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粗猛有谋。尝游羌地,结交羌酋豪帅,后归耕于田野,而豪帅有来相访者,卓与之还,杀耕牛相与宴乐。诸豪帅感其意,归羌地相共集杂畜千余头以赠卓。初为州兵马椽,“常徼守塞下”。因他膂力过人,双带两犍,左右驰射,为羌胡所畏。桓帝末年,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卓随中郎将张奂平羌乱,因功拜郎中,赐缣9000匹。卓道“为者虽戊己,有者乃士”,将缣全部分于吏士,己无所留。不久,任西域戊己校尉,因过失而被免官。
汉灵帝即位,任并州刺史。中平元年(185年)拜为东中郎将,参与镇压黄巾起义。是年冬,金城(今兰州)边章、韩遂举兵反叛。朝廷任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讨伐,张温拜卓为破虏将军,并令卓与荡寇将军周慎共率步骑10万围击。边章、韩遂败走,卓乘胜追击先零羌,因功封邰乡侯。此后卓割据凉州,成为关西军阀首领。
中平六年(189年),征卓为少府,不肯就,朝廷不能控制,颇以为患。汉灵帝寝疾,诏令卓为并州牧。卓借故不赴任,驻兵河东,以观时变。灵帝卒后,掌握朝政的大将军何进密谋清除宦官,一面拉拢袁绍,一面密召卓入京。事泄,何进为宦官所杀。袁绍率军入宫,杀戮宦官2000余人,消灭阉党。卓入京,又赶走袁绍,继后废少帝刘辨,改立刘协为汉献帝,自任相国。“挟天子以令诸侯”,控制整个朝政。卓凶残异常,“纵放兵士,突其庐舍,淫略妇女,剽虏资物”,“大发淫威,虐刑滥罚,屠杀无辜”。时人会于社下,悉令就斩之。驾其车重,载其妇女,以头系车辕,歌呼而还。卓下令废除五铢钱,改铸小钱,毁坏洛阳和长安的铜人铸钱,使汉末经济遭受严重破坏,货贱物贵,谷石数万钱。
关东军阀共推从洛阳逃到山东的袁绍为盟主,相约共讨卓,但军阀为保存各自实力,均按兵不动。曹操虽欲尽力,然力量单薄,难有作为。卓为摆脱关东军阀骚扰,于初平元年(190年)挟持汉献帝强制洛阳数百万人西迁长安。卓任太师,位在诸侯王之上,服饰近天子,百官拜迎。以弟曼为左将军,封鄠侯,兄子璜为侍中、中军校尉,皆典兵事。于是宗族内外,并官居列侯之位。其子孙虽在幼年,男皆封侯,女皆为邑君。行前,令部下将洛阳宫庙、官府、民宅放火烧毁,卓部众西行沿途,“步骑驱蹙,更相蹈籍,饥饿寇掠,积尸盈路”。卓到长安后,又大肆烧杀。卓部将吕布挖掘帝陵及王公大臣陵墓盗取珍宝,使长安周围“二百里内无复孑遗”。卓又筑坞于郿,高厚各7丈,号日“万岁坞”。积谷物为30年之储备。自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卓施帐幔饮设,诱降北地反者数百人,座中杀之。先断其舌,次斩手足,次凿其眼目,以镬煮之。未及得死,偃转杯案之间。与会者战傈,甚至跌失匙箸,而卓饮食自若。诸将有言语差失者,当即杀戮于前。其残暴无以复加。
卓之暴虐激起全国的义愤与反抗,长沙太守孙坚、河内太守王匡兴兵讨卓,但均被吕布击败。司徒王允和仆射士孙瑞与吕布共谋诛卓。初平三年(192年),在朝见汉献帝时,卓被吕布刺杀。其尸陈于市,长安城内“百姓歌舞于道”,“卖其珠玉、衣装,市酒肉相庆者,填满街肆”。
参阅《后汉书》卷72;
《三国志》卷6
皇甫嵩
皇甫嵩(?—195年)字义真,安定朝那(今平凉西北)人,度辽将军皇甫规之兄,雁门太守皇甫节子。汉末重臣。
少有文武志,好诗书,习弓马。初举孝廉、茂才。灵帝征为议郎,迁北地(今庆阳)太守。
张角在河北发动黄巾起义,占据州县,长吏多逃亡,天下震动。群臣会议,嵩提议解除党禁,尽出国库钱和西园厩马,调集训练军队,镇压黄巾起义军。朝廷从其议,征发全国精兵,以嵩为左中郎将,持节,与朱儁共讨颖川黄巾军。初交兵,官兵失利,军中皆恐。嵩趁夜纵火,出奇兵发动突袭,黄巾军败走。嵩与儁朱、曹操合兵进击,大破黄巾军,以功封都乡侯。率军先后攻破汝南、陈国、东郡等地黄巾军,斩杀张角弟张梁、张宝,相继讨平黄巾军主力。拜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槐里侯,食槐里、美阳两县,合8000户。奏请免除冀州一年田租,以赡饥民,朝廷从之。百姓为之歌日:“天下大敌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皇甫兮复安居。”嵩爱惜士卒,甚得部众拥戴,每行军驻扎,待全军营帐安置就绪,方人己帐房。军士皆食,己乃始食。部下有因事受贿者,嵩再以钱物赐予,使受贿者惭愧自悔,甚至有自杀者,于是贪贿之风俱息。此时嵩威震天下,而朝政日乱,国家空虚。故信都令阎忠劝说嵩:“诛阉官之罪,除群凶之积……混齐六合,南面称制,移宝器于将兴,推亡汉于已坠”,将东汉政权取而代之。嵩谢绝日:“非常之谋,不施于有常之势。创图大功,岂庸才所致。黄巾细孽,敌非秦、项,新结易散,难以继业。且人未忘主,天不韦占逆。若虚造不冀之功,以速朝夕之祸,孰与委忠本朝。守其臣节。虽云多谗,不过放废,犹有令名,死且不朽。反常之论,所不敢闻。”
边章、韩遂起兵陇右,兵至三辅,诏嵩回镇长安,征讨章、遂。为中常侍赵忠、张让诬奏,征还,收左车骑将军印,更封都乡侯。中平五年(188年),梁州王国率部围陈仓,复拜嵩为左将军,督前将军董卓,各率2万人拒之。与卓议方略,不合,使卓为后队,自率本部进击,连战大胜,斩首万余级,王国败走死。卓大惭恨,由此忌嵩。中平六年(189年),卓拜并州牧,诏使卓将所部兵移属嵩,卓不从。卓执政,于初平元年(190年)征嵩为城门校尉,欲杀嵩,几乎遇难。卓被诛,复为征西将军,迁车骑将军。拜太尉,以灾异免。后复拜光禄大夫,迁太常。病卒。赠骠骑将军。
嵩为人爱慎尽勤,前后上表陈谏有补益者500余事,皆手书毁草,不宣于外。能折节下士,时人皆称而附之。
子坚寿。亦有显名,后为侍中,辞不拜,病卒。
参阅《后汉书》卷71
马腾
马腾(?—211年)字寿成,陇西郡(今陇西一带)人。祖籍扶风茂陵,伏波将军马援之后。汉末西北军事首领。
父字子硕,桓帝时曾任天水兰干县尉,后失官,留居陇西,与羌杂居。家贫无妻,遂娶羌女,生腾。腾身长8尺余,躯干高大,面鼻雄奇,而性仁厚,人多敬爱之。腾少贫无产业,常从彰山中斫材木,卖材木自给。灵帝末年,凉州刺史耿鄙信任奸吏,民若不堪。民王国等及氐、羌反叛。州郡募发民中有勇力者欲讨伐,腾应募,耿鄙见而异之,署为行军事,典领部众。作战立功,拜军司马,后以功迁偏将军。
中平二年(186年),陇右军事首领韩遂拥兵10万进围陇西,与响应遂的陇西太守李相和共杀耿鄙,腾即领所部与遂合,共反朝廷。后遂、腾率众至长安,复归顺朝廷。朝廷以遂为镇西将军,遣还金城(今兰州),以腾为征西将军,屯驻淠陇之间。初平年间(190一193年),再拜为征东将军。此时西州缺粮,腾上表以军内缺食粮,请求就粮于池阳(今陕西泾阳县西北),遂移驻长平岸头。当地驻军将领王承等恐腾侵害自己,乃攻击腾营。时腾出外无备,被攻破,于是率余部西上。适值关中局势混乱,不再东去,而与韩遂结为异姓兄弟。始甚亲密,后因部属相互侵扰结怨成仇,腾攻遂,遂败走,合众还攻腾,杀腾妻子,交兵不解,下陇战于关中。
建安初(196—219年),国家纲纪弛废,朝廷使司隶校尉钟繇、凉州牧韦端和解遂、腾怨仇。征调腾还屯关中槐里(今陕西兴平县),转拜为前将军,假节,封槐里侯,“北备胡寇,东备白骑”。腾“待士进贤,矜救民命,三辅甚安爱之”。建安十三年(208年),征为卫尉,腾以自年老,遂人宿卫。曹操以腾长子马超为偏将军,使统领腾营部众,又拜超弟休为奉车都尉,休弟铁为骑都尉.徙其家属皆人邺城,独留超于关中。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命夏侯渊讨汉中张鲁,关中诸将疑为袭己,超与韩遂等10部皆反,东扼潼关,据有关中。曹操亲率大军与超、遂会战潼关,以计离间超、遂,大败其军。曹军还,“诛腾,夷三族”。
参阅《后汉书》卷8;
《三国志》卷36及裴注;
元郝经《续后汉书》卷8
韩遂
韩遂(?—215年)金城(今兰州市西)人,字文约。与同郡边章俱著名西州。东汉末拥兵自重,占据陇上30余年。
边章为督军从事,遣遂奉计于京师。大将军何进闻其名,请与相见。遂建议进诛杀祸害国家的宦官,进不从,乃求归。中平元年(184年)冬,先零羌及袍罕(今临夏市)、河关(今积石山县大河家镇)等地民反叛,共立湟中义从胡北宫伯玉、李文侯为将军。杀护羌校尉冷征。伯玉等劫边章、韩遂尊为谋主,共杀金城太守陈懿,攻拔州郡。翌年春,章、遂以诛宦官为号召,统数万骑入关中,侵逼园陵,诏命皇甫嵩、董卓等征战,官兵不能胜,皇甫嵩被免职,章、遂所部势力大盛。朝廷又以司空张温为统帅,领执金吾袁滂、破虏将军董卓、荡寇将军周慎等以诸郡兵步骑10余万与章、遂战于美阳(今陕西武功县西),温、卓初战不利。11月,会夜有流星如火,光长10余丈,照章、遂营中,骡马尽鸣嘶,章、遂以为不祥,军心动摇,即欲回军陇上,返归金城。官兵合力进攻,章、遂大败,被杀数千人,于是败走榆中(今兰州市榆中县)。
中平三年(186年),韩遂杀边章及伯玉、文侯,拥兵10余万,进围陇西。陇西太守李相和亦反,与遂联合,共杀凉州刺史耿鄙。鄙司马马腾亦拥兵反朝廷,与韩遂合兵。后遂、腾率众至长安,归顺朝廷,朝廷以遂为镇西将军,遣还金城,腾为征西将军,遣屯于郿(今陕西郿县)。后腾又退还凉州。司隶校尉钟繇镇关中,寄书遂、腾,陈说利害,腾遣长子马超随繇讨伐郭援、高干于平阳(今陕西岐山县西南),超将庞德斩援。后遂与腾不和,腾求还京畿,征为卫尉,以超为偏将军,领腾部曲,又与遂合。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遣夏侯渊率部征汉中张鲁,关中诸将疑为袭击关陇,韩遂与马超等10部又皆反,部众10万,东扼潼关,占据关中。曹操亲征,会战于潼关。曹操用贾诩谋,离间遂、超,相互猜疑,军乃大败,遂退还湟中。时部将亲信多散去。其婿阎行欲杀遂以降曹操,夜攻遂,未克。遂叹日:“丈夫困厄,祸起婚姻乎!”将欲由羌中南下人蜀,同郡友好成公英劝其固守旧地,招呼故人.联络羌胡,待机再起,遂从其言。遂此时尚有众数千,因其有恩于羌胡,受羌胡拥护。建安二十年(215年),及夏侯渊兵撤还,乃合羌胡数万将攻关陇,西平(今西宁)、金城麴演、蒋石等联合杀遂,送首级于亲征张鲁行军陇南的曹操。遂自汉灵帝末起兵。在反叛朝廷和与军阀的战争中,先后达32年,死时年已70余岁。
参阅《后汉书》卷72;
《三国志》卷36;
元郝经《续后汉书》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