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甫“高颡深目,大颐方口,长六尺五寸,其音如钟”。母张氏,笃信佛教。端甫十岁即入崇福寺从道悟禅师为沙弥。17岁度为比丘,入安国寺。又先后师从西明寺照律师、崇福寺升律师、安国寺素法师、福林寺崟法师等著名高僧研习《涅磐》、《唯识》等佛教经典,在各名师指点下经长期苦学修行,学识日益精湛,声誉不断提高,达到“三藏大教尽聍腹矣”,而“经律论无敌于天下,囊括川注,逢源会委,滔滔然莫能济其畔岸矣”。此后,又北上五台山清凉寺拜会名僧研讨佛学深义,并在太原宣讲佛经义理,听讲者众多,“倾都毕会”。
德宗闻知端甫名望,征召入宫,“一见大悦,常出入禁中,与儒、道议论,赐紫方袍,岁时赐施,异与他等”。诏命侍皇太子于东宫。顺宗更“深仰其风,亲之若昆弟,相与卧起,恩礼特隆”。至宪宗,则“数幸其寺,待之若宾友,常承顾问,注纳偏厚”。
端甫受德宗、顺宗、宪宗三代皇帝的重视,“掌内殿法仪,录左街僧事以标表净众者凡一十年,讲《涅磐》、《唯识》经,论处当仁,传授宗主,以开诱道俗者凡一百六十座”,“前后供施数十百万,悉以崇饰殿宇,穷极雕绘”。因其在当时的崇高地位和巨大影响,“贵臣盛族皆所依幕,豪侠工贾莫不瞻向”。而他的直接弟子即达1000余人.其中成就突出的法师、大法师有50余人。端甫在唐削平藩镇叛乱后,国家急需安定,百姓迫切需要修养生息之际,以佛教理论“辅天子以扶世导俗”.发挥了重大作用。
开成元年(836年)六月一日圆寂。同年七月六日在长乐南原火化,得舍利300余粒。文宗赐谥号“大达”,灵塔为“玄秘”。武宗会昌元年(841年)十二月,由宰相裴休撰文,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书丹,立《玄秘塔碑》。原碑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玄秘塔碑》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至今产生着广泛的影响。
参阅《玄秘塔碑》
李公佐
李公佐(约770—850年)字颛蒙,陇西人。唐代著名传奇作家。
公佐举进士,元和中为江淮从事,后罢归长安。会昌初,又任扬州录事参军。大中二年(848年)二月,因受江都县尉吴湘狱案牵连,奉敕“张弘思、李公佐卑吏守官,制不由己,不能守正,曲附权臣,各削两任官”。不久即逝。
作品今存《南柯太守传》、《谢小娥传》、《庐江冯媪》和《古岳渎经》4篇。其中以《南柯太守传》最为著名,影响巨大。此篇为讽刺小说,写广陵郡淳于棼梦中去“大槐安国”拜受驸马,出任南柯太守、守郡30载,深受百姓爱戴。生五男三女,男授官,女聘于王族。后因与檀萝国交战失败,公主又死,被国王罢官遣送出国郭。醒后,忆梦中事恍若度过一生。公佐经历了唐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9个皇帝,目击了政治的腐败,官场浑浊,以广泛的阅历,流畅的文笔,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给迷恋官场,追求利禄以讽刺和嘲弄。
当时史学家李肇赞语:“贵极禄位,权倾国都,达人视此,蚁聚何殊。”唐李复言撰《续玄怪录》,明代戏曲家汤显祖据此创作《南柯记》,传播最广。明小说家凌漾初撰《龙舟会》。《古岳渎经》创造了一个神猿形象,给《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塑造孙悟空以直接启迪。鲁迅《中国小说略史》评:“然传奇诸作者中,有特有关系者二人,其一,所作不多而影响甚大,名亦盛者日元稹。其二,多所著作,影响亦甚大而名不甚者日李公佐。”
参阅《旧唐书》卷18(下);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陇西县志》
李愬
李愬(su 素)(773—821年)字元直,洮州临潭(今临潭县)人,李晟之子。唐代名将。
好骑射,有谋略,以父荫补协律郎,任卫尉少卿、太子少庶子,后任坊(今陕西黄陵县)、晋二州刺史,有政绩,加金紫光禄大夫。元和九年(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之子吴元济率部叛变,朝廷兴兵讨伐.连遭失败。想上表求战,于元和十一年(816年)被任为唐、隋、邓节度使,率军讨伐吴元济。当时官兵连败,士卒怯战,元济以想名望不足而轻视不备。想至,安定军心,振奋士气,不急于交战,诚心对待士兵,对患病士兵亲自看望,抚慰照顾,对前来投诚的士兵,凡有父母者、孤未葬者给粟帛遣还。经过半年恢复整顿、对敌方情况也了如指掌。于是向敌军发动进攻,一举攻占马鞍山(在今河南舞阳县西南40里),又连破道口栅等险要;破青陵城(在今河南郾城县西北50里)后,俘骁将丁士良,惜其才,任为捉生将。士良感动.提议进攻吴秀琳部,擒秀琳谋主陈光洽,秀琳降。秀琳将李宪有才略.想更其名为忠义,委任官职。进攻吴房(今河南遂平县),攻克外城后.部将提议乘胜攻占吴房,想日:“取吴房则(敌兵)奔蔡,并力固守,不如存之以分其兵。”元济健将李佑守兴桥,想设伏擒佑,待之以上宾,令佩刀出入帐下,与李忠义同为想亲信。部下提出对二人不可过于信任,愬更加亲近。军中诬告得敌方文书,佑为敌人内应。愬恐谤言传人朝廷难以救佑,将佑押送京师,但密奏朝廷,为佑辩白,说若杀佑,则平叛难以成功。朝廷下诏将佑送还想部,任为兵马使,想招募敢死队3000人,亲自督促教练,号为突将,委佑统领。
此时李光颜部讨元济接连取胜,元济精兵屯于洄曲(又名时曲,在今河南商水县西南)以抗光颜。佑提议乘机进攻元济老巢蔡州。十月,乘夜晚起兵攻蔡州,佑与忠义率突将3000人为先锋。攻克敌据点张柴后,雨雪纷飞,冷风裂肤,寒气透骨,马皆缩栗,兵士抱戈冻死于道者十之二三。诸将问前往何处?想日:“入蔡州取吴元济。”将士大惊失色,监军哭道:“果落李韦占计中!”众皆以为必死无疑,但畏惧想威严而不敢违抗。路途中分兵拆断桥梁阻绝敌兵由洄曲救蔡州之路,又派兵阻断郎山援军道路。行军70里.夜半至悬瓠城,雪更甚,城旁皆是鹅鹜池,令士兵击打池中冻冰以掩盖行军之声。蔡州敌兵以吴房、郎山戍有重兵防守为依恃,毫无知觉。李佑在城墙上挖出坎口首先登上蔡州城,率兵杀守门敌兵,打开城门。使主力入城,留下更夫继续打更。黎明雪止,想入驻吴元济外宅,敌将惊呼:“城陷矣!”元济尚疑,日:“是洄曲子弟就吾求寒衣耳!”突然听到号令:“常侍传语。”始惊道:“何常侍得至此!”率左右登牙城拒战。愬又召降洄曲守将董重质使元济援救希望破灭。遂出降.槛送京师。
元济降后,叛军各军皆降,想不杀一人。以功晋检校尚书左仆射、山南东道节度使,封凉国公,转凤翔节度,又代兄愿统武宁军。后进同平章事,历任昭仪、魏博帅。长庆初病卒。赠太尉,谥日武。
参阅《旧唐书》卷133;
《新唐书》卷154
李翱
李翱(774—837年)字习之,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唐代名臣、著名文学家。后魏尚书左仆射李冲十世孙。父楚金.贝州司法参军。
翱幼时勤奋好学,博雅好古,为文尚气质。贞元十四年(798年)中进士,任校书郎。三迁至京兆府司录参军,后转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以史官记事不得真实,奏称:“大抵人之行,非大善大恶暴于世者,皆访于人。人不周知,故取行状谥牒。然其为状者,皆故吏门生,苟言虚美,溺于文而忘其理。臣请指事载功,则贤不肖易见。如言魏徵,但记其谏争语,足以为直;言段秀实,但记其倒用司农印追逆兵,笏击朱泚,足以为忠烈。不者,愿敕考功、太常、史馆勿受。如此可以传信后世矣。”诏准可行。又上兴复太平疏,提出:“用忠正而不疑:屏邪佞而不迩;改税法,不督钱而纳布帛;绝进献,宽百姓租赋:厚边兵,以制蕃戎侵盗;数引见待制官,问以时事,通雍蔽之路。此六者政之根本,太平所以兴。”再迁考功员外郎。历朗州(今湖南常德)刺史、礼部郎中。后为庐州(今安徽合肥)刺史。时值早荒灾疫,百姓逃亡4万多人,地方权豪贱买田地房屋以牟取厚利,贫困户仍输赋。翱以田占租,收豪强税额达1.2万缗,贫弱百姓始安。
调入朝中任谏议大夫,知制诰,改中书舍人。谏议大夫柏耆将使沧州军前宣谕。翱盛赞其才。耆得罪,翱被调任少府少监。后历任桂管湖南观察使、山南东道节度使。卒于镇所,谥日文,称“李文公”。
“翱性刚急.论议无所避。执政虽重其学,而恶其激讦”。早年从师于著名古文家梁肃,后与韩愈共倡古文运动,是最著名的唐代古文派学者之一。韩愈称:“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他的著作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宋欧阳修称:“恨翱不生于今,不得与之交;又恨予不得生翱时。与翱上下其论也。”著作有《李文公集》18卷,与韩愈合著《论语笔解》2卷。
参阅《旧唐书》卷160;
《新唐书》卷177
李复言
李复言(775—833年)名谅,字复言,【10】陇西人。唐中期重要的传奇作家和诗人。
贞元十六年(800年),26岁时与白居易同登进士。初任同州登城县尉。30岁左右结交了立志革新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又在王叔文部下任盐铁巡官。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春,王、柳向顺宗皇帝保荐任谏官。但仅几个月“永贞革新”失败,即被罢职。元和元年到元和六年间,曾三任县令、两任州官,能体恤百姓。穆宗即位。以“能吏”优授寿州(今安徽寿县)刺史,后又调苏州、汝州刺史。文宗大和初年(827年),53岁时内调长安任大理卿。大和三年(829年)七月命为京兆尹。一年后,又外调桂管观察使。大和五年(831年)二月升任岭南节度使。大和七年(833年),59岁时卒于任所。
他的文学事业主要是传奇小说的创作,结集为《续玄怪录》,传本残损,《太平广记》中仅收存34篇故事。文笔工丽,描写能勾勒人情世态,情节亦有巧思,跌宕起伏,已注意到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性,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有影响的作者。与元稹、白居易为友,多有酬唱的诗作,白居易《重答汝州李六使君兄和(亿吴中旧游五首)》一诗写道:“为忆娃宫与虎丘,玩君新作不能休。蜀笺写出篇篇好,吴大和、开成间人。开成五年(840年)应举进士,不第,曾以传奇小说投省卷于李景让。事见宋钱易《南部新书》甲卷。大中年间(775—833年)在世,《续玄怪录》大约成书于此时。一说李复言,即李谅,字复言,贞元十六年(800年)进士,任度支盐铁巡官,拾遗等。文宗时官至桂管观察使、岭南节度使。但复言经历与李谅不合,决非此人一”调吟诗句句愁。洛下林园终共住,江南风月会重游。由来事过多堪惜,何况苏州胜汝州。”
参阅《旧唐书》卷17
段平仲
段平仲生卒年不详。字秉庸,武威人。唐直臣。隋民部尚书段达六世孙。
平仲举进士,杜佑、李復相继为淮南节度使,皆表平仲为掌书记。復移镇华州、滑州,仍为从事。入朝为监察御史。平仲磊落有节气,嗜酒敢言。此时,德宗春秋高,躬自听断政事,因此事务堆积,有些事项受延误不能及速办理,群臣畏惧德宗苛严,无人敢言。平仲常日:“上聪明神武,但臣下畏怯,自为循默尔。使我一日得召见,宜大有开纳。”贞元十四年(798年),京师大旱,诏择御史、郎官各一人,开仓赈恤。平仲与考功员外郎陈归被选,被召入庭。“因辞得对,乃入近御座,粗陈本事。上察平仲意有所蓄,以归在侧不言。及奏事毕退,平仲独不退,欲有事奏启,上因兼留归问之,声色甚厉,杂以他语。平仲错愕不得言,乃谬称名,帝怒,叱去之。仓皇向幄后,归趋降招之,乃得去”。以此坐废官七年,然亦由此声名显扬。
后授屯田、膳部员外郎,东都留守判官,累拜右司郎中。元和初(806年),迁谏议大夫。内官吐突承璀为招讨使,征镇州(今河北正定县),平仲极力上疏以为不可。承璀无功而还,平仲又与吕元膺“抗疏论列”,请斩承璀。后转为给事中。“自在要近,朝廷有得失,未尝不论奏,时人推其狷直”。再转尚书左丞,以疾再改为太子左庶子。卒于任。
参阅《旧唐书》卷153;
《新唐书》卷162
李贺
李贺(791—817年)字长吉,陇西人。唐宗室之后,家于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县西)元昌谷。唐代最著名诗人之一。
七岁能为词章,韩愈、皇甫浞始闻未信,经过其家,使贺赋诗,挥笔而就,自命题为《高轩过》。诗曰:“华裙织翠青如葸,金环压辔摇玲珑,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云是东京才子。文章钜公。二十八宿罗心胸,元精炯炯贯当中。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我今垂翅附溟鸿,他日不羞蛇化龙。”二人大惊,从此声望更高。
贺身材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每晨出,骑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有所得句即投囊中,不先立题,及晚归,于灯下缀成篇什。母每探囊,见所书多,即怒日:“是儿要呕出心肝乃已。”因父名晋肃,不肯举进士,韩愈为作《讳辩》,然亦终不就举。
辞尚奇诡,当时无人能效。作乐府数十篇,云韶诸工皆合之管弦。补为太常寺协律郎,年24岁,卒。
有《昌谷集》4卷、《外集》1卷。杜牧序其文日:“元和中,韩吏部颇道贺诗歌:‘云烟锦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象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园陵殿,梗莽丘垄,不足为其恨怨、悲秋也;鲸吐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幻诞也。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小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其文思体势,如崇崖峭壁,万仞崛起,当时文士从而效之,无能仿佛者。”其诗对后世影响极大。
李贺是******最喜欢的诗人之一。在读王勃《秋日楚州都司户宅饯崔使君序》所作的批语中,******称李贺为“英俊天才”。【11】在1965年夏天致陈毅的信中,******指出“李贺诗很值得一读”。【12】******曾多次引用、点化李贺的诗句。如“一唱雄鸡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等,表达了对李贺诗的钦佩和推崇。
参阅《旧唐书》卷137;
《新唐书》卷203;
民国张维《甘肃人物志》
皇甫镈
皇甫镈(bo 帛)(?—820年)泾州临泾(今镇原县)人。【13】唐代奸相。祖鄰几,汝州刺史。父愉,常州刺史。
镈贞元初登进士第,又登贤良文学制科。授监察御史,除詹事府司直,转吏部员外郎,典南曹,钤制奸吏,稍知名。
迁司农卿兼御史中臣,判度支,拜户部侍郎。时值讨伐淮西,军情紧急,用度浩繁,镩多方筹措,提供军需供应,宪宗大悦。元和十三年(818年)以本官同平章事,仍依前判度支。镈虽有吏才,素无公望,理财多年,反对者众。宰相裴度、崔群上章参奏,甚至说:“奸邪苛刻,天下怨之,将食其肉。”如用镩“使亿万之众离心,四方诸侯解体,凡百君子,皆欲痛哭”。裴度欲罢相以避之。
时天下渐平,宪宗增建台馆,镩供给羡余,以资用度。宫中以积年存物付度支估价,尽以好价买之以给边兵,物皆陈朽,军士怒而焚之。镩又内结宦官吐突承璀。宪宗见裴度书,以为朋党,不览其疏,不听众议,终任镩为相。后镈与宰相李逢吉、令狐楚合势挤裴度出镇太原,贬崔群为湖南观察使。镈又与金吾将军李道古荐方士柳泌、僧大通于宪宗,致以长生之术,惑宪宗。泌自言能致灵药,特授为台州(今浙江临海)刺史,于天台山求药。沁到天台,“驱役吏民于山谷间,声言采药,鞭笞躁急。岁余一无所得,惧诈发获罪,举家人山谷。浙东观察使追捕,送于京师,镈与李道古恳保证之,泌能可致灵药,乃待诏翰林院。宪宗服泌药,日益烦躁,喜怒不常,内官惧非罪见戮,遂为弑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