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见老聃后回到家,整整三天不讲话。弟子问道:“先生见到老聃,是怎么规劝他的呢?”
孔子说:“我到今天才真正见到龙了,合众体而成,舒展开鳞甲形成耀目文彩,腾云驾雾,而以阴阳二气为养。我见了它惊诧得口张开而合不拢,我又能用什么去规劝老聃呀?”
子贡说:“如此说来,人本来就有安坐如尸而神游如龙,似深渊般静默而又蕴含惊雷般巨响,发动时如天地一般变幻莫侧的吗?我也能见到他并亲自加以体察吗?”于是借助孔子的名义前去拜见老聃。老聃正伸腿坐在堂上,轻声回答说:“我的年纪已经很大了,你对我有什么指教吗?”
子贡说:“三皇五帝治理天下的方法各不相同,但是他们的名声却是同样祟高。然而只有先生认为他们不是圣人,这是为什么呢?”
老聃说:“年轻人,你稍微往前走一点,你为什么说三皇五帝治理天下的方法不同呢?”
子贡回答:“尧让位给舜,舜让位给禹,禹用力治水而汤用力征伐,文王顺从商纣不敢有所背逆,武王背逆商纣而不顺服,所以说各不相同。”
老聃说:“年轻人,你再走近一点!我对你说说三皇五帝治理天下的事。黄帝治理天下,使民心淳朴无分别,有的死了亲人却不哭泣,别人也不责怪他。尧治理天下,使民心相爱,有人为了亲近亲人根据等差关系做到亲疏有别,别人对此并不责难。虞舜治理天下,使百姓心存竞争,怀孕的妇女十个月生下孩子,孩子出生五个月就能张口说话,不到两三岁就开始识人问事,于是开始出现夭折短命的现象。夏禹治理天下,使百姓心怀变诈,人人存有机变之心因而动刀动枪成了理所当然之事,杀死盗贼不算杀人,人们各自结成团伙而肆意于天下,所以天下大受惊扰,儒家、墨家都纷纷而起。刚开始他们还讲一点伦理道德,可是到现在简直就像个搔首弄姿的妇女,还能说什么呢!我告诉你,三皇五帝治理天下,名义上叫做治理,而扰乱人性和真情没有什么比他们更严重的了。三皇的心智就只是,对上而言遮掩了日月的光明,对下而言违背了山川的精粹,就中而言毁坏了四时的推移。他们的心智比蛇蝎之尾还惨毒,就连小小的兽类,也不可能使本性和真情获得安宁,可是还自以为是圣人。不可耻吗?他们真的很无耻!”子贡听后惊恐不安地站在那里。
【品读庄子】
学会包容
本章节写老子对仁义和三皇五帝之治的批判,指出仁义对人的本性和真情的扰乱毒害至深,使人昏聩糊涂,而三皇五帝之治天下,实则是“乱莫甚焉”,其毒害胜于蛇蝎之尾。庄子一向认为万物没有好坏,顺应自然是最好的方式。文中说“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白色的天鹅不需要天天沐浴而毛色自然洁白,黑色的乌鸦不需要每天用黑色渍染而毛色自然乌黑,乌鸦的黑和天鹅的白都是出于本然,不足以分辨谁优谁劣。
按照人的标准分辨天鹅白和乌鸦黑的好坏,或人为地改变黑白,结果必然是要改变天鹅及乌鸦的习性,这样对它们无疑是一种残害,只有顺应自然,包容其黑白并存,天鹅和乌鸦这样的生灵才能自由自在,天地间也才能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们应该彼此包容;每个人都有弱点,在他最薄弱的那方面,每一个人都能被击垮。
佛珠上的蘑菇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小和尚十分聪明,颇具慧根,老和尚博学多才,他把自己所学全部教给了小和尚,想让他以后继承自己的衣钵。一天,小和尚下山化缘,被外面的花花世界吸引住了,一去就是二十年,在这二十年中,小和尚得到了很多,功成名就。
一天,当他看着窗外的流水、天上的浮云时,猛然醒悟!终于,他回到庙里,跪在老和尚的面前,请求他原谅。自从小和尚走后,老和尚以为他被人拐卖,痛苦万分,走遍了大半个国家,一直没有放弃寻找。
可是今天,小和尚竟然自己回来了,老和尚愤怒至极,他看也不看小和尚,一边采蘑菇一边说:“要我原谅你,除非佛珠上长出落菇!”佛珠上怎能长蘑菇?小和尚知道师父不能原谅自己,便失望地回到了尘世。第二天,老和尚睡醒了,一睁眼,就看到胸前的念珠,还有木板床上,都满满地长着大大的蘑菇。老和尚顿然醒悟:这世间有什么不能谅解的呢?最宝贵的,其实是一颖真城诲改的心呀!可是,小和尚已经下了山,他还会回来么?
佛有言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算再大奸大恶的人,只要真心诲改,佛祖都会原谅他。可叹老和尚一生理佛,竟没有参透这个道理。
真心地谅解别人,本就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
六
【原文】
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以奸者七十二君①,论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迹,一君无所钩用。甚矣夫!夫人之难说也,道之难明邪?”
老子曰:“幸矣,子之不遇治世之君也!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今子之所言,犹迹也。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夫白鶍之相视,眸子不运而风化;虫,雄鸣于上风,雌应于下风而风化;类自为雌雄③,故风化。性不可易,命不可变,时不可止,道不可壅④。苟得于道,无自而不可;失焉者,无自而可。”
孔子不出三月,复见曰:“丘得之矣。乌鹊孺,鱼傅沫⑤,细要者化,有弟而兄啼。久矣,夫丘不与化为人!不与化为人,安能化人!”,老子曰:“可。丘得之矣!”
【注释】
①奸:通“干”,干谒,违反。七十二君,指孔子干谒国君次数之多。②钩:采纳,采用。③类:传说中的一种两性动物。④壅:堵塞。⑤傅沫:用口沫哺育生存。
【译文】
孔子对老聃说:“我研究《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部经书,自以为很长时间了,熟悉了旧时的各种典章制度;以此求见七十二位君主,向他们讲述先王之道,阐明周公召公之治绩,而没有为一位君主所取用。实在是太困难了!不知道他们是难以被我说服,还是大道没有讲得更透彻?”
老子说:“你真是幸运啊,你不曾遇到过治世的国君!说到六经,那是先王留下的足迹,可不是留下脚印的鞋子啊!现在你所说的,如同是足迹。足迹,是由鞋子踩出来的,而足迹岂能当作鞋啊!白鶍互而视,眼珠子一动也不动便相诱而孕;虫,雄的在上方鸣叫,雌的在下方相应而诱发生子;同一种类而自身具备雌雄两性,不待交合而生子。本性是不可改变的,天命流行之理是不可变的,时间流动不能停止,大道不能滞塞不通。假如能领悟大道,没有什么事行不通的;若失去大道,那就什么事都做不成。”
孔子三月闭门不出,再次见到老聃说:“我终于得道了。乌鸦喜鹊在巢里交尾孵化,鱼儿借助水里的泡沫生育,蜜蜂自化而生,生下弟弟哥哥就常常啼哭。我没有与造物者做朋友已经很久了,我没有能跟万物的自然变化相识为友!不能跟自然的变化相识为友,又怎么能教化他人!”老子听了后说:“可以了。孔丘你终于得道了!”
【品读庄子】
自己变化才能说服别人变化
在许多篇章中,庄子都毫不客气地讽刺批判过孔子,无论是明示还是暗喻总拿他说事,有时骂得一无是处,有时又给他留有情面。但仔细玩味起来,就会感觉得出,庄子对孔子贬中有褒,讽中有捧,通过孔子之口,也说出过许多惊世骇俗、耐人寻味的至理名言!由此看来,庄子对孔子表面上是骂,内心里还是把他敬奉为不可多得的先哲和圣贤。
本章节的寓言故事就验证了这种推断。这一次,孔子终于以他谦虚好学、精诚执着的态度感动了老子,从而赢得了老子的夸赞,为人严谨的老子终于作出了一个结论:孔丘得道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庄子对于儒家的这位首席代表孔子,是存有相当的认同感的。
同时本章节写孔子得道,进一步批判先王之治,指出惟有顺应自然变化方才能够教化他人。
孔子以其治《诗》、《书》、《礼》、《乐》、《易》、《春秋》的心得,及他具体拿来干谒七十二君的行迹自诩,这种以术自高的心态,自然是以讲道为要而不讲术的庄子所不取的。因而得出“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的结论。当然,关键的是,孔子认识到“不与化为人,安能化人”的问题,就是说自己要变化,才能说服别人变化,而不僵化固守教条,有用于社会。这种得圣道之举,也是顺应天道的必然结果。
管人先管己
2005年世界著名的财经杂志《财富》公布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连续四年蝉联500强之首。为什么沃尔玛能做得这么好呢?这和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以身作则是分不开的。他在开始创办零售商店的时候,曾经制定了一条规章制度,凡是零售店的员工迟到一次罚款10美元。有一次,山姆·沃尔顿上班迟到了5分钟,他很自觉地到公司财务部门交了20美元罚款,他说作为企业领导,自己迟到就应该比普通员工多交一倍的罚款。
企业领导必须相信“管人先管己”之道。员工眼中的管理者,都具有他人所没有的某种特质,若你不具备某种独特的风格,就很难获得员工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