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3169900000009

第9章

重耳一行先后流亡至曹、宋、郑等国,最后来到楚国。楚成王非常器重重耳,用对待诸侯的礼节接待了他。后来,秦穆公派人来接重耳,重耳决定到秦国去,成王为他饯行,还送了许多东西给他。

公元前636年,晋惠公去世了。秦穆公派军队护送重耳回国,流亡19年、已62岁的重耳回到祖国,当上了君主,是为晋文公。

●中原霸主晋文公

晋在春秋初年比较弱小,其疆域仅包括今晋南和汾、侩流域一带,都城在翼(今山西冀城)。献公时,晋灭了耿(在今山西)、霍(在今山西)、魏(在今山西)三个小国,接着又灭了貌、虞两国,晋国疆土从黄河北岸延伸到黄河以南。献公死,诸子因争位而酿成内乱。相继在位的是碌碌无能的惠公和怀公,故一直受制于秦。晋长期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

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的援助下回国继位,是为有名的晋文公。他备尝“险阻艰难”,即位后发奋图强,任用有才干的赵衰、狐偃等人,并注意发展农业、手工业生产。经过一年的发展,初登君位的晋文公开始了他的称描中原的大业。当时,晋国内,晋惠公的无能使作为大国的晋国默默无闻,而新君的继位,立刻激发了晋国人的希望,举国上下空前团结有力;晋国外,齐桓公的霸业已经结束,周天子被王子带通迫到了外地,天下群龙无首,争执骤增,而狄人和楚国则乘机侵扰和图谋中原。这与齐桓公称霸之前相似,中原各国又面临着由谁来完成“尊王攘夷”的使命。这时,晋国率先解决了王室的政治矛盾,杀了王子带,让周襄王复国,完成了“尊王”的任务。

公元前634年,齐孝公为了当上霸主,挑起了中原各国的征战。楚国乘机介入,率各国攻击齐国及其盟国宋国。宋国眼看支持不住了,只好向晋国求援。而此时的晋国对军队的编制进行了改革,正想找个像样的理由进军中原。于是在公元前632年,晋文公联合齐、秦两国救宋,决心与楚国争霸中原。晋文公采取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令晋军“退避三舍”,占据了有利位置。随后,晋大败楚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城濮之战”。

战后,晋文公和齐、鲁、宋、卫等七国之君盟于践土(在今河南),并得到周王的策命。这年冬天,晋又会诸侯于温(在今河南),周王也被召赴会,晋文公继齐桓公成为了中原霸主。

●城濮战退避三舍

晋文公安定了周王室后,又过了两年,宋襄公的儿子宋成公来讨救兵,说楚将成得臣统率楚、陈、蔡、郑、许五国兵马攻打宋国,形势危急。于是,公元前632年春,晋文公扩充了军队,建立了上、中、下三军,浩浩荡荡去救宋国,并首先攻占了归附楚国的曹国和卫国,俘虏了两国君主。

攻下曹国和卫国后,晋文公以为楚国会放弃攻宋而来救援曹、卫两国,但楚国却无动于衷,依然围住宋国国都商丘。

楚成王本来并不想同晋国交战,听到晋文公亲自率军出战,他立刻命令成得臣退兵。成得臣志在必得,不肯半途而废,他认为宋国迟早都能攻下来。成得臣先派人去通知晋军,要求他们把曹、卫两国国君放回来。晋文公决定将计就计,暗地告诉曹、卫两国国君,答应恢复他们的国君之位,但他们两国必须先同楚国断绝一切往来。曹、卫两国国君同意了。

成得臣本想救曹、卫两国,不料他们竟和晋国串通一气,而与楚国断绝了关系。他立即调动全军向晋军逼进。

楚军一进军,晋文公马上命令晋军后撤。军中将士感到纳闷,忙问其中缘由。大臣狐偃向大家解释道:“当年文公流亡时,楚成王曾帮助过他,文公也在楚成王面前答应过:如果晋楚两国交战,晋国定会‘退避三舍’。现在我军后撤九十里,是为了履行当时文公的许诺,也算是对楚成王的报答。如果文公食言,那么我们就理亏了,而且楚军就会士气大振。现在我军‘退避三舍’,楚军如果仍步步紧逼,得寸进尺,那就是他们的过失了,我们也就掌握了主动,有充足的理由同他们交战了。”

晋军一口气撤到卫国境内的城淮,并在这里安营扎寨,列好了阵势。公元前632年4月,城濮之战开始了。是役,晋军出其不意地打败了楚军,成得臣在几员战将的拼死保护下才得以突出重围。晋文公见楚军大败,便下令不再追杀。成得臣见自己只剩下几名残兵败将,痛心疾首,自觉无颜再见楚成王,拔剑自刎。

城濮一仗,晋军占领了楚国营地,俘获楚军战车百辆,士兵千余人,还有大量粮草,给楚国以沉重的打击。

●秦穆公称霸西戎

秦国地处渭水流域,于西戎、北狄之间。周宣王时封秦仲为大夫,秦仲在攻伐戎、狄的战争中战死;其子庄公继续攻伐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睡大夫”。西周灭亡,秦襄公因护送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占据了以岐、沣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建都于雍(今陕西凤翔),势力逐渐发展起来。经过一百多年,到秦穆公时,秦国发展成为强盛的奴隶制国家

秦穆公的霸业得益于善用人才,招来许多贤人为他辅佐政事,如当时著名的政治家百里奚协助秦穆公改革内政、发展生产,使秦国国力渐强。在晋称霸时,秦也很想向东发展自己的势力。秦晋骰之战后,秦向东扩张的道路被晋所阻。于是,秦穆公采用谋臣由余的计谋转而向西发展。

在由余的指点之下,秦国对戎人的山川地理、民情风俗了如指掌。于是,秦国开始了对戎人的大规模征伐。短短一年里,秦国共消灭了戎人的十二个大的部落,开拓疆土千余里,终于在西方称霸。

●一飞冲天楚庄王

秦穆公称霸的同时,位于南方的楚国迅速发展其势力,乘机灭掉了周边一些小国。但楚庄王登上楚国国君宝座后,却不理朝政,每天只知田猎消遣,回到宫中就与宫女日夜饮酒作乐,他还颁布一道禁令:有敢谏者,死无赦!这样过了三年。

有一天,大夫伍举求见楚庄王,庄王问道:“你是来喝酒、听音乐呢,还是有话要对我说?”伍举答道:“我不喝酒,也不听音乐,是来给您说隐语解闷的。”伍举说:“有只大鸟三年不飞也不动。大王,请您猜猜是什么鸟。”庄公略一沉思,道:“我明白了,这不是凡鸟。三年不动,是在决定志向;三年不飞,是在生长翅膀。它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伍举明白了楚庄王的意思,高兴地退了出去。

又过了几个月,楚庄王依然如故。大夫苏从又去进谏。楚庄王下令解散乐队,遣散舞女,每天临政。他杀掉了几百名恶吏,任用了几百位贤人,楚国出现了政治清明、国势强盛的局面。

公元前598年,楚庄王派兵降服了陈国;次年,又攻打郑国。陈、郑一向都受晋的保护,晋景公就以荀林父为大将,先毅为副将,率兵救郑。

楚庄王在率军攻下郑国后,本想饮马黄河,班师回朝。听到晋军渡河的消息,也就摆开了交战阵势。令尹孙叔敖对楚庄王道:“我们不妨先派人议和,若议和不成,再开战不迟。到时候,理屈的是晋国。”庄王采纳了这一建议,派蔡鸠居出使晋军。荀林父表示接受议和,可是先縠却大加反对。

蔡鸠居回到楚营,向庄王报告了出使的经过。庄王觉得可利用晋军将领的矛盾,于是,再次派人去晋军议和,并约定了议和日期。这时,晋将魏绮、赵旃请求去楚营谈判,荀林父同意了,谁知他们却违背军令,擅自向楚挑战,结果被楚军打败。追赶魏、赵二将的楚军在郊(今河南郑州东)遭遇晋军。荀林父本没有同楚军作战的准备,见楚军全线出击,惊慌失措,竟然下令:“先渡过黄河者有赏。”结果晋军纷纷抢着上船渡河,被楚军杀死和淹死者不计其数。

邲之战是楚国称霸的转折点,战后,楚国声威大震,许多小国依附楚国。曾经三年不飞的楚庄王,终于一飞冲天,成了新的霸主。

●孙武杀妃练女兵

吴王阖闾在位的时期,为了使吴国能称霸诸侯,到处网罗人才,伍子胥就向他推荐了齐国人孙武。于是,吴王急忙派人寻找这位奇人。一天,在一间破屋中将隐居的孙武找到了。

孙武来到都城,先向吴王献上自己撰写的《孙子兵法》,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住了吴王。吴王废寝忘食,细心研读了好几天。看完后,他喜滋滋地对左右大臣们说:“我有此书,霸业岂有不成之理?”

一天,吴王突然对孙武说:“你的兵法确是前所未见的,但是不知道实用性如何。能不能小规模地演练一下,让我有点感性认识?”孙武道:“我写的兵书不是束之高阁的东西,当然可以用来练兵。”吴王于是下令挑选180名宫女准备练兵。原来,吴王把练兵既当作对孙武用兵方法的考验,又当作娱乐活动。这些美女平时都是娇声娇气的,看她们耍枪弄棒,岂不是非常有趣吗?

孙武将180名美女分成左右两队,吴王说:“要不要给她们设个队长?”孙武点头称是。吴王令人到宫中,赶快将自己最宠爱的两个妃子叫来,让她俩当队长。于是,孙武把10人分成一队,有一人站在旁边击鼓,鼓一响,她们就走;鼓一停,她们也就得停下。

训练开始,孙武喊令,一人击鼓,一队出列,但宫女们走得七扭八歪,宫女们大笑,吴王也在台上笑得直不起腰。孙武大喝一声:“停下!”可还有不少宫女停不下来,在揉着笑出眼泪的眼睛。孙武说:“治军要遵守军法,军法不严,则军不得治,我给你们约法三章,倘若再不听号令者,当以斩首论处。”这下宫女们不笑了。

孙武又传令开始,鼓又响了,一对对宫女出列,都能遵守孙武的号令,单单那两个队长嬉皮笑脸的。孙武正色道:“听令。”吴王的两个爱妃不但不听令,反而还纵声大笑,局势一下子失去了控制,宫女们都跟着笑了起来。孙武就命人将这两个队长推出去斩了。

吴王一看要斩自己的爱妃,大惊失色,慌忙走到孙武的面前求情,但孙武不为所动。吴王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两个爱妃被推出去斩首。斩首完毕,孙武道:“以后谁再敢违反军令,就照此论罪。”

孙武命令两队的排头当队长,继续操练,宫女们一见吴王的爱妃已成刀下鬼,个个吓得花容失色,一下子如同变了另一个人。鼓声令左,便一齐向左;鼓声令右,便一齐向右。不管鼓声如何指令,宫女或进或退,或跪或起,全都合乎要求。

从此,吴王知道孙武真会用兵。后来,吴王任命孙武为将军,帮助自己成就了称霸中原的大业。孙武一生事业就在吴国展开,死后亦葬在吴国,后人常把孙武称为“吴人”。

●吴王夫差让霸主

吴、越都是长江下游的国家。吴属于荆蛮,都城在姑苏(在今江苏);越属于越族,都城在会稽(今浙江绍兴)。春秋中期,晋楚争霸时,晋国曾联合吴国对付楚国,吴的国力也日益强大。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用楚的亡臣伍子胥和军事家孙武率军伐楚,楚军大败,吴军直人楚国都城郢。这时楚得到秦的救援,越国又乘虚攻吴的都城,吴被迫撤兵。

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于公元前494年伐越,并大败越于夫椒(今江苏太湖洞庭西山),围越王勾践于会稽。勾践求和,并愿意做吴国的附属国。

公元前487年,吴国在江北修建邗城(今江苏扬州),又开通邗沟,联结江淮,通粮运兵,大败齐兵于艾陵(今山东泰安)。公元前482年,吴国又与晋、鲁的国君及周天子的代表会盟于黄池(今河南封丘)。由于当时越王勾践趁机进攻吴国都城姑苏,夫差把霸主地位让给了晋定公后回师吴国。这件事就被称为“夫差让霸”。

●卧薪尝胆越吞吴

勾践是春秋末期越国的君主,传说是大禹的后代。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死去,他的儿子勾践继位。吴王阖间得到消息,借机出兵大举攻越,吴、越两军大战于携李。吴军大败,吴王身受重伤,不久死去,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临死前,阖间曾对夫差说过:“千万不要忘记越国的仇恨!”

夫差继位后,不忘父仇,一边整顿内政、操练兵马,一边扩充军备。他还指定一个人每天问他一遍:“夫差,你忘掉越王杀父之仇了吗?”他则大声应答:“深仇大恨,岂敢忘怀!”就这样,夫差励精图治,使吴国逐渐强大起来。

勾践得知夫差准备征讨越国,就想先发制人,举兵灭吴。谋臣范莎、文种坚决反对。可勾践听不进去,带兵三万攻吴。夫差立即率领精兵良将进行反击,两军激战于太湖一带。越军大败,勾践带着残兵败将困守在会稽山上,被夫差率领的追兵团团包围。

勾践苦思冥想,也没有计策退兵,范蠡建议忍辱求和。于是,勾践派文种到吴国军营里拜见夫差求和。夫差本想同意,可伍子胥极力反对。勾践闻讯以为走投无路,就准备与夫差拼个你死我活。文种、范蠡认为应当另找出路,他们觉得夫差好色,他的权臣伯豁贪财,这是敌人的致命弱点,越国可以利用这些来达到求和的目的。

于是,文种暗地里用美女、宝器买通了吴国大夫伯嚭,然后再拜见夫差求和。伯嚭因收受美女、宝器在先,便也在一旁帮腔。夫差就答应了讲和,但他要求勾践和范蠡到吴国来服役。

勾践把一切国事都托付给文种,然后就带着妻子和范蠡来到吴国。夫差派人在阖间墓旁筑了一间简陋的石屋,将勾践夫妇、范蠡赶人屋中,让他们穿上罪衣罪裙,负责看坟养马。夫差有时还故意羞辱勾践,出游时让他牵马徒步跟随;回来时让他更衣、脱靴,甚至上厕所也让他侍奉。勾践只好忍气吞声,把仇恨深藏在心中。

吴王夫差很欣赏范兹的才干,打算重用他,可是范兹坚决不从,和勾践一起服役整整三年。

据传,有一次吴王夫差生病了。范蠡经过打探知道,这是一般疾病,于是:心生一计,让勾践去探视夫差,尝其粪便以测病因,以此取悦于夫差。勾践依计而施,夫差见勾践居然能尝粪测病,心里很高兴。不久,夫差的病果然好了,他感激勾践,立即释放他回国。

勾践历尽艰辛,终于回到越国,决心发愤图强、报仇雪恨。回国后,勾践马上着手重建家园,让大夫文种负责内政,范兹负责外交,整治军队。自己则艰苦奋斗,率先垂范。

勾践担心自己忘掉了耻辱,便每天夜里睡在柴草上,还在门上挂一只苦胆,每次吃饭时都要先舔一舔苦胆,以保持清醒的头脑,振奋精神。而每当苦不可耐之时,他便高声大叫:“难道你忘了会稽之耻了吗?”以此激励、鞭策自己,这就是“卧薪尝胆”的典故。

十年里,勾践亲手耕作,“食不加肉,衣不重彩”,礼贤下士,与百姓同甘苦、共患难,对吴国仍忍辱屈从,年年贡献大量宝物。由于勾践卧薪尝胆,兢兢业业,克己奉公,越国一天天强盛起来。

这时的夫差却因当了霸主,愈发骄横跋扈,只顾自己享乐了。文种劝说勾践向吴王进贡美女,于是他派人在苎罗山上找到一个叫西施的绝色美女。勾践派范蠡把西施献给夫差。夫差见西施容貌出众、国色天香,宠爱至极,自己也愈加沉湎于酒色之中,对朝政不闻不问了。吴国渐渐衰落下去,伍子胥对此深感忧虑。

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要去攻打齐国,伍子胥劝说他应先攻越,夫差不肯听,照样领兵攻打齐国,结果取胜而归。满朝文武齐声称贺,只有伍子胥一人泼冷水。这样一来,夫差很讨厌伍子胥,伯嚭在背后又进谗言,夫差终于怒不可遏,赐伍子胥自尽。伍子胥知吴国大势已去,笑着对使者说:“我死后,把我的眼睛取出来放在东城门口,让我看着勾践是怎样打进来的。”夫差杀了伍子胥,任命伯嚭为太宰,接替伍子胥的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