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老狐狸生意心经(大全集)
3154200000054

第54章 马云的启示: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2)

马云坚信互联网会影响中国、改变中国,坚信中国可以发展电子商务,更相信电子商务要发展,必须先让客户富起来,如果客户不富起来,阿里巴巴就是一个虚幻的东西,所以马云希望阿里巴巴为中国的网商,为中小企业创造非常多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

当阿里巴巴渐成气候时,马云又梦想:“我的四大天王,每人至少能管理1000亿人民币以上的公司;八大金刚,管理500亿;十八罗汉管理300亿;四十太保,至少10个亿。别人说阿里巴巴是黄埔军校,我们就是要做这个事,但不要刻意做这个事。结果是我们为中国互联网产业,新经济产业培养和造就了大量优秀人才。10年之后,我的考核指标是:世界500强中的中国企业的CEO有多少是从阿里巴巴走出来的。这帮人培养出来以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就大了。那时就会形成吸收了美国全球化战略和日本严谨管理风格,又融合了中国太极的中国流派和中国方阵,那时中国军团在全世界的声音就不会是现在这么点儿!”

在中国,马云无疑是梦想创业最好的标本。他以前的许多不可思议的梦想已经变成现实,而后来的一些更为离奇的梦想也正在逐渐变成现实。

●阿里巴巴的目标是,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互联网产业的特点是变幻无常,模式众多,诱惑更多。里面的宝物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但马云只拣了一样宝物——电子商务,对其他宝物视而不见。

是马云独具慧眼,还是他撞上了大运?也许只能用运气好来解释。他捡的这个宝物居然是山洞里最值钱的钻石。但这是一颗镶嵌在石头里的钻石,大多数人与之擦肩而过,看不出它的价值。

从阿里巴巴诞生开始,围绕中小企业的阿里巴巴B2B模式就一直得到权威领域的肯定。阿里巴巴这种为商人与商人之间(B2B)实现电子商务而服务的模式已被硅谷和互联网风险投资者称为互联网的“第四种模式”,与全球著名的雅虎门户网站模式、亚马逊B2C模式和eBay的C2C模式并列。事实上,美国曾有B2B电子商务网站,主要是为大企业之间实现电子商务而服务的,但后来并没有成功,而中国的阿里巴巴却成功了。从这一点上说,阿里巴巴无疑是全球互联网市场上独一无二的创新模式。

“让别人跟着鲸鱼跑吧!”这是马云经常说的一句话。马云把大企业比作鲸鱼,小企业称为虾米。阿里巴巴就是为那些中小企业服务的,马云如此定位阿里巴巴的服务方向,是因为:“亚洲是最大的出口基地,我们以出口为目标。帮助中国企业出口,帮助全国中小企业出口是我们的方向。我们必须围绕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无论是在‘中国黄页’还是在外经贸部做客户宣传的时候,会见一个国有企业的领导要谈13次才能说服他,在浙江一带去3趟就可以了。这让我相信: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更有希望,更好做。我从新加坡回来时就决定:电子商务要为中国中小企业服务。这是阿里巴巴最早的想法。

国外的B2B都是以大企业为主,我以中小企业为主。鲸鱼有油水,资金、人力、技术都很充足,像Commerce One、Ariba这样的欧美公司来到中国,他们的目标是找鲸鱼。可是中国没有多少鲸鱼,即便为数不多的那么几条,还有些是不健康的,贸易流程不一样,信息化程度低,等等。”

可以说,这种以服务中小企业为主的模式是阿里巴巴独创的模式。马云不愿意去模仿那些已经成熟的企业的做法。如果说,马云的“抓兔子”理论为其锁定电子商务B2B这一“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并作为目标的话,他的鲸鱼虾米之说则是具体的实施策略和方法,这就是专门做针对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B2B。

马云预测,网络的普及将是对大公司模式的终结。他认为,在工业时代,一家公司要向全世界扩张必须拥有雄厚的资本,并借助开设海外分公司、办事处等方式才能如愿以偿。但在网络时代,一家公司要进入他国市场并不需要太多的资金,网络的即时和大量信息使中小企业可以获得原先只有国际公司才能获得的商机。

马云的分析无疑是对的。中国市场是巨大的,世界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世界。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达,使得中国成为世界的工厂,一时间“中国制造”风靡全球。

中小企业特别适合亚洲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是讲资金讲规模,而发展中国家在信息时代不是讲规模而是讲灵活,以量取胜,所以称之为蚂蚁大军。阿里巴巴每年的续签率达到75%,要知道中小企业的死亡率都可以达到15%,他们续签首先说明他们已经存活下来了。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目标,使阿里巴巴受到了众多客户的尊重。因为阿里巴巴这个平台,不仅解决了众多中小企业的问题,也为社会创造了很多的就业机会。

马云后来总结道:我们是要让中小企业真正赚钱,我们让中小企业有更多的后继者,我们国家有13、14亿人口,20年以后可能很多人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失业,我希望电子商务帮助更多的人有就业机会,有就业机会社会就稳定,家庭就稳定,事业就发展。

2001年,中国企业“入世”,为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的目标,阿里巴巴推出“中国供应商”服务,向全球推荐中国优秀的出口企业和商品,同时推出“阿里巴巴推荐采购商”服务,与国际采购集团沃尔玛、通用电气、Markant和Sobond等结盟,共同在网上进行跨国采购。

同年,阿里巴巴在全球率先推出企业级网上信用管理产品“诚信通”。不久,哈佛商学院将阿里巴巴经营管理和转型期的管理实践选为MBA案例,在美国学术界掀起研究热潮。阿里巴巴连续五年被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选为全球最佳B2B站点之一,多次被相关机构评为全球最受欢迎的B2B网站、中国商务类优秀网站、中国百家优秀网站、中国最佳贸易网。

2003年,阿里巴巴的股东孙正义召集了所有他投资的公司的经营者们开会,每个人有5分钟时间陈述自己公司的现状,马云是最后一个陈述者。他陈述结束后,孙正义作出了这样评价:“马云,你是唯一一个3年前对我说什么,现在还是对我说什么的人。”

孙正义所指的,也就是马云1999年构思阿里巴巴的时候所确立的目标。当时,马云判断中国加入WTO是迟早的事,这也意味着中国企业到国外开展业务指日可待。

所以,阿里巴巴创立的第一个构思就是,通过互联网帮助中国企业出口,帮助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到底要帮助哪些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呢?马云当时也是经过认真考虑的,他认为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是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所以,阿里巴巴应该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企业。这是马云最早的构思。

马云曾经说:“第一次创业的时候,你想做什么,到底要做什么?不要受外界影响,你自己就要确定你今天就是要做这个事情。”

显然,马云的这个构思在经过了几年的互联网风潮的沉浮之后,不仅没有动摇,反而更加坚定了。或者可以说,这个构思成为马云决定要“专心”做的唯一一件事,这也是阿里巴巴能走到今天,并愈走愈坚定的关键所在。

2005年12月6日至16日,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举办的2005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创新论坛上,马云应邀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演讲。在这次演讲中,马云再次重申了阿里巴巴对专心致志地做好一件事的坚决态度:“1995年以后阿里巴巴什么样子我不知道,但是在未来的三年到五年,我们仍然会围绕电子商务发展我们的公司,我觉得我们绝对不能离开这个中心。十年的创业告诉我,我们永远不能追求时尚,不能因为什么东西起来了就跟着起来。”

2005年8月,阿里巴巴完成了对雅虎中国的并购,这一事件所引起的争议甚至盖过了不久前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的百度公司的风头。当时,网络上众说纷纭,有人说,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是因为看到百度的股票上涨了,也想在搜索上分一勺羹。而马云在北京大学的这段话,也可以看成是对这一类说法的一个回应。

“我觉得我们不要起个大早赶个晚集,我不会因为Google和百度的股票上涨,就也想做什么,就像四五年前我不相信短信会改变互联网,也不相信游戏会改变生活,我不希望我的儿子玩游戏,我也不想别人的儿子玩游戏。我坚信电子商务会影响中国经济,中国正因为缺乏诚信体系,缺乏网络基础的建设,所以它会有一个蛙跳式的发展。”

联系马云之前一直强调的“专心做一件事”的观点,在这次演讲中,马云实际上已经不单单是为了反驳“跟风百度”之说了,而是将他和阿里巴巴所做的事情,确定为公司的发展目标,而且这个目标显然不是一两年内就可以达成的。

为什么马云一直孜孜不倦地坚持“专心做一件事”呢?我们不妨从马云更早的讲话中寻找答案:

“一个公司在两种情况下最容易犯错误,第一是有太多钱的时候;第二是面对太多机会的时候。一个CEO看到的不应该是机会,因为机会无处不在;一个CEO更应该看到灾难,并把灾难扼杀在摇篮里。”

按流量和注册用户计算,阿里巴巴已经是全球最大的B2B电子商务网站,占据中国电子商务市场51%的份额。截至2007年6月30日,阿里巴巴网站全球注册用户人数达到2460万名,付费会员人数达到25.5万名。

2007年阿里巴巴上市前夕,马云重申,希望通过上市,让客户,即网商富起来,这也是阿里巴巴的使命之一。招股说明书显示,阿里巴巴计划拿出筹集资金的60%用于收购和发展B2B业务,为那些从事“中国制造”、利润微薄、没有实力进行海外营销的中小企业提供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的对外贸易平台。

IDC互联网高级分析师黄涌涛认为:“B2B网站的上市,最终要让中国4200万中小企业受惠,中小企业中会产生更多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乃至亿万富翁。”

2007年11月6日,马云携阿里已巴公司在香港上市。从1999年阿里巴巴在杭州成立,到2007年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整整历经“八年抗战”。无数媒体聚光灯在瞬间投向这个传说中“中国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

●做企业如同养孩子,孩子大了才能赚大钱

马云一直认为,创办一个企业就像是养一个孩子,不能指望他一生下来就去挣钱养家糊口。你只要不断地给予他营养和知识,只要这孩子能够茁壮地成长,赚钱是早晚的事情。如果做家长的把赚钱看得太重,让孩子过早地出来做童工,那不仅赚不到钱,就连孩子本身也有夭折的可能。马云敢于在任何场合口出狂言:“我做阿里巴巴网站不是不能赚钱,而是不急于赚钱!”这种自信基于他的这种理论,他始终相信等孩子长大了,他会赚大钱。这就是马云著名的“养孩子”理论。

刚创办的企业就像刚出生的婴儿,啥也不会,只要靠企业的创始人带领大家往前发展。这时候的创始人要既当爹又当妈,事无巨细什么都得管,稍微一点考虑不到就会出大问题。这时候的企业也会跌跌撞撞,不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和产品,通过不断试着去发展,一步步壮大。所以人们常说“小企业无战略”就是这个意思,一切都是为了生存,只有生存下去才会有发展。

马云的创业历程是从创办海博翻译社开始的。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马云看好办翻译社的光明前景,首先是自己坚定信心,进而带动大家,想尽一切办法维持翻译社的生存。当然,海博翻译社的经历相比于日后阿里巴巴的大红大紫,只不过是马云的牛刀小试而已,可以说那时的马云肯定称不上功成名就,然而这种独特的经历对日后阿里巴巴的良性成长肯定有不可小觑的影响。

孩子小时候可能看完故事片就嚷嚷长大了要当兵当将军,一次偶然又会转变想法去当科学家或者别的什么,心性就是这么随意,不定型。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慢慢有了自己的风格,有了自己的目标,这时候才谈得上战略,谈得上所谓的商业模式。正如当年的联想集团所采取的“贸工技”模式,就是为了生存逼出来的。其创始人柳传志的总结是“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不同的生存环境决定了长大后将会具备什么样的性格和世界观,所以每个企业都有每个企业的不同,绝对没有完全一样的企业存在,就像绝对没有完全一样的孩子存在。

孩子渐渐长大,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诱惑。如果只是在各种营养的调和下成了一个大个子,却没有相对应的智商,那只能是“傻大个”。我们为什么对篮球明星奥尼尔那么推崇备至?是因为他除了具有一副高大的身材外,还具备灵活的反应速度和很高的篮球智商。前者让他能够进入篮球行业,后者才使他成为明星。如果孩子智商很高,却是武大郎的身材,林黛玉的体质,虽然自认智比天高,却没办法长久而持续地工作。

做企业也一样。要把企业做大做强,就要像养孩子那样让孩子健康聪明。企业要做大是做大规模,做强是要提高竞争力。如果只大不强,那只是一个臃肿的企业;如果只强不大,那也只是暂时的强,因为企业的竞争力必须依靠不断创新和不断吐故纳新来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