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幸福达人养成计划
312000000008

第8章 寻找幸福(2)

至近代,著名学者梁漱溟在对东西方文化做了比较分析后认为,中国人的心态中有一种近似惰性的幸福感。他认为中国人很安分知足,享受他眼前所有的那一点,而不作新的奢望,所以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始终是简单朴素的,但精神生活却并不贫乏。他说:“西洋近百年来的经济变迁,表面非常富丽,而骨子里其人苦痛甚深……中国人的一切起居享用都不如西洋人,而中国人在物质上所享受的幸福,实在倒比西洋人多。盖我们的幸福乐趣,在我们能享受的一面,而不在所享受的东西上——穿锦绣的未必便愉快,穿破布的或许很乐;中国人以其与自然融洽游乐的态度,有一点就享受一点,而西洋人风驰电掣地向前追求,以致精神沦丧苦闷,所得虽多,实在未曾享受。”

幸福是发动机

幸福的人是令人羡慕的,不仅因为他们总是享受着愉悦的状态,更因为幸福可以促进他们的成长、帮助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维持其身体健康。

首先,幸福的人更愿意和人交往,这样他们便有可能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资源,如朋友的帮助、同事的支持、领导的赏识等,从而拥有更多发展自身能力的机会;而不幸福的人倾向于使用某种自我防御的行为方式拒绝与他人交往,以致阻碍了自身的发展。此外,幸福的人更可能产生审视自己生活状况的意愿,因此他们可能以新的更积极的方式来看待自己及周围的世界,从而持续不断地改进自己的生活,使自己更加幸福。

其次,幸福的人总是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而处于积极情绪中的人往往会表现出整体知觉加工的倾向——注意的广度更大,表现出更优的坚持性和灵活性,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调用更多的资源,更具有好奇心,更愿意在新环境下做出探索行为,而且,积极情绪状态能够引发更富有创造性和灵活性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幸福的人更可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最后,幸福与否也会影响人的健康状况。众所周知,频繁的生气、恼怒、抑郁会导致人的肠胃疾病、心血管疾病、脑部疾病和皮肤疾病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那些长寿的老人总是心态平和的、安详的、满足的、幸福的。美国心理学家丹纳(Danner)曾对180名修女进行了为期半个世纪的研究,发现:在最幸福的1/4修女中,有90%的人寿命超过了85岁;而在最不幸福的1/4修女中,只有34%的人活到这个年龄。也有其他研究发现,乐观者比悲观者的平均寿命长19%;65岁以上的老人,幸福者能够活下来并能够生活自理的概率是不幸福者的2倍。可见,幸福是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