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医林志2:太素神脉
3163900000008

第8章 枣儿(1)

杨开一路走来。好在身上还揣有几块碎银子,饥渴时与路边的茶摊上买些吃食胡乱用了。不时的与人打听着去山东的路径,已是有些归心似箭了。

如此几日下来,杨开已是变成了一个风尘仆仆的憔悴模样。倒是晓得自家怀中钱紧,回家的路途遥遥,不敢用尽,有一顿没一顿的,实是感受到了那‘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的不易来。

“开儿!”远在山东莒县的林芳,这日在梦中惊醒。

“怎么,又作噩梦了?莫要胡思乱想罢。”旁边的杨文劝慰道。

“我梦到开儿一个人,没人管没人问,挨饿受冻的,在喊娘呢!我可怜的开儿!不让你离开娘就好了。”林芳哭泣道。或是母子联心,有此感应罢。

“你这是想孩子想的,有三哥在,哪里会短了开儿的吃穿。梦里都是不实的,莫要再担心罢。实在舍不得,待日后开儿回来,不再令他走了在家永远守着你便是。”杨文说道。

“唉!开儿不受苦就好!三哥那边从未有过明确的去处,否则捎个信问问也好呢!”林芳叹息了一声。只道是自家在做梦。

“对了杨文,六哥那边认识的走南闯北的生意上的朋友比较多,你让他托人打听一下开儿的消息罢。”林芳随后道。

“生意人和三哥的这般江湖客走得是两个路数,互不相干的,哪里能打听得来。娘子勿要着急罢,说不定过些日子三哥那边就会有平安的家信到了。此番三哥毕竟是第一次带开儿出去的,一定会尽心照顾好他的。”杨文又自安慰道。

“希望如此罢!”林芳无奈地应道。

“唉!开儿的爷爷在世就好了,哪里还会令开儿离家去拜别人为师学艺呢!想我杨家三世太医,自有令开儿习不尽的医术,只是……”杨文不禁摇头一叹。

“此一时彼一时了,你未能承下的家传医道,只有令开儿从头来过了。至于什么太医,上辈子的事了。”林芳也自不无挽惜地叹息道。

“也未必呢!以开儿的聪明才智,再行做到那太医的地步,也不无可能。”杨文充满了期待道。

“你自家做不到的事,可别指望开儿去做。并且我也不希望开儿日后习成了医人的本事去侍候那些皇亲国戚、达官贵人。”林芳说道。

“你又责备我来了……”杨文不快道。

“对了,过两日六哥要去济南府走趟生意,我准备随了去走走那边的亲戚,杨文,你可随我去吗?”林芳这边道。

“济南府!”杨文眉头一皱,似乎回忆起了某件昔日的往事,摇头道:“你自己去罢,铺子里的生意离我不得。”

“每次让你随我去济南府,你都不愿意去,又不是去京城,况且公婆的事已过去了,你又怕得什么来,只知道窝在这莒县,日后能有什么出息。”林芳埋怨道。

杨文听了,低头不再言语。

且说杨开一路上打听了山东的路径走来,已是过去了十几日,怀中的几个钱已是用尽。捉摸着扮个江湖上的郎中,治几个病人以自己的医术来果腹,却又不知这江湖上的郎中如何来走那游医的路数,暗里下了几次决心,也未敢去做,除了些不甚自信之外,也是对这个陌生的江湖社会生了些许的怯意。倒是盼望着有个现成的病人让他来医就好,可这样的病家也不好撞,怕是都在家中躺着呢。虽是遇到几个病倒在路边的乞丐,杨开也自上去诊治,告诉了那乞丐服用何药来医,却是知道比自己还穷买不起药的,最后也是无奈地离去。

其实在杨开的心中,也自有着一个游医天下的情结,仰慕古代的那些名医大家们,医行天下,济世救人。但是现在,杨开深知自己暂时还没有那个以医道来自食其力的本事。不过,这是他幼时便已有了的一个目标,一个自由的人生状态。并且外面的这个大千世界,已是深深的吸引了他。虽然,此时已身在异地江湖,却不能由着兴头胡乱走了去,因为自己的医道还未能济世。一身尚不能保,何以再行天下去呢。

远望苍茫的群山,近临潺潺的溪流,杨开仰望万里无云的天空,知道这个美妙的世界,迟早有一天会真正的属于自己。性命之学的医道,便是万物同归的天道!

医道,在杨开的眼中,已不仅仅是治病救人那么简单了。

这一日,杨开行至一集市上。两日未能进食的杨开此时饿得已是走起路来身子有些打晃了。

“娘啊!我和三舅走散了,那种高明的师父未能寻着,孩儿已是饿得半死了,还不如在那安顺堂再挨上两年了。”杨开心中不禁有些懊悔。

此时,杨开隐听得路边有两个人正在说话,那二人说话的内容不由令杨开精神为之一振。

那是两个仆从打扮的中年汉子,面呈焦虑,正站在路边商量着事。

一人说道:“老爷看来八成是不济事了,若有个意外,如何回得老家去见夫人公子们。”

另一人说道:“枣儿姑娘让我们出来请高明的郎中,可这集上除了几个卖狗皮膏药的,哪里去请那种高明的郎中。”

先前一人摇头道:“要不是有枣儿姑娘开示的方药维持着,老爷坚持了这十几日,否则也挨不到现在的。老爷现在昏迷不醒,连枣儿姑娘也无法子了。唉!怎么办呢?”

正好走到二人旁边的杨开听得真切,心中自是一动道:“对方有一重症昏迷之人,此般险症当以‘继命丹’救急缓其势,然后再对症下药方可。”

杨开摸了摸怀中的那十几丸“继命丹”。这十几丸“继命丹”是离家时母亲林芳送于杨开的,已备不时之需。杨开自在身上藏得紧实,不曾失落。虽在钱塘江的水中泡过一回,但那“继命丹”外裹以蜡层可防水的,故也不曾损坏了。

“此药虽是说珍贵,但眼下有急需的病人,不可见而不救。”想到这里,杨开走上前一步对那二人说道:“两位大叔请了。偶听得两位大叔要请个郎中去医病人是罢。在下不才,习得些医术,可否前去为家中的病人诊治?”

那两个正无路可去的中年人闻之,俱是一喜,然又眼呈失望之色,实是看杨开过于年轻了。

“这个……”一名老成的犹豫了一下,然后对杨开一抱拳说道:“还请这位公子稍后,容我二人商量一下如何。”

说完,那人拉了另一人走到远处,低声道:“这个年轻人刚才听到了我们的谈话,倒是毛遂自荐,只是过于年轻了些,便是有些医人的手段也自失些经验,我们可是请他吗?”

另人道:“眼下无医可请,不妨先将此人请回去让枣儿姑娘定夺罢。”

那人点头道:“也只能这样了。老爷那边可是不能再误时辰的。”

二人商量妥当,这才回转来。

一人上前说道:“既然这位公子有医人的本事,且随我们去罢。若是能救治我们家老爷,必有重赏来谢。请!”说完,朝杨开一让手势。

杨开于是强打精神随了那二人便走。

一家客栈内。那两个人引了杨开先是在一间房间内见到了一个唤做枣儿的年少女。这枣儿十五六的年纪,生得机灵可人。只是面带焦虑,眼含泪花。屋子里有六七个人,对她的态度甚是恭敬,可见在这些人中的地位不一般。

见到杨开,那枣儿眉头不禁皱了一下,显是对这个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不甚信任。

“这位公子,我家老爷现在病至垂危,已是昏迷不醒了,不知公子有何医人的手段?”枣儿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的问道。

“可否让在下看一眼病人,能医与否再议。”杨开说道。

枣儿听了,诧异地望了杨开一眼。犹豫了一下,随即点了一下头道:“既然如此,且请公子随我来罢。”

一间精致的客房内,洋溢着草药的气味。一位中年人昏睡在床铺上,浑不知人,一位老仆守候在床边,不时的叹着气,抹着眼泪。显是那病人已命在旦夕。

杨开见状一怔,忙走上前来,见那病者面色蜡黄,已是鼻张口开,出的气多,入的气少了。

见此危症,杨开不及诊脉,忙从怀中取出一颗“续命丹”来,递于枣儿,吩咐道:“请将此药以温水化开,速速为病人服下。”

“这个……”那枣儿再生犹豫。

杨开见了,忙说道:“还请这位姑娘放心,此药为家传秘药‘续命丹’,有起死回生之效,专用于救治危急险症者。

旁边那老仆摇头道:“一路走来半月余,已是服过多少说是能救命的丹药了,仍旧不济事。看来老爷怕是走不回家去了。”说完,那老仆低了头又自落泪。显是对那其主人已是不报任何希望了。

杨开忙说道:“请相信在下,此药已救过许多垂危之人的性命。若在延缓,怕是天下间再无可救此位先生的灵药了。”

那枣儿此时略一沉思,然后抬起头来说道:“事已至此,且相信公子一次罢。”说着,上前从杨开手中接过“续命丹”,亲自取水化药。

在这间隙,杨开忙上前诊那病人之脉。发觉病人之脉大而散软,果是有脉气渐消之状。尤其是一按腕位皮肤之际,隐有热感。

杨开候了会脉,问道:“这位先生初发病时,是何症状?”

那老仆应道:“老爷在半月前于路上忽感不适,烦躁得很,催促我等火速赶路返家。而后病倒在车中。这一路上请了不下十几位郎中,却是都诊不出老爷患了何症。胡乱服了些药,全不济事。好在枣儿姑娘自家配了几付药与老爷服了,才勉强坚持到现在。”

“我的方药也救老爷命不得。”那枣儿此时已端了化开的“续命丹”来,为那病人强灌了下去。

杨开道:“在下若是诊断不差,这位先生当是于路上中了伏暑,治不得法,至暑热入里,浸至心包,故有此般热而昏迷之症。”

枣儿听了,点头道:“老爷开始时也是发热来着,我怀疑也是中了暑气。”

杨开道:“我这‘续命丹’可令病人在短时间内清醒。若除暑热湿气,还需另服解暑之药。”

枣儿听了,立呈喜色道:“如此,公子当是我等救命恩人。还请公子外面用茶暂候罢。”

外间落了座,有仆从献上茶来,枣儿请了杨开用了,这才正式的问及了杨开的名姓,并请杨开在此家客栈暂住,待其主人病情好转。杨开正愁食宿无果,也自顺便应了。谈话间,杨开这才得知,病人叫钱丰,是来自山西的一位商家,枣儿是他的随身丫环,竟与自己同为杨姓。那钱丰此次带了十几名家仆出来贩货,不想意外的在路上中了暑气,一路走到这里便再也走不得了。

随后枣儿安排了杨开的房间,并让人备了茶饭。得了一桌饭菜,杨开这才暗里松了一口气,待送饭菜的客栈伙计离开,忙关了房门,自是狼吞虎咽了一番。

此时在门外,那钱丰的老仆暗命了两名家人监视了杨开的房间,怕是其主人钱丰服了那“续命丹”有个三长两短,便会绑了杨开去官府问罪了。

待过了不足一个时辰,枣儿欢喜地来请杨开,原来那钱丰已是苏醒了。

杨开听了,也自暗中松了口气。

此时钱丰躺在床上,已是醒来,脸色大缓。那老仆和一众家人皆欢天喜地。见了杨开和枣儿进来,皆上前施礼相谢,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杨开又诊了一番钱丰之脉,酝酿再三,而后开了两剂祛暑利湿的方药。枣儿忙吩咐了人出去买药。而后又请了杨开外间落座。此时的枣儿已是对杨开佩服有加,言语上极恭敬。

杨开心中也自赞叹那钱丰得了枣儿这一位得力的丫环,若无枣儿全力维持,怕是一众家人皆已是乱了方寸。也知道能救醒钱丰,全凭借那“续命丹”之力。

不多时,家人买药归来,枣儿便持了药方亲自验药,其认真程度果是不一般。

杨开旁边说道:“枣儿姑娘原也是懂医识药的。”

枣儿应道:“我幼时不过见识过几味草药罢了,至于医理可是不明的。先前老爷病倒,请了郎中却各有说辞,无奈之余,我便按老爷的病症大胆的用了些药,却也无大效。哪里有杨公子这般高明的医术,果是有起死回生之功!”

枣儿验了药,并无差错,随后请杨开回房歇息,便亲自熬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