃ 83.4 ┃ 13.5 ┃ 382.2 ┃ —37.5 ┃

┣━━━━━╋━━━━━━╋━━━━━━━╋━━━━━━╋━━━━━━━╋━━━━━╋━━━━━╋━━━━━━╋━━━━━━┫

┃ 1995 ┃ 235.55 ┃ 39.83 ┃ 16.9 ┃ 195.72 ┃ 83.1 ┃ 15.4 ┃ 35.1 ┃ 11.5 ┃

┣━━━━━╋━━━━━━╋━━━━━━━╋━━━━━━╋━━━━━━━╋━━━━━╋━━━━━╋━━━━━━╋━━━━━━┫

┃ 1996 ┃ 239.30 ┃ 40.40 ┃ 16.9 ┃ 198.9 ┃ 83.1 ┃ 15.9 ┃ 14.3 ┃ 16.2 ┃

┣━━━━━╋━━━━━━╋━━━━━━━╋━━━━━━╋━━━━━━━╋━━━━━╋━━━━━╋━━━━━━╋━━━━━━┫

┃ 1 997 ┃ 242.74 ┃ 41.72 ┃ 17.2 ┃ 201.02 ┃ 82.8 ┃ 14.4 ┃ 32.7 ┃ 10.7 ┃

┣━━━━━╋━━━━━━╋━━━━━━━╋━━━━━━╋━━━━━━━╋━━━━━╋━━━━━╋━━━━━━╋━━━━━━┫

┃ 1 998 ┃ 245.39 ┃ 43.86 ┃ 17.9 ┃ 201.53 ┃ 82.1 ┃ 10.9 ┃ 51.3 ┃ 2.5 ┃

┣━━━━━╋━━━━━━╋━━━━━━━╋━━━━━━╋━━━━━━━╋━━━━━╋━━━━━╋━━━━━━╋━━━━━━┫

┃ 1999 ┃ 247.72 ┃ 66.87 ┃ 27.0 ┃ 180.85 ┃ 73.0 ┃ 9.5 ┃ 524.6 ┃—102.6 ┃

┣━━━━━╋━━━━━━╋━━━━━━━╋━━━━━━╋━━━━━━━╋━━━━━╋━━━━━╋━━━━━━╋━━━━━━┫

┃ 2000 ┃ 251.23 ┃ 79.51 ┃ 31.6 ┃ 171.72 ┃ 68.4 ┃ 14.2 ┃ 189.0 ┃ —50.5 ┃

┣━━━━━╋━━━━━━╋━━━━━━━╋━━━━━━╋━━━━━━━╋━━━━━╋━━━━━╋━━━━━━╋━━━━━━┫

┃ 2001 ┃ 253.70 ┃ 81.30 ┃ 32.0 ┃ 172.4 ┃ 68.0 ┃ 9.8 ┃ 22.5 ┃ 4.0 ┃

┣━━━━━╋━━━━━━╋━━━━━━━╋━━━━━━╋━━━━━━━╋━━━━━╋━━━━━╋━━━━━━╋━━━━━━┫

┃ 2002 ┃ 255.44 ┃ 83.67 ┃ 32.8 ┃ 171.77 ┃ 67.2 ┃ 6.9 ┃ 29.2 ┃ —3.7 ┃

┣━━━━━╋━━━━━━╋━━━━━━━╋━━━━━━╋━━━━━━━╋━━━━━╋━━━━━╋━━━━━━╋━━━━━━┫

┃ 2003 ┃ 259.21 ┃ 98.43 ┃ 38.0 ┃ 160.78 ┃ 62.0 ┃ 14.8 ┃ 176.4 ┃ —64.0 ┃

┗━━━━━┻━━━━━━┻━━━━━━━┻━━━━━━┻━━━━━━━┻━━━━━┻━━━━━┻━━━━━━┻━━━━━━┛

资料来源:根据《西藏统计年鉴2004》计算。

(2)人口数量变化。从1991年至2003年,西藏人口出生率从23.5‰稳定下降到14.2‰,人口死亡率1991年至1997年维持在7.0‰至7.8‰,1998年至2003年人口死亡率有所下降,维持在6.1%0至6.9‰,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6.1‰波动下降到7.5‰。2003年年末总人口为259.21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29.50万人,占总人口的49.9%;女性人口129.71万人,占总人口的50.1%。西藏人口发展情况见表2。(图略)

数据来源:《西藏自治区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

图2 西藏自治区历年人口自然增长总量

数据来源:《西藏统计年鉴2004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表2 西藏人口的性别比(1991—2003)

┏━━━━━┳━━━━━━┳━━━━━━━━━━━━━━━━━━━━━━━━━━━┓

┃ ┃ 年末总 ┃ 按性别分 ┃

┃ ┃ ┣━━━━━━━━━━━━━┳━━━━━━━━━━━━━┫

┃ 年份 ┃ 人口 ┃ 男 ┃ 女 ┃

┃ ┃ ┣━━━━━━━┳━━━━━╋━━━━━━━┳━━━━━┫

┃ ┃ (7/人) ┃人口数(万人) ┃比重(%) ┃人口数(万人) ┃比重(%) ┃

┣━━━━━╋━━━━━━╋━━━━━━━╋━━━━━╋━━━━━━━╋━━━━━┫

┃ 1991 ┃ 221.79 ┃ 109.20 ┃ 49.2 ┃ 112.59 ┃ 50.8 ┃

┣━━━━━╋━━━━━━╋━━━━━━━╋━━━━━╋━━━━━━━╋━━━━━┫

┃ 1992 ┃ 225.27 ┃ 110.86 ┃ 49.2 ┃ 114.41 ┃ 50.8 ┃

┣━━━━━╋━━━━━━╋━━━━━━━╋━━━━━╋━━━━━━━╋━━━━━┫

┃ 1993 ┃ 228.88 ┃ 113.17 ┃ 49.5 ┃ 115.71 ┃ 50.5 ┃

┣━━━━━╋━━━━━━╋━━━━━━━╋━━━━━╋━━━━━━━╋━━━━━┫

┃ 1994 ┃ 231.98 ┃ 114.62 ┃ 49.4 ┃ 117.36 ┃ 50.6 ┃

┣━━━━━╋━━━━━━╋━━━━━━━╋━━━━━╋━━━━━━━╋━━━━━┫

┃ 1995 ┃ 235.55 ┃ 116.40 ┃ 49.4 ┃ 119.16 ┃ 50.6 ┃

┣━━━━━╋━━━━━━╋━━━━━━━╋━━━━━╋━━━━━━━╋━━━━━┫

┃ 1996 ┃ 239.30 ┃ 118.91 ┃ 49.7 ┃ 120.39 ┃ 50.3 ┃

┣━━━━━╋━━━━━━╋━━━━━━━╋━━━━━╋━━━━━━━╋━━━━━┫

┃ 1997 ┃ 242.74 ┃ 120.90 ┃ 49.8 ┃ 121.84 ┃ 50.2 ┃

┣━━━━━╋━━━━━━╋━━━━━━━╋━━━━━╋━━━━━━━╋━━━━━┫

┃ 1998 ┃ 245.39 ┃ 121.40 ┃ 49.5 ┃ 123.98 ┃ 50.5 ┃

┣━━━━━╋━━━━━━╋━━━━━━━╋━━━━━╋━━━━━━━╋━━━━━┫

┃ 1999 ┃ 247.72 ┃ 123.16 ┃ 49.7 ┃ 124.56 ┃ 50.5 ┃

┣━━━━━╋━━━━━━╋━━━━━━━╋━━━━━╋━━━━━━━╋━━━━━┫

┃ 2000 ┃ 251.23 ┃ 124.95 ┃ 49.7 ┃ 126.29 ┃ 50.3 ┃

┣━━━━━╋━━━━━━╋━━━━━━━╋━━━━━╋━━━━━━━╋━━━━━┫

┃ 2001 ┃ 253.70 ┃ 126.02 ┃ 49.7 ┃ 127.68 ┃ 50.3 ┃

┣━━━━━╋━━━━━━╋━━━━━━━╋━━━━━╋━━━━━━━╋━━━━━┫

┃ 2002 ┃ 255.44 ┃ 127.38 ┃ 49.9 ┃ 128.06 ┃ 50.1 ┃

┣━━━━━╋━━━━━━╋━━━━━━━╋━━━━━╋━━━━━━━╋━━━━━┫

┃ 2003 ┃ 259.21 ┃ 129.50 ┃ 49.9 ┃ 129.71 ┃ 50.1 ┃

┗━━━━━┻━━━━━━┻━━━━━━━┻━━━━━┻━━━━━━━┻━━━━━┛

资料来源:《西藏统计年鉴2004》。

表3 西藏人口变动率(1991—2003)

┏━━━━┳━━━━━━┳━━━━━━━━━━━━━━━━━━━━━━━━━━━━━━━━━━━━━┓

┃ ┃ 年末总 ┃ 人口变动率(‰) ┃

┃ ┃ ┣━━━━━━━━━━━━━━━━━━┳━━━━━━━━━━━━━━━━━━┫

┃年份 ┃ 人口 ┃ 按常住人口计算 ┃ 按户籍人口计算 ┃

┃ ┃ ┣━━━━━┳━━━━━┳━━━━━━╋━━━━━┳━━━━━┳━━━━━━┫

┃ ┃ (万人)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

┣━━━━╋━━━━━━╋━━━━━╋━━━━━╋━━━━━━╋━━━━━╋━━━━━╋━━━━━━┫

┃ 1991 ┃ 221.79 ┃ 24.5 ┃ 8.4 ┃ 16.1 ┃ 23.5 ┃ 7.4 ┃ 16.1 ┃

┣━━━━╋━━━━━━╋━━━━━╋━━━━━╋━━━━━━╋━━━━━╋━━━━━╋━━━━━━┫

┃ 1992 ┃ 225.27 ┃ 23.6 ┃ 8.1 ┃ 1 5.5 ┃ 22.6 ┃ 7.7 ┃ 15.0 ┃

┣━━━━╋━━━━━━╋━━━━━╋━━━━━╋━━━━━━╋━━━━━╋━━━━━╋━━━━━━┫

┃ 1993 ┃ 228.88 ┃ 23.8 ┃ 7.6 ┃ 16.2 ┃ 21.3 ┃ 7.3 ┃ 14.0 ┃

┣━━━━╋━━━━━━╋━━━━━╋━━━━━╋━━━━━━╋━━━━━╋━━━━━╋━━━━━━┫

┃ 1994 ┃ 231.98 ┃ 24.9 ┃ 8.7 ┃ 16.2 ┃ 19.5 ┃ 7.8 ┃ 11.8 ┃

┣━━━━╋━━━━━━╋━━━━━╋━━━━━╋━━━━━━╋━━━━━╋━━━━━╋━━━━━━┫

┃ 1995 ┃ 235.55 ┃ 24.9 ┃ 8.8 ┃ 16.1 ┃ 20.6 ┃ 7.6 ┃ 13.0 ┃

┣━━━━╋━━━━━━╋━━━━━╋━━━━━╋━━━━━━╋━━━━━╋━━━━━╋━━━━━━┫

┃ 1996 ┃ 239.30 ┃ 24.7 ┃ 8.5 ┃ 16.2 ┃ 19.2 ┃ 7.0 ┃ 12.2 ┃

┣━━━━╋━━━━━━╋━━━━━╋━━━━━╋━━━━━━╋━━━━━╋━━━━━╋━━━━━━┫

┃ 1997 ┃ 242.74 ┃ 23.9 ┃ 7.9 ┃ 16.0 ┃ 18.4 ┃ 7.5 ┃ 10.9 ┃

┣━━━━╋━━━━━━╋━━━━━╋━━━━━╋━━━━━━╋━━━━━╋━━━━━╋━━━━━━┫

┃ 1998 ┃ 245.39 ┃ 23.7 ┃ 7.8 ┃ 15.9 ┃ 16.2 ┃ 6.9 ┃ 9.2 ┃

┣━━━━╋━━━━━━╋━━━━━╋━━━━━╋━━━━━━╋━━━━━╋━━━━━╋━━━━━━┫

┃ 1999 ┃ 247.72 ┃ 23.2 ┃ 7.4 ┃ 15.8 ┃ 14.5 ┃ 6.5 ┃ 8.0 ┃

┣━━━━╋━━━━━━╋━━━━━╋━━━━━╋━━━━━━╋━━━━━╋━━━━━╋━━━━━━┫

┃ 2000 ┃ 251.23 ┃ 19.5 ┃ 6.6 ┃ 12.9 ┃ 17.6 ┃ 6.6 ┃ 11.0 ┃

┣━━━━╋━━━━━━╋━━━━━╋━━━━━╋━━━━━━╋━━━━━╋━━━━━╋━━━━━━┫

┃ 2001 ┃ 253.70 ┃ 18.6 ┃ 6.5 ┃ 12.1 ┃ 14.2 ┃ 6.6 ┃ 7.6 ┃

┣━━━━╋━━━━━━╋━━━━━╋━━━━━╋━━━━━━╋━━━━━╋━━━━━╋━━━━━━┫

┃ 2002 ┃ 255.44 ┃ 18.8 ┃ 6.1 ┃ 12.7 ┃ 13.6 ┃ 6.1 ┃ 7.5 ┃

┣━━━━╋━━━━━━╋━━━━━╋━━━━━╋━━━━━━╋━━━━━╋━━━━━╋━━━━━━┫

┃ 2003 ┃ 259.21 ┃ 17.4 ┃ 6.3 ┃ 11.1 ┃ 14.2 ┃ 6.7 ┃ 7.5 ┃

┗━━━━┻━━━━━━┻━━━━━┻━━━━━┻━━━━━━┻━━━━━┻━━━━━┻━━━━━━┛

(3)人均经济容量变化。从1991年至2003年,西藏生产总值(当年价)从30.53亿元增加到184.5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6.17%,人均生产总值(当年价)从1358元增加到6871元,年均增长率为14.47%,人均生产总值(可比价)年均增长率(各年度以可比价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的算术平均值)为9.13%,西藏人口增长与人均生产总值增长情况见表4。

表4 西藏人口增长与人均生产总值增长情况(1991—2003)

┏━━━━━┳━━━━━━┳━━━━━━┳━━━━━┳━━━━━━┳━━━━━┳━━━━━━┳━━━━━━┓

┃ ┃年末总人口 ┃生产总值* ┃人均生产 ┃人口自然 ┃生产总值 ┃人均生产总 ┃人均生产总 ┃

┃ 年份 ┃ ┃ ┃ ┃ ┃ 增长率 ┃值增长率 ┃值增长率 ┃

┃ ┃ (万人) ┃ (亿元) ┃总值*(元) ┃增长率(‰) ┃ ┃ ┃ ┃

┃ ┃ ┃ ┃ ┃ ┃ **(%) ┃ *(%) ┃**(%) ┃

┣━━━━━╋━━━━━━╋━━━━━━╋━━━━━╋━━━━━━╋━━━━━╋━━━━━━╋━━━━━━┫

┃ 1991 ┃ 221.79 ┃ 30.53 ┃ 1358 ┃ 16.1 ┃ 0.1 ┃ 6.4 ┃ 一1.6 ┃

┣━━━━━╋━━━━━━╋━━━━━━╋━━━━━╋━━━━━━╋━━━━━╋━━━━━━╋━━━━━━┫

┃ 1992 ┃ 225.27 ┃ 33.29 ┃ 1468 ┃ 15.0 ┃ 7.8 ┃ 8.1 ┃ 6.1 ┃

┣━━━━━╋━━━━━━╋━━━━━━╋━━━━━╋━━━━━━╋━━━━━╋━━━━━━╋━━━━━━┫

┃ 1993 ┃ 228.88 ┃ 37.28 ┃ 1618 ┃ 14.0 ┃ 8.2 ┃ 10.2 ┃ 6.5 ┃

┣━━━━━╋━━━━━━╋━━━━━━╋━━━━━╋━━━━━━╋━━━━━╋━━━━━━╋━━━━━━┫

┃ 1994 ┃ 231.98 ┃ 4S.84 ┃ 1957 ┃ 11.8 ┃ 15.2 ┃ 21.0 ┃ 13.7 ┃

┣━━━━━╋━━━━━━╋━━━━━━╋━━━━━╋━━━━━━╋━━━━━╋━━━━━━╋━━━━━━┫

┃ 1995 ┃ 235.55 ┃ 55.98 ┃ 2352 ┃ 13.0 ┃ 17.8 ┃ 20.2 ┃ 16.0 ┃

┣━━━━━╋━━━━━━╋━━━━━━╋━━━━━╋━━━━━━╋━━━━━╋━━━━━━╋━━━━━━┫

┃ 1996 ┃ 239.30 ┃ 64.76 ┃ 2679 ┃ 12.2 ┃ 13.3 ┃ 13.9 ┃ 11.5 ┃

┣━━━━━╋━━━━━━╋━━━━━━╋━━━━━╋━━━━━━╋━━━━━╋━━━━━━╋━━━━━━┫

┃ 1997 ┃ 242.74 ┃ 76.98 ┃ 3134 ┃ 10.9 ┃ 11.1 ┃ 17.0 ┃ 9.5 ┃

┗━━━━━┻━━━━━━┻━━━━━━┻━━━━━┻━━━━━━┻━━━━━┻━━━━━━┻━━━━━━┛

续表4

┏━━━━━┳━━━━━━┳━━━━━━┳━━━━━┳━━━━━━┳━━━━━━┳━━━━━━┳━━━━━━┓

┃ ┃年末总人口 ┃生产总值* ┃人均生产 ┃人口自然 ┃生产总值 ┃人均生产总 ┃人均生产总 ┃

┃ 年份 ┃ ┃ ┃ ┃ ┃ 增长率 ┃值增长率 ┃值增长率 ┃

┃ ┃ (万人) ┃ (亿元) ┃总值*(元) ┃增长率(‰) ┃ ┃ ┃ ┃

┃ ┃ ┃ ┃ ┃ ┃ **(%) ┃ *(%) ┃**(%) ┃

┣━━━━━╋━━━━━━╋━━━━━━╋━━━━━╋━━━━━━╋━━━━━━╋━━━━━━╋━━━━━━┫

┃1998 ┃ 245.39 ┃ 91.18 ┃ 3653 ┃ 9.2 ┃ 9.7 ┃ 1 6.6 ┃ 8.5 ┃

┣━━━━━╋━━━━━━╋━━━━━━╋━━━━━╋━━━━━━╋━━━━━━╋━━━━━━╋━━━━━━┫

┃ 1999 ┃ 247.72 ┃ 105.61 ┃ 4166 ┃ 8.0 ┃ 8.9 ┃ 14.0 ┃ 7.9 ┃

┣━━━━━╋━━━━━━╋━━━━━━╋━━━━━╋━━━━━━╋━━━━━━╋━━━━━━╋━━━━━━┫

┃ 2000 ┃ 251.23 ┃ 117.46 ┃ 4559 ┃ 11.0 ┃ 9.1 ┃ 9.4 ┃ 7.6 ┃

┣━━━━━╋━━━━━━╋━━━━━━╋━━━━━╋━━━━━━╋━━━━━━╋━━━━━━╋━━━━━━┫

┃ 2001 ┃ 253.70 ┃ 138.73 ┃ 5307 ┃ 7.6 ┃ 12.1 ┃ 16.4 ┃ 11.0 ┃

┣━━━━━╋━━━━━━╋━━━━━━╋━━━━━╋━━━━━━╋━━━━━━╋━━━━━━╋━━━━━━┫

┃ 2002 ┃ 255.44 ┃ 161.42 ┃ 6093 ┃ 7.5 ┃ 1 2.2 ┃ 14.8 ┃ 11.4 ┃

┣━━━━━╋━━━━━━╋━━━━━━╋━━━━━╋━━━━━━╋━━━━━━╋━━━━━━╋━━━━━━┫

┃ 2003 ┃ 259.21 ┃ 184.50 ┃ 6871 ┃ 7.5 ┃ 12.2 ┃ 12.8 ┃ 10.6 ┃

┗━━━━━┻━━━━━━┻━━━━━━┻━━━━━┻━━━━━━┻━━━━━━┻━━━━━━┻━━━━━━┛

资料来源:根据《西藏统计年鉴2004》整理计算。*按当年价计算,**按可比价计算,可比价为1990年价。

(4)西藏各地区人均经济增长。2003年,西藏人均生产总值7118元,按可比价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0.5%。在全区7个市地中,拉萨市人均生产总值(15274元)最高,高出全区平均值8156元,是全区平均值的2.15倍,那曲地区(4179元)最低,是全区平均值的58.7%;山南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增长率(16.9%)最高,拉萨市(13.7%)最低。

表5 西藏各地市人口增长与人均生产总值增长情况(2003

┏━━━━━━━┳━━━━━━┳━━━━━━┳━━━━━━┳━━━━━━┳━━━━━━┳━━━━━━━━┓

┃ ┃年末总人口 ┃生产总值 ┃人均生产总 ┃人口增长率 ┃生产总值增 ┃ 人均生产总值 ┃

┃ 地区 ┃ ┃ ┃ ┃ ┃ ┃ ┃

┃ ┃ (万人) ┃*(亿元) ┃值*(元) ┃ (‰) ┃长率**(%) ┃ 增长率**(%) ┃

┣━━━━━━━╋━━━━━━╋━━━━━━╋━━━━━━╋━━━━━━╋━━━━━━╋━━━━━━━━┫

┃ 西藏 ┃ 259.21 ┃ 184.50 ┃ 7118 ┃ 7.5 ┃ 12.1 ┃ 10.5 ┃

┣━━━━━━━╋━━━━━━╋━━━━━━╋━━━━━━╋━━━━━━╋━━━━━━╋━━━━━━━━┫

┃ 拉萨市 ┃ 42.08 ┃ 64.2745 ┃ 15274 ┃ 5 ┃ 1 6.8 ┃ 13.7 ┃

┣━━━━━━━╋━━━━━━╋━━━━━━╋━━━━━━╋━━━━━━╋━━━━━━╋━━━━━━━━┫

┃ 昌都地区 ┃ 58.34 ┃ 24.6563 ┃ 4226 ┃ 6.7 ┃ 15.2 ┃ 15.0 ┃

┣━━━━━━━╋━━━━━━╋━━━━━━╋━━━━━━╋━━━━━━╋━━━━━━╋━━━━━━━━┫

┃ 山南地区 ┃ 32.01 ┃ 1 5.7601 ┃ 4923 ┃ 3.9 ┃ 1 7.7 ┃ 16.9 ┃

┣━━━━━━━╋━━━━━━╋━━━━━━╋━━━━━━╋━━━━━━╋━━━━━━╋━━━━━━━━┫

┃ 日喀则地区 ┃ 64.81 ┃ 34.3717 ┃ 5303 ┃ 7.3 ┃ 16.4 ┃ 15.2 ┃

┣━━━━━━━╋━━━━━━╋━━━━━━╋━━━━━━╋━━━━━━╋━━━━━━╋━━━━━━━━┫

┃ 那曲地区 ┃ 38.72 ┃ 16.1800 ┃ 4179 ┃ 14.1 ┃ 16.9 ┃ 13.8 ┃

┣━━━━━━━╋━━━━━━╋━━━━━━╋━━━━━━╋━━━━━━╋━━━━━━╋━━━━━━━━┫

┃ 阿里地区 ┃ 7.78 ┃ 4.6204※ ┃ 5939 ┃ 11.3 ┃ ┃ ┃

┣━━━━━━━╋━━━━━━╋━━━━━━╋━━━━━━╋━━━━━━╋━━━━━━╋━━━━━━━━┫

┃ 林芝地区 ┃ 15.47 ┃ 19.0093 ┃ 12288 ┃ 7.8 ┃ 1 7.8 ┃ 14.3 ┃

┗━━━━━━━┻━━━━━━┻━━━━━━┻━━━━━━┻━━━━━━┻━━━━━━┻━━━━━━━━┛

资料来源:根据《四藏统计年鉴2D04》计算。※为2002年数据,*按当年价计算,**按可比价计算。

(5)西藏人均经济容量的横向比较。2003年,西藏人均生产总值6871元,比全国平均人均生产总值9101元低2230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5.5 9,6,在西部地区高于贵州(3606元)、甘肃(5022元)、云南(5662元)、广西(5969元)、四川(6418元)、陕西(6480元)、宁夏(6691元);西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10‰,全国平均6.01‰高出5.09个千分点,居全国之首。

表6 不同省市区人口增长与人均生产总值增长情况(2003)

┏━━━━━┳━━━━━━┳━━━━━━━┳━━━━━┳━━━━━━┳━━━━━┳━━━━━━┓

┃ ┃年末总人口 ┃生产总值* ┃人均生产 ┃人口自然 ┃生产总值 ┃ 人均生产 ┃

┃ 地区 ┃ ┃ ┃ ┃ ┃ 增长率 ┃ 总值增长 ┃

┃ ┃ (万人) ┃ (亿元) ┃总值*(元) ┃增长率(‰) ┃ ┃ ┃

┃ ┃ ┃ ┃ ┃ ┃ **(%) ┃率**(%) ┃

┣━━━━━╋━━━━━━╋━━━━━━━╋━━━━━╋━━━━━━╋━━━━━╋━━━━━━┫

┃ 全国 ┃129227 ┃ 117251.9 ┃ 9101 ┃ 6.01 ┃ 9.3 ┃ 8.7 ┃

┣━━━━━╋━━━━━━╋━━━━━━━╋━━━━━╋━━━━━━╋━━━━━╋━━━━━━┫

┃ 西藏 ┃ 270 ┃ 184.50 ┃ 6871 ┃ 11.10 ┃ 12.1 ┃ 11.0 ┃

┣━━━━━╋━━━━━━╋━━━━━━━╋━━━━━╋━━━━━━╋━━━━━╋━━━━━━┫

┃ 内蒙古 ┃ 3314 ┃ 2150.41 ┃ 8975 ┃ 3.07 ┃ 16.8 ┃ 16.5 ┃

┣━━━━━╋━━━━━━╋━━━━━━━╋━━━━━╋━━━━━━╋━━━━━╋━━━━━━┫

┃ 广西 ┃4857 ┃ 2735.13 ┃ 5969 ┃ 7.29 ┃ 10.2 ┃ 9.5 ┃

┣━━━━━╋━━━━━━╋━━━━━━━╋━━━━━╋━━━━━━╋━━━━━╋━━━━━━┫

┃ 重庆 ┃ 3130 ┃ 2250.56 ┃ 7209 ┃ 2.69 ┃ 11.S ┃ 11.2 ┃

┣━━━━━╋━━━━━━╋━━━━━━━╋━━━━━╋━━━━━━╋━━━━━╋━━━━━━┫

┃ 四川 ┃8700 ┃ 5456.32 ┃ 6418 ┃ 3.12 ┃ 11.8 ┃ 11.5 ┃

┣━━━━━╋━━━━━━╋━━━━━━━╋━━━━━╋━━━━━━╋━━━━━╋━━━━━━┫

┃ 贵州 ┃3870 ┃ 1356.11 ┃ 3606 ┃ 9.06 ┃ 10.1 ┃ 9.2 ┃

┣━━━━━╋━━━━━━╋━━━━━━━╋━━━━━╋━━━━━━╋━━━━━╋━━━━━━┫

┃ 云南 ┃4376 ┃ 2465.29 ┃ 5662 ┃ 9.80 ┃ 8.6 ┃ 7.6 ┃

┣━━━━━╋━━━━━━╋━━━━━━━╋━━━━━╋━━━━━━╋━━━━━╋━━━━━━┫

┃ 甘肃 ┃ 2603.34 ┃ 1304.6 ┃ 5022 ┃ 6.12 ┃ 9.95 ┃ 9.53 ┃

┣━━━━━╋━━━━━━╋━━━━━━━╋━━━━━╋━━━━━━╋━━━━━╋━━━━━━┫

┃ 陕西 ┃ 3690 ┃ 2398.58 ┃ 6480 ┃ 4.29 ┃ 10.9 ┃ 10.5 ┃

┣━━━━━╋━━━━━━╋━━━━━━━╋━━━━━╋━━━━━━╋━━━━━╋━━━━━━┫

┃ 青海 ┃ 534 ┃ 390.21 ┃ 7277 ┃ 10.85 ┃ 12.1 ┃ 11.0 ┃

┣━━━━━╋━━━━━━╋━━━━━━━╋━━━━━╋━━━━━━╋━━━━━╋━━━━━━┫

┃ 宁夏 ┃ 580 ┃ 385.34 ┃ 6691 ┃ 10.96 ┃ 12.2 ┃ 11.1 ┃

┣━━━━━╋━━━━━━╋━┳━━━━━╋━━━━━╋━━━━━━╋━━━━━╋━━━━━━┫

┃ 新疆 ┃ 1934 ┃ ┃ 877.61 ┃ 9700 ┃ 10.78 ┃ 10.8 ┃ 9.7 ┃

┣━━━━━╋━━━━━━╋━┻━━━━━╋━━━━━╋━━━━━━╋━━━━━╋━━━━━━┫

┃ 上海 ┃ 1711 ┃ 6250.81 ┃ 46718 ┃ —1.35 ┃ 11.8 ┃ 11.9 ┃

┣━━━━━╋━━━━━━╋━━━━━━━╋━━━━━╋━━━━━━╋━━━━━╋━━━━━━┫

┃ 江苏 ┃ 7406 ┃ 1 2460.83 ┃ 16809 ┃ 2.01 ┃ 13.6 ┃ 13.4 ┃

┣━━━━━╋━━━━━━╋━━━━━━━╋━━━━━╋━━━━━━╋━━━━━╋━━━━━━┫

┃ 浙江 ┃4680 ┃ 9395.00 ┃ 20147 ┃ 3.28 ┃ 14.4 ┃ 14.1 ┃

┣━━━━━╋━━━━━━╋━━━━━━━╋━━━━━╋━━━━━━╋━━━━━╋━━━━━━┫

┃ 河南 ┃9667 ┃ 7048.59 ┃ 7570 ┃ 5.64 ┃ 10.8 ┃ 10.2 ┃

┣━━━━━╋━━━━━━╋━━━━━━━╋━━━━━╋━━━━━━╋━━━━━╋━━━━━━┫

┃ 广东 ┃7954 ┃ 13625.87 ┃ 17213 ┃ 8.3S ┃ 14.3 ┃ 1 3.5 ┃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4》计算。*按当年价计算,**按可比价计算。

2.西藏人均基本经济资源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