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万事不求人(大全集)
3138100000069

第69章 子女教育——培养了不起孩子的N个关键细节(3)

即使孩子有厌学情绪,成绩非常糟糕,父母也要忍住一时气愤,调整好心态,给孩子最大的宽容和鼓励,想办法使孩子的目光转向他的长处,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只要有了自信,那么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对学习感兴趣,在父母的宽容中找到安慰和继续努力的力量。

父母应该知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可过分看重分数,要重视孩子的全面素质的教育,以利于孩子全面成长。父母应通过对孩子的教育,发掘孩子所蕴藏的潜能,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来看,真正能在社会上获得很好发展机会的人才,都是具备很好的创新能力的人。

★如何批评孩子

正面引导。在简明扼要抓往要害、严肃认真地指出错误后,用肯定的语言,如“你是有出息的”肯定会争气”等,给予正确引导,指明出路。任何批评,其根本目的不仅在于抑制孩子的过错行为,更重要的在于激发起孩子好的行为。

尊重人格。孩子有过错,理应批评,但其人格应受到尊重。批评应对事不对人,孩子和大人,被批评者和批评者,人格应该平等。批评可以严肃,甚至严厉,但这类似于镇痛药,用多了便失效。

避免当众批评。有的父母误认为当着他人的面数落一下孩子,会增强“激发”效果,殊不知,这样做最大的弊病是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看准时机。孩子一旦有错,通常要及时批评。当然,所谓及时批评也应视年龄特点及错误性质有个时间跨度,要抓住时机“冷处理”,既抓准时机,又不失及时。

要坚持就事论事,点到为止。批评孩子不要唠唠叨叨,没完没了。其实,今天发生的事未必与昨天前天的事有关联,即使有关联也不应“算总账”。要就事论事,不要无限外延。这种批评看起来似乎有点简单化,三言两语而可作罢,但它符合孩子的思想单纯的心理特征,往往能使他们消除对待批评的抵制意识,这样才有利于轻装前进。

相互配合。孩子有了过错,爸爸批,妈妈护,岂不效果相互抵销,何谈教育?当然,父母对孩子的批评方式可有差别,但必须口径一致,配合默契。

★如何下达指令孩子更易接受

指令和要求尽量清晰具体。如可以要求孩子。“见了叔叔阿姨你要问好。”而不是笼统地说。“你要对客人有礼貌。”

不要同时发出多重指令。像“赶快收拾玩具和你的书,整理好桌子,把手洗了来吃饭”这样的指令就往往会使孩子感到迷惑。

同样的指令只发一次。比如吃饭,叫一次孩子没有反应,即不再叫,父母再心疼,也要硬着心肠自个儿吃,不要担心孩子饿着,或吃凉的不舒服。当然,在父母这样做之前要正式明确地向孩子声明今后同样的指令只发一次。

指令中多用正性词,少用或不用否定词,有助于减少逆反和冲突,加大孩子执行指令的概率。如,变“不要贪玩”为“你玩10分钟就去学习”。

指令尽量简洁。给孩子的指令应尽可能简洁,字数不宜过多,以15个字以下为佯。

不唠叨,不提旧账。对孩子发出指令时,应该尽量避免唠叨和提旧账。

使用正式的语气和口吻。要求孩子做事的时候用正式的语气和口吻能够收到好的效果,如不呼孩子的小名,而呼其全名,甚至在其名字后加上“同学”“同志”,以增加孩子的自重感。

★如何表扬孩子

表扬要具体。对于孩子来说,表扬不能太笼统、模糊,不能简单地用“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你真棒”这样的一般赞语,而应对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的具体细节给予肯定,使孩子明白“好”在哪里。对孩子的表扬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

表扬的方式要变化。有的父母用多年不变的单一的表扬方式,孩子听着无味道,司空见惯不以为然,激发不了孩子良好的动机。时间一长,根本起不到激励孩子的作用,有时甚至引起孩子的厌烦。

表扬要看见过程。父母应该引导孩子重视努力的过程而不是成功的结果,激励孩子坚持不懈地努力争取。即便失败了,奋斗的经历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财富。只要孩子是“好心”就要表扬,再帮他分析造成“坏事”的原因,告诉他如何改进,这样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表扬要视情况而定。为了培养孩子的一些好习惯,起初,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进步了,一定要瞅准时机,着力表扬。慢慢地,等孩子在父母的表扬声中养成了习惯时,则需要减少表扬的次数。而且,表扬的间隔时间要长一些。直到孩子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或成绩时,再对其给予表扬。只有把握好了这样的节奏,才能发挥表扬的作用。

表扬要掌握好时机和分寸。孩子经过努力做出了成绩,或者他做完了他理所应当做的事情,他都应该得到赞美。但注意不要重复赞美某件事情,当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后,就可以适当减少对孩子这一方面的赞美。赞美孩子并给予适当的奖励,或是亲吻或是搂抱,都会给孩子以奇妙的力量。

★如何应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言出必践,树立威信。父母对孩子承诺的一定要兑现,对孩子禁止的一定要坚持。不能因为自己情绪好或者事情小而迁就孩子,这样才能建立父母的威信以及和孩子相处的规则,让孩子明确地感到父母言出必践。孩子所以耍赖,是因为他认为这样可以左右大人,如果父母让他确信耍赖无效,他以后就不会耍赖了。

真挚关爱,以理服人。在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的时候,第一,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不能这么做;第二,让孩子感到父母对孩子的爱意。

坚决地进行冷处理。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一旦被拒绝,往往会以哭闹要挟,这时建议父母要冷处理。先简单说清楚你拒绝他的理由,然后做自己的事情,对他的哭闹行为不予理睬。但是父母一定要留意孩子的安全。孩子的哭声确实让人心烦意乱,但父母此时应竭力控制自己不去哄劝他们。这样,孩子会从父母坚决的态度中了解到,哭闹是没有用的。反之,如果一哭闹你就妥协,那就等于在助长他提出更多的不合理要求。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父母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不稳定的心理特点,巧妙地将他的注意力引到别的事情上,使他在不知不觉中放弃原来的行为或愿望。

告诉孩子拒绝的理由。对于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父母应该明确地拒绝。所谓“明确”是指把拒绝的理由告诉他,而不应编造一些借口来骗孩子。

说了“不”就要坚持到底。对许多父母来说,最难的其实还是将“不”的态度坚持到底。父母应该学会“冷漠”,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一经表示拒绝,就不要再回头表示答应,就要坚持到底。

★如何让孩子发泄不良情绪

让孩子把心事都说出来。父母要告诉孩子把心事说出来。比如可以这样说。有什么事你不想告诉别人,但憋在心里又觉得不舒服的,你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把心事写出来,心里就会感到轻松一些;也可以学会向人倾诉,把自己的心事向你的好朋友、好伙伴,向自己的心理辅导老师倾诉。

在家里布置“发泄角”。孩子用粗笔涂鸦的方式消解愤怒的效果最好,其次是投掷小飞镖,或者投篮。

孩子发泄过后记得要拥抱他。不管对孩子造成困扰的是不是你,作为父母一定要明白单纯的发泄会让孩子倍感茫然,而发泄加拥抱的模式,才能令发泄之后的孩子感受到抚爱与亲情的注入。而后者,才是孩子成长为乐观主义者、并在成长中逐渐学会调控自身情绪的基础。

孩子的心里没有了负面的心理能量“作怪”,自然就会成为听话的好孩子了。

★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父母要以身作则。父母榜样作为一种具体的形象具有强烈的暗示和感染力量。父母不仅是一种权威,而且是孩子言行举止标准的提供者,父母的表现在很多情况下成为孩子的参照。父母要使孩子的言行有所遵循,切不可言行不一。言行相悖比对孩子放任自流效果更坏。古人云。“以教人者教已”要求在孩子身上形成的品质和良好习惯,父母都应具备。

父母要以身示教。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来规范孩子的言行。可是这种空洞的说教所起的作用往往微乎其微。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都会看在眼里对父母产生崇敬,并以父母为榜样模仿效法。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谨言慎行,以身示教,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

父母要说话算数。父母一旦答应了孩子的事一定要兑现,兑现有困难的事不要轻易许诺。如果父母经常言出不行,说话不算话,就会降低在孩子心目中的可信度,孩子对父母的崇信、敬仰与爱戴,就会由于失信次数而递减。再者,如果作为父母经常说话不算话,孩子也会下意识地效仿,对自己说出的话不负责任,便会成为他的一种不良习惯。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师。明智的父母都应该以身垂范,给孩子做出好的人生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