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正说官场秘事(大全集)
3147700000099

第99章 伴君如伴虎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封建帝王大都喜怒无常,往往因为一点小事祸及身边人。三国曹魏时代的毛玠和明永乐时期的周新都是有名的清官和贤臣,但因为帝王一时猜忌而或被贬斥、或遭身首异处的下场。

毛玠字孝先,东汉陈留平丘(今河南封丘)人,汉灵帝中平四年(公元187年)成为曹操的幕僚。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毛玠首先向曹操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和“修耕植以蓄军资”两条建议。其中一项是让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另一项是积极恢复生产,增强经济实力。这两条建议看似简单,实际是曹操后来成就霸业的基本措施。因此,曹操对毛玠非常推重。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为司空丞相,用毛玠为东曹掾,负责选拔官吏。毛玠本人有很高的节操,非常正直,所以他举荐选任的也都是清正之士,对那些虽然名气很大,但行为不符实的人,一概摒弃不用。而且,毛玠非常注意这些人是否廉俭,因此天下之士莫不以廉洁自励,连那些贵宠之臣,舆服都不敢过度。下面的官吏中没有治绩、却将私人财产捞足的人,通通被毛玠黜免。毛玠的选官原则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曹操周围的官吏中形成了廉洁简朴的风气。连曹操都赞叹说:能够这样用人,天下自然得到治理,我还费什么心呢?毛玠在用人方面非常有原则,从不阿附权贵,有一次曹操的儿子曹丕亲自找到毛玠,想让毛玠为他安排几个亲近的人,毛玠没有买曹丕的账。毛玠对曹丕说:我因为能够忠于职守,所以才能幸免别人的指责,你现在托付的人不属于可以任用的范围,因此不能听从你的命令。

今日看来,毛玠的任用人的标准也不是没有偏颇。有些人为得到任用而伪装廉洁,甚至弄虚作假、欺世盗名,把华贵的衣服和车马藏起来,故意穿着破衣烂裳过市;还有的人在家里奢侈放纵,花天酒地,出外却装出一副穷酸相,博取仕进。毛玠的好朋友和洽对这个标准就有些看法,认为把廉俭当成惟一标准就会产生表面化的弊病,但无论如何,毛玠的本意还是好的,起码抑制了一些官场的奢华之风。毛玠本人身居显位,但他布衣蔬食,生活十分清贫。毛玠把曹操给他的赏赐也都拿出来救济贫寒之人,以至家里没有余财。

有一段时间曹操对于太子的确立犹豫不决,他比较喜爱小儿子曹植,对长子曹丕不太满意。毛玠就搬出封建立长为嫡的理论,劝说曹操下决心立曹丕为太子。毛玠还举出袁绍因为嫡庶不分造成两个儿子互相残杀、以至覆宗灭国的教训来说服曹操,促使曹操早下决心。毛玠所持的理论虽然是封建说教,但是在那个时代坚持立长为嫡,对于消除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以及政权的顺利交接都有着稳定作用。曹操很快就采纳了毛玠的建议。后来,曹操在大会群僚时,毛玠起身出去方便,曹操指着他的背影对大家说:这个人就是古代所说的国家忠直之臣,我的周昌啊。周昌是刘邦时的大臣,刘邦也打算废掉太子,周昌犯颜直谏,使刘邦打消了念头。曹操把毛玠比作周昌,足见对他的褒奖和信任。

但是帝王的心理从来都是难于猜测的,晚年的曹操变得心理阴暗,阴险残暴,对周围的臣子疑忌日深。许多著名的文士,如孔融、许攸、娄圭等都因被曹操猜忌而先后丢掉性命。毛玠的同僚崔琰也被怀疑心怀怨谤而被曹操赐死。崔琰曾与毛玠一起负责官僚的选举任用,两个人见解相同,配合得很好,毛玠对崔琰之死总是不能释怀,认为他死得冤枉。曹操对毛玠也开始怀疑了。这时出来一个告密者,说毛玠心怀怨恨,有一次外出看见一黥面犯人,犯人的妻子也被没为官家奴婢,毛玠便说到处是严刑酷法,连老天爷都不下雨了。曹操听后十分震怒,认为毛玠攻击诽谤自己,并为崔琰喊冤叫屈。曹操不加核实就把毛玠下了监狱,派人审讯,追问还有什么不满的言论。毛玠力辩自己冤屈,要求与告密者当场对质,被曹操拒绝了。幸亏有和洽等人为之剖辩,最终免去了一死,但是曹操从此不再起用他。忠臣、廉吏毛玠就这样默默死在家中。

相较之下,明代周新的下场就更为惨烈。从周新一生的作为来看,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清官,只因得罪了永乐皇帝的心腹爪牙,竟落得横遭惨死。从周新一事中,我们也可看出清官廉吏和心腹爪牙相比较,在皇帝的心目中究竟孰重孰轻。

周新是南海(今广东南海)人,在洪武年间以诸生贡人太学,授大理寺评事,以善于断案决疑著称。明成祖继位后,改任监察御史,敢言,多所弹劾,不避权贵。一些贪赃枉法的官员对周新十分惧怕,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冷面寒铁”。当他作为监察御史按察北京的时候,发现有一些犯人被流放到北京来开垦荒田,暂时需关在监狱里等待发落。因为往来公文拖得时间太长,有很多人都死于狱中。周新就请求皇帝允许在北京就地查清结案。当时永乐帝还是非常信任周新的,对他所奏报的事一律批准。

周新在浙江时有很多事迹被人传诵。周新初入浙江境时路过一片空地,发现一群飞蚋绕着马头来回乱飞,这种一般人不会注意的现象却引起了周新的注意,他马上让人仔细观察,果然在树丛中找到了一具死尸。死尸身上除了一方小木印外一无所有。周新仔细观察这颗木印,凭他丰富的破案经验,看出是用来印在布上作为记号的印,据此,他判定死者为布商。于是,周新秘密命令手下装成买布的人到市场上去观察各个商号里的布,终于发现了跟这颗印相符的布。通过逮捕审问这个布商,把伙同杀人抢布的强盗全部缉拿归案。周新见微知著、决疑善断的能力令人佩服。还有一次,一个商人天晚回家,因为怕遇到劫道的人,就把钱藏在一个祠堂外面的乱石堆里,回家后告诉了妻子,但第二天早晨去找钱时却发现所有的钱不翼而飞。商人到周新那儿去报案,周新觉得其中大有文章,把商人的妻子传来审讯。果不其然,事情与她有关。这个商人的妻子有一个奸夫,看到商人突然归来,来不及跑便藏在屋里,听到了商人的话,半夜等商人睡着,乘机去取走了钱。周新还查明了一些诸如此类的案子,都是从蛛丝马迹中推断出案情,显示了他善于观察分析的过人才能。

周新对贪官污吏的查办也是不遗余力的。有一个县官素有贪声,周新便去微服私访,故意冲撞了县官,县官将他拘捕起来,下进了县狱。这正中周新下怀,他在狱中与犯人交谈,了解了县官很多贪赃枉法的事实。之后,周新表明了自己身份,县官诚惶诚恐地前来谢罪,但周新没有理他这一套,回去就弹劾罢免了他。一时间,周新名声传遍天下。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可以和包拯、海瑞媲美的清官,下场却极其悲惨。

永乐皇帝手下有一个凶狠的爪牙,就是锦衣卫指挥使纪纲。这个人是入了《明史·佞幸传》的。纪纲本来也是个诸生,在朱棣还是燕王、起兵夺取帝位时,投效了朱棣。纪纲善于骑射,诡谲狡黠,善于揣摩人的意向,受到朱棣的宠幸。朱棣当了皇帝后,封纪纲为锦衣卫指挥使,命他掌管亲兵,并负责治狱。朱棣本是篡位夺取政权的,知道很多官吏和百姓都反对他,急需巩固自己地位,心毒手狠、毫无人性的纪纲正好能顺从朱棣的意思。纪纲充分发挥锦衣卫的特务职能,四处派出密探刺探臣民的私下活动,极尽诬诋构陷之能事,成为永乐帝政权赖以巩固的重要支柱,永乐帝当然把他看成肺腑忠臣。在永乐皇帝的支持和怂恿下,纪纲等人无法无天,无恶不作。纪纲曾经多次伪造诏书,勒索盐商的盐四百余万,夺官船二十只,牛车四百辆,将这些盐载入私库,构陷大商人数十百家,搞得人人倾家荡产。纪纲打算买一个女道士为妾,但都督薛禄先得到了这个女道士,他怀恨在心,竟然在宫廷大内将薛禄打得头破血流,几乎死去。纪纲还阉割了良家子数百人充当自己的奴仆,甚至皇帝诏选妃嫔时已经选中的人,他也敢私自纳取。凡是得罪了皇帝要被杀掉的内侍、文武大臣,纪纲都把他们弄到家里,给他们好吃好喝,洗澡沐浴,答应在皇帝面前请求赦他们的罪。等把人家的金钱骗取干净,忽然将他们押出去斩首。而周新正是得罪了这样一个阴险狠毒的家伙。

一次,纪纲派他手下一个千户王谦到浙江办事,王谦作威作福,广收贿赂,无法无天,周新打算按法律制裁他。王谦听到风声后逃之夭夭。后来周新进京办事,路经涿州遇到了王谦,马上令手下将王谦逮捕,羁押在涿州。王谦从狱中逃跑,到纪纲面前哭诉。纪纲指使狗腿子庄敬、袁江、李春在永乐皇帝面前制造罪名诬陷周新。永乐皇帝果然大怒,命令逮捕周新。锦衣卫的人在路边就将周新打得体无完肤,然后带到京城。倔强的周新当然不服气,对永乐帝抗声自辩道:按照您的命令我作为按察司长官行事,与都察院相同,我现在奉诏擒奸恶,为什么给我定罪?一意孤行的永乐帝盛怒之下命令处死周新。周新临刑还在大呼:“生为直臣,死当做直鬼!”过了不几天,永乐帝就后悔了,问周新是哪里人,别人告诉他是南海人。永乐帝叹息说:岭南还有这样的人,冤杀他了。据说后来,永乐帝经常恍恍忽忽好似看见有人穿着绯衣站在太阳里,他自我安慰说:周新已经成神了,正在为我惩治贪官污吏。以后纪纲罪行败露,被永乐帝诛杀,周新的冤情大白于天下。但是这个与海瑞同乡的直臣已经再也不能复生了。

周新为官廉洁,日常生活非常朴素。周新的妻子也有节操,在周新还未做官的时候,全靠妻子缝纫过活,到周新做了大官以后,同僚的内眷请周新夫人赴宴,她还是荆钗布衣像个农家妇女。那些同僚内眷们都很惭愧,纷纷改换了自己的衣饰。由此可见,周新家是多么清贫了。

周新的廉洁和纪纲的贪酷,永乐皇帝心中未必不知,但是在他看来,纪纲是他巩固政权的忠实爪牙,皇权的巩固是大于一切的,比起一时的治贪惩恶来当然更是当务之急,所以在纪纲的劣迹还没有对他的皇权构成威胁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站在纪纲一边,牺牲了周新。皇帝的这种权术思想永远是周新这种“清官”无法参透的。封建时代类似于周新这样的清官究竟在皇帝心中分量如何,我们也可以一目了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