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八年(1443年),吏部尚书王直等受命推选朝臣中公正廉直、学问操行优秀卓异者,骥被举荐为优秀者之一,升迁为大理右寺丞,巡抚山东。山东原设有抚民官,专管流民,后反成为扰民机构,骥奏请撤罢,去除民之一患。当地旧俗,凡遇旱则平新葬坟墓,残破尸体.以为天旱仍由新葬尸体所致,名日:“打旱骨桩。”骥严励禁绝。还朝,进位右少卿。后又奉命巡视安置济宁至淮、扬一带饥民。“骥立法捕蝗,停不急务,蠲逋发廪,民赖以济”。
正统十三年(1448年)冬,巡抚浙江。时福建、浙江一带所爆发之叶宗留、邓茂七起义声势颇盛,福建参议竺渊、耿定,佥事王晟,都督佥事陈荣及都指挥吴刚、龚礼,知县邓颙顒等先后被杀。后叶宗留、邓茂七先后死,首领鉴胡拥其众自称大王,建太平政权,建元称帝。骥派使前往招降,鉴胡率部出降。别部起义军小股未降者被剿平,东南****遂平定。
翌年秋,代宗朱祁钰继位,骥受诏还京,卒于道途。骥历官所至,咸有建树,山东、两浙民众久而思念。
“张骥治民,煦煦如慈母。及搏击盗贼,批亢捣虚,弛张皆得其用,古良吏孰有加于此!”
参阅《明史》卷172
张维《甘肃人物志》
陈敏
陈敏生卒年不详。陕西华亭(今华亭县)人。明代循吏。
宣德中(1426—1435年),为四川茂州(今茂县)知州,遭亲丧去官,所部诸长官司及番民180人赴京向朝廷奏请:“州僻处边徼万山中,与松潘、迭溪诸番邻,岁被其患。自敏涖州,抚驭有方,民得安乐。今以忧去职,军民失所依。乞矜念远方,还此良牧。”宣宗朱瞻基即准所请留职。
正统中(1436—1449年),九年任满,军民又请求继续留任。被晋职成都府同知,主持茂州事务。都司徐甫奏,敏及指挥孙敬在职公勤,群番信服。都御史王翱等复核其政属实,敏擢升为右参议,仍主持茂州事务。以监司职位主持州政,前所未有,敏为首例。
黑虎寨番出掠近境,为官军所获。敏从其俗,与之盟誓而后遣回。后番背盟复出掠,敏为巡按御史弹劾,朝迁免赦敏之过。提督都御史寇深甚赏敏才干,欲敏往来抚卹番人,赞理军政,请求别派知州。使敏专理番民事务。吏部以敏在茂州已久,别派员恐不熟番情,一时难以安定地方.于是增设同知一员佐助敏。敏以参议之位主持州政,与监、司之官位平列,因弹劾按察使陈泰无故杖毙番人,泰被下狱治罪。
景泰元年(1450年),任参议九年期满,晋位右参政,仍主持茂州事务。敏在茂州20余年,“威信大行,番民胥悦”。但因其秩位不断升高,诸监司郡守反位在其下,故同事忌之者日多。后终被按察使张淑所劾,罢职。
“陈敏之贤。能相孚于土番,而不免见忌于同僚。悠悠之口,以去其职”。
参阅《明史》卷165
张维《甘肃人物志》
赵荣
赵荣(?—1475年)字孟仁,通渭人。【2】明代名臣。
正统初(1436年),以明经授中书舍人。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土木堡之变”蒙古也先部大败英宗朱祁镇亲率数十万明军,明英宗被俘往大同,代宗朱祁钰继帝位,遥尊英宗为太上皇。十月,也先携英宗进攻北京,英宗被持登土城,邀大臣出迎见。荣慨然请往。大学士高毂拊其背日:“子,忠义人也。”解所佩犀带赠之,当即擢升为大理右少卿,充任鸿胪卿。荣与右通政王复出城朝见英宗,进献羊、酒等物。也先以荣非重臣,位阶低下而遣还,而要求于谦、石亨、王直、胡熒等出使。代宗不允。也先撤退。改授荣太常少卿,仍供事内阁。景泰元年(1450年)七月,擢升为工部右侍郎。时也先仍拘英宗于大同。荣与右都御史杨善奉诏再次出使蒙古拜见英宗。受命敕书无奉迎英宗回国之语,而善能辩,荣左右相协,得也先允许,竟将英宗迎回。以功进左侍郎。
行人司行人王晏建言开沁河航道以通漕运,朝廷商议论辩,以为不可行,命荣前往实地勘察后,亦以为不便,于是停议开修,免去无益而劳民之役。后又奉命会同山东、河南两省地方主官勘察黄河河道及汛防。两省官员以荣非进士科班出身,轻视怠慢,荣怒,多有挞辱,又“自摄衣探水深浅”。两省地方官分别奏参荣“单马驰走,惊骇军民,杖伤县官,鬻廪米多取其值”。御史复查核证,鬻米为荣下所为,而荣亲探水深浅乃急于国事,地方官员侮慢朝廷大臣.即抗敕旨,宜治罪,两省巡抚、巡按薛希连、张琛两大员亦宜治罪,被罚俸。
天顺元年(1457年),晋位工部尚书。曹钦反,荣策马大呼于市曰:“曹贼作逆,壮士同我讨罪。”果有多人相从,荣即率之往击。事平,英宗朱祁镇感叹荣忠诚,命以尚书兼大理寺卿,享双俸。天顺七年(1463年)因病去官。成化十一年(1475年)卒。朝廷遣礼部尚书邹干、侍郎俞钦先后来荣故里致祭。归葬通渭悠江铺西山。
子珙,为锦衣卫指挥佥事。
参阅《明史》卷171;
《通渭县志》
王竑
王竑(hong 洪)(1413—1488年)字公度,号戆(zhuang幢)庵,河州卫(今临夏)人。明代名臣。
竑幼好学,正统四年(1439年)中进士。正统十二年(1447年)任户科给事中。竑豪迈有气节,正直敢言。正统十四年(1449年)秋。蒙古瓦剌部与明军激战于土木堡,明军覆灭,英宗被俘。郝王摄政,主战派奋起弹劾宦官王振误国之罪。朝臣议事午门,弹劾文尚未读毕,王振私党锦衣卫指挥马顺喝令群臣退朝,激起公愤。竑奋臂揪顺发而怒斥,众臣争相殴击,顺即毙。竑率百官向郧王索要王振死党,毛贵、王长随出,亦被众手打死。竑名震朝野。
十月,瓦剌挟持英宗皇帝直逼北京。兹任右佥都御史,提督各军,守卫京城。瓦剌军攻陷京城外围高梁桥,突入菜市口,京城危急。太后为首的主和派欲弃京城。竑临危不惧,指挥三营亲军奋勇迎战。与援军内外夹攻,瓦剌军败退,不久,将英宗放回。景泰二年(1451年)冬,朝廷命竑总督水运,巡抚江南徐、淮、庐三府,兼理两淮盐课。时值凤阳、淮安、徐州特大旱灾,兹上书“罢无益之功.严无功之赏,责诸臣痛自修省,省刑薄敛,散财以收民心,爱民以植邦本”;并开放徐州广运仓储粮,救济灾民。事后兹上书“自劾专擅罪”。代宗赞赏其所为,派员送救灾款。竑乃亲自巡行赈济,粮不足,则令沿淮上下商舟,按大小出米,救活185万余人。劝富户出米25万余石,给饥民55.7万家。又给耕牛、种籽7.4万余,使百姓复业者5500家,外地流民得以安置者10600余家。“病者给药,死者具槥,所鬻子女赎还之,归者予道里费。人忘其饥,颂声大作。代宗喜日,贤哉都御史,活我民矣”。
景泰五年(1454年)二月,上疏日:“比年饥馑荐臻,人民重困。顷冬春之交,雪深数尺,淮河抵海冰冻四十余里,人畜僵死万余,弱者鬻妻子,强者肆劫夺,衣食路绝,流离载途。陛下端居九重,大臣安处廊庙,无由得见。使目击其状,未有不为之流涕者也。陛下嗣位以来,非不敬天爱民,而天变民穷特甚者,臣窃恐圣德虽修而未至,大伦虽正而未笃,贤才虽用而未收其效,邪佞虽屏而未尽其类,仁爱施而实惠未溥,财用省而上供未节,刑罚宽而冤狱未申,工役停而匠力未息,法制颂而奉行或有更张,赋税免而有司或有牵制。有一于此,皆足以干和召变。伏望陛下修厥德以新厥治。钦天命.法祖宗,正伦理,笃恩义,戒逸乐,绝异端,斯修德有其诚矣。进忠良.远邪佞,公赏罚,宽赋役,节财用,戒聚敛,却贡献,罢_T役,斯图治有其实矣。如斯而灾变不息,未之有也。”
景泰八年(1457年),代宗病危,权贵拥英宗复位。兹数上保国条陈,指斥朝中权贵,被降为浙江参政,后又削职为民,遣送湖北江夏管制。半年后,送河州故里。天顺五年(1461年),战事又起,复起用参赞军务,后升任兵部尚书。任职后,复京营军士旧额,革除将帅私役积弊,裁汰冗员,巩固边防。但又遭宦党诬陷,报国志愿受阻,连续五次上书辞归田里,宪宗准归家养病。
辞官居家22年,宪宗先后下诏110道,敦促再次出仕,均坚辞回绝。兹在家经营田圃,教子读书,吟诗填词,以“秋容不改雨前景.晚节犹存霜后枝”诗言志。著有《戆庵集》、《休庵集》。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病故于河州家中。临终嘱咐:“我无功德,死后勿乞恩泽。”赠太子少保,谥庄毅。安徽立祠纪念。大学士邱睿祭文中赞道:“世之伟人,国之重臣。在汉为汲长孺,在宋为包希仁。居庙堂之上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名学者马应龙《王庄毅公祠堂记》称其“历官三十载,家无余资;还政二十年,德无少玷。英迈之气,垂老不渝”。
参阅《明史》卷177;
《临夏州志》;张维《陇右金石录》
段坚
段坚(1419—1484年)字可大,号柏轩,又号容思。兰州人。明代陇右名儒,理学家。
“早岁读书,即有志圣贤”。受荐举,由乡贡入国子监学。景泰元年(1450年)应诏上书,请尽召还四方监军,罢天下佛道寺观,然未上报。景泰五年(1454年)中进士,授山东福山知县。建社学、育童士,振兴教育,改变风俗,谓“天下无不可化之人,无不可变之俗”。在位六载,政绩优异。成化初(1465年),擢莱州知府。在职一年,教化大行,改任河南南阳知府。召州县学官,强调儒家为学之道,使广为劝导儒生,专志致学。创建志学书院,召聚民众讲说《五经》要义,倡建节义祠,鼓励孝友。所办讼狱务求平实公正,徭赋征取竭力轻薄。居官九年,境内大治,因病辞归。士民号泣送行,出境不绝。及闻其卒,即立祠祭祀。
坚为陇右大儒,学尊河东薛碹。“务致知而践其实,不以谀闻取誉,故能以儒术饰吏治”。勤谨爱民,清正廉洁,离任时行李萧然,“仅有祭器、书卷十数箧”。归里后,以“奉先、事兄、教子、睦族、善俗”为宗旨,授徒讲学,曾题诗“天下有材皆可用,世间无草不从风”。在段家台创建书院,桃李盈门,培养名臣彭泽等一批人才,后人称容思书院。著有《柏轩语录》、《容思集》等刊行于世。陇右方志学家张维称:“段先生崛起边隅,明圣贤之学于天下,人能弘道,岂不然乎”!
原兰州市东稍门外原有“段容思先生德教坊”,背面书为“理学名臣”。
参阅《明史》卷281;
张维《甘肃人物志》;
《兰州市志·城关区志》
黄谏
黄谏生卒年不详。字廷臣,号卓庵,别号兰坡,兰县(今兰州市)人。名学者。
家住黄家园,少时在华林寺(今华林坪)读书。正统六年(1441年)中举人,翌年中进士一甲第三,是谓探花。是年秋,主考顺天乡试.秉公未取大学士陈循、王文的儿子,遭其构陷打击。后因大学士高谷主持公道而免祸,授翰林院编修。正统十一年(1446年),金城关修竣:十二年,兰县建哨马营堡,应乡人之邀,撰《金城关记》、《兰州卫哨兵营堡记》。天顺初(1457年),任尚宝卿,出使安南(今越南),根据经史,议定迎诏宾主座次等十多种礼仪,并谢绝安南厚赆,深得安南人士赞许、敬重。升侍讲学士。天顺四年(1460年),忠国公石亨下狱死,因谏与石同为陕西省人受牵连,次年被贬为广州府判。在广州讲学,广人从学者甚众。城内井水咸涩,谏查阅地方志,询问耆旧,实地勘查,在越秀山发现甜水而凿井,改善广州饮水,人称“学士泉”。不久,遭诬陷,押往北京,卒于旅途。归葬兰州龙尾山。
谏为人谦和,博学多才,工书善画。著有《书经集解》4卷、《诗经集解》4卷、《从古正文》5卷、《月令通纂》4卷以及《亢仓子音释》、《使南稿》、《兰坡集》、《兰县志》等多种刊行于世。其《金城关记》日:“黄河经皋兰城(今兰州市城关区)北,距城西八十步,架浮梁以渡河。河之北有关,凡甘肃官员之朝会,陕右民庶之转输.腹里军士之轮班操备,皆踰于是。旧关创自洪武甲子,乃指挥佥事杨廉移置,至次年乙丑工完,计今年乙丑,凡六十一年。其城垣颓圮,戍楼倾坏,而边备亦废驰弗修。去冬,朝廷以瓦剌(蒙古族部落)潜蓄窥视边徼之心,乃命镇守陕西右都御史陈公镒巡抚边卫,整饬武备,选将练兵以御之。公至兰州,相是地通连外境,为西垂重镇,宜得大臣以守备焉。事闻于朝,遂以山东佥事司事李公进膺钦差把总守备之任。至则以是关为西州要塞,其堕圮若此,岂何以壮威夷而屏藩中国也哉?乃恢划经理,劝工募力,重修葺之。拓其城郭,甍以砖石,而戍楼睥睨,以次而成;其外又广其地为瓮城。城内正北筑台高丈余,上构真武殿。肇工于正统十年八月十一日辛亥,至次年三月初三庚午讫工,卫之官属喜公能成是功而不烦民力也,乃相率征文以记其修葺之岁月。予惟修城郭,完要塞,守备者之重事也。李公守备是邦,委托甚重而能先致,谨乎此,诚知所重轻矣。然不迫之以速成而必兴事于秋后者,恐妨农之耕获也。苟使民力一匮,虽外侮不侵,于治何补?……噫!一夫怒当关,百万不敢傍。谨书于石.以冀将士之胥助云。”
参阅张维《甘肃人物志》;
《陇右金石录》;《兰州市志·城关区志》
侯显
侯显生卒年不详。临潭县人,藏族。明代外交家。
显自幼顽悖好动,能言善辩,强力敢任,且通晓汉藏语言。早岁进京,入宫为宦官,后任极有权势之司礼少监。成祖欲见乌斯藏(今西藏)著名活佛尚师哈力麻,派显前往迎请,选壮士健马出行。永乐元年(1403年)奉命出使,陆行万里,至四年(1406年)二月始陪同哈力麻到京,为成祖做法事祈福。成祖大喜,封哈立麻为大宝法王,统领全国佛教事务,给印诰制如诸王。显出使有功,由司礼少监擢升太监。
后随郑和下西洋,通使南亚各国。永乐十一年春(1412年)奉命出使尼八刺(尼泊尔)、地涌塔(今印度境)二国,尼八刺王沙的新葛遣使随显入明朝贡,成祖诏封国王,赐诰印。永乐十三年(1415年),成祖欲同榜葛拉(孟加拉)诸国通使,命显等率舟师出行,与榜葛拉等国建立了友好关系,其国王赛佛丁并遣使贡麒麟等方物。成祖大悦,赐予甚厚。永乐十八年(1420年)九月,榜葛拉受邻国沼纳(在印度境内)侵逼,显再次出使,宣谕成祖之命,赐金币,诏纳遂罢兵,两国终化干戈为玉帛。宣德二年四月(1427年)由洮州中千户所百户昝卜尔结护送,显第五次从陆路出使尼八剌及西藏诸番地,遍历乌斯藏、必力工瓦、灵藏、思达藏诸地而还。途遇寇劫.显督将士力战,多所斩获。历时两年,还朝,录功陛赏者460余人。
晚年请求准许返归故里,在故乡贡玛的旧址上修建了寺。寺院围垣呈园形,状如城池,俗称其为园城寺,寺主由侯姓传承,又称侯家寺。显卒后葬寺侧。侯家寺今存。
“显有才辩,强力敢任,五使绝域,劳绩与郑和亚”。
参阅《明史》卷304;
吴均等译智贡巴·贡却乎丹巴绕吉《安多政教史》
聊让
聊让生卒年不详。字公逊,兰县(今兰州市)人。明代廉吏。
让出身肃王府仪卫司余丁。好学有志向,明习时务。景帝朱祁钰嗣位,为惩戒宦官王振蒙蔽专权、祸国殃民、英宗被蒙古也先俘往大同之难,大开言路,吏民均可向朝廷上书言事。景泰元年(1450年)六月,让赴京向朝廷陈述数事见解,略日:
近岁土木繁兴,异端盛起,番僧络绎,污吏纵横,相臣不正其非,御史不劾其罪,上下蒙蔽,民生凋瘵。狡寇犯边,上皇播越。陛下枕戈尝胆之秋,可不拔贤举能,一新政治乎?昔宗、岳为将,敌国不敢呼名;韩、范镇边,西贼闻之破胆。司马光居相位,强邻戒勿犯边。今文武大臣之有威名德望者,宜使典枢要,且延访智术才能之士,布满朝廷,则也先必畏服,而上皇可指日还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