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效沟通(大全集)
3136300000063

第63章 会议沟通,良性互动让会议圆满闭幕(1)

任何领导者,既然是指挥者,要依靠众多的人来工作,会议则必不可少。会议是上下交流的机会,是领导者发出信息并接受反馈的机会,是实施管理的主要工具。一个良好的会议,不仅需要会议的主持者超强的组织能力,更需要与会人员的配合,在严谨而有序中完成沟通,实现会议的目标。

★会议的沟通功能

就一般与会人员来说,最基本的是要按时到会,遵守会议纪律。开会时要尊重会议主持 人和发言人。当别人讲话时,应认真倾听,可以准备纸笔记录下与自己工作相关的内容或要 求。不要在别人发言时说话、随意走动、打哈欠等,这是失礼的行为。会中尽量不离开会场,如果必须离开,要轻手轻脚,尽量不影响发言者和其他与会者,如果长时间离开或提前退场,应与会议组织者打招呼,说明理由,征得同意后再离开。

在开会过程中,如果有讨论,最好不要保持沉默,这会让人感到你对工作或对单位漠不 关心。想要发言时应先在心里有个准备,用手或目光向主持人示意或直接提出要求。发言应 简明、清楚、有条理,实事求是。反驳别人不要打断对方,应等待对方讲完再阐述自己的见 解,别人反驳自己时要虚心听取,不要急于争辩。

参加大、中型会议应穿着整洁,提前一点到达会场,服从会议组织人员的安排,讲究礼 节。

坐在主席台上的人应按要求就座,姿态端正,不要交头接耳,不要擅自离席。当听众鼓掌时也要微笑鼓掌。会议上有发言任务的人,仪态要落落大方,掌握好语速、音量。注意观众反应,当会场中人声渐大时,则标志着你该压缩内容,尽快结束了。发言完毕应向全体与会者表示感谢。与会者即使对发言人的意见不满,也不可吹口哨、鼓倒掌、喧哗起哄,因为这些行为极其失礼。

有些发言者话太多。他们喜欢自己说话,似乎要利用每次会议来垄断讨论。对于这种情况,主持人出于对发言者的尊重,一般不应当面直说,而应寻找机会作出巧妙的暗示。如果他发言了,给他适当的时间,然后说,“你提出的几点很好。现在让我们听听其他人的。”以此打断他。如果这一招不灵,就限定时间,比如,每人发言两分钟。若是任由这些口若悬河者不着边际、没完没了地长篇大论,结束讨论怕是要“等到花儿也谢了”。

有的人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习惯于与周围的人窃窃私语,这往往会干扰会议的正常进行。如果,交谈达到必须加以制止的程度时,你可以通过直接提问来试着打断交谈者,也可停止发言,等着他们安静下来。如果这也不管用,你可以对他们说:“如果你们有什么要说的,请大声说出来,好让每个人都能从你们的讨论中获益。”

与会者在针对某个问题展开讨论时,由于各自的学识、背景、素质、经验与价值观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作出的判断、提出的解决方案也不尽相同,与会者往往会各持己见,据理力争。这是讨论深入的表现。但如果意见已趋向集中,这时主持人就应适时终止争辩。否则,针锋相对的双方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既浪费了时间,又妨碍会议议程的进行。

在一些情况下,会议或许会成为发泄私人恩怨的场合,有人会利用它来给部门、单位的工作制造麻烦。作为领导,很可能会成为恶语中伤的对象,遭到攻击,你可能会恼羞成怒,大发雷霆,站出来和对方理论,这实际上已经偏离了会议的主题,也就不能达成沟通的目标。

有效沟通

作为会议主持,要保证会议完成既定目的,巧妙的语言技巧可以使你从不利境地中从容地走出来,避免一场无谓的争吵。

★当好会议的主持者

作为会议主持的领导者必须明确开会的目的,把握会议的主题,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成竹在胸,方可临危不乱,游刃有余,不至于处处捉襟见肘,被动挨打。尤其是会议的导入阶段是会议讨论的关键。

下面是会议主持的4个基本步骤:

1. 开宗明义,说好会议开场白

会议开场白不能拖泥带水,既要把开会目的讲明,又要把重点点出,使与会者有思想准备,为领会会议精神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又不能三言两语,草草了事,意不明,言已尽,给人以茫然之感,使与会者不明白会议的议题,失去对会议的兴趣。好的开头可以一下抓住与会者的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吸引人们继续听下去。就像看一部引人入胜的电影,开始就兴味盎然,人们自然急于了解下面的情节。

“现在开会了。请××同志作报告,大家欢迎……”“请同志们坐好,现在开会。第一项内容……”这是我们所经历的千篇一律的格式。这样开场陈旧死板,令人生厌。开场白要陈述的内容包括会议主题、目的、意义、议程和开法等是必不可少的,但这绝对不是要囿于程式,不加变通,而是要根据实际,因境制宜,灵活安排。

下面是一篇较为成功的欢迎词的开头,恰与上文中的实例形成对比:

“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古都洛阳迎来了第九届牡丹花会。热情好客的古都人民,诚挚地欢迎外国朋友、港澳台同胞和来自祖国各地的客人光临洛阳!……

主持人的欢迎词真诚感人,令人如沐春风,烘托出喜庆的气氛,遣词又恰到好处,让人感到与当时的场合相吻合而无媚俗之感。

2. 列好讲稿提纲,主持会议井然有序

我们开会往往是因为没有找到向人们传递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更好的途径。正因为如此,会议是为实现某种目的的一种重要形式,要有明确的议题和清晰的程序。会前把你要讲的事情列成提纲,保证会议沿着你的思路一步步进行下去,这实际上就是会议进程的程序。要牢记你希望大家会后知晓的思想或中心议题。你的主持要围绕这一主题。有些领导人为了死死控制住会议的进程,要求秘书为自己写稿子,拉条目,会上拿着讲稿一字一句地读,照本宣科,显得机械呆板。记住,念稿子是场灾难,不要照着念。列出发言提纲,发言时再详细讲,既不脱稿,又能离稿讲话,把讲稿上的内容变成自己的语言,才能令听者觉得亲切自然而非味同嚼蜡,才不至于让人觉得你生拉硬套,不顾会议实际情况只会埋头读稿子。

所以,要想不照本宣科,就要身体力行,做最充分的准备,保证心中有数。

3. 控制好会议时限,有效地控制会议的进程

会议的时间有其限度。一般会议的时间以2小时为限度,这是根据人的生理以及心理的条件设定的。超过2小时以上拖拖拉拉、松松散散的会议,只会增加疲劳而不会产生好的效果。为了保证在有限的时间获得满意的结果,作为主持的领导者有责任控制会议的节奏,有张有弛,既使与会者充分交流意见,又要避免发生互相扯皮的现象。

有效地控制会议的进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使各项活动尽可能地依照事先预定进程推进,不要轻易加以变更。在有限的时间内,围绕主题展开充分讨论,那种天马行空的“座谈”,只会使会议脱离轨道,进程缓慢。作为主持人,你可以说:“这是个颇有意思的意见。这对讨论我们的问题适用吗?”这样可能会使对方觉察到离题了,从而回到正道上来。

4. 善始善终,做好会议总结

做什么事情务求善始善终,成功的会议总结方式也很重要。“虎头蛇尾”会令与会者有草草收场之感,该明确的认识还模模糊糊,该布置的任务也没有落实,结果大家觉得无所适从,一切照旧。通过会议要收到的预想效果没有实现,白白浪费时间做了无用功。好的总结方式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强化与会者的记忆,统一认识,并再次鼓动大家的情绪,有效提高会议讨论的质量,巩固讨论业已取得的成果。

可以用总结归纳的方式把会议的主要成果提纲挈领地概括出来,加深与会者的印象。如说:“今天我们学习了×××文件,主要收获是……,弄清了以下问题……。现在,方向已经明确,路子已经找到,让我们今后在各自的岗位上大显身手吧!”这恐怕是最简单、最普遍的总结方式,清楚易懂,对与会者给予有效的指导。

想要一次解决所有问题是大不可能的,也可以用在本次会议中提出而还未得到解决的问题作启发,为下次会议作铺垫。如说:“今天大家提出不少问题,其中‘为什么上班时间网聊之风屡禁不止?’提得很及时很深刻,只是限于时间,今天没有充分讨论。请大家会后广泛收集材料,深入思考,以便下次再议。”解决原有问题,发现新问题,力求工作中更进一步。

会议结束时下达指令,作出工作布署,往往能令与会者心悦诚服地接受,并在会后立即付诸实施。因为会议讨论的过程,就是一个化解分歧逐渐求得统一的过程。人们对现状有了更为全面、清楚的认识,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达成了一致意见,领会吸收会议精神也就顺理成章了,领导者在总结中要直陈胸臆,当机立断。这时就不能还讲求含蓄委婉,支支吾吾,或以试探的口气“你看这么办行不行?”你是领导,决策要由你做出,不要给下属留下优柔寡断和做事拖泥带水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