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甘肃文史精萃1:史料卷
3142700000006

第6章 金代狄道(临洮)县印出土记

杨正荣 杨正维

在临洮县博物馆的展厅里,有—枚古印——狄道县官印,已展出五十余年。临洮设郡县建制到清末唯—发现的—枚古印。临洮建制更迭无数,未有一枚县印存留,因此显得异常珍贵。

此印是公元1946年4月间,在临洮县城北槐巷34号院内(清末民初杨氏“禄义合”号黄菸加工场院)出土的。距文庙(现临洮农校)一巷之隔。当年家父杨子贞准备在院内西北处修房子,便雇人打土坯,从靠东边的园子里挖土。当挖到一人多深的土坑下时,出现了—堆锈蚀的古铜钱,足有数百斤,在清理铜钱时,从完好铜钱上还能看出“崇宁重宝”四字,这种钱较大些。绝大多数铜数已锈坏成一块。在清理收拾中,发现了—个状似大印章的锈铜物,因父亲是有点文化的人,故对此物小心细磨清洗,才知是—方紫铜古印章。周边正方,每边约五公分,厚约—公分许,背中心有方约—公分、高约一公分五的长正方钮。下方正文是阳刻叠篆文“狄道县印”四字,印钮旁有阴文小楷“承安二年四月”。便珍藏之,不与外人观看。为了不让打土坯的王哥(甘谷人)四处传播,给了银元十个以堵其口。此印保存到解放以后,父亲看到毛主席、共产党领导的新社会与旧社会截然不同,国家强盛起来了,人民当家做主了。

在他的眼里看到了社会的进步,美好的未来,父亲便把珍藏的古文物于1954年捐献给了祖国和人民,用以表达拥护新社会、热爱新社会的心愿。并由当时的临洮县文化馆馆长张治卿和工作人员康克涛送来了盖有临洮县人民政府大红印的奖状(因诸多原因未保存下来)。同时在临洮县文化馆设在大街的黑板报上予以宣传表彰。

《临洮县志》2001年5月修改版684页载:“此印出土于临洮县城文庙巷迤西,县人杨子贞掘土得之”。

父亲是新中国建立初,临洮捐献古文物的第—人,后辈儿孙永远铭记着先辈的一颗拳拳之心。

“承安二年四月”,“承安”为金章宗完颜第二个年号,第一个年号是“明昌”。“承安二年”即公元1196年,距今有805年。

(《甘肃文史》200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