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世纪初到公元6世纪末,中国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长期分裂时期。在大漠南北及天山、锡尔河以北的游牧世界,自北匈奴西迁欧洲以后,又有鲜卑、柔然、铁勒、突厥诸族崛起。游牧民族不时跃马南下染指中原。一方面是魏晋对抗鲜卑,北魏东西魏对抗柔然,北周北齐及隋朝对抗铁勒、突厥,形成复杂的南北对抗局面,在中原王朝反击下游牧民族不断西迁;另一方面是中国与中亚、波斯、罗马、拜占庭不绝如缕的丝路交通。二者并为亚欧大陆东西交流的动力。
如果把这一时期的丝路西段划分为几个部分,其大致形势是:东部的亚洲腹地,由中国西北迁徙出去的口厌哒人建立了从中亚至北印度强大一时的国家,自帕米尔高原到伊朗东部呼罗珊地区以及由中亚到北印度的交通线,全部在哒王国的范围之内;哒以西的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是波斯的萨珊王朝;黑海、地中海边是罗马帝国及其后继者拜占庭帝国;各种势力为控制商路进行着长期的斗争。
一、活跃于亚洲腹地的口厌哒国家
哒原是中国西北的古代民族。其族源和原居地,历来众说纷纭。《魏书》记载:“哒国,大月氏之种类也,亦曰高车之别
种,其原出于塞北。自金山而南,在于阗之西。”《魏书》卷一○二《西域传》。 (《北史》卷九七有完全相同的记载)。《周书》记载:“哒国,大月氏之种类,在于阗之西,东去长安一万八百里。”《周书》卷五○《异域传》。 《梁书》记载:“滑国者,车师之别种也。汉永建元年,八滑从班勇击北虏有功,勇上八滑为后部亲汉侯。自魏晋以来不通中国。”又记天监十五年、普通元年和普通七年滑国遣使贡献后,说:“元魏之居桑乾也,滑犹为小国,属芮芮。”《梁书》卷五四《诸夷》。 《隋书》记载的是已迁徙至中亚的哒:“挹怛国,都乌浒水南二百余里,大月氏之种类也。”《隋书》卷八三《西域传》。 由此看来,仅中国史籍就有多种说法,即大月氏种类说、高车别种说、车师别种说等等,学者们曾就此展开过讨论。多数人认为,哒人是匈奴和月氏的混血。西方学者称为白匈奴。波斯人也称Hetal(“海答”)。拜占庭历史学家普罗科皮乌斯(公元499—565年)是哒同时代的人,称其为Hephthalitai(“海弗塔里泰”),并说:在所有的匈奴人中,只有他们的皮肤是白色的;他们的语言是一种印欧语。[英]珀西·塞克斯著:《阿富汗史》,商务印书馆,1972年,第222页。笔者同意匈奴月氏混血说,值得补充的是,所谓“滑国”指其聚居区,数百年后唐玄奘西行求法到达今阿富汗昆都士一带时即称该地为“活国”,则是滑国的音变,哒人在迁徙中把这一名称也带到了中亚。元魏的“居桑乾”大概也是因地而称的。“挹怛”则是哒的异译。“芮芮”“茹茹”“蠕蠕”等称呼系哒早期所依附的宗主柔然。
尽管哒人的早期历史还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历史之谜”,但无论如何,他们发端于中国西北而勃兴于中亚是历史事实;尤其是当他们在丝路西段上成为一支强大势力的时候,兼见于中外史乘,已为中外学者们所公认。
哒人早期居地当在阿尔泰山以南到天山东部地区。东汉时,因其参加对北匈奴作战有功,被封为“后部亲汉王”。“后部”就在吐鲁番以北天山外侧,原车师后王庭所在地,八滑当封于此地。南北朝时 哒则臣服于柔然。后来,又因受柔然的排挤,自公元4世纪70年代起便向西迁徙。他们的西迁路线大体上与600年前大月氏人迁徙的路线相同,即经由巴尔喀什湖东南伊犁河流域、楚河流域南下,渡过锡尔河,占据索格底亚那。公元5世纪20年代中期又过阿姆河侵入萨珊波斯境内,西进受阻后遂入吐火罗斯坦。30年代又征服寄多罗贵霜,复西进再与波斯发生冲突。公元6世纪初,哒人以远交近攻之策,北上同高车(亦称铁勒,居外蒙乌梁海一带)争夺准噶尔盆地及其以西地区,先制服高车,又通过高车控制高昌,并利用他们共同阻止柔然西进;同时控制了塔里木盆地西部。连接丝路西段与东段的关键地区皆纳入哒领土,北道至焉耆,南道至于阗。参见余太山著《 哒史研究》(齐鲁书社,1986年)。而对中原王朝则表示友好,公元6世纪哒遣使北魏、西魏、东魏乃至梁朝的记载不绝于史书。向南,哒人数次入侵印度,公元5世纪中期即进入旁遮普,印度笈多王朝的塞建陀笈多(公元455—467年)虽暂时击退了哒人,但国家遭到严重削弱,不久便分裂为诸多小邦;公元499年哒王头罗曼率军一度攻至摩揭陀及马尔瓦地区;后来头罗曼的儿子密希拉古拉(又称摩醯逻矩罗)称王,公元502年他将王国首都由拔底延(今阿富汗的伐济纳巴德)迁至旁遮普的奢揭罗城,将北印度置为一省,各邦王公皆俯首称臣。据《梁书》记载,哒国“后稍强大,征其旁国波斯、盘盘、罽宾、焉耆、龟兹、疏勒、姑墨、于阗、句盘等国,开地千余里”,其疆域东起中国新疆中部,西至里海东南的呼罗珊,北越天山,南达北印度。自此以后,哒王国便取代了曾在公元1—3世纪闻名于世的贵霜帝国,成为丝绸之路上亚洲腹地的强国,雄踞于萨珊波斯与中原王朝之间。
哒人沿丝路向东与中原王朝互通使节发展友好关系,频频进行朝贡贸易以获得中原的丝织品。故南北朝时期的中国人对西迁以后的哒国知之甚详。仅以《魏书》卷一○二《西域传》的记载为例:“哒国……都乌浒水南二百余里,去长安一万一百里。其王都拔底延城,盖王舍城也。其城方十余里,多寺塔,皆饰以金。风俗与突厥同。其俗兄弟共一妻。夫无兄弟者,其妻戴一角帽。若有兄弟者,依其多少之数,更加角焉。衣服类加以缨络。头皆剪发。其语与蠕蠕、高车及诸胡不同,众可十万。无城邑,依随水草,以毡为屋,夏迁凉土,冬逐暖处。分其诸妻,各在别所,相去或二百三百里。其王巡历而行,每月一处,冬寒之时,三月不徙。王位不必传子,子弟堪任,死便授之。其国无车与舆,多驼马。用刑严急,偷盗无多少,皆腰斩,盗一责十。死者,富者累石为藏,贫者掘地而埋;随身诸物,皆置冢内。其人凶悍,能斗战。西域康居(指粟特)、于阗、沙勒、安息(指布哈拉)及诸小国三十许皆役属之。号为大国。与蠕蠕婚姻。自太安(公元355—395年)以后,每遣使朝贡。……永熙(公元532—534年)以后,朝献遂绝。”以上关于哒国的绝大部分材料当来自宋云归国后的报告,因后面紧接着写到宋云等西使之事。《北史》卷九七又云:“至大统十二年(公元546年)遣使献其方物。废帝二年(公元553年),周明帝二年(公元556年)并遣使来献。后为突厥所破,部落分散,职贡遂绝。”
然而,哒与萨珊波斯为争夺丝路贸易的利益则长期处于交战状态。萨珊波斯人在丝路西段的西端能所向披靡、屡败罗马,但在东端的亚洲腹地则不得不俯首于哒。
公元5世纪20年代中,哒人攻入波斯东疆呼罗珊,萨珊王瓦拉赫兰五世(公元420—440年)夜袭哒军营,将其驱至阿姆河以北。然而,继其之后的波斯王叶兹吉格德二世(公元440—457年)在与哒交战中,却屡遭败绩。公元453年波斯军队遭哒重创,数年后叶兹吉格德二世也死于悲怆之中。此后,哒人甚至可以介入波斯宫廷事务,操纵萨珊王位的废立。叶兹吉格德二世死后波斯宫廷发生内讧,末子霍尔米兹德斯夺得王位,其兄卑路斯时为锡斯坦总督,便逃往哒避难,后来他以割地于哒王为条件,借哒兵打败并俘虏了霍尔米兹德斯。因此,卑路斯是依靠哒的庇护和军事力量才登上波斯王位的。公元464年,卑路斯与哒反目,为收回失地交战近20年,他曾在里海以东修筑了一段“伊朗——图兰之间的长城”,号称“亚历山大铜墙铁壁”,但它并没有保住波斯东线的安全,终以失败告终。公元480年卑路斯不得不以赔款、和亲、割地等更屈辱条件与哒媾和。三年后卑路斯撕毁前约东征哒,当大军行至今巴尔赫一带时,即被哒王阿克苏瓦尔率领的骑兵战败,不仅全军覆没,就连御驾亲征的卑路斯也被哒人击毙。继承波斯王位的沃洛盖斯(巴拉斯,公元483—485年)上台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得不再与哒王签订新约:波斯付出巨额赔款;缴纳为期两年的年贡;割让呼罗珊大部领土给哒等等。不久,波斯宫廷发生新的内讧,科巴德(第一次在位是公元485—498年)在争斗中失败,也曾避难于哒;第二次在位(公元501—531年)时,由于哒人从东边入侵,迫使他处于两线作战的困境,而不得不匆匆与拜占庭媾和。由此可见,因垄断丝路贸易而强大一时的萨珊波斯帝国在公元5世纪下半期竟降为向哒称臣纳贡的附属国。
哒王国的强盛时代,约从公元5世纪中期开始,持续到公元6世纪早期,总共不到10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昙花一现。公元6世纪中期哒国势转衰。在王国的南方,北印度各邦联军早于公元528年即打败哒,其王逃至克什米尔栖身;在西方,哒已不再对波斯构成威胁,相反却屡屡败于萨珊王。适中国西北新兴的突厥民族正以破竹之势向丝路西段扩张,威胁着哒国的生存。由中国西北迁出的哒人在丝路西段的中亚地区迅速崛起后,便迅速地消失了。
二、萨珊波斯与罗马在丝路西段的角逐
公元3世纪初,在丝路西段称霸一时的安息帝国已支离破碎。公元224年其末王阿尔塔邦在霍尔木兹被伊朗高原西南法尔斯地方兴起的萨珊家族的阿尔达希尔击毙,历时460余年的安息王朝寿终正寝。两年后,阿尔达希尔在泰西封加冕,建萨珊波斯王朝(公元226—651年)。萨珊波斯除承袭了原安息帝国的版图外,也继承了与罗马抗衡的传统,继续同罗马帝国及其之后的拜占庭帝国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可以说,几乎所有战争都与控制商路及沿线贸易有关。
公元3世纪,在世界贸易史上,发生了如下重大变化:一是罗马帝国进入了全面的危机时代;二是原属罗马人的红海贸易线被埃塞俄比亚的阿克苏姆王朝和南也门的希木叶尔王国瓜分,也等于对罗马统治的地区关上了大门;三是罗马在3世纪危机后经济重心东移巴尔干,使一条新的路线拓展开来,这就是从赫拉特、木鹿直接穿过亚美尼亚到达君士坦丁堡的路线,它比美索不达米亚路线更向北抬,大大缩短了东西交通的距离。因此,萨珊波斯王朝与罗马帝国及其后继者拜占庭帝国争夺的焦点,一直在亚美尼亚和上美索不达米亚就不难理解了。
公元231年,波斯王阿尔达希尔一世派遣400人的外交使团,致书罗马皇帝亚历山大·塞维鲁斯(公元222—231年),要求罗马人从叙利亚及其他亚洲地区退出,回到欧洲人的欧洲去。是年秋,塞维鲁斯率军分三路,向西米底、泰西封、苏西安那三个方向大举进攻波斯,结果,南北两路受挫,导致罗马军队全线溃退。次年双方缔结的和约,亚美尼亚划归波斯。
萨波尔一世(公元241—272年)在位时,萨珊波斯围绕争夺丝路西段北线枢纽、上美索不达米亚首城、商业中心尼西庇斯,数次与罗马较量,曾重创罗马军团,三占该城。公元258年,萨波尔率军深入叙利亚,占领埃德萨、安条克诸城。罗马皇帝瓦勒良(公元253—260年)御驾亲征,虽将波斯军队暂时逐出安条克,但于公元260年被波斯人团团包围于埃德萨附近;罗马全军覆没,瓦勒良被俘,成为波斯人的阶下囚。战后萨珊波斯不仅重占安条克,而且一度攻入小亚细亚的卡帕多细亚。
萨波尔之后,萨珊波斯与罗马在幼发拉底河沿线又呈拉锯之势,胶着状态持续百年。公元363年罗马皇帝朱里安(公元361—363年)企图效法250年前图拉真的丰功伟业,率10万大军,1100艘战船,自罗马要塞赛克西阿姆(今代尔祖尔南萨列希亚堡)过幼发拉底河,浩浩荡荡顺流南行,抵达泰西封城下。萨珊波斯皇帝萨波尔二世(公元309—379年)却以逸待劳,率轻骑攻击罗马主力军团之后的粮秣辎重运输队,切断其补给线,未费多少兵力,遂使朱里安陷于后援不济、众叛亲离的困境,不得不焚船后撤。萨珊波斯军队则乘机沿途邀击,在萨马拉一带全歼了罗马军团,朱里安亦在此役中标枪毙命,罗马只得乞和。
公元395年东西罗马分裂,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但东罗马即拜占庭帝国仍然保有环抱东地中海的大片国土,包括欧洲的巴尔干,亚洲的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非洲的埃及等广大地区。为夺取地中海和黑海商路,控制东西贸易,萨珊波斯又与拜占庭帝国对峙了4个多世纪。双方是战是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丝路西段贸易的利益如何分配。公元5世纪基本上保持了以往所罕见的80余年的和平,其原因除了双方都受到游牧民族的进攻等因素外,主要是因为通过条约限定了越界贸易只能在某些特定的城镇进行,这样使两国都能得到好处。公元408年,萨珊波斯国王叶兹吉格德一世(公元399—420年)与拜占庭皇帝阿尔凯迪乌斯(公元395—408年)达成一项协议,规定:过境丝商只能在三个城市进行贸易:一是上美索不达米亚拜占庭所辖城市卡里尼库姆,二是萨珊波斯所辖城市尼西庇斯,三是在亚美尼亚的波斯藩属城市阿尔塔沙特。这三个被选定的城市实际上是拜占庭与波斯贸易的法定市场,也代表着丝路西段贸易的三条主要通道。因此,和平的实现与丝路西段贸易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