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双方在订立新的行为契约或根本不需订立正式的行为契约上的作法可更自由。因为,双方对于行为契约的订立、记录及执行等细节都已有共识及默契,所以是否正式订立行为契约已不是很重要的事了。不过,如果双方在执行非正式的行为契约过程中,仍然时起争执,常为何时应给增强物,何时应出现目标等而意见相左的话,那么一份正正式式的行为契约还是必要的。
你如何使你所订立的行为契约逐渐地消失?
①
②
行为契约的格式
行为契约其实有很多种格式,下面的例子是为能清楚而具体的说明行为及结果而设计的格式。用在契约中的文词必须直接、具体、简单、明了、易懂,以便人人都知晓它的内容及用途。本章子中的其他部份是不需翻印的,但是下面这个格式如果你需要则可无限制影印,以便订立你自己的行为契约。
行为契约
行为结果
何人:
何事:
何时:
期望:
签名:日期
何人:
何事:
何时:
期望:
签名:日期
§§§第五节:“积极演练”技巧的运用
1辨明需要练习的行为
运用积极演练技巧,首先要确立欲演练的正确行为如何。如果选定的行为并非所需改正的正确行为,孩子会有被处罚的感觉,并非合理且符合需要的学习经验。
例一:用力关门行为
如果父母想改正孩子用力关门的行为,那么正确的演练行为应为下列那一种?
自我测验
①要他们向父母道歉。是否。
②责骂他。是否。
③要他轻轻地关上门。是否。
④向他说明为何不该用力关门。是否。
⑤要他去倒垃圾。是否。
在上例中,正确的演练行为应为要他轻轻关上门。演练的方式是要他走进房间内若干次,每次都在父母的督导下轻轻关上门。这种练习的方式可以保证孩子练习了正确的行为,此外,额外花费于走进走出、关门开门的时间与精力也会提醒孩子宁愿下次小心些。
在整个练习过程中,父母可能要注意孩子用力关门的原因。如果孩子系因进入时用力过猛或松手太快,父母应该特别指导与演练他错误的那部分;或者有可能因门栅太松或太紧等,那么亦应调整以适应孩子的力量与需要。总之,积极演练技巧鼓励父母及孩子发掘错误的原因所在。
例二:强迫性偷窃行为
如果一个智能不足的女孩常强迫性的拿养护机构中同住的其他智能不足孩童的东西,那么下列那些是可以训练她改正偷窃习惯的正确演练行为?
自我测验
①要孩子归还失物。是否。
②要孩子换另一个房间住。是否。
③要孩子整理自己的房间。是。否。
④要他向别的孩子要东西而非偷。是否。
⑤要孩子说出五个不应偷窃的理由。是否。
⑥要孩子向大人要与所偷之物类似的东西。是否在上列中,孩子应表现的正确行为,是当她想要某件物品时,她应向另一位孩童或大人询问是否可以借用他的物品。在执行积极演练技巧时,教师们要重复地督导她向另一孩童或大人要求分享物品,必要时并要指导她该说些什么及怎么做。这项练习可以让孩子体会到应如何有礼貌并有效地向他人要东西。在整个过程中,孩子可以习得他应该表现的行为。
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仅仅把孩子送往另一间房间,或者要她了解不应偷窃的理由,亦或要他归还失物、I表洁房间等都不可能让她学会适当地向他人要求东西的技巧。上述这些替代方式虽然也都很费时费力,但却只有积极演练技巧能达成“孩子以后该如何做”的目标。
辨明需用何种行为来做积极演练的正确行为,其重要性可由下例中阐明。
例三:踢足球的错误行为
大明是一个12岁的男孩,上学校体育课踢足球时颇感困扰。他跑得很快,可以很容易地追上对手,而且也知道足球的规则与玩法,但是当他要接球时,却常常接不住而掉在地上。所以老师常常生气地罚他跑操场10圈,或做30个伏起挺身,或者不让他继续玩。
自我测验
如果老师要用积极演练技巧来改正大明的行为,他该怎么做?
正确的答案是老师应该指导大明不断的练习接球。要他跑操场十圈,做三十个伏起挺身,或不让他玩,只会让大明觉得懊恼。只有接球练习才能教导大明正确的行为。
因为孩子需要较详细的指导或生理上的协助才可学会正确的行为,所以父母或教师就应该靠近他来督导他演练。最好是能站在他的身旁可随时给予指导与协助,直到练习达至正确快速的目标为止。
2单纯矫正或积极演练
如果问题行为并不严重,或发生率很低,或不是故意骚扰别人的行为,那么单纯矫正可能就足够了。但如果孩子经常性的不收拾他的衣物,在提醒多次后依然故我,这表示单纯矫正或光用口头要求是不够的。所谓的单纯矫正就是叫他不要玩了去收拾自己的衣物,而积极演练则不只是要孩子收拾衣物,而且要他收拾好几次,甚至可以要求他收拾每个房间。
例一:打破碗碟的行为
单纯矫正技巧所确立的正确行为与积极演练技巧所要求的正确行为可能不尽相同。例如孩子打破了碗碟,单纯矫正的要求可能只是要孩子把他补好或赔一个碟子,但是积极演练则需要孩子练习慢慢的、轻轻的、稳稳的拿住碗碟。
所以矫正的行为与积极演练的行为并不相同,但都很需要,因此在上例中,孩子不但要学习如何拿碗碟,也要为摔破碟子而有所赔偿。
例二:迟到行为
有些行为恐怕无法矫正,而只能用积极演练的方式训练。例如:孩子因为快迟到了,来不及告诉父母他的去处,他可以写纸条给父母说明他在哪里、何时会回家,所以他可以演练在离家前写纸条放在厨房桌子上的行为。
3重覆演练正确行为
我们已经了解积极演练的有效性有赖于充分的学习与花费的时间与精力。如果仅提供一次练习的机会,那么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相对也减少了,正确行为的发生率当然也减低了,所以积极演练需要若干的练习机会。练习的重要性可由下例中清楚说明。
例如摇头行为
可欣是一个八岁大的自闭性女童。她既不会说话,在个别化教学的学习中亦感困难。其中最大的障碍出于经常性的摇头行为。老师们不知道告诫了她多少次不要再摇头,也尝试过用忽视的策略,或在她不摇头的短暂时间内称赞她的良好行为,甚至责骂她及禁止她,但是都没有用,所以才决定采用积极演练技巧。
首先要避免对可欣生气,也就是说决不可施予责骂与处分。其次,要确立正确行为。老师们认为,要可欣的头保持静止状态且能依指令转动是他们的行为目标,所以,当可欣摇头时,老师坐在可欣的后面,轻轻的扶助她的头约十五秒左右不让她动,然后叫可欣自己把头仰起保持十五秒左右不动。每次当她摇头时就重覆这两个步骤达五分钟之久。在一星期内可欣摇头的次数比从前少了一半,显示出积极演练的确有效,但还不能彻底纠正她的行为。
因为尚未达到预期目标,老师们决定延长练习的时间至二十分钟为止。四天后头摆正不动且参与班级的教学活动了。由于她已能专注于教学,所以进步的很快,已升到较高程度的班级中学习。
自我测验
上例中,能使可欣的摇头行为完全摒除的要素为何?
假如你的答案是“延长练习的时间”,那就对了!
①延长练习的时间是否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是否。
②延长练习的时间是否需可欣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是否。
③积极演练技巧是否有效?是否。
④你认为可欣是否对做积极演练有些厌烦?是否。
⑤延长练习的时间是否有助于可欣停止摇头的行为?是否。
以上五题的答案都是“是”。
偶发或经常犯的错误
假如所犯的仅是偶发性或经微的错误,那么可能仅需很短的积极演练时间就足以防止未来错误的发生。但是以上述可欣的例子而言,因为摇头行为的形成已经累月而且妨碍了她的学习,所以需要较长的演练时间。同样的,前述的用力关门与无法接球的例子也是如此,需要更多的演练次数与时间,俾提供充分的练习机会且付与更多的心力与时间。
反之,如果孩子的错误仅系偶发的,譬如偶而忘记刷牙、收拾食物残屑等,也许一次的演练就足够了。
作业练习
从你自己犯过的错误行为记忆中,列举两种仅需一次积极演练的行为。
例一:
例二:
请列举二种需要多次积极演练的行为。
例一:
例二:
4错误发生后应立即实施积极演练
积极演练应尽快在错误行为发生后施行。立即施行可以干扰不良行为及错误的进行,也可防止未来不良行为再度发生的机会。
以学生的随便讲话与离座行为减少为例子,起初,老师要学生在下课休息时才演练正确的行为,结果孩子的不良行为由每天三十次减为每天二次。然后老师改在每次不良行为发生后立即至少实施一次演练正确行为,其余在下课后演练,结果不良行为再减至一天只有一次的发生。另一项立即实施积极演练的好处是使不良行为受到阻扰,防止了不良行为再度发生的机会。
自我测验
延误积极演练的时间会:
①使效果降低。是否。
②使错误有再度发生的机会。是否。
③能帮助孩子了解为何要练习正确的行为。是否。
上述1、2题答案为“是”,第3题答案为“否”。
(1)当父母不方便立即实施积极演练时有时,对父母及教师而言,立即实施积极演练确有极大之不便处。也许父母与教师当时有事或孩子在当时亦无法实施积极演练。
举例说明
下列子就会造成立即实施的不利:
1当孩子离家去赶搭校车时发生了不良行为。
2快要下课了,老师在一个三、四十个人的班级中交代回家作业,发现有一个学生欺负另一个个子较小的学生。
3当启智班的老师正带着一群学生由一幢教室走到对面另一幢教室时,发现一个学生正在挖鼻孔。
如果有上述情形,最好能愈快实施积极演练愈好,就像前述老师利用下课时间来实施积极演练一般。
作业练习
在下列例子中,我们应在何时给予孩子积极演练的机会?
①当孩子离家去赶搭校车时发生了不良行为。
②当老师在大班级课堂上交代家庭作业时,有一个学生正在欺负另一个学生。
③当老师带领一群智障学生在外时,看见其中一个学生正在挖鼻孔。
在上述例子中,老师也许没有充分的时间来实施积极演练技巧,但是如果能提供一次简短的练习,不但可阻扰了不良行为的持续性,亦可让孩子马上尝到表现不良行为的后果。例如:看到智障学生在挖鼻孔时,老师可要求学生用手帕擤鼻子一次,等到达目的地后再要学生多演练几次正确的行为。
你如何在下列极短的时间内立即实施积极演练:
①在快下课前老师看到学生的吵闹行为?
②父母发现孩子在赶车上学前乱丢垃圾在地上?
假如你认为只要先做一次简短的正确行为演练,那就对了!
(2)对父母或教师的方便性
因为在积极演练过程中,需要父母的督导,所以父母或老师需另在方便的时间内安排演练的机会。既然我们知道立即实施积极演练有时会打断父母或老师的讲课、领队、出家庭作业、打电话、或其他活动的进行;同样的对学生而言,立即演练也会干扰他们必要活动的进行,如赶搭公车、做作业、做家庭事等等。所以另行安排时间有其必要性。
(3)安排积极演练的时间
上述问题解决之道是:仅需立即给予一次简短的演练,以便及时阻扰或矫正不良行为的发生,过后则需提供大量练习的机会。至于时间的安排,需配合教师或父母方便的时刻,同时亦要不影响孩子学习活动的进行。
举例说明
对老师而言,较适宜的时间可能为:
○早读时。
○放学后。
○下课休息时。
○其它同学写作业时。
○自习时。
□你是否还能举出一些老师方便的时间?。
对父母而言,较方便于督导的时间为:
○晚餐后。
○晚餐后且碗碟皆已洗好。
○星期六上午或下午。
○星期日上午或下午。
○家事已作完后。
○父母下班后。
□试再举一些对父母方便的时间:
(4)孩子的时间安排
要选择一个对子女学习产生最少干扰的时间,最好是在休闲或从事娱乐活动时实施,例如:
○看电视时
○玩玩具时
○打球时
○躺在床上休息时
○无所事事时
□试举一些对你的孩子最少干扰而对你最方便的时间:
5对正确反应的赞赏
(1)积极演练过程中给予的赞赏
当孩子在进行积极演练时,一定要注意给予他们鼓励与赞赏的次数是否妥当。如果父母给予子女过多的赞赏与食物酬赏,子女可能会因想获得这些而故意产生不良行为。
例一:如厕训练
民雄的妈妈用积极演练技巧欲训练民雄自行如厕。每次只要民雄有尿裤子的行为出现,妈妈一定要他从尿尿的地方跑到厕所,在厕所内脱下裤子在马桶上坐一会儿,再穿好裤子跑回原位,这样来回练习三十次。每次练习一次后,妈妈会给民雄一杯饮料,称赞他并抱抱他,而民雄的尿裤子行为仍持续存在。但当赞美、食物、及拥抱都去除之后,民雄的尿裤子行为立即停止了。显然地,增强物的运用反而造成了民雄故意尿裤子的行为。
在整个积极演练过程中,我们不能把加馈完全去除掉,因为孩子会不知道他的演练是否正确,所以我们要遵循的回馈原则是:在积极演练过程中仅需给予简单的回馈,而不必给予过多的称赞与酬赏。用很自然的态度告诉子女做的完全正确或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就足够了。
下面这个例子,说明了在积极演练过程中适当给予赞赏的时机与份量。
例二:适当的进食行为
这是一岁半的儿童的一项适当的进食训练方案。机构人员要学童们达成的目标包括:单手拿杯子,而用另一只手去拿食物或放在膝盖上;要他们用刀叉而非双手抓食物;使用适当的餐具进食;在口中食物已嚼食完毕后再吃另一块食物;紧紧的抓住餐具,不致让食物外溢;把餐巾放在膝上;如果吃到嘴巴外或衣服上要擦干净。
当方案结束后,虽然大都分的院童都已能适当进食,但仍有数位学童有错误发生。为了要确定学童是否已能自动自发地正确进食,训练人员在每次进餐时会来回巡视,称赞与抚慰能正确进食的学童。
当训练人员发现有院童犯错时,会立即要求院童演练正确的进食行为,且以避免过多称赞的方式来回馈他们的演练,俾使院童不致以故意犯错制造演练机会来获取赞赏。
当院童用双手举杯喝牛奶时,训练人员会告诉学童这是不对的,并要学童演练数次单手举杯放在口旁的动作,口头指令相当简捷,仅需说:“拿起杯子靠近嘴巴”及“对了!”就够了,不必抚慰、过分称赞、及用其他的酬赏。在每次演练过后,再重覆一次所有的口头指令,不要让孩子在每次演练时喝杯内的牛奶,只需用单手举杯靠近嘴巴即可。
同样地,假如错误是发生在食物外溢方面,也要学童练习数次用汤匙盛物靠近嘴旁的动作,口头指令亦仅需说:“舀一点点”、“对了!”“再次一次”,不必给予其他的称赞与抚慰作业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