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老狐狸处世心经(大全集)
3169100000056

第56章 老狐狸处世方圆经(11)

汉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七月,淮南王英布反,刘邦因有病在身,想让太子领兵讨伐。四皓知道后,找到吕释之说:“我们到此,是为太子,今陛下想叫太子领兵,这样,有功不能赏,无功却要有罪,储君之位就危险了!你可叫皇后去面见陛下,就说:‘英布是天下枭将,叫太子统兵,众将定不肯用力,如同令羊将狼。英布知道后,定会挥军西进。陛下虽有病在身,但如抱病亲征,诸将不敢不尽力,定会平定英布。’”吕后照计行事,刘邦只得亲自引兵东征。

汉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十一月,刘邦打败英布后返回长安,又提出废立太子。因叔孙通以死相谏,只得暂时放下。

一日,刘邦置酒宫中,令召太子侍宴。不久,刘盈奉谕进宫。刘邦见太子身后跟着四位老人,年龄都在八十以上,须眉皓白,衣冠楚楚,心感奇怪,问道:“四老为何人?”四皓不待刘盈介绍,依次向前施礼,各自通报了姓名。刘邦听后,大吃一惊,说:“我请公等数年,公等避我不见,今日为何来到长安,跟从我儿?”四皓回答说:“陛下轻士爱骂,臣等不愿受辱,为此不来。现太子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贤者都愿为太子引颈去死,臣等所以前来辅佐太子。”刘邦闻言,长叹道:“公等肯屈身辅佐我儿,我还有何言可说?还望始终维护,造福天下!”宴罢,四皓随刘盈离去。刘邦急忙唤来戚姬,指着四皓远去的背影说:“我本想改立太子,但太子已得四皓相佐,羽翼已丰,再难动摇了!”说完,借酒高歌,唱道:“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缯缴,尚安所施!”歌罢又歌,声调凄怆!自此,刘邦再也不提废立太子之事了。

借助名人威望,巩固自己地位,发展自己事业,古来有之。张良叫吕后去请商山四皓,所用正是这种谋略。果然,四皓辅佐刘盈后,刘邦见众望已归太子,怕硬行改立得不到众臣支持,会动摇刘氏江山,为此打消了废立之愿。在汉初夺太子之位的斗争中,吕后战胜了戚姬,保住了刘盈的储君地位。

让有声望的人帮助自己说话,不但可以加强自己的可信度与美誉度,还可以巩固自己地位,为发展自己的事业锦上添花。

名人一语,点石成金

名人自然是与普通人不同的,他在社会上说句什么话,表个什么态,都可能给人们施加某种影响,无形地操纵别人的行为。有人说美国前美联储备主席格林斯潘打个喷嚏,世界上的股市也会为之震荡,可见名人就有名人的不同凡响之处,尤以那些权威的名人更甚。

伯乐是相马的名师,大家认为他相马绝对不会看走眼,只要认可的马一定是好马。有一次有人来求见他,说:“我有一匹马卖不掉,请您到马市上走一遭,在我这匹马旁边走一走,看一看,成吗?”伯乐答应了。果然,他去看了那么一眼,这匹马就卖了高价。

名人就是名人,他看一眼,马就卖了高价,如果他说句话,这匹马一定会惹得众人争抢,更要卖出天价。

名人的影响力就是这么大,他说句话就能提高一个人的身价,能使某人做官,能将某人某单位一夜之间捧红。一个舞文弄墨的人写了几篇文章,自费出一本书,就邀某某名人给其题个书名,做个序,于是,该人就轻而易举的成了作家;某单位邀请某某高级官员来单位视察一下,或给某企业开业剪个彩,该单位就成了先进,该企业就成了龙头企业和免税企业。

现实中有这样一个笑话:某县畜牧站一个兽医,因县长在省里开会期间,某名人无意中过问了一下这个兽医,于是,县长大人立即连夜将电话打到县委组织部,要求查找此人,等县长开完会回来,这个兽医便摇身一变,奇迹般当上了县人事局的局长。

名人是人们心目中的权威,心目中的偶像,他的话自然会格外受到人们的重视,操纵别人的行为,这样想来,兽医摇身一变成局长也就不足为怪了。

人们普遍对名人有着崇拜心理,名人的一句话往往有一呼百应的作用。

1901年,清政府的“外交部长”李鸿章奉旨前往美国,在美期间,有一次,他在华人陈杰初开的杂碎馆“醉月楼”宴请美国公使,美国公使见李鸿章吃得津津有味,好奇地问陈杰初李吃的是什么,陈随口答道“李鸿章杂碎”,美国公使想,中国高官能喜欢吃的菜,肯定非同一般,便垂涎欲滴,也吃了起来,并且一边吃一边竖起大拇指,连声说“Very Good”。后来此事一经报载,“李鸿章杂碎”便成了一道中国名菜,风靡全美,陈杰初于是生意兴隆,财富倍增。当地华人纷纷仿效,中国人的杂碎馆如雨后春笋,星罗棋布,开遍全美,三千多华人靠“李鸿章杂碎”发了洋财,“脱贫致富”,步入小康。

其实,杂碎还是原来的杂碎,李鸿章并没有给华人带去什么宫廷烹饪秘方,也没有带去河南王守义的“十三香”调料,这就是名人效应,李鸿章无意之中给华人的杂碎馆做了免费广告。

由于名人具有特殊能量,所以名人笔下的字也成了一种宝贝。有些人于是千方百计地在名人那里弄到一些文字。比如,某些人想功成名就,名利双收,却又自知底气不足,功夫不硬,便想借名人之字;有些人急功近利,想走“终南捷径”,也想借名人之字。名人的几个字,便可让他事半功倍。胡万林本是一个不学无术的江湖游医,可搬动了一位名作家,以洋洋洒洒万言之书,为其捧场扬名,使胡成了一个“神医”,使许多人慕名上当,死于非命。某青年原来不过是个能比较流利地写些打油诗、顺口溜之类的“诗歌爱好者”,可经过拜望一位“五?四”时期蜚声诗坛的老前辈,讨得几个夸奖的文字,一下就成了“著名青年词作家”……

的确,得到权威和名人的捧场与肯定,是最重要的一种成名方法。如果你想成为政治家,那么就去争取让你的政治才能得到本国最著名政治家的赏识;如果你想成为文学家,那么就去争取让你的学说、作品得到最著名行家的交口称赞。有名人名言的相助,相信你很快就会成为大众追捧的对象。

名人一语,点石成金。操纵名人的影响力,不失为抬高自身的一个有效途径。

招牌打得响,客源自然来

“生意不好怨柜台”,这看起来是一种无奈之举,其实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生意清淡,经营上肯定存在问题。有效办法是迅速改变经营策略,谋取新的出路。

丁医生在一家企业医院任口腔科医生,50岁时单位就让她退休了。对一位女医生来说,50岁正是做事的时候,她不可能休闲在家。于是,就租了一间15平方米的街面房,办起牙科诊所。她想,自己有主治医师职称,在补牙、拔牙、镶牙、洗牙、牙矫正等方面富有临床经验,办个小诊所,生意应当不错。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诊所生意一直清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病人怀疑她是不是正宗的牙医,是牙医为什么不到大医院去干;二是她的诊所不能用社保卡,医疗费用全部由患者自掏腰包。因而,到她诊所就医的病人很少。

丁医生当机立断,摘掉了牙科诊所的牌子,换上“婷婷洗牙店”的招牌,并鲜明告知:“本店专门为需要健康美白牙齿的人提供方便,只要花30元钱,就可以享受每秒3万次的超声波与高压水雾对牙齿的轻拂,20分钟后,你牙齿上的污垢、结石和菌斑将被清除得一干二净,让你一笑一口白!”

医生还是丁医生,门面还是这个门面,设备还是这些设备,可她的生意马上好了起来。第一天就有10个女郎来洗牙,她们才不管能不能报销,只要一笑一口白,再加上10元也乐意。到如今,她的生意好得很,整天忙得团团转。

招牌一换客源来,说明做生意不能走老路,要跟上时代发展,适应生活中出现的新需求;操纵顾客的心理,换上让人动心的招牌。

许多人都崇尚名人,对名人的话俯首恭听,唯命是从。因此,生意场上若能使自己的商品与某个名人挂上钩,操纵名人效应,定会格外醒目,销路自然大开。

在洗发水广告中“百年润发”篇,可以作为一个经典。首先,商家力邀周润发来做这个同名产品的广告,其次,广告中周润发温柔地为妻子冲洗头发那一幕,曾经打动了无数消费者的心弦。大家在记住这温馨一幕的同时也记住了这个和周润发的名字很相象的洗发水品牌。

人们处于对名人的喜欢、信任甚至模仿,从而转嫁到对产品的喜欢、信任和模仿,是很自然的。名人的影响力越大,你的招牌就越响亮。

北京北海公园琼岛北面有家名叫仿膳饭店的老饭庄,已有数十年历史。虽然这里的饭菜全是仿照清朝宫廷菜点的方法烹制,但生意一直很淡。后来他们通过调查,发现外国游客大都对皇帝的起居饮食怀有浓厚兴趣,于是决定以“皇帝吃过的饭菜”作为仿膳的特色,大张旗鼓进行宣传。他们搜集了许多关于宫廷菜点的传说和有关的轶事,编成故事,让服务员背下来,在点菜、上菜时根据不同顾客,不同场合加以介绍,生意一下子变得兴盛起来。一次,美国华盛顿黑人市长在这里举行答谢宴会,席间服务员端上一盘点心,彬彬有礼地介绍说:“慈禧太后夜里梦见吃肉末烧饼,第二天早上碰巧厨师为她准备的正是肉末烧饼,她高兴极了,认为这正是心想事成、吉祥如意的象征。今天各位吃的就是当年慈禧太后‘梦寐以求’的肉末烧饼,愿大家今后事事如意,步步吉祥……”一席话把美国客人逗乐了。华盛顿市长高兴地敬了服务员一杯酒,说:“下次来北京,愿再来你们这里做客!”

许多商业广告喜欢用名人而不惜重金,实际上也是借力的应用。有头有脸的人都喜欢用的东西,普通人心理上容易认同:“我和用的同一个品牌的”。同样是消费,多一层攀龙附凤的光环,自然很多人愿意借这个光。

攀龙附凤之心大部分世人都有,谁不希望有个声名显赫的朋友:一个明星,或者随便什么大人物?如果能跻身于他们的行列,自己也便沾上了荣耀,在别人眼里也就身价大增了。

有位阿拉伯人名叫阿卜杜拉,本来穷困潦倒,身无分文,就是使用了这种手段,广求于天下,不但求来许多名人作朋友,还为自己求来了百万家财。

令阿卜杜拉致富的法宝说来简单有趣。他的签名簿里贴有许多世界名人的照片,再模仿名人的亲笔字,签写在照片底下,阿卜杜拉便带着这几本签名簿浪迹环宇,登门造访工商巨子和好名的富翁。

“我是因仰慕您而千里迢迢从沙漠阿拉伯前来拜访您的,请您贴一张玉照在这本(世界名人录)上,再请您签上大名,我们会加上简介,等它出版后,我会立即寄赠一册……”

又由于这些人有的是钱,又喜欢摆阔,一想到能跟世界名人排列在一起,便感到无限风光,这样一来,他们就毫不吝惜付给阿卜杜拉一笔为数可观的金钱。

每本签名薄的出版成本不过是一两美元。而富人所给的报酬,却超过上千美金。艾布杜整整花了6年的时间,旅行100个国家,提供给他照片与签名的共有2万多人。给他的酬劳最多的是2万美元,最少的也有50美元,总计收入大约500万美元。

招牌就是硬道理。有了好的招牌,自然客源滚滚来。找名人做广告使产品迅速为大众所知,打开销路。

添加权威成分,说服他人

在一个化学课上,教授拿过来一只空瓶子,他告诉学生说,这里面装着一种极臭的气体,现在他要把瓶子打开,让臭气散播出去,并测验一下臭气的传播速度。并让学生们在闻到臭味后立即举手,他会一直计时,以便进行计算。说了一声开始之后,教授打开了瓶盖。

15秒钟后,前排学生即举手,称自己闻到臭气;然后,后排的人则陆续举手,纷纷称自己也已闻到;不出一分钟,几乎整个教室的学生都举起了手表示已经闻到了臭味,并期待着看看教授如何计算臭气的传播速度以及结果如何。

教授问到:“你们真的闻到了臭味吗?”一部分同学十分肯定的回答说闻到了,而只有少数几个人迟疑没有回答。

这时教授无奈地说,“其实这个瓶子中什么也没有”。

人们总是相信权威,迷信权威,不少人对权威的迷信,已经到了近乎盲目的地步。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判断,完全听信于权威人士,可见权威对人们的影响力、操纵力之大。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景:你在与别人争论某个问题,分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但就是不能说服对方,有时还会被对方“驳”得哑口无言。而如果添加一些权威成分,则很容易就能争取别人赞同自己的观点。

比如,如果朋友告诉你某种蔬菜或水果营养价值很高、某种蔬菜或水果不宜食用,你不以为然,而健康栏目播出的节目中一说,某种蔬菜或者水果含有对人体有利的元素,应该尽量多食用,那么你一定会马上行动,将这种蔬菜端上餐桌,并反复跟家人强调这种蔬菜的好处;如果节目中说,某种食物含有致癌物质,长期食用将导致身体机能恶化甚至患上癌症,那么许多人一定又会千叮咛万嘱咐,提醒周围的人远离这种食物,远离危险。

所以,在自己的言谈中添加一些权威成分,可以有效地操纵别人增加对你的信任和支持。

麦哲伦是举世闻名的航海家,他正是由于获得了西班牙国王卡洛尔罗斯的支持,才完成了环绕地球一周的壮举,证明了地球是圆的,改变了世人天圆地方的观念。麦哲伦是如何说服国王赞助并支持自己的航海事业呢?原来,他邀请了著名的地理学家路易?帕雷伊洛一起去劝说国王。

当时,由于哥伦布航海成功的影响,许多骗子认为有机可乘,都想挂着航海的招牌,骗取皇室的信任从而骗取金钱,所以国王对一般所谓的航海家都抱有怀疑态度。可是与麦哲伦同行的帕雷伊洛久负盛名,是公认的地理学权威,国王不仅尊重他,更加信任他。帕雷伊洛向国王历数麦哲伦环球航海的必要性及种种好处,让国王心服口服的支持了航海。国王正是由于相信权威的地理学家,才相信了麦哲伦,正是权威的作用,促成了这举世震惊的成就。

其实,在麦哲伦环球航海结束后,人们通过无数研究发现,当时帕雷伊洛对世界地理某些认识是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所得出的一些计算结果也和实际有偏差。但这一切都无关紧要,国王正是由于权威暗示效应“专家的观点不会有错”阴差阳错的成就了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由此可见,下一次在劝说别人支持自己的行动和观点时,适当地添加一些权威成分,可以节省不少的精力轻松说服别人。

处世心经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权威有权威的生活圈子,这个圈子是“新权威”产生的土壤。只有了解权威的踪迹,才有可能进入他们的生活,并把自己推销给他成为一代“新权威”。虽说世上本无路,路都是人走出来的。与其打着灯笼去寻找黑夜中的路,不如依靠权威的帮助,借势而行。

学阿Q,适时自嘲

老狐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