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人,也免不了受到一些人的伤害。如何处理这些伤害,也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需要面临的问题。对待伤害,理性的做法是:原谅但不遗忘。原谅是为了今后更好地生活,也为了不给自己的心灵增加负担;不遗忘则是为了下一次不再受到相同的伤害。
宽容,一种疼痛的过程
哲人说,宽容和忍让的痛苦,能换来甜蜜的结果。
这句话说得诚恳而有深度,宽容是痛苦的,它意味着放弃心中的愤懑不平,将往日的种种侮辱和痛苦生生咽进肚里。这位哲人能体会到宽容者内心的矛盾和波动,是从人的内心出发,十分诚恳;同时,他又指出了宽容的必然性,因为宽容最终会换来甜蜜,而不宽容则只能给人带来更多的痛苦。即使是从追逐快乐甜蜜远离痛苦这一“趋利避害”的简单本性出发,我们也应该在他人的伤害面前选择原谅。的确,宽容是我们面对伤害应有的态度。
现实生活中,难免会发生这样的事:亲密无间的朋友,无意或有意做了伤害你的事,你是宽容他,还是从此分手,或伺机报复?有句话叫“以牙还牙”,分手或报复似乎更符合人的直觉本能。但这样做了,怨会越结越深,仇会越积越多,真是冤冤相报何时了。
一般人总认为,做了错事得到报应才算公平。但英国诗人济慈说:“人们应该彼此容忍,每个人都有缺点,在他最薄弱的方面,每个人都能被切割捣碎。”每个人都有弱点与缺陷,都可能犯下这样那样的错误。作为肇事者,要竭力避免伤害他人,但作为当事人,要以博大的胸怀宽容对方,避免消极情绪的产生,并让彼此回到和谐的状态中来。
芝加哥人茅谭在林肯竞选美国总统期间百般刁难,不时发出批评之声。林肯当选之后,为芝加哥人茅谭在大饭店举行了一个欢迎会。林肯看见茅谭正站在角落里,虽然他曾大声辱骂过林肯,林肯却仍然很有风度地说:“你不该站在那儿,你应该过来和我站在一块。”
参加欢迎会的每个人都亲眼目睹了林肯赋予茅谭的荣耀。也正因为此,后来,茅谭成为林肯最忠诚、最热心的支持者了。
原谅正是消除矛盾的有效方法,冤冤相报抚平不了心中的伤痕,它只会将伤害者和被伤害者捆绑在无休止的争吵战车上。甘地说得好,如果我们对任何事情都采取“以牙还牙”的方式来解决,那么整个世界将会失去色彩。对志趣相投的一些人来说,只有彼此互相谅解,才能共同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坚持原则,该原谅时再原谅
在武则天统治时期,有个丞相叫娄师德,史书上说他“宽淳清慎,犯而不校”。意思是:处世谨慎,待人宽厚,对冒犯自己的人从不计较。
他弟弟出任代州刺史时,娄师德嘱咐说:“我们弟兄受到的恩宠太多了,这是要遭人嫉恨的。你想过没有,怎样才能保全自己?”弟弟回答说:“以后,有人朝我脸上吐唾沫,我擦干就是了,你尽管放心吧!”
娄师德忧虑地说:“我不放心的就是这点!人家吐你脸,是生你的气,你把唾沫擦掉,岂不是顶撞他?这只能使他更生气。所以,人家唾你,要笑眯眯地接受。唾在脸上的唾沫,不要擦掉,让它自己干!”
在封建社会,娄师德这种“唾面自干”的做法一直被传为美谈。然而,在今天看来,这种不辨是非、不讲原则的一味忍让、屈从,以求保全自己的做法,并不是真正的宽容。这是因为,不加分析地对一切凌辱、欺压统统忍受、退让、委曲求全,只能起到纵容邪恶势力、助长恶风邪气的作用。这样的“委曲求全”实际上与“姑息养奸”没有多大区别。我们提倡的宽容,是指在一些非原则问题上不要斤斤计较,睚眦必报。在涉及全局和整体利益的问题上要坚持原则,严于律己,要避免打着宽容的幌子做老好人而损害全局或整体的利益。
而且,这种“唾面自干”的做法也包含了一种忽视自尊或者用屈辱换取安宁的不良心态,这极其不利于自我身心的健康发展。如果真的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就要坚持原则,只在该原谅的时候原谅,并在原谅的同时,让这件事在记忆中存档,避免以后再受同样的或者类似的伤害,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正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