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效沟通(大全集)
3136300000084

第84章 亲子沟通,培养最了不起的孩子(2)

有的孩子常常说“我不行”。这种意识有两个来源:一是源于自我,叫做自我意识;二是源于他人,叫做外来意识。有些家长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不行。一位男生说:“我想学游泳,我妈妈说,你不行,你从小体弱,下水会淹着的!我想学炒菜,我妈妈又说,你不行,会烫着手的!我想学骑车,我妈妈说,你不行,会摔着的……不行,不行,我什么时候才能行?”这位妈妈看上去是十分爱护孩子,实际上是在害孩子。要是老对孩子说“你不行”,慢慢地,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真的什么都不行了。“我不行”在孩子的头脑中一旦扎下了根,孩子就会变得对做任何事都没有信心,会觉得离开了父母和老师寸步难行。所以,首先只有父母相信孩子能行,孩子才能觉得自己“我能行”。

比如,孩子参加各种比赛,之前家长要鼓励他:“爸爸妈妈相信你一定能行!”如果孩子输了,哪怕是最后一名,家长也要鼓励他说:“敢去参加比赛就是好样的!”让孩子赢得起,也输得起,帮助孩子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

“哈佛女孩”刘亦婷、《赏识你的孩子》中战胜耳聋成为大学生的周婷婷等成功的例子,无不证明鼓励和赞美在培养孩子中有着巨大的作用。西方的家长从不吝啬对孩子说“你很了不起”、“你真棒”、“你能行”等赞美之语,其目的就是使孩子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3. 对孩子说“自己的事情自己作决定”、“试着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自我服务的能力。当孩子老是想让你帮忙的时候,要对孩子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诸如这样的话语。

当孩子提问时,父母可以先反问孩子:“你觉得呢?”“你认为呢?”“为什么呀?”等等,来引导孩子先思考答案,再自行寻找答案。这样的方式可以加强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4. 对孩子说“孩子,你的进步很大,我为你感到高兴”、“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真正努力了”

当孩子拿着分数很低的试卷回家,父母首先应该表示对孩子的理解。要告诉孩子:“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真正努力了。”这才是恰当的教育方法。

面对孩子的问题,要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探讨产生的原因,提出严格的要求和建设性的意见和方法。允许孩子有尝试改进的时间,这样孩子就有被信任、被重视、被关爱的感觉。

5. 对孩子说“孩子,抬起你的头”

作为家长要经常分析并肯定孩子的进步和成绩,使他们的自尊心不断地得到证实。要绝对禁止孩子说自己“笨”,没出息、没信心等。要鼓励孩子以最充足的信心,最饱满的精神,最高昂的斗志,全力以赴,战胜困难。

6. 对孩子说“告诉自己,我能做到”

经常用激励性的评价来肯定孩子的每一点成功与进步,通过语言或表情的方式给予心理暗示,对孩子说“告诉自己,我能做到”等激励性的语言。让孩子相信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父母要教会孩子正视自己的弱点和缺陷。等到孩子心情较好的时候,可帮助孩子找到改正的办法,比如:“同学们笑你说话结巴,那么我们尝试寻找一些改善的办法吧,每当你要表达自己的意思时,不要激动和紧张,慢慢把话说清楚。”

有效沟通

“你真棒”这样肯定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正信息;“你真笨”这样否定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负信息。为了让孩子能够健康、快乐、进步,请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用积极的语言评价他,用理解的话语安慰他,用自信的话语鼓励他。

★请相信你的孩子

对孩子的信任是很多家长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在人们看来,信任似乎只存在于成年人之间,在成熟的人中间,更加强调信任的重要性,而对于孩子,信任好像并不太当回事儿。

在大人的眼里,孩子始终是个孩子,年龄幼小,心灵幼稚,即使做出了一件什么事情也会是在大人的教导和帮助下完成的,或者是孩子自己去寻求大人或小伙伴们的帮助,要孩子自己去把一件事情做得完美漂亮,几乎是不可能的。

然而,家长们在很多情况下低估了孩子的能力。当他们做完一件小事,哪怕是很微不足道的幼稚举动时,他们会兴高采烈地向大人们汇报成果,并期待着大人们的夸奖。可是,孩子们常常听到的评价是:“真的吗?”“这真是你做的吗?”“这么漂亮的画是你自己画出来的?”“肯定有不少小朋友帮助你了吧。”这种怀疑和不信任的口气让孩子的心理很失落,他们会想,怎么连自己的爸爸妈妈也这么说呀,或者自己在心里做着小小的抗争:“这真的是我自己完成的,不信你们去问问隔壁的……”“这次考试我真的拿了100分,不信你们看上面有老师的评语……”

家长们当然或许会将这样的沟通方式看成是玩笑而没当回事儿,最多在说完一句“真的吗”的后面再立即弥补回来:“我相信你,孩子,这确实是你做到的。”“可是,你能告诉我们,你是怎么完成这项任务的吗?”当家长们再次追问成功的原因时,却没想到孩子抱以冷漠的回答:“算了,我知道你们根本不会相信我的能力的。”这样的沟通方式是失败的。

所以,家长们在面对孩子的劳动成果时,千万别加上一句“真的吗?”这会大大地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热情,以后即使他们再获得了成功也不愿意和大人们分享了,而宁愿去找小伙伴们分享快乐。

父母给予孩子的爱,孩子是能够感知的,在孩子的心灵深处,他们会将这份深沉的爱牢牢地守护和珍藏着。孩子也有着感恩的心,懂得用孝心来回报父母给予的爱和关心。只是,每个孩子回报父母的方式不同,有的孩子善于将爱表达出来,有的孩子则会用行动默默地表现。家长们时常用成年的眼光和主观的判断去评价孩子的行为,这就会将孩子的心意误解,认为他们是在淘气或“另有企图”。

相信下面这则故事会给家长们带来深刻的思考和感动。

他最近单位太忙了,不得不出一趟差。因为要赶火车,没时间陪孩子吃早餐,他便匆匆离开了家。一路上他总担心着孩子有没有吃饭,一个人会不会害怕,会不会被别人欺负,他的一颗心没有一刻是放在肚子里的。即使抵达了出差地点,也不时打电话回家。没娘的孩子总是很懂事,孩子告诉爸爸不要担心。

因为心里牵挂不安,他草草处理完单位的事情,便匆匆地踏上了回家的列车。回到家时,已是半夜了。孩子早已经熟睡了,看见儿子一切都好,他这才松了一口气。旅途上的疲惫顿时向他袭来,让他全身无力,他恨不得裹住饥饿的肠胃,倒在床上赶紧睡着。正在准备就寝时,突然大吃一惊:棉被下面,竟然有一碗打翻了的泡面!碗里的汤汁浸透了被单,他实在忍无可忍了。

“小兔崽子!”他在盛怒之下,朝熟睡中的儿子的屁股,一阵狠打。“为什么这么不听话,惹爸爸生气?你这样调皮,把棉被弄成什么样了?我每天容易吗?忙完了单位的,忙家里的,回来后还不能睡个安神觉。”这是妻子过世之后,他第一次体罚孩子。

“爸爸,我没有……”孩子睁着惊吓的眼睛,呜呜咽咽地辩解着:“我没有不听话,这……这是我做给爸爸吃的晚餐。”

原来孩子为了配合爸爸回家的时间,特地泡了两碗泡面,一碗自己先吃了,另一碗则留给了爸爸。可是因为怕爸爸的那碗面凉掉,所以他灵机一动,把它放进了棉被底下保温。

爸爸听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紧紧地、紧紧地抱住了孩子。看着碗里剩下那一半已经泡涨的泡面,一个劲地嘟囔着:儿子,爸爸不好,爸爸吃,一定要好好地品尝这碗味道最好的面条……

孩子的心灵是纯真的,愿望是简单的,思想也是单纯的,可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总是与幼稚、调皮、惹事、不省心等联系在一起。其实,家长们在为孩子操心不已的感叹声中会猛然发现,孩子已经长大、懂事了。

孩子需要信任,经常得到信任的孩子会更加地信任他人,也会在信任中坚定自己的信念和信心。家长们的信任会给孩子带来无比巨大的力量,在这种力量的支撑下,他们的热情会更高,积极性也会更强,对目标的努力和成功会矢志不渝地坚持下去。

有效沟通

信任是亲子沟通最值得欣赏的一种沟通方式。没有比互相信任更令人欢心鼓舞的了,对孩子来说,你给予的信任就是他们成功的动力,就是他们能力的肯定。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和孩子一起成长

家长在伴随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与孩子之间谈话的内容及交流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从中也反映着两代人之间心理距离的变化。这就是很多家长在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时常会感到“牛头不对马嘴”,原本是关心孩子,可是他却不领情;想说点知心话接近孩子,却发现孩子心不在焉,甚至并不理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