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丰幼颖悟,谦诚好学。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中进士,累官翰林院侍讲,值起居注馆,挟一匣肩舆中,朝夕自随,其所记录,虽子弟及门,秘不以示。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翌年任会试同考官。雍正二年(1724年),为四川乡试主考官,选拔英俊,独具卓识,所取举人后多成英才,时誉称“当代伯乐”。后为雍正帝讲授《大学·明新至善》章,雍正受感动,赐貂衣、名茶及笔墨,对侍臣日:“巩某老成持重,尔等皆当效法。”雍正四年(1726年),任顺天武闱副主考官后,出为云南学政。任内端士品,正文体,勤考课,除积弊,整饰文风,令各县义学、私塾,慎选明师。视事三年,孜孜不倦,学风大振。离任之日,云南学子护送300公里外至四川边界,架设云梯,于金沙江岸绝壁镌刻“巩太宗师”四字以纪念。回京后.迁侍读学士。晚年告老归里,捐资修文庙,建东西坊,教授生徒,从学者达数百人,学者尊为“关西师表”。殁于家,时年75岁。
建丰性甘淡泊,勤奋俭朴,处世谦恭严谨,肃正仁让,于民众疾苦尤能关切。所作诗文亦如其行事为人。著有《朱圉山人集》及《伏羌县志》各12卷。其诗如《不寐》:“市粮腾贵价难均,眼见饥民颠沛身。一岁叠荒糠作面,十家九空灶主尘。鸠形鹄面忧为鬼,背井离乡欲丐人。闻道开仓施户口,怎能涸鲋想延津。”《登台望南山寺》:“独立高台望,南山忆旧游。浮图经几劫,老树挺千秋。寺是鄂公建,诗固工部留。尚耳一泉水,清洌味殊优。”
参阅张维《甘肃人物志》;
《甘谷县志》
岳钟琪
岳钟琪(1686—1754年)字东美,号容斋,岳飞后裔。兰州人【2】。生于庄浪卫(今永登县)。清代名将。父升龙,官至四川提督。
钟琪儿时喜好布石作方圆阵,指挥群儿进退。早岁由需次同知改授松潘镇游击。升山西固关营参将。以晓畅军事,熟悉藏区情况,授永宁协副将。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随皇子、大将军允褪征西藏为先锋,用计擒叛乱首领达哇蓝占巴,夺取险隘挺进,招降各部落,平定叛乱,升四川提督,予骑都尉世职。讨平叛乱的郭罗克番族3部及羊峒番部,于其地设南坪营。
雍正元年(1723年),授参赞大臣,随大将军年羹尧讨伐青海叛乱。率兵6000人,破敌万余,夺取三岭。次年二月,加奋威将军。郭隆寺f即今青海互助县境佑宁寺)喇嘛响应青海蒙古族首领罗卜藏丹津为乱,钟琪率部平定。又率精兵5千,马队一万,“一昼夜驰三百里”,出其不意直捣罗卜藏丹津大本营。配合各路大军出师15日,歼叛军8万,俘虏2万余,罗卜藏丹津着女装逃往准噶尔部。以功授三等公,世袭罔替。四、五月间,率兵2万,分二路,平定庄浪桌子山、棋子山、喇布藏山写尔素噶住等六族叛乱,对裹胁部落则发给牛与种籽,令其耕牧。改庄浪为平番县,以奋威将军兼甘肃提督。雍正三年(1725年),署甘肃巡抚,授川陕总督,“尽护诸军”,加太子太傅衔。上疏日:“土司承袭,文武吏往往索费,封其印数年不与,致番目专恣仇杀。请限半年,仍令应袭者先行署理。土司有外支循谨能治事者,许土官详督抚给职衔,分辖其地,多三之一,少五之一,使势相维,情相安。”雍正帝在圆明园召见,加兵部尚书衔。废除四川、陕西病民陋规,疏浚陕西水渠,缓征四川田赋。钟琪督三省天下劲兵处,遭众忌,诬言将反,雍正帝上谕辟诬。
雍正六年(1726年),疏请陕西秦、阶二县为直隶州,改岷州两土司归流。雍正七年(1727年),请升肃州为直隶州。拜宁远大将军,与靖边大将军傅尔丹分北、西两路讨伐准噶尔部噶尔丹策零叛乱。数年不能取胜,大学士鄂尔泰弹劾钟琪玩忽职守,夺少保,降三等侯爵,削职,拘禁兵部论死。乾隆初,放归,居成都。
四川西北大金川安抚使莎罗奔叛乱。乾隆十三年(1748年),朝廷起用钟琪,授四川提督,率军征伐,出奇兵攻克47座碉卡。率13骑,深入莎罗奔营寨往谕。钟琪前任总督时,有德于莎罗奔,故其甚敬重钟琪,莎即请奉约束,顶经立誓,率部归降。金川平定,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复公爵。钟琪长身赭面,隆准而骈肋。临阵挟二铜槌,重百余斤,指麾严肃不可犯。军西陲久,番部皆砻(zhe 哲)其名。其受莎罗奔降也,傅恒升幄坐,钟琪戎服佩刀侍。莎罗奔出语人日:“我曹仰岳公如天人,仍傅公俨然踞其上,天朝大人诚不可测也。”
乾隆十九年(1754年),率军讨伐重庆陈琨民乱,病逝资州。赐祭葬,谥襄勤.给世袭罔替一等轻车都尉。
“钟琪沉毅多智略,御士卒严,而与同甘苦,人乐为用。世宗屡奖其忠诚,遂命专征。终清世,汉大臣拜大将军,满州士卒隶麾下受节制,钟琪一人而已。既废复起,大金川之役,傅恒倚以成功。高宗《御制怀旧诗》,列五功臣中,称为‘三朝武臣巨擘”’。
钟琪实为儒将,颇能诗文,著有《姜园集》、《蛩吟集》。
子静,袭爵。
次子濬,以二品荫生授西安同知,历任口北道、山东布政使,至广西巡抚。
参阅《清史稿》卷296;
张维《甘肃人物志》
孙诏
孙诏生卒年不详。字凤书,武威人。清代良吏。
康熙五十年(1711年)中进士,以翰林院庶吉士改任知县。性伉直,不能屈事上司,故不能融洽。值雍正帝奉祀先祖陵,驻跸(bi 闭)其县。天大雪,雪积行宫门外数寸。按例,宫门内外打扫之役,均由宫监负责。宫监有所索取,诏不与,因恨诏,于是呼县官来扫雪。诏谓宫监日:“县官为天子扫雪,何辱之有!”伛偻扫雪不已。宫监怒,欧打诏。诏引其魁以出,命刑吏杖之。此时,大臣皆侍候宫门外,闻之震恐,上奏雍正帝。雍正帝览奏,欣然日:“此知县好胆!宫监滋事,不可赦。”交所司治罪。而召见诏,慰勉再三。不久,升任宁波知府。
两浙屡有大逆之案,朝廷命停罢春秋贡士,特设观风整俗使,宣扬国家所以激励士民之意。于是总督、学政分别上奏浙人洗心涤虑,痛改前非,但尝未提及恢复贡士之事。诏到任,谓诸生以立品奉公为上,依托苦读,但不能及时完成国家课赋,作《四民倡罪》,严格考试。凡有拖欠粮赋者,则停试,待其完赋,即为补录。提学使巡视至宁波,赞赏诏所为,命全省仿行。当年,浙江课赋缴纳为全国之最。雍正帝知浙江百姓乐于输课赋,遂许恢复科试,浙人由此甚为感激诏。又修复南宋六陵,祠祀义士,发潜诛奸,修废举坠,一时吏治刷新。
迁绍宁台道,转两浙盐运使,再迁江西按察使。勤于政事,慎于庶狱,迁湖北布政使。未上任,卒于江西。名学者全祖望为诏作诔,称颂其功德,赞为西北英才。
子为磷,举人;孙俌,进士。
参阅张维《甘肃人物志》;
《武威市志》
宋爱
宋爱(?—1754年)字体仁,靖远人。清代良将。
爱出身将门。父可进,从抚远大将军年羹尧讨罗卜藏丹津,擢副将。又从提督岳钟琪攻郭隆寺,定青海,再升凉州总兵,后为甘州提督。
爱于雍正元年(1723年)中武进士,授三等侍卫。翌年,奉命省视其父可进军中。桌子山之战,爱从可进奋战有功。河南、河北镇总兵纪成斌奏请以爱授河南开封都司,雍正帝疑成斌受年羹尧指示而提请,允准其奏,但即命爱传谕诘问成斌。成斌奏日:“开封都司,省会重地。去年剿桌子山,亲见爱奋不顾身,极有胆气。且代可进料理营务,颇有才干。知其能胜任,故冒昧陈请。臣实未受何人嘱托,即可进亦不过同在军中相识,素无交情。”雍正又谕日:“朕原不过揣度之辞。近年年羹尧握兵柄,若尔等蔑国恩,重私谊,甚非朕保全功臣之意。今既无别故,意在为地得人,朕甚嘉赏。”再迁浙江绍兴副将,命署总兵,历南阳、永州、天津、定海诸镇。
乾隆六年(1741年),擢襄阳总兵。翌年,调安笼。乾隆十年(1745年),贵州总督张广泗奏言:“古州(今榕江县)系新辟苗疆,诸镇中惟爱详慎周密,年力正壮,请以调补。”乾隆帝从其奏。乾隆十八年(1753年),擢贵州提督。前提督丁士杰奏言古州苗因公役使不从,恐激成骄抗,谕将吏弹压。爱奏:“古州苗于应备夫役,一呼即至,初未见迟延。所属新疆苗民,亦不至骄抗。苗性难驯,惟在有司善于约束。平时不烦苛,有事不姑息。务使怀德,兼知畏法。”乾隆帝褒勉爱善抚民。乾隆十九年(1754年),卒。
参阅《清史稿》卷299
阎相师
阎相师(1691—1762年)字渭阳,高台人。清代良将。
行伍出身。以功累迁安西前营游击。巴里坤办事大臣雅尔哈善谋讨诛厄鲁特叛乱首领沙克都尔曼吉,命相师率500人冒大雪前往,设计杀沙克都尔曼吉,俘其部从4000余人。又与副将丑达将千人赴鲁克察克同额敏和卓逐回猷莽阿里克。录功,迁金塔营副将,屯田吐鲁番。擢肃州镇总兵。又以领队大臣从雅尔哈善讨叛回首领霍集占,围库车,石伤相师额,屹不动,力战如故。攻克阿克苏城,以相师驻守。不久,再随大军征剿霍集占于叶尔羌。授安西提督,驻守喀什噶尔。后改甘肃提督,移驻库车,诏命屯田乌鲁木齐。奉诏入京觐见乾隆帝,赐赏银币,画像紫光阁。病卒,赐太子太保,谥桓肃。
乾隆御赐祭葬碑略日:“阎相师素娴武略,从任戎行。生长秦中,悉边陲之形势;奋身卒伍,有专阃之规模。方协镇于平凉,韬钤益展;逮建牙于湟陇,扬历恒多。……从征戈壁,威行葱岭之西;跃马崦嵫.勋策凌烟之上。”
“相师躯干修伟,有至性。既贵,念亲不逮养,每食泣下。得俸与兄弟,不问出入。所居镇夷堡地万亩,为浚渠灌溉,数百家利赖之”。其惠施所及,里人至今犹颂不忘。
参阅《清史稿》卷316;
张维《甘肃人物志》
胡□
胡□(yi 亿)(1708—1770年)字鼎臣,号静庵。秦安县人。清代陇上诗人、学者。
□出身书香之家,祖、父两代皆以能文知名当地。□聪明慧悟,资赋过人,于书无所不读。选雍正十二年(1734年)拔贡,更刻苦励学,声名甚盛,但终未及第。乾隆六年(1741年)起,主讲秦安书院。奖掖后进,致力诗赋,每一篇出,学林争相传诵。及老,始为高台县训导。在任四年告归,返家半月而卒。
□所作古文辞4000余首,词、骈文甚多,尤擅诗名。诗境清腴,而曲尽事情。虽刻苦研练,而自然流转如脱口出。盖穷于遭遇,而诗益工。尝为杂感18首,自序日:“造物何心,鸿钧自转,生人有命,龟策难知。翳穷士所遭逢,迨老夫而极尽矣。始也,跳梁蛙井,辟道蚕丛,恃其窥豹之能,便有化鱼之势。而蓬瀛路远,枉自求仙。阊阖门多,未由见帝。少时桃露,凋零颊上之颜;中夜葭霜,点染鬓边之影。望茫茫之宇宙,目与肠回;抚种种者头颅,心随发短。
武诗名与临洮吴镇相上下,亦相友善。时论谓秦安有三诗人:唐权德舆,明胡缵宗,清则为□。著有《静庵诗文集》20卷,又与陶奕同纂《直隶秦州新志》。其诗如《李广墓》:“大名犹表墓,识是李将军。狐首秦亭上,雄心汉塞云。封侯多骨相,飞将自功勋。石马斑苔藓,摩挲野日燻。”《村夜》:“日落四山幽,宵分坐小楼。月华随水泛,天汉近窗流。却扇全消暑,披襟欲待秋。不缘苔岸滑,方恣杖藜游。”
参阅张维《甘肃人物志》;
《秦安县志》
章嘉·若贝多吉
章嘉·若贝多吉(1717—1786年)藏族。天祝县人。青海互助县郭隆寺(即佑宁寺1五大活佛之一的章嘉活佛第三世。清代大国师、著名佛学家、学者。
出生于今天祝县旦玛乡珠嘎尔山下牧民之家。4岁被认定为章嘉二世转世灵童,迎往郭隆寺坐床,7岁时受圆满居世戒和近事男戒。8岁时至西宁与大将军岳钟琪会晤,并奉雍正帝圣谕抵北京。10岁时雍正帝为其于内蒙古多伦诺尔修建善因寺.拜赤钦乔珠罗桑丹巴尼玛和噶钦喜绕达杰为师,学习经文,获得非凡超人辩才。15岁时,为雍正皇帝灌顶。18岁时即雍正十二年(1734年),雍正帝依前世章嘉活佛之例,封为“灌顶普善广济大国师”,颁发诏书,并赐给80两黄金所铸大印及金册,授为掌教喇嘛,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同年奉旨与第十七皇子护送第七世****喇嘛噶桑嘉措人藏,至次年三月到拉萨。在藏从****喇嘛和赤·阿旺却丹处聆听藏传佛教格鲁派口耳相传的全部教诲,在哲蚌寺郭莽扎仓教授宗喀巴所著《因缘论》,誉满全藏。两年后返京。
21岁时着手撰写《智慧之源》一书,次年即完成。25岁时开始翻译《丹珠尔》大藏经,两年即译成。35岁时撰成宗教史著作《须弥妙庄严》一书。39岁时,外蒙古大活佛哲布宗丹巴发动叛乱,章嘉活佛奉旨前往劝诫,经谕导平息叛乱。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41岁时,七世****圆寂,奉旨前往西藏处理后事,会见****·华丹益喜。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43岁时主持认定嘉华嘉措为七世****之转世灵童,并与****活佛为七世****灵塔举行开光仪式,撰成《七世****喇嘛传》。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返回北京。49岁时,奉乾隆帝之命于热河棒槌山对面主持修建成一座佛殿及坛城。年底,乾隆帝为其亲自主持祝寿。51岁时,赴五台山静修。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5岁时参与主持在承德山庄仿布达拉宫建成一座大寺院。翌年,奉旨主持将大藏经译为满文,历时18年完成。64岁时,奉旨前往多伦诺尔迎接来京之****大师,并陪同前往承德行宫觐见乾隆帝。同年十月****病逝,主持超度法事。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1圆寂于北京,享年70岁。五台山海藏寺建其灵塔。
章嘉三世博览群书,聪敏绝伦,精通佛教大小五明,通晓梵、藏、汉、蒙、满多种语言文字。9岁起即开始著述,一生共撰写217部(篇)著作,主要的有《七世****喇嘛传》、《须弥妙庄严》、《喇嘛神像记》、《造像度量经》、《正经学·智者生处》、《佛历表》等。翻译藏文大藏经《甘珠尔》为蒙文,将汉文大藏经译为满文,编成蒙、藏、汉三种文字对照字典《智慧之源》。主持参与了****转世、平息外蒙叛乱等重大事件,为全国统一及政治社会稳定,各民族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生前身后享有极高声誉,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学问之精博,德行之高尚,无与伦比”。清代名学者梁章钜《称谓录》记日:“乾隆中有章嘉呼图克图来京师,上称之为国师,居旃檀寺。每元旦入朝.坐黄幔车,所过争以手帕铺道,伺其轮压而过,则以为有福。其车直入东华门,盖尊宠章嘉,正所以帖伏外夷,乃常驾远御之深意。……《蒙古经》及中土《大藏佛经》皆能背诵如流,汪文端(由敦)尝叩一佛事,辄答以某经某卷。检之果不差,则呼图克图亦未可轻量矣。”
参阅智贡巴,贡却乎丹巴绕吉《安多政教史》;
《天祝县志》
马明心
马明心(1719—1781年)一作马明清或马明新,字复性,经名易卜拉欣,又名穆罕默德.召裴,道号“维嘎耶·屯拉”(意即“维护主道的人”)。回族,原籍阶州(今陇南市),后迁居河州(今临夏)。中国******教哲赫忍耶门宦创始人。
幼年丧父,为叔父收养。雍正六年(1728年)随叔父往麦加朝圣,途中二人失散,流落也门做雇工,后被也门教堂大伊玛目伊本载尼收留为徒。明心眉目清秀,聪明机智,吃苦好学,深受其师喜爱。在此学习乃格什板顶耶的苏菲派教义,完成朝觐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