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爱情与婚姻卷(全球华语小说大系)
3173600000064

第64章 恋爱的王经理(1)

陈然

陈然,原名陈论水。江西湖口人。著有短篇小说集《幸福的轮子》,长篇小说《2003年的日常生活》《精神病院》等。已在《人民文学》《当代》《钟山》《大家》等数十家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200余篇。作品多次被选刊转载,选入多种选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江西省文联。

康达家电城的王伯当经理爱上了县第一中学的英语老师冯可娜。不知道这个爱字是不是准确,反正是,康达家电城的经理王伯当看上了冯可娜,为她梦绕魂牵,要娶她做老婆。

王伯当经理三十六岁,粗壮的个头,宽脸,大手,远看像一头熊,近看还是像一头熊。只有眼睛,在生活中摩擦了许多年,越磨越亮,像两条乌鱼,黝黑中带着妩媚。他原来是一个农民,因为不务正业,而成了商人。摆过水果摊,开过杂货店,承包过商场,做过代理商。后来便有了自己的家电城。在二十几岁时,因为生命寂寞而结过一次婚,生了两个孩子。后来,生命不寂寞了,便妥善地和老婆离了婚,把她安放到前妻的位置上去。不过作为惩罚或表达她怨恨的一种方式,他老婆把两个孩子全部带在了身边。女人总把孩子作为杀手锏,其实男人根本不吃这一套。生个孩子对他们来说不是很容易的事么?就好像手里有种子难道还怕它们不发芽?不过现在他可不能乱撒。追求他的人很多,有大胆泼辣的个体户,空房寂寞的少妇,文静腼腆的职员和风骚性感的舞女。店里的几个店员也争相向他邀宠,至今还没有停止的意思。她们的眼神和体态,无时不透露出,只要他愿意,她们随时愿被收编。

但他统统看不上眼。觉得她们没什么牌子和品位。他想,他已经有过一次杂牌或伪劣的婚姻了,现在不讲究一点儿行吗?

在他眼中,偌大的一个水边县城,只有县中的英语老师冯可娜是有牌子和品位的。

但柔情缱绻才华浪漫的冯可娜会看得上他吗?冯可娜是师范大学外语系的高材生,与外人(她把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范围外的人统统称为外人)基本上不来往。她每天的事情除上课外,就是读书,遐想,睡觉。她喜欢蜷在床上看书。才女一般都是恋独处、恋床的。一本书,一盏灯,一杯茶,便可使她们长生不老,青春永驻。她们思维敏捷,却又懒于行动。她们是一条虫,但是一条美丽的虫。听说,冯可娜是不读中国书的。读的都是英文原著。最起码,也是译著。而且还要看看译者是谁。她似乎不用吃饭和上厕所。她是仙女。偶尔出来买一回菜,那菜拎在她手里就不像是菜,而像是天上的星星或外国的字母。在她的眼里,家电城的王伯当和当街卖肉的屠户是没有区别的。

王伯当经理自然十分清楚他和冯可娜的距离。何止十万八千里,简直是天上人间。但他那农民式的犟脾气就像长了倒刺的荆藤,墙越高它爬得越有劲,像特种兵一样。他那不务正业的脑子自信有一天会把冯可娜追到手。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啊。王伯当经理不但会做生意,还懂得一些兵法。他是个上进心强的人。前几年,有一本商场孙子兵法的书,他二话不说就买下来了。他的刻苦钻研,使他的气质产生了一些变化,他的神态从农民的躯壳里蜗爬出来,渐渐向一个总裁、业主、设计师或人大代表靠拢。现在,他要再学孙子兵法。商场、情场和战场,都是让男人喜欢的地方。你的企业已步入良性循环,你也该腾出点时间,专业地考虑考虑个人问题了。朋友们说。你不成家,很多女人都睡不踏实啊。就好像他有一个金光闪闪的东西要抛出去,她们希望它落在自己头上。即使落不到自己头上,她们也要看看那幸运的人物究竟是谁。在她们看来,王伯当想娶冯可娜,是个一厢情愿的笑话。她们希望他尽快败下阵来,垂头丧气,要病要死,那时,她们便要及时地敞开或捧出无私的怀抱,把他安慰和覆盖。失恋的男人最脆弱啊。他会翻身把她们中间的一个用力抱住,失声痛哭,然后死心塌地。

王伯当经理十分清楚自己的处境。退一步大家都欢喜,都充满希望,进一步则鬼哭狼嚎,众叛亲离。最要命的是,到目前为止,冯可娜小姐是否知道大名鼎鼎的王伯当这个人,还是个未知数。这个险冒得实在是大,万一不成功,就会成为笑柄。同时他也知道,冯可娜这样的才女是软硬不吃的,你即使强行占有了她,她的灵魂也不会屈服。她会及时地让自己的灵魂逃走,而扔下一具僵硬的躯壳。这是比得不到她更痛苦的事情。所以他不想用霸道或下流的手段去占有她。他要她不由自主、口服心服。

在道听途说的基础上,他又从其他渠道加深了对冯可娜的了解。冯可娜今年二十五了。像她这样的女孩子,追求她的人一定很多,无论是同学,还是同事。为什么到目前为止,她的房里还没有形迹可疑或幸福满面的男人出入?她是否还有其他的人生目标,诸如考研考博留学之类?经巧妙的打听,得知冯可娜在大学里曾要死要活地谈过一次恋爱,男主人公是她的一位老师。后来,该老师留学加拿大,出国前夕,顺便和冯可娜分了手。之后冯可娜便紧闭城门,和外界的交往越来越少。她沉浸在书本之中,和幽灵们来往。她抬眼向上,企图看到天上的事物。她拒绝去考研。拒绝去做对改善境遇有好处的事情。她有洁癖。她的房间一尘不染。她不听流行歌曲,只听古典音乐和西洋歌剧。她的钱大部分买了书,小部分买了碟片、唇膏、衣服。她有时候会把自己打扮得惊尘绝艳,像是要去参加一个重要的聚会。结果她什么地方也没去。她是打扮给自己看的。那一晚,便会有箫声如水一般从门缝涌出。或有男高音女高音从高处细细地泻下。据卖菜的农妇反映,她买菜从来不还价。如果两个人同时希望她来买自己的菜,她会很为难。她会买每人的一样菜,然后歉意地笑笑。她教书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她对待工作就像对待自己的皮肤一样,随时注意清洁和护理。有一个单身的教务主任,一表人才,曾向她表露过爱慕之心。教务主任在表露爱意的时候,露鳞露甲,完全不像是一个教务主任。他是个大龄青年,一直忙于上进,现在不禁猴急了。他说自己这些年来爱情空白,一定是老天有所安排。说自从某次和她同时参加了某项活动后,就夜不能寐,像《诗经》里描写的那个好逑之男了。说像他这样年轻的教务主任全县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说嫁给他后他会如何如何。他的许诺像公章一样威风鲜艳,像四室两厅的楼房一样舒适宽敞,像人家送的礼品一样堆满了屋角。但这样的许诺适用于任何一个女人,并不是为她而造设的。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他痛哭流涕。他说你会后悔的,他又说现在还来得及。她把教务主任赶了出去。教务主任说你等着。但他实在找不到公报私仇的机会,只好在某一次会议上不点名地批评她不尊重领导,不团结同事。

经过缜密的部署和周密的计划,王伯当经理决定先安排自己和冯可娜见一次面。在这方面,他要先征求一下朋友们的意见。他的朋友很多,文的武的都有。武友们以往用得比较多,诸如订货,调运,处理同行间的矛盾,摆平人事物事上的纠纷,酒席上的应酬等等,这些都少不了他们的帮衬。文友们则一直为帮不上他的忙而耿耿于怀,心中有愧。最多也就是过年了帮他写几副对联,在厅堂里裱几幅字画。才华憋久了会走气啊,他们怎么不着急呢。因此他们总盼着县里多多地开企业家联谊会致富报告会奔小康经验交流会。那时,他们的才华终于派上了用场。他们像古代诗人那样喝酒,吟诗,热烈地交谈,激烈地辩论,然后眉飞色舞,笔走龙蛇。于是王伯当经理在大会上发言时总觉得手里拿着的不是发言稿,而是二万五千里长征。这帮小书生啊,他笑。对于别人的可爱之处,他只是笑。那些文友基本上包括:县宣传部干事蒋钦(副科级待遇),教育局的秘书小樊(有一次遇上了紧急会议,他在楼下出稿,领导在楼上发言,中间一人奔跑如飞,此事传为美谈);文化馆的门房老五(听说在上海一家杂志发表了好几篇笑话);第二中学的老师李奇,他指导学生写的作文,多次在县里举行的作文竞赛中获奖。他们一听王伯当经理要面见冯可娜,忙献计献策。他们使出了浑身解数,搬出文学史外交史上的各种经典性会晤,一一举例,假想,设计台词,辩论,验证。贾宝玉和林黛玉初次会面的情景,太玄,太矫情,模仿得也很滥了。这个妹妹,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你。多别扭啊。再说也过于青春,不深沉,一点儿沧桑感都没有。唐明皇和杨贵妃,美则美矣,但脱不了乱伦的干系。西门庆和潘金莲,那一竿子打得多么美妙啊,但又怎么能叫王伯当经理天天去冯可娜窗下等那不小心掉下的竹竿子呢?李奇提醒大家不要老是盯在民族传统上,不妨借鉴西方人的先进经验,大胆地“拿来”。可是他们看的外国书实在有限。还是教育局的小樊接触过一些狂飙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之类,他说要不就学学少年维特茶花女漂亮朋友或者勾引者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