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游牧民族部落制度研究
3177100000034

第34章 中国游牧经济现代化进程中的部落制度探究(6)

如果把成吉思汗的成功只归结为单纯的“时势造英雄”,就无法解释在同一个客观时势下,为什么当时的其他枭雄没有成为威震欧亚的人物,为什么成吉思汗却能战胜远比他强大的札木合、王罕,甚至武器装备远比他先进、军队人数远比他众多的金朝和花刺子模国呢?所以,显然还有成吉思汗个人的内因。这就是成吉思汗的才能和思想素质超过了他的同时代人。我们认为,成吉思汗是靠广泛吸收各种文化和先进观念才成了超群的天才人物,这也是他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正是这些因素使他比同时代的枭雄们更具有竞争力。

如果深入研究,就会发现成吉思汗的全面成功绝非偶然,更不能简单地认为他不过是个“文盲”,偶然地,或靠武力成了“天之骄子”。成吉思汗实际上是一个吸收和融合了多种优秀文化传统,因而具有当时较先进的思想和非凡人格素质的天才人物。他成年以后的言行与思想反映出,他敬天崇祖,讲忠孝信义,坚毅骁勇,恩仇必报;他纪律严明,执法公正,知人善任,惜人才,能纳谏。他的军事思想与战略战术、政治思想与有效的治国治军制度随地域扩大而不断发展,堪称一代天才;他的经济思想与学习农工、商贸先进技术的措施,保证了治国治军的物质基础;他具有政治家的革新头脑;他的札撒与法律思想使社会秩序的井然为当时时代罕见;他的尊重与兼容各种宗教的思想与受欢迎的宗教自由政策等等,使西进大军在民族地区创造了势如破竹的进军奇迹;凡此等等,都证明这种深邃的思想和品德不是单纯蒙古式游牧文化的产物,而是不同文化荟萃的代表,即使论游牧文化传统,成吉思汗也是吸收了漠北历史上各游牧民族的共同精神遗产。而且必须认识,成吉思汗通过契丹人、******人而对汉文化和中亚文化的吸收,虽是比较隐蔽,却并非完全排斥其精华,他绝不是只固守游牧文化的封闭式人物。众所周知,汉民族经过历史上数次民族大融合,原来单一意义的汉族实际上已演变为多民族融混的共同体,汉族子孙身上早已融合了许多游牧民族的血统。文化本身更是一个在吸收与移植异文化过程中、在冲突与融合中发展的精神财富,汉文化到南北朝时不仅其内容已包容有丰富多彩的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并已正式形成了各种文化因素融合、释儒道三教合流互补的文化格局;而且在汉文化形成发展的漫长历史长河中,它一直向周边各民族地区进行着文化的辐射,战争、贸易、人口移动都导致了文化的相互传播,尤其是丝绸之路的绿洲道、草原道使文化传播辐射面日广,打破了文化封闭隔绝的状态。例如,以佛教文化为例,其传播交融就是纵横交错的。印度佛教文化东渐,在西域和西北与中华文化结合成为藏传佛教文化,藏传佛教由西藏传播至青海、甘肃、宁夏并北传蒙古,又东流与中原的汉传佛教结合,于是类型略异的佛教文化辐射到中华各地。悠久的汉文化的辐射影响的深度与广度自然超过了佛教文化,成吉思汗时又与中亚、西域广通交通,与深受汉文化影响的契丹、女真文化人频繁交往,所以,他自幼除骁勇善骑、重视复仇等游牧文化的一些烙印外,也曾学习汉族与中亚民族的思想观念与科学技术,忠义崇祖,孝遵母训,提倡务商学农。由于主动吸收了各种先进文化,使他的思想观念达到了当时中外先进文化精华荟萃的水平。金哀宗曾指出成吉思汗成功的一个原因:“北兵所以常取全胜者,恃北方之马力,就中国之技巧耳。”这话也反映南北文化结合是成吉思汗胜利的原因之一,有一定道理。成吉思汗看到蒙古除了畜牧、狩猎的简单手工业外,技术及有关人才极为缺乏,所以他千方百计从中原和中亚等地搜集大批工业技术人才,如造弓的、造甲的、造火炮的、造云梯的等等。他曾从中原输入了造桥、造船技术与驿站制度,命唵木海、张荣建了炮兵、水兵等其他各兵种,大大改进了兵力及交通状况。成吉思汗除了吸收中原兵种,还从金人处学习了汉官制。成吉思汗这种对待异族宗教和异族文化的政策,在蒙古族的传统文化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的继承人,尤其至忽必烈时,基本上都是继承了这种传统的。成吉思汗主动吸收先进的观念与思想主张的积极性是非同一般的,任何先进的东西他都不放过,如成吉思汗伐金时,每得一位契丹人、汉人或女真人的降将,都一定要亲自召见,细询金国虚实及取金之策。而先进的思想观念,在变革时代,与实践结合,又与骁勇善战的游牧民族优秀传统精神结合,便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和扭转乾坤的力量,正因此,成吉思汗能所向披靡,取得“灭国四十”的“奇勋伟迹”。

3.各族奇才在成吉思汗麾下大展宏图

成吉思汗具有各族奇才组成的人才核心,作用巨大。即使是具有非凡雄才大略的杰出人物,如果只依靠一个人的力量,仍不可能取得成吉思汗那种军事上所向披靡、政治上曾统治半个地球的空前成功。所以成吉思汗成功的第三个重要因素,是他善于使用与爱惜各族人才,并通过他们吸收各族优秀文化,从而在他周围形成了一个体现多元文化内涵的、在当时可称为一流的精华荟萃的智囊团,史称“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形成了辅佐他的万马奔腾式的促进力,也完全弥补了成吉思汗本人作为“文盲”的缺陷。历史上国家的兴衰多半与使用人才息息相关,如果深刻掌握了成吉思汗的用人思想,即使在今天加以借鉴,仍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何况在当时,使他创造出威震欧亚的成功奇迹,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成吉思汗用人思想的特色,是不分族属,不看亲疏关系,甚至不论原来是敌是友,他惟才是用,惟忠是用,在那个时代便发挥出了巨大的威力。他千方百计对人才广加网罗的结果,可以说是创建了世界上罕见的高级人才核心,一个第一流的辅佐大汗的智囊团。

他曾制定量才用人的原则:“智勇兼备者,使之典兵;活泼骁捷者,使之看守辎重;愚钝之人则付之以鞭,使之看守牲畜。”从这里可以看出他选贤任能的思想。鉴于当时蒙古地区文化尚较落后,自身拥有的人才数量有限,对域外事物的认识水平和判断能力不够成熟,成吉思汗采取了明智的引进人才的政策。他在征战中广泛对各民族的有识之士千方百计地网罗,引为己用。在成吉思汗人才政策感召下,忠心耿耿,与他共同创业的,有大量的中亚人、契丹人、西夏人、维吾尔人,也有汉人。他们为蒙古汗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在今天,也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在成吉思汗战功卓著的文臣武将中,塔塔统阿、阿剌瓦而思、哈剌亦哈赤儿鲁、燕真、塔本、巴而术阿尔忒的斤、札八儿火者、曷思麦里、岳王粦帖穆尔等人是中亚人;耶律阿海、耶律留哥、石抹也先、高奴、耶律秃花、耶律楚材等是契丹人;郭宝玉、张柔、史天倪、刘伯林、石天应、张荣、谢睦欢等是汉人;昔里铃部、察罕也蒲甘卜、小丑等是西夏人;还有拓跋人按札儿,女真人粘合重山等,均很著名,称成吉思汗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确不过分。

这三个主要因素如同三大合力,结合到一点,产生了巨大的推进力与前进的惯性,使成吉思汗的事业势如破竹,一往直前。

任何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背后,都包含着极其复杂而又深刻的原因,从大的方面讲,包括物质文化层面和精神文化层面两方面的原因。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将有损于结论的全面性、正确性。如果我们从精神方面深入探讨,就会发现,根植于蒙古文化深层的成吉思汗的思想观念,已经在吸收异文化的过程中升华而发生了飞跃,所以成吉思汗绝不是纯粹“野蛮人”的代表,而是留有这种烙印的、融合荟萃型文化的代表,这同蒙古帝国的不断壮大与扩张有着内在的、密切的联系。

一般来讲,思想根植于当时的时代,但成吉思汗却吸收了他那个时代所能产生的最高层次的其他民族的思想观念,使他的思想既适应他本民族群众的一般愿望、习惯和要求,而又超越了他周围本族民众的思想观念,从而使他的思想成为能够动员民众、驾驭民众、引导民众不断前进,以实现其宏伟目标的巨大物质力量。所以,成吉思汗本人也就被列为我国古代二百位杰出的思想家之一。

笔者认为,有关成吉思汗的思想研究是对整个成吉思汗时期以及蒙元时期历史与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成吉思汗的思想观念是指导蒙古民众四处征战、创建帝国的精神武器,他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代表着该时期蒙古社会思想意识进步的主流,并深刻影响着蒙古社会与蒙古文化的发展进程。因而,这方面的研究是我们认识蒙古传统文化发展的突破口。其二,成吉思汗的思想观念形成于蒙古民族由氏族制、奴隶制向封建制突变和向外发展的伟大历史变革时期,是中西交通开通、文化交流发达的开创时期,在蒙古族思想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因而,这方面的研究对推进蒙古族思想史、文化史的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其三,成吉思汗的思想理论也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特别是游牧民族思想宝库中的重要一章,因而,这方面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探讨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思想的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及其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三、蒙古族优秀思想文化与中华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各民族文化之中有进步积极的方面,也有落后消极的方面。民族文化内部所包含的进步的思想意识是民族向前发展的内在契机,是民族文化的精华,亦即民族文化的生命力之所在。而一定历史阶段中创新的思想意识和民族文化的生命力与活力,又往往是与当时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重大功绩不可分的,需要人们去发掘,去认识,才能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这位中国蒙古族的传主——叱咤风云的成吉思汗就以他的杰出的业绩证明了:中国少数民族也曾以其思想文化的精华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只是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对少数民族的思想文化,包括其代表人物的思想记载很少,因此要挖掘出少数民族代表人物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及代表其民族文化的思想精粹就有相当的难度。只能通过他的思想脉络和业绩,反映出中国少数民族在塑造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中的功勋。应该说,成吉思汗天才的治军、治国、治法思想,用人思想、宗教思想等一系列思想观念丰富了中华优秀文化宝库,这是毋庸置疑的。

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无完人,人生无时无刻不在犯大大小小的错误。只不过碌碌无为者的过错往往因其默默无闻而无人过问,而名位显赫或执掌大权的人物,其错误必然影响巨大,后果严重。但是有错误的人物,并不排斥他们可能是功业卓著、值得研究的重要人物。以成吉思汗为例,自古至今他一直是—个毁誉纷纭的历史巨人。

笔者以为,无论是毁是誉,是褒是贬,都无法否认一个事实:一个带有奴隶社会、甚至氏族社会烙印的“野蛮人”,竟能从一个走投无路的少年,历尽无比坎坷的人生道路,终于奋斗成为一位蜚声中外的人物,一位世界的征服者。仅凭他这种奇迹般的成功史就对人们有无法抗拒的魔力。虽然,这里也确实有值得探讨的思想精华,确实存在谱写人类胜利史的奥秘。为了搜集人类可以借鉴的精神财富,我们以为,发掘那蕴藏在成功者非凡业绩中的精思睿智,以及这中间所体现的思想文化的精粹,可能比无休止地争论他们的历史功罪更为重要。成吉思汗的成功是与其思想紧密不可分的,而他的超前的思想观念不仅仅是根植于蒙古文化的深层之中,而且吸收了当时邻族和邻国一些先进的思想观念,从而使他不仅能驾驭本族群众,谱写胜利史篇,取得成功,而且由于其威望而流传于以后的蒙古族,丰富了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是一个枝叶扶疏的宏大体系。在它的优秀传统形成过程中,都发生过对各族文化以至外国文化的批判吸收、相辅相成的关系。成吉思汗时期,促进了这种关系的发展。他为元朝成为我国历史上武功、文治俱强的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集权国家奠定了基础。他扶助多种经济,开辟驿站交通,驿站多达万处,最大的驿站所备马匹达400匹。这不仅保证了通讯和行旅安全,而且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起了积极的作用,使唐朝以来的丝绸之路得以全线恢复,欧亚两洲的商贸往来与使节互访也因此逐渐频繁。加之,在成吉思汗周围,中亚各民族的汉、女真、契丹、维吾尔等各族的贤才济济。他们代表着当时东西方文明的先进水平,推动了蒙古民族发展的飞跃进程,也促进了其世界性胜利的进程,体现了优秀文化的巨大威力。如果深入探讨各民族的代表人物的成功,就会发现,他们功业的背后,一般都包含有各族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与缔造。成吉思汗根植于游牧文化而又吸收了异族文化的天才治国治军的思想观念,使中华优秀思想文化得以注入新血液,得以丰富、升华。透过这类少数民族杰出人物的成功史,能帮助我们认识中华各民族多元文化的精华,就在于吸收与荟萃了国际与族际的先进文化,是各种文化融合、互补、共同发展的结果。

(选自《西北史地》1999年第1期。收录时有改动)

论成吉思汗的奖惩机制

马曼丽 安俭

[内容摘要] 本文着重论述成吉思汗奖惩机制在其由弱转强、建军兴国、治国安民方面的运行情况和巨大作用,剖析了成吉思汗激励机制与惩罚机制的指导思想和特色。文章强调成吉思汗不分门第、忠者重奖、论功重赏、叛者必诛、军法严明等一系列指导思想和特点,最终调动了各阶层的积极性,从而使他周围“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并使原来不讲伦理、盗贼猖獗的混乱社会变得出不闭户,路不拾遗,创造了治国安民的奇迹。

[关键词] 成吉思汗兴国安民 奖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