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3169900000008

第8章

幽王为了取悦褒姒,又下令申国杀掉原太子宜臼,申侯对于自己的女儿申后被废本就十分恼怒,更不愿杀死自己的外孙。于是,申侯联合缯国,勾结了犬戎族对幽王大兴问罪之师,共同进攻周朝都城镐京。兵临城下,幽王再次命令属下急燃烽火向属国求救。属国国君们因为有上次的教训,都不着急出兵,慢腾腾地向镐京进发。援军到达之前,镐京就已陷落了。主持政务的姬友战死,那个出馒主意的虢石父在战乱中被杀,幽王、伯服都被犬戎杀了,褒姒被掳走了。西周就此灭亡。

##第六辑大气磅礴的春秋战国

●周平王东迁洛邑

幽王被杀后,原太子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由于申侯约请犬戎进京攻杀幽王,迎立故太子宜臼即天子之位,故犬戎自以为杀幽王、斩伯服立了不世之功。他们在镐京休兵多日,不肯离去,并怂恿兵将大肆劫掠,乃至众诸侯兵到,驱之返兵,却又烧毁宫室,并把周室府库洗劫一空。随后,又经常侵扰周疆,占领岐丰之地,渐渐逼进镐京。

平王登城眺望,见宫室残破,城内满目狼籍,而府库已空,无力建造宫室,又怕犬戎兵早晚杀回来,心下便有弃城东迁之意。待至第二天,众大臣已站满朝堂,平王便说出了自己的打算。群臣意见不一,大多言迁者,都想避开犬戎的威胁,且新都早建,可不必修缮。持不同意见的人则言镐京是阻隔犬戎向中原发展势力的屏障,弃之就等于拱手相让,且新都洛邑方圆不过600余里,比不上诸侯国,人口少,兵源不足,日后对诸侯难以控制。平王见众臣争执不下,只得以王命遍告诸臣及都城百姓,择期东迁。然而,平王东迁,并没有迁徙丰、镐二京的百姓,因此在洛邑建国的时候,只能依靠诸侯的力量,王室从此落入了诸侯的掌控之中。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因为镐京在西边,洛邑在东边,历史上把周朝在镐京做国都的时期,称为西周;迁都洛邑以后,称为东周。而东迁之后的周王朝很快就像众臣所预料的那样,势力范围已远远小于镐京,更在多数诸侯国之下。从此,诸侯不听王命,甚至以兵力相要挟的现象时有发生。周天子名义上是各国共同的君主,实际上他的地位只相当一个中等国的诸侯。

●郑庄公小霸天下

郑庄公一生战绩显著,在平定共叔段的叛乱之后,郑国国力不断增强。周桓王三年(公元前717年),郑庄公又统军侵略陈国,俘获大批财物。周桓王六年(公元前714年),郑庄公声讨宋殇公不朝周桓王的罪过,打败宋国军队。同年,北戎出兵攻打郑国。郑庄公率兵抵御,将戎军全部歼灭,大获全胜。

周桓王八年(公元前712年)秋天,周植王率周军及蔡、卫、陈等诸侯联军伐郑,郑庄公率郑军抵抗,双方于绪葛(今河南长葛)展开激战,周师大败。此战后,郑庄公因此名声大振,宋、卫等宿敌都来讲和。

周桓公十九年(公元前701年),郑庄公与齐、卫、宋等大国诸侯结盟,俨然已是诸侯霸主。后代史家称之为“郑庄小霸”。郑庄公在春秋纷争中脱颖而出,开了春秋五霸之先声。

●管鲍之交见真情

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两人年轻时合伙做买卖。鲍叔牙富有,本钱出得多;管仲贫穷,出的本钱少。赚了钱后,管仲给自己分的多。鲍叔牙手下的人不服气,说管仲贪财。鲍叔牙却不这样认为,他说:“管仲家里等着钱用,是我乐意多分给他的。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怎么能说他贪钱?”后来,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管仲辅佐公子纠,小白、纠是齐襄公的两个兄弟。

管仲领兵打仗,三战三败,三次逃跑,有人说管仲贪生怕死,但鲍叔牙为管仲分辩说:“谁说管仲贪生怕死?他为的是母亲老了,又多病,不能不让自己活着去侍养她!”最能体现两人友谊之深的,是纠和小白的争位之战。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不幸死于内乱之中。纠和小白听到消息,都急着赶回齐国夺王位。管仲对纠说:“小白在莒国,离齐国很近,万一让他先进了齐国,事情也就麻烦了,请公子允许我先带一支人马去截住他。”

果然不出管仲所料,小白正往齐国赶。路上,遇到管仲的阻挠。管仲向小白射了一箭,小白大叫一声,倒在车里。管仲以为小白已死,就不慌不忙地护送纠返回齐国。他哪里知道,他射中的只不过是小白的带钩罢了。待到纠进入齐国国境的时候,小白早已当上了齐国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下令杀死了纠。管仲经鲍叔牙的举荐,加之齐桓公宽大为怀,不计前嫌,竟委以他掌管国政的重任。管仲感动地说:“在我为公子纠囚禁受辱的时候,鲍叔牙并不以为我无耻。生我者是我的父母,真正知我的是鲍叔牙啊!

后来,人们就用“管鲍之交”来形容友谊之深!

●齐桓公称霸中原

齐桓公任命管仲为齐相后,对齐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政治上,推行国、野分治的参国伍鄙之制;在经济上,实行租税改革,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政策;在管理上,号召礼法并用。在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得到改善和稳定的基础上,管仲积极促使齐桓公采取尊王攘夷、争取邻国的手段,以建立霸权。管仲的这些政策为齐国称霸准备了物质条件。

齐桓公五年(公元前681年)是齐桓公霸业的开始之年。此前,齐国曾几度与鲁国交战,但没有取得多少胜利,这使齐桓公与管仲认识到仅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能称霸于天下的,他们想到了利用周天子。

齐桓公首先与周室结亲,他迎娶周庄王之女共姬,向全国诸侯表明自己与周天子的亲近关系。在拉拢到周天子之后,齐桓公又以尊崇周天子为口号,取得各国诸侯的支持。正好在这时,宋国发生了宋万之乱,齐桓公便召集诸侯于齐国的北杏(今山东东阿)会盟,他借用了周天子的名义,说是要与诸侯共同帮助宋国安定政局。但以鲁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却没把齐国提出的会盟当回事,齐桓公便以此杀鸡做猴,制服了鲁国。随后,齐桓公又软硬兼施,把卫国和郑国拉人同盟。

齐桓公七年(公元前679年),在齐国的帮助下,原先国内政局很混乱的宋国和郑国实现了初步的稳定。齐桓公的霸主地位终于被各诸侯国认可,齐国开始称霸中原。

●庆父乱鲁终自杀

庆父、叔牙、季友是鲁庄公的三个弟弟,因均出自桓公,后人称为“三桓”。鲁庄公晚年,三桓为争夺君位而展开残酷的斗争。鲁庄公生病时,向叔牙询问谁能继承自己的事业,叔牙说庆父有才能,可以即位。季友为了让子般即位,便杀死了叔牙。

公元前662年,鲁庄公病逝后,子般在季友支持下即位。此年冬,庆父派圉人荦在党氏家刺死子般,立庄公子开为君,即鲁闵公。

公元前660年秋,庆父指使鲁大夫卜齮杀闵公,欲自立,国人愤怒而反抗,迫使庆父逃奔莒国。流亡在外的季友得以返鲁,并立公子申为君,是为僖公。季友又以财货求莒国遣返庆父,并迫使庆父自杀。自此,鲁国内乱方告一段落。

●管仲病榻言论相

由于过度操劳,管仲病倒了,齐桓公经常去看他。有一天,齐桓公去探望管仲,见管仲双目无神、病情危重,十分着急,握着管仲的手说:“你的病怎么还不见好转呢?万一你一病不起,我还能依靠谁呢?”当时,齐国贤臣宾须无、宁戚已经先后去世。管仲叹了口气说:“可惜宁戚死得早啊!”齐桓公问:“除了宁戚之外,就没有别人了吗?鲍叔牙这个人,你看怎么样?”齐桓公心想:鲍叔牙是元老重臣,功勋卓著,和管仲私交又好,且有恩于他,他肯定会同意。不料管仲却说:“鲍叔牙是个道德高尚的人,但是您不能让他做相,管理国政。因为他老是把别人的过错记在心里。‘人至察则无友,水至清则无鱼’。做相的人,度量不大一些怎么行呢!”齐桓公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便问:“隰朋怎样?”管仲说:“隰朋为人很谦虚,遇事不耻下问,又能公而忘私,做相是可以的。”说完,却长长地叹了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只是隰朋年纪太大,恐怕活不了多久了。”齐桓公又问:“那么易牙怎么样?”管仲十分严肃地对桓公说:“您就是不问,我也要讲的。易牙、竖刁、开方这三个人,您千万不可信任亲近他们。”

齐桓公很奇怪,便问:“易牙为了让我品尝人肉的滋味,杀了自已的儿子,这说明他爱我超过了爱他的儿子。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可怀疑的?”管仲说:“对于自己的儿女,人们没有不倍加爱护的。易牙能把自己最心爱的小儿子杀了,对您又会怎么样呢?”齐桓公又问:“那么竖刁不可信任的地方是什么呢?他为了能侍候我,把自己都阉割了。他对我的忠心,不是超过了爱惜他自己的身体吗?”管仲说:“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爱惜的人,还能对您尽忠吗?”停了一会儿,齐桓公又问:“那么开方呢?他的父母死了都不回国去奔丧,他爱我超过了孝顺他的父母呢!”管仲语重心长地说:“开方放弃了为君的地位来侍候您,可见他的野心更超出易牙和竖刁。这个人更是不要重用他,否则会给国家带来祸乱。”

齐桓公听管仲说得有道理,便问:“为什么从前没听你说过呢?这三个人在我身边已经很久了。”管仲说:“河岸的大堤挡着,洪水就不会失控。我管理政事的时候好比大堤,总能控制着他们,不让他们为非作歹。现在大堤要垮了,水就要泛滥起来,您一定要当心啊!”齐桓公应许着点了点头。

公元前645年,管仲去世了。管仲的建议被齐桓公采纳,任用隰朋作相。

●齐桓公饿死宫中

管仲刚刚死了一年,齐桓公就将管仲的遗言抛到了一边,重用了易牙、竖刁、开方。齐桓公有十几个儿子,他曾经与管仲商量立郑姬的儿子姜昭作为太子。卫共姬想要使自己所生的儿子无亏当上太子,通过易牙与竖刁暗中活动,终于使得齐桓公答应了立无亏作为太子。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重,无亏等五个公子相互争夺君位,易牙与竖刁则乘机作乱。他们堵塞了宫门,加高了墙,不许任何人进入王宫,桓公在宫里没有人照顾。有一个宫女翻墙来到了桓公的居室,桓公说他又饿又渴。宫女说易牙和竖刁堵住了宫门,拿不到任何吃喝的东西。桓公这才慨叹自己用错了人,死后也无颜去见管仲了。因此,用衣袖蒙住了自己的眼睛,不久饿死在了宫中。

桓公死后,五公子相互争夺君位,谁也不理会桓公的后事。植公的尸体开始腐烂生蛆,蛆还爬出了房门。直到他死后的第67天,易牙与竖刁才扶立无亏为国君,公子昭逃到了宋国,无亏才将桓公的尸体装入棺材之中,等待厚葬。第二年,宋襄公帮助公子昭返国并且登位,是为孝公。同年的8月,在齐孝公的主持之下,才正式安葬了齐桓公。

●五羖大夫百里奚

晋国灭了虞国后,俘获了大量的俘虏,其中就有百里奚,有的人就把他推荐给晋献公。晋献公就派了一个大臣去说服百里奚,让他出来做官,但遭到了拒绝。

这时候,秦穆公为了向晋国求好,就向晋献公的女儿伯姬求婚,后人说的秦晋之好就来源于此。晋献公答应了这门婚事,他觉得从虞国俘虏来的百里奚不愿意归降,也就把他当做陪嫁品给了秦国。

百里奚在娶亲的路上,趁着人们不注意,就悄悄地跑了。他当时年纪已经不小,就这样翻山越岭跑到了宛城这个地方。宛城属于楚国,百里奚被楚国人抓住,以为他是个奸细,就带到楚国国都,关了起来。

秦穆公娶了伯姬当然很高兴,在查点陪嫁品的时候,发现少了一个人,这就是百里奚。秦穆公也不在意,但秦国有人知道百里奚的情况,就说:“这个陪嫁的人,是个了不起的贤才,为人讲究仁义道德,并且有治国安邦的良策。”

秦穆公一心要称霸诸侯,四方求贤,听闻百里奚是人才,就派人打听他的下落。后来知道百里奚在楚国当奴隶,秦穆公当下就让人用重金去将他赎回。有个大臣进言道:“要是用重金去赎他,可能反而失去了他。楚国把他当奴隶,是没有发现他的价值。用重金换回一个奴隶,就告诉他们百里奚是个了不起的人,楚王还会放他吗?”秦穆公觉得他说得有理,就另想了一套办法。

秦穆公派了一个大臣到楚国,对楚国人说:“我家君王派我来,是因为有一个叫百里奚的人在你们这里,他原是晋国给我们的陪嫁的人,我们愿意用五张羊皮换回他。”楚国人就答应了。

一路上,秦国人还是以奴隶的待遇对待百里奚,把他放在囚车里。一到了秦国,马上就将百里奚放出来,让他坐上大车,给他穿上大夫的衣服,秦穆公还派人专程去迎接他。

百里奚来到秦官,被作为上宾相待,秦穆公亲自接见他,拜他为大夫,而且请教他治国的道理。百里奚说:“我是亡国之臣,哪里有什么治国的良方。”秦穆公说:“虞国的灭亡不是你的责任,是他们不能重用你。”

秦穆公最后用诚恳的态度感动了百里奚,百里奚就答应帮助他。他们俩在一起谈了三天三夜,秦穆公高兴极了,就把国家的大事交给了百里奚,封他为“五投大夫”(也就是用五张羊皮换来的大夫)来纪念得到他这件事。百里奚在后来的秦国争霸事业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重耳逃难终返国

晋献公宠妃骊姬是个歹毒的女人,她设计害死了太子申生后,又在献公面前说他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的坏话。重耳和夷吾害怕遭到和申生同样的下场,就逃到了各自的封地。年老昏庸的献公听信了骊姬的话,以为他俩要谋反,就派人前去追杀。

重耳逃到了翟国。不久献公病重,临终前立了骊姬的儿子奚齐为王。大臣们不服,献公一死,奚齐就为大夫里克所杀。大夫苟息在骊姬暗中指使下,又立了骊姬另一个儿子悼子为王。结果,苟息和悼子又被里克杀了,晋国陷入一片混乱。国中无主,大臣们把逃亡在外的夷吾请回晋国,立他为王,这就是晋惠公。

晋惠公执政后,怕重耳与自己争位,就派刺客去翟国刺杀他。重耳避难于翟国,身边有赵衰、咎犯、贾佗、先轸、魏武子五位贤士相随。他在翟国住了十二年,已娶妻安家。当发现惠公要害自己时,已经四十多岁的重耳只得与妻子作别,带着从人离开了翟国。

重耳一行来到卫国,卫国君主并没有接待他。一行人走到一个叫五鹿(今河南濮阳)的地方时,饿得眼冒金星,就向在田边吃饭的几位农夫乞讨。农夫们没好气地说:“我们哪有吃的连野菜也吃不饱。”顺手给了他们一块泥土。重耳大怒,扬鞭欲打。赵衰劝阻说:“不要打,您不觉得这是好兆头吗?泥土代表土地,预示着上天要把土地赐给您。”重耳苦笑了一下,忍气继续赶路。

重耳一行来到齐国。齐桓公盛情接待了他,送给他20乘马,还把同宗的一位姑娘许配给他。桓公死后,齐国内乱。重耳的几位随从都劝他离开齐国,可重耳一点都没有要走的意思。

一天,赵衰、狐偃等在一棵桑树下商量,怎样能使他们的主人改变主意,被正在采桑叶的姜氏侍女听到了,回去后告诉了姜氏。姜氏深明大义,劝说重耳应以天下为己任,不能只图个人安逸。重耳却表示他哪里也不想去了。姜氏只好和赵衰商议,用酒把重耳灌醉了,然后把他抬到车上,连夜出城。第二天清晨,重耳酒醒后,才明白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