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贯通中国人性的36个管理细节
3155900000001

第1章 管理细节之一

不即不离,亲疏有度

管理背景之一:远之则怨,近之则狎

孔老夫子在受尽人际关系纠缠之苦后诉苦说:“远之则怨,近之则狎,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孔夫子的概括显然有点男权主义,但他对那些得志猖狂小人的特点概括的确是入木三分,甚为精当。但是,实际上许多人也或多或少地沾染了这种毛病。

君不见,许多人在地位变了之后,顿时就换了一副面孔,脸上的神情也变了,走路的姿势也变了,说起话来拿腔拿调,看人的眼光也大不同以往。

为什么这些人会有这种作风呢?

首先源自于依赖性。

传统社会,小人们的生活费用要靠当权者供给,没有了靠山,他们就会活不下去。非但他们活不下去,一家老小都没法活,所以被靠山疏远是事关生死的大事。

由于小人有极强的依赖性,所以一旦得到了他们想依赖的人的青睐,他们就会欣喜若狂,进而难以自持,于是他们又想进一步完全控制所依赖的人。因此他们会不惜一切手段来达到支配所依赖的人的目的。

其次,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人性受到压抑,除了皇帝一人之外,其他人都是奴仆。主人翁的意识被扼杀殆尽,而奴性则得到了张扬。

奴性压抑人性久了,人性就会被扭曲,走向它的反面,因此奴仆一旦有机会做主人,其手段一定会比主人更凶狠。这种人因为对他人依赖惯了,自己的奴性使自卑心急剧增加。极度的自卑又会转成过敏的自尊,所以一旦受到抬举之后,他们又会张牙舞爪,装腔作势来体现自己的存在。

在封建传统绵延几千年,而官本位至今未彻底肃清的中国,出现中山狼作风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此风在今日绝不可长!

洞悉管理情境

国人的依赖性很强,由此产生的奴性又会走向反面形成中山狼作风。被人疏远时会心生怨艾,而在受人青睐时又没大没小。

相应管理对策:恩威并施,保持距离下属对领导远之则怨、近之则狎,这对组织具有破坏作用。它会破坏领导的威严,使领导对下属要么指挥不动,要么又碍于情面不好调度。

领导在工作中怎样与下属不即不离,亲疏有度呢?大家知道,恋人必须保持一点距离,这样,才能使魅力永恒。距离产生魅力,距离维持魅力,倒像一个“相对真理”。在领导艺术中也应遵循这一点,特别是与下属相处时,更应记住保持一定的距离。当然若距离太远,“可望而不可即”,让人“敬而远之,望而生畏”,“神圣得不可接近”,似乎也没人买账。

中国古代大圣人孔子说过一句话:“临之以庄,则敬o"意思是说,领导者不要和下属过分亲近,要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给下属一个庄重的面孔,这样就可以获得他们的尊敬。

领导与下属保持距离,具有许多独到的驾驭功能。

首先,可以避免下属之间的嫉妒和紧张。如果领导者与某些下属过分亲近,势必在下属之间引起嫉妒、紧张的情绪,从而人为地造成不安定的因素。

其次,与下属保持一定距离,可以减少下属对自己的恭维、奉承、送礼、行贿等行为。

第三,与下属过分亲近,可能使领导者对自己所喜欢的下属的认识失之公允,管理细节之一管人用人。

不即不离,亲疏有度智慧方法干扰用人原则。

第四,与下属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以树立并维护领导者的权威,因为“近则庸,疏则威”。

作为一名领导,要善于把握与下属之间的远近亲疏,使自己的领导职能得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有些领导想把所有的下属团结成一家人似的,这个想法是很可笑的,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如果你现在正在做这方面的努力,劝你还是赶快放弃。

退一步说,即使你的每一个下属都与你有八拜之交,亲如同生兄弟。但是,你想过没有,你既然是本部门、本单位的领导,那么,你与下属除去有亲兄弟般的关系以外,还有一层上下级的关系。当部门、单位的利益与你的亲如兄弟的下属利益发生冲突、矛盾时,你又该如何处理呢?

所以说,与下属建立过于亲近的关系,并不利于你的工作,反而会带来许多不易解决的难题。

在你做出某项决定要通过下属贯彻执行时,恰巧这个下属与你平常交情甚厚,不分彼此。你的决定很可能会传到这个下属的手中,他如果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为了支持你的工作,会放弃自己暂时的利益去执行你的决定,这自然是最好不过的。

但是,如果他是一个不晓事理的人,他就会立即找上门来,依靠他与你之间的关系,请求你收回决定,这无疑是给你出了一个大难题。你如果要收回决定的话,必然会受到他人的非议,引起其他下属的不满,工作也无法开展。不收回,就会使你与这位下属的关系恶化,他也许会说你是一个不讲情面的人,从而远离你。

与下属关系密切,往往会带来许多麻烦,导致领导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影响领导形象。所以,请你记住这句忠告:“城隍爷不跟小鬼称兄弟。”

大多数领导都希望和下属建立良好的关系,与下属的关系非常近,但凡事都有个限度,做领导的也要掌握好与下属间的距离,太远了不好,会让下属觉得你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这样,下属之间有什么事情你就不会知道了,这时想要和他们建立什么良好的关系是不可能的。太近了也不好,和下属距离太近时,他们对你就没有敬畏感了,你对他们好,他们会觉得是理所应当的,有时还会得寸进尺,向你提出很多过分的要求。这样的领导,岂不是很失败。因此,领导要把握好与下属的距离。在非正式场合,可以和他们打成一片,营造比较亲密的关系,这有利于听取下属的各种意见和了解他们的情绪。在正式场合,就要拉开一定的距离,让他们感觉到你是领导,公事还要公办。

锦囊妙计

领导要注意自己的身份,要保护自己的权威,既不能使下属避若瘟神,也不能让下属胡作非为。要做到这点,领导就必须恩威并施,与下属保持一定的距离。

经典管理实例

朱元璋治理云南

明太祖朱元璋以其巩固边疆,扩大国土而为中华民族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在明朝初定之时,西南少数民族并不完全归服,一来天高皇帝远,中央势力鞭长莫及,二则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素有隔阂,因此,对此边远之地维持有效统治并非易事。

而朱元璋却能处理好与云南各部的关系,使之归顺中央,从而巩固政权,稳定边疆,这与其了解国民特性进行统治密不可分。

面对少数民族各邦,朱元璋处理问题考虑周到。因为这里不仅涉及上下级之间的政治关系,更关系到民族团结与统一的问题,所以,最适合的办法就是又打又拉,恩威并施。

云南、贵州历来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偏西南一隅,从三国起接受中央册封。

朱元璋初立帝号之时,云南、贵州尚未归附。1381年,太祖占领云南,设贵州都指挥使司后,仍不能完全控制三省,因此边疆仍不保。

如何使水东、水西归顺中央,成了明太祖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时的形势下,恩威并施之所以是最佳选择,是因为如果只施恩惠,给予其自治大权,允许邦主自主政事,必然会使他没大没小,纵其贪欲,凭借天高地远,更加肆无忌惮,不但不能起到平安边疆的效果,更容易形成危及国家安定的不稳定因素;如果只加威力,对少数民族各邦严加统治,那么,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尤其少数民族,天生性情不驯,加之民族主义成分,举兵反叛大有可能,到那时,刚打下来的江山便又风雨飘摇,朱元璋欲成帝王大业更是难上加难了。

所以朱元璋既与其保持距离,又稍加拉拢,略施恩惠,使云南各邦得以驯服。

当时朝廷驻贵州镇守的部督马烨趁水东、水西两邦改换首领之机,想“改土归流”,废掉水西、水东土司,改置郡县。因此,他将水西的女土司奢香抓来,鞭挞凌辱,欲以此挑起云南水西水东诸邦怒气,来制造出兵借口o此事一出,水西四十八部彝民都纷纷欲反,这使明太祖认识到武力并不能解决问题,对待云南各部还要采取抚慰政策。

这样,一来可借机让土司交出部分权力,去除各部与内地交通之屏障,二来可成就仁君之美名,收买人心,得到百姓拥戴。

尽管马烨也一片忠心,但这回不得不成为明太祖政治手腕的牺牲品。

明太祖接待了水东土司刘淑贞,听其悉说马烨之劣迹和世代守土之功。马皇后也召见了刘淑贞,并又传唤奢香进京入朝,予以抚慰。

这使浏淑贞和奢香备受感动。明太祖进一步问:“汝诚苦马督都,吾为汝除之,然何以报我?”明太祖已打算用马烨之性命换取二位土司的归顺。奢香说:

“愿世世皆诸罗,令不敢为乱。”

太祖对此并不满意,他需要的是奢香对长治久安负责。终于,奢香说道:“贵州东北有河道,可通四川,梗塞未治。愿刊山通道,以给驿使往来。”

这样云南诸部便可借助川贵之路与内地交通解除了贵州与内地的封闭、中央与云南各部的联系大大增加了,对其统治也加强了,边防进一步得以巩固,国内政局更加稳定。

明太祖斩杀马烨的同时,册封奢香为顺德夫人,刘淑贞被封为明德夫人。马皇后又特地赐宴于谨身殿,对奢香、刘淑贞赏赐甚厚,可谓极尽恩赐之能事。

但明太祖心中有数,过于亲近厚待必定会使其得意忘形,不服管教,并以为朝廷过于懦弱。因此,朱元璋仍留了一手。

当奢香、刘淑贞离京回归时,明太祖命令沿途官府在两路陈设兵力,尽展武备设施,以震慑二女,让其明白朝廷并非软弱可欺,而是具备相当实力,若举兵反叛,下场将不会很好。

明太祖的做法效果极佳。对其册封厚待,使二位邦主领略了中央爱民之仁德;对其耀武陈兵,又使他们明白朝廷之威德。奢香等人回去后,将朝廷兵力告知各部,于是众部心中顿生敬畏之情,归顺之心日强;奢香又开通赤水,乌撒之道,立龙场等九驿,可一直通到四川。边疆得以巩固,与内地之融通日益紧密。

奢香、刘淑贞入朝也被传为佳话,太祖体恤民情,除暴安良,爱戴部下也为其自身增添了威名,树了口碑。

所以,明太祖又打又拉,恩威并施收到了多重效果,充分证明在管理部下时,应洞悉国民远之则怨,近之则狎的特性,对此特性进行领导,既保持距离,又不忘施恩笼络人心,这才是周全之计。

高招解析

恩威并施应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恩威的比例,掌握尺度。朱元璋对二位邦主册封加赏,充分显示仁德之心;而在“威”的方面,只是炫耀兵力,可见“恩”的成分大些。但这样达到了最佳效果,即二位邦主的归顺。若“威”再增一分,必会使他们心中不安,伺机谋反,再少一分,则心无畏惧仍旧不驯服听令。所以领导者要掌握二者结合的尺度。

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的奖与罚与部下打成一片的领导是好领导吗?这个问题一直萦绕于众领导脑际,不得其解。这当然要依不同企业,部下的不同性格以及集体的不同性质而定,但通常来讲,与部下保持适度距离的领导更易于实行有效管理。

其原因就在于部下通常有“远之则怨,近之则狎”的特性,只有保持适度距离,才能保证单位的业务事项在“公”的范围内得以迅速解决。领导者与部下保持适度距离的有效手段便是“奖”与“罚”的妙用,二者双管齐下,互为补充,才能确保领导与部下之间的正常关系。

马来西亚著名华人企业家郭鹤年就深知“奖”与“罚”的奥妙所在,也正是以此科学的人才管理方法,才有了他辉煌的事业。

20世纪90年代初,有人曾评选出东盟国家的25位富豪,马来西亚有4人榜上有名,其中就有糖王郭鹤年。

糖业为他奠定了基础,他又在酒店业,面粉业,化工业等方面大显身手,成为不折不扣的全能选手。

他管理职员的信条是:“赏罚分明,决不感情用事。”对于埋头苦干,刻苦拼搏的职员,他赏赐有嘉,一般是以股权相赠;而对于投机取巧,行为失职的员工,则严惩不贷。这两个原则对任何员工都适用,而从不感情用事,有所取舍,推行双重标准。

一次,郭鹤年主持经理会议,他发现营销部交上来的拓宽市场的谋略颇有新意,以为又是营销部经理王某所做。王某因工作业绩时常受到郭鹤年嘉奖。这次,郭鹤年见方案实在精彩,便让小王为大家宣读讲解。

谁知一向受器重的小王竞支支吾吾,弄得大家满头雾水,不知所云。既然署名是他,为何他不能所答。郭鹤年心生疑惑,觉得其中有诈。

经调查,原来此报告为营销部一职员所作,是其平日思考所得,而小王则因前一天参加舞会,没来得及准备,信手拈了一份,交上来,没料到会被点中。

郭鹤年认识到,这种欺骗行为在公司开创了恶劣的先例,首先,盗他人所想充为己有;其次,欺骗上司,玩忽职守。两条罪状相加,罪不可赦。于是他连扣此经理半年奖金,不给年终分红,并要其在大会上作检讨。尽管王经理曾要他念在以往交情上,手下留情,但他明申“不感情用事”的原则,不改原判。

然后,他又对想出妙计的营销部职员大加封赏,分与股权,特许其随时献计的特权,同时鼓励其他员工献计献策,发挥才智。

这一赏一罚突出表现了郭鹤年客观公正,以业绩为评判标准,与部下保持距离的管理科学性,这为其事业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高招解析

恩威并施,保持距离还要注意:领导者要与部下保持距离,应正确运用“奖”与“罚”,其原则就是“不感情用事。”郭鹤年对自己一贯器重的王经理也严加惩罚,不计个人感情。而对无名的小职员,大加赏赐,鼓励其献计献策,从而以客观尺度保持与部下的适当距离,规范了领导与部下的关系,利于公司的发展壮大。

名人谈中国人性格:柏杨谈中国人的自我膨胀

[柏杨:1920年生,原名郭衣洞,笔名柏杨、邓克保,河南开封人,著名作家。]

在中国要创造一个奇迹很容易,一下子就会现出使人惊异的成就。但是要保持这个奇迹,中国人却缺少这种能力。一个人稍稍有一点可怜的成就,于是耳朵就不灵光了,眼睛也花了,路也不会走了,因为他开始发烧。为了两篇文章就成了一个作家,拍了两部电影就成了电影明星,当了两年有点小权的官就成了人民救星,到美国来念了两年书就成了专家学人,这些都是自我膨胀。

中国人是天下最容易膨胀的民族,为什么容易膨胀呢?因为中国人“器小易盈”,见识太少,心胸太窄,稍微有一点气候,就认为天地虽大,已装他不下。假如只有几个人如此,还没有关系;假使全民族,或是大多数中国人都如此的话,就形成了民族的危机。

——摘自《中国民族性》,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