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47年(天宝六年)玄宗诏安西副都护高仙芝率马步万人讨伐小勃律。据《旧唐书》记载,高仙芝大军入葱岭的路线为:“自安西(库车)行十五日至拨换城(阿克苏)。又十余日,至握瑟德(巴楚)。又十余日至疏勒(喀什)。又二十余日,至葱岭守捉(塔什库尔干)。又行二十余日,至播密川(帕米尔河)。又二十余日,至特勒满川(阿姆河上游)。即五识匿国也(什克南)。”至此,大军行进近百日方到帕米尔高原深处。高仙芝乃兵分三路,自率中路由护密国(瓦罕谷地)出。三军会合于连云堡(斯坦因亲赴该地考察,认为是阿姆河最上游处,相当于现在的萨哈德地方向达译:《斯坦因西域考古记》,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219页。)。连云堡南15里处的娑勒城因山为栅,有兵八九千人。高仙芝率军强渡娑勒水,遂登山挑击,从辰至巳,大破之。大军南行至坦驹岭(斯坦因认为是兴都库什山之达科特岭),岭之南面直下峭峻40余里。仙芝料士兵惧其险而不敢下岭,遂施计先遣20余骑假扮吉尔吉特土人向导,引大军过岭。经阿弩越城,待进至小勃律,其王出降,其国遂平。为防吐蕃增援,高仙芝还命军士斫断娑夷河(吉尔吉特河)藤桥,桥至黄昏时分才断,适吐蕃兵马大至,被阻于对岸。天宝六载八月,仙芝虏小勃律王及吐蕃公主,顺原路返回。自是,小勃律复归附于唐,唐改其地为“归仁军”,募军镇守。高仙芝平小勃律一役威震西亚诸国,尤其是达科特岭战役,使其获得中国之汉尼拔的美誉。按《新唐书》所说:“于是拂菻、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新旧唐书均有高仙芝传。此语出自《新唐书》卷一三五《高仙芝传》。 当然,东罗马、阿拉伯等国降附于唐的说法,显属夸张之辞。姑且不论是否如此,仅就其在世界军事史上及唐经略中亚方面,仍具有重大意义。
20世纪初,斯坦因亲赴当年高仙芝所经路线进行过考察,认为高仙芝及其1万大军自疏勒出发后横越帕米尔和兴都库什山两个主要山岭,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较之欧洲史上从汉尼拔以至于拿破仑同苏沃洛夫诸名将之越阿尔卑斯山,还要困难呢!”。向达译:《斯坦因西域考古记》,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30—31页。 斯坦因还指出其在史地学方面的意义,认为中国正史起到了对中亚古代史地研究的指导作用,记载准确:“……足以证明中国官方对于这次伟大的远征队的记载,在地形方面,每一小处都正确无误。” 向达译:《斯坦因西域考古记》,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30页。
公元750年高仙芝再度奉诏讨伐朅师国,该国地扼交通要道,又亲辅吐蕃,国内有吐蕃城堡。高仙芝大军奄至,更立新王,朅师复内附。《册府元龟》卷九九九。平定朅师,即疏通了易盐米至小勃律的道路,使唐守军粮盐不匮;也使商旅来往于唐四镇、箇失密(克什米尔)及诸天竺之间,交通无阻。
高仙芝两次进兵帕米尔高原,是唐代在开元天宝年间积极经略中亚一系列举措中最果敢的行动。自玄宗继位后,置安西、北庭两节度使以经营西域,边土再度西举,声威复振于里海之滨。除阿姆河以北中亚诸国受唐之册封外,阿姆河以南及葱岭以西诸国亦受唐册封。吐蕃势力不仅退出中亚,而且数年之后河西九曲之地也被唐军收复。悒怛、火寻(咸海南)、陀拔斯单(里海南)等以远诸国连年赴唐朝贡贸易,葱岭至阿姆河南及由阿姆河赴印度的丝路西段各线再度畅通。
3.唐与大食在中亚地区的关系
“大食”为古波斯语Tjik或Tazi的译音。阿拉伯人吞并波斯、中亚后,中国史书称其为大食。唐代中国与阿拉伯帝国在中亚地区的斗争,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公元7世纪下半期约50年。大食征服波斯后入侵中亚,与唐朝利益产生矛盾,唐采取公开支持波斯复国的策略,但双方并未直接交战。
正当唐朝平定贺鲁之叛而尽收西突厥领地之时,阿拉伯人也由西逐渐东进。公元641年灭亡萨珊波斯王朝,到公元650年左右,两河流域、伊朗高原之大部皆为阿拉伯所有。萨珊波斯末王伊嗣俟(叶兹吉格德三世,公元634—642年)率残部东逃,只保有东北边境呼罗珊内一小块地区。越过呼罗珊地区便是唐代中国的羁縻府州。
公元644年 (贞观二十一年),伊嗣俟曾遣使入唐求援,以助其讨伐大食。由于当时大食初兴,正在扩张势头,唐政府不肯轻易用兵,予以婉言拒绝。张星烺编注:《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三册,中华书局,1978年,第108—109页注十。此时,大食也面临波斯人的激烈反抗,唯恐唐朝支援波斯,故鄂斯曼哈里发(公元644—656年)主动遣使入唐。据《旧唐书》记载:大食在“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始遣使朝贡”, 这是中阿两国官方交往的开始。还谈到大食使者“自云有国已三十四年,历三主矣。”《旧唐书》卷九一八《西域传》。所谓三主,即指鄂斯曼之前的穆罕默德、艾卜·伯克尔和欧默尔。
公元7世纪下半叶,大食军队先后两次由呼罗珊入侵中亚地区:公元652年,鄂斯曼派兵占领阿富汗西部的锡斯坦,由此北上吐火罗斯坦;另一次在倭马亚王朝的穆阿维亚(公元660—680年)时期。
公元651年,萨珊波斯末王伊嗣俟被一个图财害命的磨坊主杀害于木鹿(今马雷),其子卑路斯继续领导波斯的救亡运动,并继续向唐朝求援。“高宗以远不可师”为由再拒发兵。“会大食解而去,吐火罗以兵纳之。”由于中亚各国对波斯的支持,鄂斯曼又发大军越过阿姆河袭击河中地区。公元653年,“大食引兵击波斯、米国皆破之”以上引文均见《新唐书》卷二二一下《波斯传》;《旧唐书》卷九一八《西域传》。。康国在永徽中(公元650—655年)也向唐朝“频遣使,告为大食所攻,兼征赋税”《唐会要》卷九七康国条。 。不过鄂斯曼时期的入侵,仅属临时性的军事行动,旋即退出,并没有直接占领。
公元661年,阿拉伯帝国的倭马亚王朝建立(即白衣大食,公元661—750年)。哈里发穆阿维亚遂派东方统帅齐亚德率军进入阿富汗东部地区,公元664年夺取喀布尔;公元667年北上进入吐火罗斯坦,击败卑路斯,卑路斯携王子泥涅师师逃亡中国;公元674年阿军再渡阿姆河,占领派干德、布哈拉等城,大肆劫掠财富,将大批居民变卖为奴;公元676年攻入河中重镇撒马尔罕,并直抵锡尔河畔。康国苦战35年,虽屡次向唐告急,但仍未获得兵援。因为当时吐蕃占据西域四镇,交通阻塞,唐无力为之。《册府元龟》卷九九九康国表文。
穆阿维亚时代(公元661—680年) 一度中断了两国的通使关系。查《旧唐书》及《册府元龟》,大食除在永徽二年、六年遣使入唐外,直到永隆二年(公元681年)五月才又“遣使献马及方物”,穆阿维亚卒于公元680年,可见他在位时,唐与大食关系恶化。唐高宗对大食的态度也有所改变。此前,唐曾数次拒绝派兵援助,而当阿拉伯军队攻占了吐火罗和中亚地区后,唐高宗则公开支持卑路斯及其子泥涅师师的复国活动。公元661年,唐在阿姆河南设立的16个都督府中还专门设置了波斯都督府,拜卑路斯为都督,其府治在阿富汗和伊朗交界处锡斯坦盆地的扎兰季城。公元662年,唐朝“立波斯都督卑路斯为波斯王”《册府元龟》卷九六四。 ,又封为“右武卫将军”,后客死长安。公元679年 (调露元年),高宗特授裴行俭为安抚大食使,王方翼为波斯军副使,令其护送卑路斯之子泥涅师师回国反抗大食。虽然泥涅师师的复国活动并未成功,“因吐火罗二十年,部落益离散”《新唐书》卷二二一下《波斯传》。,但是,唐朝公开支持波斯的行动,无疑是针对阿拉伯人入侵中亚地区的。
公元680年,穆阿维亚死,阿拉伯帝国内部南北部族发生内战,牵制了中亚的军事攻势。齐雅德的军队不得不暂时撤出河中地区。
第二阶段:公元8世纪上半叶约50年。唐朝与大食在中亚地区的斗争趋于激化,唐采取的措施是支持突骑施车鼻施酋主苏禄对抗阿拉伯人。
公元8世纪初,阿拉伯帝国的倭马亚王朝正处于兴盛阶段,哈里发韦立德一世时(公元705—715年),是对河中地区大规模征服的10年。当时,指挥中亚军事行动者为公元704年任命的呼罗珊总督屈底波(又译古太白、库泰拔等)。他以木鹿为东进大本营,集结了5万大军。公元705年,屈底波率军从木鹿出发,进军塔里堪,攻占巴尔赫及下吐火罗斯坦。赫拉特以北的巴德吉斯、阿姆河北岸的石汗那及上吐火罗斯坦,皆闻风而降。公元706年阿拉伯大军队渡过阿姆河,进入索格底亚那。屈底波费时3年(公元706—709年)才征服了布哈拉及周围地区。公元706年攻陷“商人之城”派干德,据说城池陷落时该城商人绝大部分不在城中,而是参加了一年一度的商队,远赴中国做生意去了。当商队返回时已国破家亡,他们便以重金赎回妻室老小,重建该城。公元708年阿军攻陷布哈拉城,次年又镇压了巴德吉斯的“叛乱”。公元710—712年,屈底波又花了近3年时间征服撒马尔罕及花剌子模。公元711年北上兼并了希瓦绿洲;公元712年夺取撒马尔罕。这是继36年前齐雅德攻陷撒马尔罕之后阿拉伯军队再次攻陷该城,从此******再也没有退出撒马尔罕城,以后它和布哈拉一起成为“阿拉伯—******文化”在中亚的圣城。公元713—715年,屈底波又率领一支远征队,进入拔汗那(费尔干纳盆地),锡尔河遂成为******与突厥人的界河。中国史书对屈底波征服的范围也有记载,据敦煌石室遗书《往五天竺国传》中慧超所言,开元初至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西天竺、波斯、吐火罗、胡蜜(护蜜)及安、曹、史、石、米、康诸国,均属大食所管;拔汗那国锡尔河南一王属大食,河北一王属西突厥。王仲荦著:《敦煌石室地志残卷考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280—287页。
由此可知当时阿拉伯人在葱岭以西及锡尔河以南河中地区所占地盘之大。与此同时,另一支阿拉伯军队由“伊朗南道”东进,征服了莫克兰、俾路支、信德、木尔坦和旁遮普地区,连印度河流域也成了阿拉伯人的天下。
屈底波入侵中亚之时,正值唐中宗(公元705—710年)和唐睿宗(公元710—712年)在位时期。适逢后突厥灭突骑施、吐蕃与唐争夺小勃律及葱岭西南诸国之时,唐无暇顾及河中地区,这就为阿拉伯军队胜利进军吐火罗斯坦及索格底亚那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公元713年唐玄宗即位。是年,屈底波遣使至长安。两《唐书》皆记此事:“开元初,复遣使献马、钿带。谒见不拜,有司将劾之。中书令张说谓殊俗慕义,不可置于罪。玄宗赦之。使者又来。辞曰:‘国人止拜天,见王无拜也。’有司切责,乃拜。”《新唐书》卷二二一下《西域传》;《旧唐书》卷一九八《西域传》有基本相同的记载,唯前文增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又献方物一事。 屈底波之所以遣使于唐,不出如下原因:其一,有7世纪下半期唐支持波斯复国的先车之鉴;其二,被征服的中亚各国对阿拉伯人的反抗;其三,中亚地区在数十年前就是唐朝的羁縻府州,而大唐是唯一能与阿拉伯帝国抗衡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