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甘肃历史人物
3146400000014

第14章 西晋(1)

皇甫谧

皇甫谧(mi 密)(215—282年)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平凉西北)人。晋代著名学者、医学家。曾祖皇甫嵩东汉末为太尉:祖父皇甫叔献曹魏时任霸陵令。父亲皇甫叔侯时,家道中落。谧幼丧母,故由叔父母抚养,随叔父迁居新安(今河南渑池县东)。

谧年至二十,仍游荡无度,不思学习,人以为痴。经叔母任氏启示,猛然醒悟,拜乡人席坦为师,矢志发愤读书。其勤奋好学,读书常废寝忘食。有人劝他不可过于用功,以免损伤精神,他答日:“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长短分定悬天乎!”“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经10多年苦学,博通典籍与百家之言,成为当时兼通文、史、医的著名学问家。时人谓之“书淫”。友人劝其修名广交,谧以为“非圣人孰能兼存出处,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然后为名乎”。乃作《玄守论》作答。或谓谧日:“富贵人之所欲。贫贱人之所恶,何故委形待于穷而不变乎?且道之所贵者,理世也;人之所美者,及时也。先生年迈齿变,饥寒不赡,转死沟壑,其谁知乎?”谧日:“人之所至惜者,命也;道之所必全者,形也;性形所不可犯者,疾病也。若扰全道以损性命,安得去贫贱存所欲哉。”著有《礼乐》、《圣真》、《玄守》、《释劝》等论与《帝王世纪》、《年历》、《高士》、《逸士》、《烈女》等传及《玄晏春秋》、《三都赋序》等。

谧40岁时,继母去世,由新安回朝那奔丧,自此永居朝那,继续从事文史研究。42岁时,患半身不遂风痹症,仍“手不辍卷”,“披阅不怠”,并开始医学研究。他大胆写信向皇帝借书,晋武帝司马炎特为赠书一车。为治己病,以自身作实验。数年,病渐愈,推己及人。广为乡邻治病。总结魏晋前医药学和针灸学成绩,吸取《皇帝内经》、《素问》、《灵枢》及《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等之精华,并结合实践经验,著《寒石散论》、《巢氏病源》、《针灸甲乙经》等医学著作,其中《针灸甲乙经》是针灸学经典。《针灸甲乙经》共12卷,128篇,阐述经络理论,明确人体的穴位、名称及位置,还详述疾病的针灸取位及各穴主治症候,奠定中医学针灸理论的基础。

谧历三朝,朝廷屡征不仕。后晋武帝频下诏敦逼不已,谧上疏称:“臣以旭(wang王)弊,迷于道趣,因疾抽簪,散发林阜,人纲不闲,鸟兽为群。”言辞恳切,武帝遂不逼。他认为,人不应为权势富贵所累,追求超脱凡俗的意境:“弃外亲之华,通内道之真.去显显之明路,入昧昧之埃尘”;“轻若鸿毛,重若泥沈,损之不得,测之愈深”。城阳太守梁柳,是谧表兄,要去当官上任,别人劝谧去送行。谧日:“柳为布衣时过吾,吾送迎不出门,食不过盐菜,贫者不以酒肉为礼。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

谧一生俭朴,反对厚葬陋习。在《笃终论》中写道:“人之死也,精歇形散,魂无不之,故气属于天;寄命终尽,穷体返真。故尸葬于地”;“夫葬者,藏也;藏也者,欲人之不得见也。”并称:“无须大备棺椁衣衾之类,空夺生用,损于无益。”

谧热心荐举人才,被誉为晋之“伯乐”,门人挚虞、张轨、牛综、席纯等,皆为西晋名臣。

晋太康三年(282年)卒于家,终年68岁。

今灵台县独店乡张鳌坡村西有皇甫谧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参阅《晋书》卷51

傅玄

傅玄(217—278年)字休奕,号鹑觚子,北地泥阳(今宁县)人。祖父傅燮任汉阳太守,父傅干任扶风太守,早逝。

玄小时资质聪颖,家境贫寒,发愤苦读,博学多才,精乐律,善撰述。魏末,玄被州官举为秀才,曾任著作郎,参加曹魏史书编写。后参安东、卫军军事,转温令,又升为弘农太守,领典农校尉。所历称职,数上书陈事,对时政“多所匡正”。封鹑觚男。司马炎为晋王,以玄为散骑常侍,职掌谏议。司马炎称帝后,上疏称:“臣闻先王之临天下也,明其大教,长其义节;道化隆于上,清议行于下,上下相奉,人怀义心。亡秦荡灭先王之制,以法术其御,而义心亡矣。近者魏武好法术,而天下贵刑名;魏文慕通达,而天下贱守节。其后纲维不摄,而虚无放诞之论盈于朝野,使天下无复清议,而亡秦之病复发于今。陛下圣德,龙兴受禅,弘尧舜之化,开正直之路,体夏禹之至俭,综殷周之典文,臣咏叹而已,将又奚言!惟未举清远有礼之臣,以敦风节;未退虚鄙,以惩不恪,臣是以犹敢有言。”炎以为举清远有礼之臣尤为要务,因进玄爵为子,加附马都尉。时玄屡上书议政,为晋武所赏识,后累迁司隶校尉,监察京师百官。

玄性刚直,不容人之短。天性峻急,每有奏劾,即使日暮,亦肃整不苟,整夜不寐,侍立达旦,非将奏折呈上不可。因此,使贵游慑伏,台阁生风。咸宁四年(278年),卒于家,终年62岁,谥日刚。后追封为清泉侯。

玄为著名政治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政治上主张务实,抨击虚无放诞的玄学清谈;注重考核,建议“计人置官”,“分人授事”,使人人尽职。提出治天下有“大本”三:“一日君臣以立邦国。二日父子以定家室,三日夫妇以别内外。”玄提出“象天地以立制”的政治观,主张:治国有二柄,一日赏,二日罚。他还提出整饬吏治的主张,指出“心正而后身正,身正而后左右正,左右正而后朝廷正”:“凤有翼,龙有麟。君不独兴,必有良臣”。

在哲学上,认为“天地著信而四时不悖,日月著信而昏明有常”,即天地万物的运转变化有规律可循,这些规律“时至自生,非德之力”,不是靠德行创造出来的。这种观点具有朴素唯物论倾向。对于人性,他认为像水一样,“置之圆则圆,置之方则方”,可以通过礼仪来“息欲”,改变贪荣求利的常人之性,否认天赋道德,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当时社会矛盾中经济内容所起的作用。

经济思想方面,提出分民定业,按社会需要确定士农工商的从业人数,让其“各敬其业”,表明他欲对社会人口重新编组.虽属幻想,但对世族“坐享天禄”的特权亦是一次有力的冲击。傅玄还十分注重农业,提出“贵农”乃治国之“要务”。他以禹、稷、伊尹、晏婴皆亲耕为例,指出:“昔者圣帝明王,贤佐俊士,皆尝从事于农矣。”以此劝戒当政者应重农。对水利也十分注重。他在强调兴修水利对农事的重要时说:“陆田者,命悬于天也;人力虽修,苟水利不时,则一年之功弃矣”。

著有《傅子》内、中、外3篇,分四部六录,140首诗歌,数十万言并为文集百余卷行于世。其著作在中国思想史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司空王沈道:“省足下所著书,言富理济,经纶政体,存重儒教,足以塞杨、墨之流遁,齐孙、孟于往代。每开卷,未赏不叹息也。”

参阅《晋书》卷47

段灼

段灼生卒年不详。字休然,敦煌人。西晋名臣。出身陇西大族,刚直善辩。少仕州郡。魏末曾任邓艾镇西司马,从艾征蜀,以功封关内侯。

曹魏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灼上疏,极言邓艾死于无辜,要求为之恢复名誉,其言辞恳切,以天下信义为至理,主张收葬邓艾,封其后,取信于后世。立德于千秋。

司马炎甚嘉其意,下令为邓艾平反。

灼又多次上疏言时政,支持司马炎推行六等分封制:扩大诸王的兵权,分明赏罚,以激励军人斗志。

灼朝中无权贵相助,久不升迁,遂准备回乡,上疏陈述不得志之意及时政弊端和治国之要,认为:“朝有谔谔尽规之臣,无不昌也;任用阿谀唯唯之士,无不亡也”;又认为“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指出出身寒门素族的人才,无由上达,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九品中正制。陈述了五条治国之要:一是“安不忘危,长保荣祚”;二是“广开贡士之路”;三是“广开养老之制”:四是“信赏”;五是“五等爵制不便”。司马炎觉其确有奇才。迁为明威将军、魏兴太守等职。卒于任。

参阅《晋书》卷48

胡奋

胡奋生卒年不详。字玄威,安定临泾(今镇原县)人。魏车骑将军阴密侯胡遵子。西晋名相。

性开朗,有谋略。少时好武,宣帝征辽东,以白衣侍从左右,还为校尉。后升徐州刺史,封夏阳子。匈奴中部帅刘猛叛,使骁骑路蕃帅军讨伐,以奋为监军,平定刘猛,以功迁征南将军、假节、都督荆州诸军事,又迁护军加散骑常侍。奋以将门世家,晚年好学.历任皆有声绩,恩威并重。

泰始末,奋女被选人为贵人。奋唯有一子,早亡。及闻知女为贵人,哭日:“老奴不死,唯有二儿,男人九地之下,女上九天之上。”奋既是旧臣,又有椒房之助,甚见宠待。迁左仆射,加镇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奋正直敢言,当时杨骏以皇后之父骄傲自满。奋曾当面责骏不应倚仗外戚自大骄横,日:“卿恃女更益豪耶?历观前代,与天家婚,未有不灭门者,但早晚事耳。观卿举措,适所以速祸。”骏对日:“卿女不在天家乎?”奋道:“我女与卿女作婢耳,何能损益?”时人皆为其担忧。骏虽恨之,不能加害。后卒于官,赠车骑将军,谥日壮。

奋兄弟六人,兄广、弟烈俱知名。广字宣祖,官至散骑常侍、少府。弟烈,字武玄,随钟会伐蜀为护军。人蜀后,钟会杀邓艾,欲据蜀叛魏,烈使其子世元联合帐前亲军,攻杀钟会、姜维,名驰远近。烈后官秦州刺史,死于任内。

参阅《晋书》卷57

齐万年

齐万年(?—299年)秦州(今天水市)人,氐族。西晋关陇起义首领。原为秦州氐族首领,后流徙关中扶风为编民。

西晋自惠帝后,更加实行对各少数民族的镇压政策。边郡官吏对氐、羌部众“或以狙祚,侵侮边夷”,“或干赏啖利,妄加讨戮”.激起了氐、羌族的反抗。晋元康四年(296年),在上党、北地首先爆发以匈奴人郝散为首的匈奴、氐、羌族人民反抗起义。两年后,郝散弟度元为其兄复仇,联合冯翊、北地二郡间的马兰羌和卢水胡共同起兵,杀北地太守张损,并打败冯翊太守欧阳建。是时,关西的略阳、天水、扶凤、始平、武都、阴平六郡的氐、羌人民也纷起响应。元康六年(296年)秋八月,“秦、雍氐、羌悉反,立氐帅齐万年为帝”。建立了氐、羌等少数民族的农民政权,于是齐万年成为二州八郡的起义军皇帝。

齐万年根据地的中心在陇山一带,拥有10万之众。万年率羌、胡北上,围攻安定郡的泾阳,晋派遣安西将军夏侯骏西讨。元康七年(297年),万年的主力军7万移驻梁山,欲由此东攻长安。晋以梁王司马肜(r6ng容)为大都督,督关中军事,屯军好畴县东南。起义军与晋将周处、解系、卢播战于六陌(今陕西乾县东)。司马肜挟嫌报复,逼周处以5000兵进攻,万年道:“周府君昔临新平,我知其为人,才兼文武,若专断而来,不可当也。如受制于人,此成擒耳。”交战中,周处阵亡,晋军大败。

六陌之战后,万年及其他联军统帅分兵攻打雍、汧、陈仓城池。围攻雍城的联军由齐万年直接指挥,围攻汧城者则由联军别帅羌酋巩更指挥。晋速派左积弩将军孟观率军往援雍城,齐万年最后因粮尽援绝而失败,为晋军所擒,槛送洛阳,旋被害。起义军余部在李特带领下,转入益州蜀郡继续进行斗争,后建立李特成汉政权。

《晋书》卷58、60:

《资治通鉴》卷82

索靖

索靖(239—303年)字幼安,敦煌人。西晋名臣、书法家、学者。出生世宦之家。父索湛,任北地太守。

靖自幼异常聪明,有胆有识。与同乡汜衷、张紫甝、索给、索永等人太学,驰名海内,被称为“敦煌五龙”。靖博览经史,兼通内纬.州郡推为贤良方正。晋武帝拜为驸马都尉,又升为尚书郎。后任为雁门太守,再调酒泉太守。

290年,晋惠帝即位,赐爵关内侯。时晋统治集团极端腐败无能,晋武帝分封的八王趁机篡权夺位,政局极为不稳。靖料不久即将发生变化,指着洛阳宫门前的铜骆驼叹日:“会见汝在荆棘中耳!”晋惠帝元康年间,发生西戎叛乱。靖为大将军梁王肜左司马,加荡寇将军,一起率兵平定了西戎叛乱。后“八王之乱”爆发了,靖受命参与平乱。靖参加平定赵王伦篡权的战争,因功升为散骑常侍、后将军。又参加平定河间王颐的战争,率领秦、雍、凉三州兵,大败叛军。靖被伤而卒,享年65岁,追赠“太常”,后又赠“司空”,进封安乐亭侯,谥日“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