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和平
土司制是中国古代政权中的“羁縻”现象,体现着古代王朝的民族政策。唐宋时称“羁縻”州、县,明清称土司,通称土官。
封于渭源会川镇的赵土司,是一个世系绵长,功名显赫,子孙兴盛的家族。这个家族,千百年来人才辈出,疆场驱驰,戎马征战,为朝廷效力。演绎了一幕幕的悲壮的家族历史剧,名留史册。其事迹在宋、金、元、明、清的国史中都有记载。
根据满如天先生《会川赵土司》一文,对赵氏祖源的追溯:大约一千二、三百年前,赵氏先祖从吐蕃西迁而来。据说西藏王业尺赞普后裔噶一喜达吉,率部落东下放牧。先至四川若尔盖地区,后经岷山到甘肃白龙江上游,再后来游牧于上下早格,洮河中游一带。
唐安史之乱后,西北吐蕃大举进入陇右,前部占据今甘肃天水一带,战火曾一度蔓延到陕西关中平原中西部。渭源赵氏的始祖能考知的是宋朝在青海,甘肃等地建立吐蕃政权的唃斯啰。唃斯啰是个非常出色的人物,本名欺南陵温逋。他被人尊称“唃斯啰”,藏语是佛的儿子的意思。被吐蕃人何郎业贤、耸昌厮均、李立遵、温逋哥略等拥立为吐蕃王。初立国在郭州,后迁宗哥城。
他在与西夏李元昊的战争中迭出奇计,经常获胜。宋仁宗景祐年间,李元昊入侵青海。唃斯啰收兵鄯州(今西宁),坚壁清野。避不与战。瞅准敌人暮气渐增,怠懈无备时,帅兵奇袭,奋击西夏兵,西夏兵溃败,争相逃命。那次李元昊本派人探测了黄河的深浅,做好了记号,唃斯啰派人将记号暗中调换,颠倒了深浅标志。元昊败军在标有浅水的地方,争渡逃命,被黄河淹死了十之八九。
唃斯啰与宋朝保有较好的关系。向宋进贡马匹等物。宋对他的赏赐丰厚,有一次就赐他布帛二万多匹。有时他也对宋耍点聪明,玩点计谋。有次他向宋庭上书,要从西北进攻西夏国。那时的西夏国是宋朝心腹之患,于是宋朝给了他厚赐。等赐物到手,他带兵到边界,捕杀了几十个西夏的巡卒了事。宋派人催战,他虚与委蛇,猴年马月的谈计划,决不行动。
唃斯啰为吐蕃王时,特别注重与各国通商互市。《宋史》记载当时的商人皆趋鄯州贸卖,因此非常富有。
他的主要活动时期在宋真宗、仁宗年间,受宋封宁远大将军,爱州团练使。虽受宋封,却不拜诏旨,与宋使平等行礼,作个揖罢了。向使者问候宋皇“阿舅天子还安好吗?”治平三年(1065年)唃斯啰死亡。第三子董毡嗣位。
唃斯啰共生三子,长子瞎毡、次子磨毡、三子董毡,董毡的母亲乔氏很受宠,故嗣位。瞎毡、磨毡母李氏失宠,嗣位无望。
渭源赵氏祖瞎毡所领之地在龛谷(今榆中县)与宋关系很好。受宋封澄州团练使。先其父而亡。
瞎毡有子六人,依次为木征、董谷、结吴延征、瞎吴叱、巴毡角、巴毡抹。渭源赵氏祖木征是瞎毡长子。
瞎毡失宠无势,木征无力自立,后来由青唐部落的酋长瞎药、鸡啰、喇嘛鹿尊等接到洮州立为首领。以后因受宋军迫胁迁到河州(今临夏)。熙宁七年,宋王韶经略熙河路。采用唐代李靖灭突厥之计,先派了智圆和尚向木征劝降,答应了许多优厚条件,却暗自派兵袭击。木征败后以洮州、河州二州之地降宋,并到汴京朝见了宋神宗赵顼。
宋赐木征汉姓“赵”,名思忠,官封荣州团练使,母郢成结封“遂宁郡太夫人”,妻包氏封“咸宁君”。他的弟弟们依次赐名“赵继忠、赵济忠、赵绍忠、赵醇忠、赵存忠”,俱有官职。
木征有三子。长子陇拶,汉名赵怀德。次子邦辟勿丁,汉名赵怀义。三子盖,汉名赵秉义。赵秉义后来留守洮、河二州,或是渭源赵氏之祖。
木征死后,宋赠镇洮军节度使观察留后,谥“忠武王”。
木征的长子陇拶(汉名赵怀德)后得奇遇。这得从他的三祖父说起,唃斯啰当年传位赵怀德的三爷爷董毡。董毡一子早亡,传位给养子阿里骨,阿里骨传位己子瞎征。瞎征做王后,诸部落不服,起了内乱。瞎征离开了国都宗哥城,吐蕃国无主。于是在宋哲宗元符二年(1094年)被董毡旧部以唃斯啰嫡长曾孙的身份迎往鄯州,立为国王。受宋封河西节度使,知鄯州,封爵武威郡公。二弟怀义被封郭州团练使,知湟州。
崇宁四年(1102年)赵怀德归居宋朝汴京,被封为感军节度使。
并依次拜过宋太保、太傅、太尉等职,爵安化郡王。
终北宋一朝,渭源赵氏祖先为吐蕃王的五人。唃斯啰、董毡、阿骨里、瞎征陇拶。受宋封王位有五人。封太保、太傅,太尉三个衔的有董毡、陇拶等人。《宋史》为之立传,记载详尽。
赵氏在金、元交替时期著名人物有巴命,赵阿哥昌二人。
巴命是木征后裔,吐蕃酋长,统领着一支强大的部落,其势力范围兼有今渭源、临洮、漳县、卓尼、临潭直到迭部等地。他的先祖木征,在宋熙宁年间(公元1074年)归顺。一直受宋封。到了公元1130年,赵氏降金。巴命主要生活在金朝后期,任过熙河路节度使,迭州安抚使等职。
赵阿哥昌是巴命的儿子,生活在金蒙交替时期。公元1232年,金国中央政权在蔡州灭亡。
两年后,即公元1234年,元统帅阔端在巩昌降服汪世显。这时赵阿哥昌任金国熙河节度使,率部退守莲花山,收集散众,后来也投顺了蒙古。归顺元朝的时间是元太宗窝阔台六年。被蒙古封为迭州安抚使。赵阿哥昌在迭州“招抚逃亡,立城垒、课农桑”,安辑人民,行了许多善政。一直活到八十岁,死于安抚使任上。
赵阿哥昌的儿子赵阿哥潘,是元朝有名的猛将,曾经跟着元宪宗蒙哥伐蜀攻宋,立有奇功。蒙哥赐号“拔都”。“拔都”在蒙古语中是勇士的意思。他曾经作为一路统帅,跟忽必烈去过大理。元宪宗蒙哥攻四川时作过蒙哥的先锋,也曾为蒙人攻开过西安等城。蒙哥曾赐他金符,授职临洮元帅。
赵阿哥潘做官勤谨,处事大方。有一年,当地发生了很大的灾荒,饥民很多。他调拨家族中的私仓粮食救济饥民。许多人因此而得活。在当地有些交通要道的驿站,运输能力很弱,疲于供给。他知道后,把家中的百十匹私马送给这些驿站,作为驿馆的坐骑。在他治下的有些人家,交不起官府摊派抵税牲畜。他也不强征,赶来自家的羊千余只,代替穷户完税。这些事情传到皇帝那儿,皇帝很感动,要给他折价付银。他恳辞了皇帝的赐予,说:“我怎么因为私惠而接受皇家公赏呢?”
赵阿哥潘喜好收购饲养良马。他家常常畜有上千马匹,每年他都要从中精选最好的良马五匹,进献朝廷。后来,他的子孙一直遵循这条祖传规矩。从未间断过。渭源大安乡有条沟叫选马沟,据传说,是赵氏为朝廷选马的地方。他与朝中重臣的关系也一直很好,忽必列的国师八思巴来临洮时,他热情招待,陪侍其傍。八思巴在渭源、临洮一住四年。渭源、临洮修了不少密宗寺院。
在以前,据说有许多功勋世家的子孙们,在父亲死后,向元朝皇帝请求谥号。元帝经常勒勒掯掯的,而赵阿哥潘死后,却大大方方的让大臣们讨论个好谥号。最后赐了“桓勇侯”,他在元朝的任职是临洮元帅。《元史》中有他的列传。
赵阿哥潘的儿子赵重喜,在元朝任过巩昌等二十四处行军元帅,为元帝国打过许多胜仗。入觐皇帝时,朝廷赐给金铸虎符。直到年老解除军职时,按理应交纳虎符。元帝特旨让其永远佩带收藏。他最后死于巩昌二十四处宣慰使职任上。元朝赐褒,谥号“桓襄”,追封“巩昌郡侯”。赵重喜的弟弟赵如砺,因军功被元朝授“镇国将军”,封爵“开国公”。是元代赵家封爵最高的一位。
元明之交时赵氏当家人为赵琦,他的蒙古名叫脱贴木尔。是元末名将李思齐的心腹部将,有说是李思齐养子。曾任过元朝荣禄大夫、陕西行省平章政事,跟着李思齐打过很多仗。李思齐当时统帅着陕甘劲旅,奉旨镇压朱元璋等元末农民起义军。却因为争夺权位,与元河南王扩廓帖木尔构兵征战,抗命争雄,打了个不亦乐乎。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派兵北伐。李思齐弃潼关、走凤翔,退临洮。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四月,徐达驻兵陇西,派副将冯胜攻临洮。李思齐留赵琦守临洮城,自率大军在渭源决战。李思齐在渭源战败,步步败退。赵琦为了家族利益,背弃了李思齐,暗与明军联络,从南部引明军截断思齐归路。李思齐前后受敌,归降于渭源庆坪。赵琦在关键时刻,以非常方式,保住家族利益,客观上促使了战事结束。他在明代任过肃州卫指挥使,明洪武二十六年“坐罪”死。文史学家王继光先生考证赵琦是受兰玉一案的牵连而被诛。
明代赵氏最显赫人物,要数封为会川伯的赵安。
赵安是赵琦的堂房弟弟,受了赵琦牵累,被“谪戍甘州”。他在明永乐年间,向永乐皇帝进献许多马匹,得了临洮“百户”的职务。此后积极进取,为明朝做了许多要事,获得明王朝的充分信赖和任用。
他的主要劳绩是多次出使西藏。第一次是永乐四年。为朝廷与西藏地区的联系,社会的稳定,做了卓著贡献。另外他又是朝廷在西北边防的著名良将。与王骥、任礼、蒋贵等人,颉颃齐名。成为边防柱石,同瓦剌、鞑靼等蒙古部落长期作战,以“勇敢有将略”而称著,积功甚多。
由于赵安为明王朝立下无数汗马功劳。在明英宗正统五年,被封“会川伯”爵位。赵安在《明史》中有传记,封爵事在《明史?功臣表》记载。明英宗年号“正统”共十四年。在此十四年中,除了承袭先辈爵位的几位“侯”外。因功封爵,最高的爵位是“伯爵”,一共封了十位。也就是说,当年的赵安,属于明王朝正统十四年中封爵最高的十人之一。从个人立功看,应是最拔尖的人物之一。在册封的同时,还被赐予“免死铁券”。这在当时是一种殊荣与特权。
赵安是一位极其坚毅的人,从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谪甘州,到明正统五年(1441年)封伯爵,其间经历了四十九年。他忍辱负重,不悲观,不厌世,积极向上,寻找良机,报效朝廷,经漫长的磨练,终于脱颖而出,完成了他由罪人到功臣的蜕变过程。
赵安中兴,他的后代世袭临洮卫指挥使之职,成了明清两朝数百年间雄踞陇右的土司世家,又是众土司的“九土之王”,也有说“五土之头”的大土司,权势显赫,世系绵长。其土司职位世袭有十八代、二十一人。赵氏子孙功绩大多以武功称,官秩多在二品、三品之间。为西北地区的稳定,曾有诸多贡献。
赵氏土司,从明代算起,共历明、清、民国五百五十七年之久。
往前推溯,从木征归宋算,约有八百多年。从唃斯啰称王建吐蕃国,及其子孙占有陇右临洮、渭源诸地,作为部落首领算,大约有一千余年。归宋以来,所封爵位有王、公、侯、伯等。如此绵长兴旺发达的世家体系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为数不多的。它和中原封建官宦家族“五世而斩”的君子之泽相比,有寿龟与蜉蝣之别,求其因,或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古藏民族内部的守恒心态。西藏雪域的独特文化现象,多年来吸引着中外无数专家学者的注视研究。藏族民族个性中的沉稳,凝重心态,如高原雪山的千古雪峰,厚重晶莹。热情,而心态平稳,民风淳朴,有极大的韧性。民族内部有很强的凝聚力。宋时王韶分析吐蕃族人说他们“尊大姓,重故主”好治理。
2、古代各王朝对土官“羁縻”政策的持续性。也是土司世系绵远的重要因素。“羁縻”二字本身就带有宽松控制和笼络使用的意思。给他们一定特权、自由。土司们地处偏远,自成小天地,有自己独立的一套兵、刑、政、财管理权。形成国中国、“******”的独特地方政权现象。西北许多藏族土司,都是好几百年的土司世袭而不衰,在明清两朝改土归流过程中,西北土司对朝廷比较依顺,得到中央政权的涵容,因而极少改制。
3、把握形势,顺应大局,靠拢新朝。这方面从赵阿哥昌,赵琦,赵师范等人的所为中,都能看到他们对时势,火候的把握。
4、不屈不挠,积极进取,以武报国,立功受勋。为家族争荣。
明赵安五十年磨砺,驰骋征战,立巨勋,受殊遇,使家族中兴,是赵家最突出的例子。
(《甘肃文史》200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