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在说谎时,会去磨擦眼睛以避免与人的目光接触。从男人来讲,磨擦眼睛较用力,如果是说大谎时,他会转移视线,如用眼睛看着地板。磨擦眼睛的女人,都是在眼的下方轻轻地揉。这样做一是为了避免动作粗鲁,二是怕弄坏了自己的化妆。为了避开对方注视,她们常常眼看天花板。
4.拉衣领
有时,当一个人说谎时,会引起敏感的面部和颈部组织的刺痛感,因而就必须用手来揉或搔抓。说谎的人感到对方怀疑他时,脖子似乎都会冒汗,这时他下意识地拉一拉衣领。
5.搓耳朵
有时,这种手势暗示着听者没有听出谎言。搓耳朵的变化形式还包括拉耳朵,这种手势是小孩子双手掩耳动作在成人动作中的一种重现。搓耳的说谎者还会用手拉耳垂或将整个耳朵朝前弯曲贴在耳孔上,后一种手势也是听者表示厌烦的标志。
6.挠脖子
有时,说谎者讲话时用写字的那只手的食指挠耳垂下方部位。有趣的是这种手势要挠上5次左右。
一个说谎者,除了以上几种表现外,还有其他一些表现,如:平时沉默寡言,突然变得口若悬河,不自觉地流露出惊慌的神态,但仍故作镇定;言词模棱两可,音调较高,似是而非;答非所问,或夸大其词;故意闪烁其词,口误较多;对你所怀疑的问题,过多地一味辩解,并装出很诚实的样子;精神恍惚不定,座位距你较远,目光与你接触较少,强作笑脸;对于你的讲话,点头同意的次数较少。如此等等。辨认对方的假动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巧,掌握这一技巧,有助于识破对方的谎言。
●从声气中认识人
人类的声音包含各种要素。声调是很重要的要素之一,大的声音是权力的象征。
发出很大的声音,可以让别人沉默下来。然而,小的声音有时候更能发挥效果,这是因为人们会注意地去听。当然,声大声小都需要姿势辅助,效果才更好。
发声法对音质有很大的影响。若以鼻子产生共鸣,声音如泣如诉,也会给人傲慢的印象。但是,如果是以胸腔来产生共鸣的话,发声法亦随之改变,变得丰富、强力,响度也够。
讲话的速度也影响到会话。说话速度太快的人,一方面容易给人好像有某种急事、戏剧性的事件或热心投入的印象;另一方面会让对方感觉焦躁、混乱以及些许的粗鲁。说话缓慢的人,虽然给人深思熟虑、诚实的印象,但太慢也会变成犹豫不决或漫不经心,甚至还会呈现消极性的含义。
无论是在战场上、商场上,还是别的什么“场”上,从声气识人,都是很重要的。
1.和声细气者
人们在请求、询问、安慰、陈述意见时常使用和声细气。它可以弘扬男性的文雅大度和女性的阴柔之美。尤其是在抒发情感时,和声细气的运用,更具有一种迷人的魅力。由于语音学中音素、音位的原理和人们说话时用声用气的心理状态及规律的不同,和声细气,这种声和气宛如柔和的月光和涓涓的细流,由人的心底流出,轻松自然,和蔼亲切,不紧不慢,能给听者以舒适、安逸、细腻、亲密、友好、温馨的感觉。
和声细气地说话的男人,为人必定厚道、宽容、襟怀开阔;和声细气地说话的女人,为人必定温柔、善良、善解人意。
2.轻声小气者
轻声小气表现说话者的尊敬、谦恭、谨慎和文雅。在和别人交谈时,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距离,密切双方之间的关系。有时,它还能避免一些可能会招致的麻烦。但用它来公开坚持意见、反驳别人、维护正义和尊严或表示强调是不可取的。
3.高声大气者
高声大气是人们用来召唤、鼓动、说理、强调和表达自己激动心情的声和气。它可以表现说话者的激情和粗犷豪放的性格。它通常用来表示极度的欢喜或慷慨激昂的情绪。张飞是《三国演义》中群众最喜爱的人物之一。他以粗豪、勇猛、爽直和坚贞的品质深深地吸引着历代的读者。这个人物说话声音响如洪钟,具有浓烈的草莽英雄气质。从其外表便可以看到这一点。他:“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在长坂桥一役,曹操率众军追赶张飞。张飞立马桥头,圆睁环眼,厉声大喝:“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吼声如雷,将曹军部将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跌于马下。曹操便回马而走。这段有声有色的传奇故事,凸现了张飞粗犷的草莽英雄气质。
4.唉声叹气者
这种人心理承受能力弱,自信心不强,缺乏勇气,一旦遭到失败,便灰心丧气,沮丧颓唐,乃至一蹶不振。《孔子家语》中记载了这样一段轶事。孔子去齐国的途中听到一阵十分悲哀的哭声,他于是对弟子们说:“这个哭声虽然很悲伤,但不是悼念死人的哀声。”孔子随后迅速向前走,遇到了那个哀哭的人。孔子下军询问他的名字,知道他叫丘吾子,孔子问道:“这里不是悲哀的地方,你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呢?”丘吾子长叹一声,回答说:“我一生有三大过错,至今年老才深深觉悟到,但追悔莫及,因此痛哭。”孔子不明白其话中的意思,便一再追问,丘吾子才说:“我少年时代爱好学习,周游天下,等回来时我的父母都死了,作为一个儿子竟不能为父母养老送终,这是第一大过失。我做齐国臣子多年,齐君现在奢侈骄横,我多次劝谏都不被采纳,这是第二大过失。我生平交友无数,不料到后来都绝交了,这是第三大过失。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去而不回的,是时间;不能再见到的,是父母。我是个大失败者,还有什么脸面活在这个世上?”说完,丘吾子便投水而死。人到了这种悲伤而自杀的地步,他的哀情可想而知。而孔子从声气识别出丘吾子的哭声不是为了死者,而是有其他的原因,足见孔子识人之能。
●从音色中辨别人
《人体科学》杂志上说,人的声音是气流通过声带振动时发出的声波。人体对声波的感觉并不是没有限度的,人的听觉器官所能感受到的是频率2000赫兹到20赫兹之间的声波,低于20赫兹和高于2000赫兹的声波是人无法感受到的。
人的声音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能引起人复杂的心理效应。声音的强弱、快慢、高低、纯浊,都能显示出异常复杂的情感。《灵山秘叶》中有这么几句话:“察其声气,而测其度;视其声华,而别其质;听其声势,而观其力;考其声情,而推其征。”其中的声气,略同于声学中的音量,通过声气粗细,察看人的气度;声势相当于声学中的音长,声势壮者,声力必大;声华相当于声学中的音质音色,“声华”质美,则其人性善品高;“声情”相当于带感情的声音。人有喜怒哀乐七情,在语音中必然有所表现,即“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因此,由音能辨人之“征”。人的喜怒哀乐,必在音色中表现出来,即使人为极力掩饰和控制,但都会不由自主地有所流露。因此,通过这种方式来观察人的内心世界,是比较可行的方法。
1.凝重深沉者
这种人才高八斗、言辞隽永,对人情事理理解得深刻而准确,对社会、对他人较负责任,有一定的可靠性。但由于人情事理的复杂性,使这种人能力得不到重用,抱负无法施展,如先秦时期的屈原。
2.锋锐严厉者
这种人言辞锋锐,爱好争辩。谈话时他一旦逮住对方语言的漏洞就会不留情地反击,让对方无话可说。这种人看问题一针见血,眼光犀利,但由于急于找到并攻击对方的弱点,从而忽略从总体上把握问题的关键,陷入舍本逐末,顶牛抬扛的处境而不能自拔。
3.刚毅坚强者
这种人办事坚持原则,公正无私,是非分明,但是因原则性太强而显得不善变通,让人没有商量的余地。不过,他还是因为肯主持公道而得到了别人的尊敬。这种人在评判他人的价值时,不因个人恩怨而产生偏见,依然能做到公正无私,扬善除恶,光明磊落,实事求是,主持正义,扬善除恶。
4.圆通和缓者
这种人为人宽厚仁慈,性格宏度优雅,具有圆通性,对新生事物持公正包容的态度。在语言上圆通能使一个人在交往时显得温和可爱,具有柔和的言辞和态度,不喜欢进行争论,怕伤了和气。拥有这种才能的人,总是“人乡随俗”,不在别人面前太露棱角,举止、言语无不八面玲珑。这种人可以从事任何职业,因为搞好人际关系,这是必要的条件之一,尤其是外交官,若不会交际与圆通,必然不胜其任。
5.温顺平畅者
这种人说话速度慢,语气平和,性格温顺,权力欲望平淡,与世无争,易与人相处。但因为用意温软,而使自己长期处于一种胆小怕事的状态,对外界人事采取逃避态度。如果他能遇上一个肯提携他的人,从旁帮他一把,教导他磨炼胆气,知难而进,那么,他就会成为一个能刚能柔的人物,会有一番大作为,令人刮目相看。西晋时王湛在父亲去世后,居丧三年,丧期满,就居住在父亲坟墓的旁边。他的侄子王济每次来祭扫祖坟,从不去看望叔父,叔父也不去见他。偶然王济来,也只不过说几句客套话罢了。有一次,王济试探性地随便问了一些最近的事,王湛回答时措辞、音调都适当,音色温顺平畅,大出王济意料之外,他不禁大吃一惊。他觉得叔父不再是从前那个胆小怕事,没有主见,意志软弱的人了。因此继续和他谈下去,越来越精粹人微。在此之前,王济对王湛全没有一点子侄和长辈间应有的礼貌;自从听了他的言谈后,不觉心怀敬畏,外表也肃穆庄严。于是留下来日日夜夜地相互谈论。王济虽然才华出众,性格豪爽,但在叔父面前,觉得惭愧弗如。有一次,王济听了叔父的谈话后,不禁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家里有名士,30年来却不知道!”晋武帝每次见到王济,常常拿王湛当做取笑的笑柄,问他:“你家里那位傻子叔父死了没有?”王济往往无辞言对。这一回,对叔父有了认识,当武帝又像过去那样问起时,便说:“臣叔并不傻。”接着,就如实地讲了王湛的优点。武帝问:“可以和谁相比?”王济说:“在山涛之下,魏舒之上。”经王济这一番广告宣传,于是王湛的名声一天天地大起来,28岁时他开始步入政界,终为人所知。
6.浮漂燥热者
这种人易犯浮躁的毛病。他们做事情既无准备,又无计划,只凭脑子一热、兴头一来就动手去干。他们不是循序渐进地稳步向前,而是恨不得一锹挖出一眼井。结果事与愿违,欲速不达。
7.激荡回旋者
这种人有强烈的好奇心,有独特的思维能力,敢于向传统挑战,敢于向权威说:“不”。他们对事业开拓性强,经常弄出些奇思妙想,令人赞叹。他们在语言上的特点也与众不同,异想天开,独树一帜。他们的缺点是不能冷静思考,难以被世人理解,成为孤胆英雄。
●从辩论中考察人
通过辩论,能判断出一个人才学的高低和真假。如果能制造机会,引发一场争论,让大家唇枪舌剑一番,自己隔岸观火,很容易识别谁是真正的人才。
有的人在辩论时,总是摆事实,讲道理,事实摆得清清楚楚,道理讲得头头是道,说得人心服口服。这种人稳健大方,思路清晰,反应也快,看问题能抓住本质,而且态度从容,不紧不慢,为人做事有理有据有节,可托付重任。另外一种人,在辩论中说得别人哑口无言,或者说得别人拂袖而去,不愿再跟他辩论。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胜利者,但他是依靠犀利的言辞而战胜对方的。这种人目光尖锐,头脑敏锐,能迅速抓住他人讲话的漏洞而伺机反驳,一张巧舌能把黑说成白,把错说成对,尽管对方知他无理,却在一时之间找不出确切的话语来驳倒他。他们是业务、外交、法律界好手。但要注意他轻浮不稳的毛病,当心聪明反被聪明误。
有的人与人交谈时,如果大家见解一致,就如山水流向大河,彼此融融而洽。如果意见相反,争了几句就离开,或者彼此模棱两可,谈得不亲不近,不冷不热,渐渐地因尴尬而止。这是不善与人交谈的人。这种人说话被动,别人问一句答一句。但当说到他感兴趣的话题时,就像立刻换了一个人似的,侃侃而谈,语若滚珠,甚至会激动起来,仿佛于寂寞山中遇到知音。这种人对生活有激情,苦苦钻研自己的兴趣所在,会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不喜欢热闹地方,而爱清静自处,生活欲望也比较清淡,适合于搞研究工作。
和不善交谈的人相反的是善于交谈的人。这种人当发现对方听不进自己说的话时,会立刻转换话题,或采用迁回技术,先说些对方爱听的话,找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取得对方的赞同后,再逐渐地回到刚才的话题上来。这种人容易博得大家的好感,而且意志坚定,善于思考,敢说敢做,且有力量坚持到成功。他们用心智做事,会察颜观色,适合担任社会职务。
通天下之理,通天下之辩,就能识人。辩论在求理,正确的辩论者往往具备多种技能,他们的耳朵能听懂对方的意思,思想能创造新理论,眼睛能看出未来的机会,言辞能表达自己的思想,行动能纠正自己的过失,防守能抵挡对方的进攻,进攻能打破对方的防守,找出对方的矛盾而攻击,令对方观点自相矛盾,最后投降。
言为心声,从辩论的技巧中,可以看出各种不同才能的人,我们还须耐下性子,慢慢观察,才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