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效沟通(大全集)
3136300000064

第64章 会议沟通,良性互动让会议圆满闭幕(2)

还有的领导喜欢在会议结束时说些“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之类的话,以为这样就维护了上下和气的团结局面;或是夸大其辞,说什么开了一次团结的会、胜利的会,上下一致,绝无二心;或是动辄上纲上线发一通什么对公司的前途命运具有决定意义之类的陈词滥调,这些只会让人觉得你不实事求是,招致反感,久而久之,对浮夸之风推波助澜,不利于好的会风的形成。其实,在总结时只要从实际出发,有成绩讲成绩,有问题讲问题,不但不会破坏组织团结,还会唤起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关心组织的存亡发展,形成更强的凝聚力。

有效沟通

选择符合会议气氛和参加者心理的会议方式,或以豪言壮语鼓舞人心;或感同身受坚定信念;或语意激昂痛陈利弊,这些都有助于强化会议精神,引起与会者的共鸣。

★尽量让每个人都参与会议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领导者在布置完一件任务后,觉得如释重负,但是发现执行起来并不是想象的那样顺利,许多人并没有真正领会会议上的意思,导致任务执行的中断或拖延。领导者常常对这种情况感到愤怒,但从来都不找自己的原因。

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开会的时候下面有人看报纸、聊天或者干脆闭目养神,整个会议显得十分懒散,只有领导一个人在台上滔滔不绝,这种会议还不如不开。开会的目的就是达到共同交流和解决问题的目的,如果都是领导者提出问题,再说出解决方法,下面的人不想也懒得想,“就这样吧,反正是你的责任”。

所以,要充分调动所有与会者的积极性,使整个会议活起来,有效率起来。

领导者应喜欢这样的开会形式,即领导者提出问题,不说出自己的解决方法,而是让大家自由发言,并进行辩论,这样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言,但是可以肯定每个人都在想,能达到这个程度,开会的效果也就有了。

让每个人参与会议有一些技巧:

1.开会的议题必须与与会的每个人都有关系或者他们都感兴趣

反对将与开会议题无关的人请到会场上,因为他们的无所事事会影响其他人,从而导致会议效果的降低。

2.领导者要创造一种有压力的气氛,迫使每个人都认真地听,认真地想

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领导者拿一张与会者的名单,可以随时请任何一位与会者起来简单发表一下对某某问题的看法,这样每个人都有一种压力,这种压力使他们不敢马虎。

3.领导者在开会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引导作用

比如可以在提出问题之后,再提出若干种解决办法,让参与者广泛地讨论,找出最合适的方法;在讨论者分歧太大时可以适当地做一些引导,尽可能使与会者统一起来。

4.领导者主持会议讨论的过程中应不时对参与者的发言进行肯定或表扬

即使有时这些发言毫无作用,只有这样才能鼓励更多的与会者踊跃发言,而这位发言者会在表扬与肯定的鼓励下进一步思索,或许会想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有效沟通

每个领导者在主持会议的时候,不仅有进行决定、发布命令的权力,更有调动全体与会者真正参与会议的义务。只有全体与会者真正参与到会议当中,会议才有效率,才会出成果。

★巧引话题,让会议有序进行

如果把会议搞成一言堂,主持人在上面唱独角戏,就失去了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的本意,也不利于充分发扬民主。领导的水平并不体现在以个人权威将自己的意图强加于人,虽然要有“唯我独尊”的威仪,但在方法上要注意灵活多变。在会议上要善于提问,积极引导,使会场呈现出一种生动活泼、毫不拘谨的局面,才有可能从各种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与活跃的讨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无人发言或一部分人毫无反应的现象。无人发言可能是人们对某个问题还似明非明,难以发表看法。你不妨以这样的话语加以点拨:“这个问题正面一时看不清,假如反过来看呢?从它究竟有多少弊端的角度看,是否应下决心解决呢?”

对于沉默不语的人可以试试激将法:“老黄,您今天一言不发,看来是想‘金杯漱口了’!”旁边可能会有人接口:“老黄向来能说会道,今天怎么会甘拜下风呢?”这样一激,老黄还能不一吐宏论吗?或者你可采用迂回方式引他开口:“老黄,你一直保持沉默,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对方可能会予以反驳,你正好顺水推舟:“那你就是有不同意见了,说出来让大家听听吗?”有时也可以就某人的发言因势利导,引导大家顺此深入讨论:“老郑认为我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不在于严格考勤、考试上,而在于联系实际改进教学方法,说得很有道理。大家对此议论一下吧!”对老郑是个鼓励,大家讨论也有了方向,会议就会深入一步。

主持人打开局面,引导会议进行的技巧水平取决于他的认识水平和良好的思维能力。主持人要能够洞察现场情势,抓住众人共同关心的话题,广开言路。可以身先士卒,带头发言,为他人作好铺垫;也可以语调亲切,言语诙谐,吸引与会者的注意力,使那些持漠然态度者也能积极投入;也可以层层设问,启迪思考,借助“头脑风暴”倾听更多意见。

有效沟通

会议局面的展开有赖于领导者的引导能力,但在根本上还在于领导者应具备较好的素质。

★营造氛围,开一个高效的圆桌会议

会议的顺利进行有赖于良好会议气氛的营造,精彩的开场白可以使与会者感到要讨论的是与人们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或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这样就能刺激与会者的兴奋点和吸引其注意力,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将会议导向圆满成功。会议的类型多种多样,不同会议所需的气氛也不同。征求意见会要求各方畅所欲言,集思广益,需要的是生动、热烈的场面;研究解决问题的会议需要的是严肃、庄严的气氛;欢迎会上语言要热情洋溢;欢送会上,言语中就要流露出依依惜别之情。

营造会场气氛,调动人们的情绪,不是靠大喊大叫,粗声粗气。例如,某厂为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工序间衔接不畅的问题,拟就个别班组存在的“磨洋工”现象进行批评,领导上来就说:“今天把你们找来,就是让你们知道,你们拖了厂里的后腿。你们说该怎么办呢?”剑拔弩张,“严肃”的会场气氛够浓的吧,可这样不问青红皂白地一通发作,甭说引起对方共鸣,恐怕求得合作都很难。会场成了战场,这会怎么开!

因此,领导者要用好会议这个工具,提高会议的效率,就必须做到会议十戒:

1. 每一个会议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不开无目的的会议

即领导者在开会之前首先要明白要干什么,还要让即将参加会议的成员明白这次为什么开会,以做好准备。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就不要开会。特别是临时性会议。除此之外为了进行正常、连续的交流与接触,组织例会是不应该间断的。

2.每个会议只应解决一个中心议题,不开有许多议题的会议

可能有许多人不理解:开一场会,不是解决问题越多,效果越好吗?而且开一次会,召集、组织工作也花时间。其实,多议题会议使与会人不能把握会议的重点内容,觉得这一点也重要,那一点也不能忽视,结果很可能只对其中某一点印象最深,而冲淡了其他的方面。一个会议讨论的点太多,特别是任务太多往往会引起厌烦情绪,达不到预期的会议效果。

3.会议前必须有充分的准备,不开无准备的会议

除非特殊情况,开会最好不要搞“突然袭击”。领导者要有准备,怎样主持好这个会议使之达到预期效果;与会者也要做好准备,以最清醒的姿态接受会议传递的信息并及时反馈。

4.只开非开不可的会议,不开可开可不开的会议

这里的“会议”和第一条一样是指临时会议,不要芝麻大的小事也召集一次会议,因为这样久而久之,会降低与会者在会议上的兴奋程度。

5.会议的参加者必须与会议的主题直接相关,与主题无关的不要参加会议

这里所讲的是会议的参与者的问题,不要有“会议闲人”的存在,不要让参与不参与都一样的人参加会议。

6.开会时,不作离题的讨论而要围绕中心发言,领导要发挥好引导的作用

一旦发生发言离题的现象要及时地纠正,把与会者的讨论焦点一直投在会议的中心主题上。

7.表明观点应简洁明了,会议不能容许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话题

这样领导者可以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也消除了与会者那种懒散、不求见解独到的心理。

8.会议一定要有决议,不开无决议的会议

即使本次会议暂不能决议,也要宣布暂时休会,并应宣布下次会议的进一步要求,关照大家提前准备。

9.会议应该杜绝两种相反观点的激烈争吵

会议应该提倡各抒己见,但绝不能陷入两种相反观点无意义、无结果的争论之中。如果发生这种情况,领导者应让他们各自保留意见,在会后再作讨论,不要占用别人发言的时间。

10.会议应该禁止与会者频频进出会场

因为这样会影响与会者的情绪,分散注意力,影响会议的效率。会议的效果也会因此受到损害。

有效沟通

优秀的领导者,当他主持一次会议的时候,总是十分清楚会议的特定目的是什么,或者应当是什么。他在会议上就会牵着众人绕着自己的目的转,取得会议的高效率。他不能容忍某一个人滔滔不绝,而是让每一个人都有发言的兴趣及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