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论语(大全集)
3115700000033

第33章 子罕篇第九(3)

9.18子曰:“吾未见好德①如好色③者也。”

注释

①德:仁德。②色:美也。

译文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喜好仁德像喜好美色一样的人。”

名家注解

张居正注:“人若能以好色之心好德,则如《大学》所谓自慊而无自欺。推之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又何难哉?孔子此言,其勉人之意深矣。”

解读

鲁定公14年,卫灵公和其夫人南子同车出游,为了提高自己的名声却把孔子放在后车上,招摇过市。孔子感到十分耻辱,于是很感慨地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这句话显然是孔子感叹当时社会道德观念淡薄。

喜好美色是人之常情,它是人类潜意识的心理本能。但是,美色容易使人意志消沉,错失人生正途;并且美色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无论多么沉鱼落雁的美色终究会有容颜衰老的一天。然而,美德就不同了。美德不仅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且美德修养的时间越久就越受人欢迎。美好的道德能够提升人生的价值,促使人们心智成熟。爱好美色是心态健全的表现,爱好美德是仁义君子的追求。在好色与好德之间,我们应该平衡好二者的关系。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关键不在于美色,而在于美德。拥有美好的道德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追求!

9.79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箦①,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③也。

注释

①篑:土筐。②往:坚持下去,一往无前。

译文

孔子说:“譬如堆土成山,还差一筐完成,就停止了,这是我自己半途而废。

譬如用土平地,虽然只刚倒一筐土,但是如果继续下去,那是靠我继续坚持啊!”

名家注解

朱熹注:“书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夫子之言,盖出于此。言山成而但少一篑,其止者,吾自止耳;平地而方覆一篑,其进者,吾自往耳。盖学者自强不息,则积少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其止其往,皆在我而不在人也。”

张居正注:“大抵人之为学,莫先于立志,所谓止吾止者,其志隳也。志一隳,则何功不废?进吾往者,其志笃也,志一笃,则何功不成?故汤圣人也,而仲虺犹以志自满为戒,高宗令主也,而傅说犹以逊志时敏为言,武王之学可谓成矣,召公犹防其玩物丧志,而譬之于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夫子之言盖防于此。有事于帝王之学者,可不坚持其志哉?”

解读

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

进退成败都在自己,我们不能把进退成败的原因推之于外在的因素,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努力把握自己,把自己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当然不是否定外部条件和环境的作用,而是,一切外部条件、环境和机遇也都是靠自己去创造、形成和抓住的,一切都要通过自己本身而起作用。要想成就事业,就要有坚持到底、百折不挠的精神,还要树立坚定不移的执着信念。进退成败的关键就是自己能不能坚持到底,是否能不前功尽弃不半途而废。可见,主观因素在人的成长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9.20子曰:“语之而不惰q旨,其回q曼与!”

注释

①惰:懒惰,懈怠。②回:指孔子弟子颜渊。

译文

孔子说:“听我的话而始终不懈怠,大概只有颜回吧!”

名家注解张居正注:“观孔子以不惰称回,以不厌自处,可见圣贤造诣,都自勤学中来,读者所当深玩也。”

解读

颜回是好学的典范,他能够闻一知十,并且十分谦虚,孔子非常赞赏他。颜回听孔子讲课,总是聚精会神,专心致志,从不懈怠,这也是他“好学”的具体表现。

学问和道德的修成,并非二日之功,而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不论命运如何,我们都不能放弃努力。即便结果可能无所成就,只要我们心怀希望,不懒惰不懈怠,就不会留下悔恨。

9.21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①也,未见其止②也。”

注释

①进:前行进步状。②止:停止不前。

译文

孔子谈到颜渊,说:“可惜啊!’我只看见他不断地进步,没有看见他停止过。”

名家注解

朱熹注:“颜子既死而孔子惜之,言其方进而未已也。”

张居正注:“盖人或资禀有限,则欲进而不能,或立志不专,则进锐而退速。故能进为难,进而不止者为尤难。惟回之为学,真能勇往直前,惟日不足,必欲造乎精微纯粹之域而后已,吾未见其有止息也。夫进而不已,则其进未可量,虽至于圣人不难,而今不幸死矣!岂不深可惜乎?孔子深惜颜回,亦勉励门弟子之深意义也。”

解读

颜渊是孔子的学生中十分勤奋刻苦的一个,他对物质生活几乎没有什么要求,而是将全部精力都用在追求学问和修养道德方面。孔子很了解他,他在思想、人格和智慧等方面都不停地进步,孔子对他抱有很大的希望。但是很不幸,颜渊英年早逝,只活了二十岁。所以,孔子深为痛惜。《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颜渊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颜渊去世后,孔子对他大约有两次评价,一次是《雍也篇》中,哀公问弟子中有哪一个好学,孔子回答说:“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另一次则是本章的评价。孔子认为在他的众多弟子之中,只有颜渊能够达到“好学”的程度,所以,孔子经常以颜渊为榜样教育其他学生。

进德修业和功课学问都要求具备自强不息、坚持到底的精神。所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是这样,修养仁德也是如此。如果不寻求进步,就要退步;人没有进步停留在原地,同样也是退步。我们应该像颜渊那样,只知进取而不知停留,成为自强不息的楷模。

9.22子曰:“苗而不秀①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注释

①秀:稻、麦等庄稼吐穗扬花叫秀。

译文

孔子说:“庄稼只长苗而不开花的情况有,只开花而不抽穗的情况也有。”

名家注解朱熹注:“谷之始生日苗,吐华日秀,成谷日实。盖学而不至于成,有如此者,是以君子贵自勉也。”

张居正注:“诚能戒始勤终怠之失,为功深力到之图,则进退不已,未有不底于成者,是在自勉而已矣!”

解读

据说本章是孔子为悼念颜渊而发的感叹。孔子以庄稼的开花和结果来比喻一个人从求学到做官的过程,有的人很有才能,但是却不能始终如一,最终没有达到做官目的:有的人与之相反,但这两种人做事都是半途而废。孔子的这句话旨在启示我们:做人做事都要善始善终。

苗而秀,秀而实,循序而进,有始有终。真正的成就是循序渐进取得的,所以我们都应该具备一颗善始善终、持之以恒的心。凡事不能投机取巧,想依靠天资而不努力,最终只会流于平庸。想要取得大成绩,就要扎扎实实地辛勤付出,内心浮躁心存侥幸是不可取的。我们总想取得骄人的成果,所以每天都忙忙碌碌,东奔西走,但是,不是每一粒种子都会发芽,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所收获。面对挫折和失败,很多人中途放弃了,实在是很可惜。由此可见,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去奋斗,善始善终,竭尽全力。我们应当抱持“只要不放弃,就会有希望”的心态面对人生中的一切事情。

9.23子曰:“后生①可畏,焉知来者②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注释

①后生:指年轻人。②来者:指将来、未来的时日。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是可畏的,怎么知道他将来赶不上现在呢?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而没有名声,那他也就没什么可畏的了。”

名家注解

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安知其将来不如我之今日乎?然或不能自勉,至于老而无闻,则不足畏矣。言此以警人,使及时勉学也。”

张居正注:“盖四十、五十乃君子道明德立,学有成效之时,于此而犹无可称,则终不免为庸人之归而已,又何足畏之有?可见人之进德修业,当在少壮之时,若少不加勉,则英锐之年,不可常保,迟暮之期,转眄而至。虽欲勉强向学,而年力已衰,非复向时之有得矣,悔之亦何及哉?古语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以大禹惜寸阴,高宗务时敏,欲为圣帝明王者尤所当汲汲也。”

解读

年轻人是不可轻视的力量,他们年富力强,精力旺盛,记忆力好;如果能勤奋好学,其势便不可阻挡,常常后来居上。而一个人如果到了四五十岁的年龄还没有名声,就是“人到中年万事休”了,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力争上游了。孔子的这段话对年轻人既是鼓励,又是鞭策。鼓励年轻人应当珍惜青春的宝贵时光,努力学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鞭策年轻人奋发有为,自强不息,不要虚度青春年华,到中年时仍默默无闻,一无所成。

毛泽东曾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入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这正是“后生可畏”的形象写照。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化,只要年轻人勤奋刻苦,就一定会超越前人,取得更大的成就。“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我们的年轻人还在等什么呢?珍惜光阴,发愤图强吧,美好的将来属于你们!

9.24子曰:“法语之言①,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②,能无说③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④如之何也已矣。”

注释

①法语之言:法,指礼仪规则。这里指以礼法规则正言规劝。②巽与之言:

巽,恭顺,谦逊。与,称许,赞许。这里指恭顺赞许的话。③说:同“悦”。④末:

没有。

译文

孔子说:“合乎礼仪准则的话,能不服从吗?但改正错误了才是可贵的。迎合自己心愿的话,能不高兴吗?但分析思考才是可贵的。高兴而不思考,服从而不改正,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名家注解

朱熹注:“法言人所敬惮,故必从;然不改,则面从而已。巽言无所乖忤,故必说;然不绎,则又不足以知其微意之所在也。”

张居正注:“盖人有不闻善言的,犹望其闻而能悟。今既顺从喜说,有挽回开导之机了,却依旧不能改绎,与不曾闻的一般,则虽言亦何益乎?所以说吾末如之何也已矣,亦深绝之词也。按孔子此言,乃人君听言之法。盖人臣进言最难,若过于切直,则危言激论,徒以干不测之威,若过于和缓,则微文隐语,无以动君上之听。是以圣帝明王,虚怀求谏,和颜色而受之。视法言则如良药,虽苦口而利于病,视巽言则如五谷,虽冲淡而味无穷,岂有不能改绎者乎?人主能如舜之好察迩言,如成汤之从谏弗睇,则盛德日新,而万世称圣矣。”

解读

孔子告诫我们,听从那些符合礼法准则的话,并且要真正依照礼法的规定去改正自己的错误;喜欢听迎合自己心愿的话,要仔细思考辨别顺耳之言的是非真伪。

谁都喜欢听迎合自己的话,可是不要忘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这是对我们现代人仍然受用的忠告。

法语之言就是忠言,听起来不那么入耳,但却有利于我们的行动。而听忠言的关键是要将听到的话牢记在心里,并落实到行动上。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听恭维夸赞自己的话,厌恶别人的忠诚敬告,这就给了巽与之言大行其道的机会。生活中,我们很容易接受别人的溢美之词,听到恭顺赞扬的话,就不胜喜悦,甚至忘乎所以。圣人告诫我们应该正确地分析对待这些溢美之词,不能光喜悦而不分析。阿谀讨好的话往往蕴藏着害人的“陷阱”,我们必须冷静分析,辨清是非,千万不能被它吹捧得昏昏然。

9.25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①注释

①此章系重出,见《学而》篇第8章。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