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生气不如争气(大全集)
3174200000005

第5章 百无聊赖生闲气,不如积极适应求顺气(1)

闲气,是由生活琐事而生的不该生的气。有趣的是,生闲气的对象大多是生气者自己的家庭成员或身边的同事。常生闲气有三害:一害自己的身体。生闲气时心里不痛快,心情压抑或烦躁,这种消极情绪若经常出现或反复发生,势必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心理平衡失调,免疫功能下降,多种疾病就可能接踵而至。二害自己的事业。不良的情绪不仅会影响工作或学习的效率,还会妨碍与上下级和同事的关系,影响团结,不利于事业的成功。三害他人。生气时常会态度粗暴或出言不逊,破坏他人心境,使其心灵遭受打击。

什么样的人最爱生闲气?生活空虚,感到无聊、无事可做的人常常生闲气,生活太清闲让他们不时地生点小气,如果问是什么让他们生气,却又含糊其辞,因为他们自己也不明白为何生气;想不开的人爱生闲气,这类人不会用变通的思维想问题,常常一条道走到黑,走不通了就开始生气,甚至生自己的气。为什么自己这么顽固不化。对自己过于苛刻的人爱生闲气,仿佛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不符合自己的要求,生得不漂亮生气,缺点太多生气,没满足别人的需求也生气,总之,看什么都不顺眼,没一处顺心的地方。这样的人只能为自己所累。

挖出爱生闲气的根

据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打猎的时候,口渴难耐,正好附近有一洼山泉,他捧起水来喝。一只老鹰疾飞而至,成吉思汗一惊,喝水的“渴望”被干扰,不禁大怒,抽出羽箭射杀飞鹰。他爬上山顶,发现飞鹰被羽箭穿胸击毙,而死鹰陈尸的山泉水源处有条被鹰啄死的大毒蛇。

如果你是成吉思汗,你会怎么做?你会后悔,自责,庆幸?自认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决定以后不要随便发怒,或在发怒情况下不再随便行动?

谁都会的一件事——生气,那太简单了;但是对应当生气的人生气,生气得恰到好处,为正当的理由生气,用正确的方法生气,那就不简单了,而且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驾驭的。

心理学中把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应激三种状态。其中,心境是一种使人的一切其他体验和活动都感染上情绪色彩的比较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弥散性的特点。当一个人处于某种状态时,看待一切事物都受其影响。良好的心境使人对周围的人和事充满兴趣,不良的心境使人感到凡事枯燥无味,容易生闲气。你在家拿妈妈当“出气筒”,就是不良心境的弥散。

一般说来,人在生闲气时,容易产生发泄、找“出气筒”等攻击行为。如恶声恶气、摔摔打打、怒目而视、破口大骂、动手打人等。这些攻击行为可能直接针对挫折的制造者,但当觉察出对方不能直接攻击而心中的恶气又要发泄时,常常找个“出气筒”。这个“出气筒”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像《红楼梦》里晴雯撕扇子就是对宝玉责备情绪的发泄。

为什么有些人好生闲气呢?原因无非是以下几个:

没正经事做,闲得无聊而心绪不佳,或胸无大志,私心过重,遇事好斤斤计较;

度量太小,或疑心过大;

对他人要求过高,好挑剔,待己宽而责人严;

工作或生活失意,遭受挫折时。

闲气多源于生活小事,而在日常生活中,不尽如人意的事是经常发生的。就拿在家里吃饭来说吧,菜很可能做得咸一些或淡一些,不大合自己的口味。一个想得开的人,菜咸些就少吃点儿,淡些就放点盐,同样吃得香。而对于好生闲气者,会觉得菜不可口,心里不痛快。显然,他们是把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给夸大了。所以,闲气大多是自找的。

老生闲气的人该问自己一句:我是不是太小心眼了?或者太无聊了?胸怀大目标,心想大事,天天有事做,就不会计较琐事而生闲气了。所以,奉劝你要加强修养,宽厚待人,变责人严为责己严,这样就不会看谁也不顺眼而生闲气了。

凡事“无所谓”就不容易生气,即使有气也来得快,去得快。俗话说“糊涂也有糊涂福”,人应糊涂一点,尽量少生气,即使生气也应尽快宣泄。

莫名的生气只为“小事一桩”

我们的心里时而会生出莫名的烦恼,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心中都打了或多或少的绳结,它们的存在使我们不能痛快地享受生活的乐趣,无法看到人生的美景。

其实,聪明人都应该培养自己摆脱绳结的能力,这样才能使我们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烦恼,进而摆脱烦恼。

古希腊的佛里几亚国王葛第士,以非常奇妙的方法在战车的轭上打了一串结。他预言:谁能打开这串结,谁就可以征服亚洲。一直到公元前334年,仍然没有一个人能成功地将结打开。

这时,亚历山大率领军队入侵小亚细亚,他来到葛第士绳结的车前,毫不犹豫地拔剑砍断了绳结。后来,他果然占领了比希腊大50倍的波斯帝国。

另有一个类似的故事。有一个小孩上山砍柴的时候被毒蛇咬伤了脚趾。他疼痛难忍,而医院却在很远的小镇里。孩子果断地用砍柴的镰刀砍断了自己的脚趾,然后忍着剧痛艰难地走到了医院。尽管他少了一个脚趾,但却用短暂的疼痛换回了自己的性命。

困扰我们的绳结不仅仅存在于我们的身边,也可能在我们的心中。

有一个青年从家里出门,在路上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正好经过一家寺院,便想考考老禅师。他说:“什么是团团转?”

“皆因绳未断。”老禅师随口答道。

青年听了大吃一惊。

老禅师问道:“什么事让你这样惊讶?”

“不,老师父,我惊讶的是,你是怎么知道的呢?”青年说,“我今天在来的路上,看到了一头牛被绳子穿了鼻子,拴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场上去吃草,谁知它转来转去,就是脱不开身。我以为师父没看见,肯定答不出来,没想到你一口就说中了。”

老禅师微笑道:“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脱,我答的是心被俗务纠缠而不得脱,一理通百事啊。”

人活在世上只有短短几十年,却为发愁一些小事而浪费了很多时间。

现在有以下两组问题需要我们回答:

第一组问题——

你是否经常因一些琐事烦心?你是否偶尔会控制不住自己发脾气?你是否在工作中受到同事闲言碎语的“旁敲侧击”?有时候你是否会忍不住和他们争辩一番?

大多数人的回答是:是的。

第二组问题——

你是否有着未来三年的人生计划并把它装在自己的脑子内?你是否时时审视自己有没有做到足够宽容和乐观?你是否因某个难题生出一些创意?你是否依靠自己的谅解和幽默又赢得一位朋友?

同样,回答的人很多,但他们的结果是:NO。

太多的人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放在每天的一成不变的生活规律上,而很少去关注别人的冷热以及自己的内心。他们只看到眼前,而忽略了生活的连续性,忘记了在做事的同时为自己积累发展的资本。

我们需要一种战略眼光,做人需要一种大的境界。因此,你不能因那些琐事耽误了你的计划进程。在这个时代,你应该在冷静中保持高效。和庸人争辩显示出你的口才,但也缠住了你前进的脚步。

这是一个富有戏剧性的故事,主人公叫罗勃·莫尔。

“1945年3月,我在中南半岛附近276英尺深的海下,学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课。当时,我正在一艘潜水艇上。我们从雷达发现一支日军舰队——一艘驱逐护航舰,一艘油轮和一艘布雷舰——朝我们这边开来。我们发射了三枚鱼雷,都没有击中。突然,那艘布雷舰直朝我们开来(一架日本飞机,把我们的位置用无线电通知了它)。我们潜到150英尺深的地方,以免被它侦察到,同时做好应付深水炸弹的准备,还关闭了整个冷却系统和所有的发电机器。

“3分钟后,天崩地裂。6枚深水炸弹在四周炸开,把我们直压海底——276英尺的地方。深水炸弹不停地投下,整整15个小时,有十几枚就在离我们50英尺左右的地方爆炸——若深水炸弹距离潜水艇不到17英尺的话,潜艇就会炸出一个洞来。当时,我们奉命静躺在自己的床上,保持镇定。我吓得无法呼吸,不停地对自己说:‘这下死定了……’潜水艇的温度几乎有100多度,可我却吓得全身发冷,一阵阵冒冷汗。15个小时后攻击停止了,显然那艘布雷舰用光了所有的炸弹后开走了。这15个小时,在我感觉好像有1500万年。我过去的生活一一浮现在眼前,我记起了做过的所有的坏事和曾经担心过的一些很无聊的小事。我曾担忧过,没有钱买自己的房子,没有钱买车,没有钱给妻子买好衣服。下班回家,常常和妻子为一点芝麻事小吵架。我还为我额头上一个小疤——一次车祸留下的伤痕——发过愁。

“多年之前那些令人发愁的事,在深水炸弹威胁生命时显得那么荒谬、渺小。我对自己发誓,如果我还有机会再看到太阳和星星的话,我永远不会再忧愁了。在这15个小时里,我从生活中学到的,比我在大学念四年书学到的还要多得多。”

我们一般都能很勇敢地面对生活中那些大的危机,却常常被一些小事搞得垂头丧气。著名企业家柏德先生也常发此感慨:“我手下的人能够毫无怨言地从事危险而又艰苦的工作,但我知道,有好几个同室的人却彼此不说话,因为怀疑别人把东西放乱,占了自己的地方。有一个讲究空腹进食细嚼健康法的家伙,每口食物都要嚼28次,而另一人一定要找一个看不见这家伙的位子坐着,才吃得下饭。”

“小事”如果发生在夫妻生活里,还会造成“世界上半数的伤心者”。芝加哥的约瑟夫·沙巴士法官在仲裁了4万多件不愉快的婚姻案件之后说:“婚姻生活之所以不美满,最基本的原因往往都是一些小事。”

因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执都是不明智的,被那些乱麻般的琐事绊住脚是得不偿失的。最重要的是,你应该坚持不断地培养自己的这种意识——不要因琐事烦恼,不要和小人纠缠,还有更重要的事等着自己做。

多疑心态:你在生谁的气

在生活中,我们常会碰到一些猜疑心很重的人。他们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或给自己使坏。有时我们自己也喜欢猜疑,看到别人说笑,便以为他们在议论自己,心里就不痛快起来。喜欢猜疑的人特别注意留心外界和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别人脱口而出的一句话,他很可能琢磨半天,试图发现其中的“潜台词”。

玲有这样一位女友,疑心特别大,她的心总处在极度的不安全感中。谁帮她介绍对象,她就怀疑谁跟那个人一定关系不一般。不仅反复用话试探女友,也询问男友,还会进行秘密侦察。比如,男友没有赴她的约,她会马上给介绍人打匿名电话,以刺探他们是否在一起。有一次玲接到她的匿名电话,可当时玲并不知道,害得那位男性朋友一再问玲:这个女孩人品好吗?玲跟他打保票:是我好朋友的好朋友,绝对没问题。但后来他们还是分手了,一年后,女孩另嫁他人,而她们也因为其他事而疏远了,那位男性朋友才告诉玲他们分手的原因:女孩太多疑,这样的人是不适合过日子的。他说,玲和玲的朋友一直在他面前说她的好话,而她却在他那里说她们的坏话,怀疑玲跟他的关系,这是人品不忠厚的标志,他不能找这样的人。后来还陆续听到传闻,说那女孩婚后过得似乎也不怎么好,总是怀疑老公跟办公室的女同事关系不一般,还经常玩一些跟踪的把戏,两人为此经常吵得地动山摇。玲觉得这个朋友实在太可悲。她的可悲之处就在于聪明与愚蠢就像一元钱的硬币一样正反两面相依而生,有多少个闪念就有多少个疑点。因此,她有多聪明也就有多愚蠢。

很多女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对“外遇”特别敏感,尤其容颜随年龄渐长而渐失,内心开始不安,对丈夫的限制一天比一天多。所以在职场里,她们特别看不惯眉来眼去的女生,觉得这些女生有勾搭男士的嫌疑,令人反感。她们经常生闷气,明明人家没惹她们,她们就是看那种人不顺眼,动不动就生气,也不知道为什么。直到她们找出自己最深处的担忧及害怕的根源之后,才消解了怒气。

有这样一个故事:

傍晚,几个青年工人因开玩笑过头而发生争吵,并动起了手。赵大江和其他几个老工人跑过去,费了好大的劲才把混战着的年轻人拉开。拉完架后,赵大江发现手表丢了,到处找也未找到。大家觉得,大江是个好心人,做了好事,不能让他个人受损失。打架的几个年轻人也为大江师傅因替他们拉架丢了表而深感内疚和不安。为此,大家决定凑点钱,买块表赔给大江。表买好后,因大江调休,青工们便委托工会小组长贺英大姐转交给他。

下班的路上,贺英巧遇赵大江和他的妻子牛萍。贺笑着对大江说:“你丢了表,大伙凑钱买了一块赔你,让我转交给你。”站在一旁的牛萍听后脸色变得十分难看。回到家后,她立即对大江进行“逼供”。尽管大江如实诉说,牛萍仍一口咬定丈夫与贺英有不正当的关系。接着,牛萍又到丈夫的厂子里去大吵大闹。厂里的有关人员耐心地向她说明事情的经过,希望她不要无端猜疑。她却说:“那姓贺的已扰乱我的生活了,你们怎么不管!”周围的同志再劝,她又和劝说的人争吵,越发不管不顾。

此后,为了“教育”大江,牛萍到处散布大江与贺英有作风问题,认为这样可以“压”住丈夫。牛萍的多疑和偏执,伤了大江的心。一对结婚13年的夫妻就这样分了手……

一个原本美好的家庭被“猜疑”搅散了。猜疑,它投向夫妻、家庭间的是魔鬼的阴影,它使人郁闷、压抑,甚至陷入烦恼的泥沼中不能自拔。有了猜疑,夫妻间就犹如筑起了一道屏障,爱情、幸福被拒于屏障之外。

多疑心态会严重地影响人际关系。不仅自己很苦恼,周围的人也难以理解和接受。多疑心态的表现多种多样,在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工作岗位上的人表现也不完全一样。

多疑的人给人的印象就是神经过敏。过分的敏感,把发生在周围的一些不愉快事件强行与自己联系,听风就是雨。听说同龄妇女得癌死亡,马上会联想到自己可能也会有同样的下场;在家里,孩子放学后晚归,会联想起路上是否发生车祸;有女同志往家里打电话或爱人晚归,联想是否有第三者。

性情多疑会特别关注流言蜚语。在一些单位里,总有一些人喜欢传播小道消息,或是流言蜚语。当流言蜚语被夸大、扭曲时,就会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是一种恶性刺激。

多疑的人会对别人的某些行为和动作做盲目联想。别人在一起轻轻地议论某件事,正巧自己走过,他们停止了议论或突然发笑。尽管这些人议论的事与自己毫无关系,但也马上会敏感地联想到他们在背后议论自己。于是,心中的不平衡马上膨胀,情绪立即激昂起来。

对一些涉及自身利益的事无端地怀疑,也会平添气。比如,晋级、加薪、分房没有满足本人的愿望时,会盲目怀疑。怀疑领导班子、人事部门有人在背后作怪,甚至扳着手指将这些领导干部逐个“排队”;怀疑同一部门的人员,在背后打小报告,“搅掉了我的好事”,一旦认定,愤恨之情就会急剧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