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二十几岁要懂得的人生经验(大全集)
3105900000061

第61章 用你的双耳与他人沟通

在人际交往当中,如何说、说什么非常重要。而同样重要的是如何倾听。倾听也是一种交往艺术,有时候无声的倾听比有声的语言更能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当你不知道说什么时,不妨聆听

萨伏那洛拉的动人言辞,使得15世纪的佛罗伦萨从荒淫奢靡转变为严谨自律的城市;千万万的男女老幼因为听信了彼得的蛊惑,纷纷拥入中东,为把耶路撒冷从异教徒手中夺回,参与了那场徒然而血腥的“十字军东征”。而这种惊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学会,总有一些人在与人交流时会遇到各式各样的语言障碍,它们有的就像肢体伤残,需要施以整形外科的手术矫正;有的只需要像改旧衣服一样略加修整;有的则像—个松弛的腹部,要把它绷紧;还有些就像修理汽车一样需要调整零件;或者像车上的齿轮,要上点油来润滑。另一些人的毛病则很像小男孩的脏面孔,要用热肥皂水使劲擦洗一下才行。

如果你发现实在无法让自己的舌头跳起桑巴舞,那就管好你自己的嘴,练就古人所说的“********,大象无形”的境界。

有一家汽车制造公司准备购买一大批用于车内装潢的布料,参与竞争的有三家纺织品厂商。在做最后决定前,该公司要求三家纺织品厂商各派一名代表于特定日期来该公司进行最后一轮洽谈。

道尔是其中一家纺织品厂商的业务代表,当时正好患了严重的咽喉炎,但这一点却使他最后“因祸得福”,获得了成功。他事后回忆当时的情景说:

“我被引进一间会议室,面对的是那家公司的多位高级主管,诸如丝织品工程师、采购经纪人、业务经理及该公司总裁等。我站起身,尽最大努力想讲几句话,却只是徒费力气而已。

“众人围着会议桌坐下,静静地注视着我。我只好在纸上写道:‘诸位先生,我因咽喉炎发不出声来,我没办法讲话。真抱歉!’

“‘我来帮你讲。’该公司总裁说道。于是,他便代我展示样品,并说明那些样品的种种好处。接着大家开始讨论,也都极力称赞我的纺织品的优点。由于那位总裁取代了我的位置,便代替我参加讨论。而我自己唯一能做的,只是微笑、点头或打几个手势而已。

“这个极其特别的会议,结果是:我得到了那份价值160万美元的合同——那是我有生以来争取到的最大订单。”

道尔带着庆幸的口气总结说:“我知道,如果不是我不能开口说话,我一定得不到那份订单,因为我对整个事情的估计完全错误。经过这个事件,我发现多让别人开口讲话,实在有极大的好处。”

“谨言慎行”,没有经过大脑思考的话,不但是废话,而且往往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和灾祸。所以深谙说话之道的人不是在胸膛上“开窗口”,而是在嘴巴上“装阀门”。说话快、思考慢的人多是愚蠢的,因为他们总是说了又后悔;思考快、说话慢的人多是智慧的,因为他们总是非常检点自己的语言表达。说话是为了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见,而不是为了自己光图个嘴巴痛快,乱发泄自己的情绪。有些人总是批评别人没有大脑,总是爱随便说话,但是却很少检查自己发言有没有动脑子,有没有乱说话的时候。一个人的脑袋必须学会思考,一个人的嘴巴必须知道适时关闭。

用心聆听“逆耳忠言”

一个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然而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却不多。有的人总是刚愎自用,受不得半句批评;有些人当面千恩万谢地接受,转身却忘得一干二净;有的人当面硬不认错,死要面子,其实心里也清楚自己做错了。

面对批评,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既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也会给他人留下“固执”“傲慢”的坏印象。

对待批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从积极的方面来理解,特别是严厉的批评;应该把朋友的批评看做改进自我、完善个性、克制情绪、提高心理承受力以及激发斗志的机会。

乔治·罗纳现住在瑞典的艾普苏那。他曾在维也纳做过很多年律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两手空空地逃到瑞典。由于他精通好几个国家的语言,因此希望在一家进出口公司里找到一份秘书的工作。绝大多数公司都回信告诉他,现在到处都在打仗,他们不需要这样的人才,但他们会把他的名字存在档案里……不过有一个人在写给乔治·罗纳的信上说:“你对我生意的了解完全错误。你既蠢又笨,我根本不需要任何替我写信的秘书。即使我需要,也不会请你,因为你甚至连瑞典文也写不好,信里全是错字。”

当乔治·罗纳看到这封信的时候,简直气得发疯。那个瑞典人写信说他不懂瑞典文是什么意思?那个瑞典人自己的信上才是错误百出。

乔治·罗纳当时就写了一封信,目的是使那个人大发脾气。后来,他停下来对自己说:“等一等,我怎么知道他说的是不是对的?我修过瑞典文,可是这并不是我的母语,也许我确实犯了很多我并不知道的错误。如果是那样的话,那么我想要得到一份工作,就必须继续努力学习。这个人可能帮了我一个大忙,虽然他本意并非如此。他用这么难听的话来表达他的意见,并不表示我就不欠他,所以应该写封信给他,在信上感谢他一番。”于是,乔治·罗纳撕掉了他刚刚写的那封骂人的信。

乔治·罗纳另外写了一封信说:“你这样不嫌麻烦地写信给我实在是太好了。对于我把贵公司的业务弄错的事我觉得非常抱歉,我之所以写信给你,是因为我向别人打听,而别人把你介绍给我,说你是这一行的领导人物。我并不知道我的信上有很多语法上的错误,我觉得很惭愧,也很难过。我现在打算更努力地去学习瑞典文,以改正我的错误,谢谢你帮助我走上改进之路。”

没过几天,乔治·罗纳就收到那个人的回信,请罗纳去找他。罗纳去了,而且得到一份工作,乔治·罗纳由此发现“温和的回答能消除怒气”。

的确如此,我们都应该接受来自他人的善意批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而且往往是错的时候比对的时候多。爱因斯坦就说过,百分之九十九的时间他的结论都是错的!

缺点错误是一个人成功的大敌,而他人指出你的缺点,就是给你引起你的警觉。如果不能善待他人的批评,那你的缺点错误就永远无法改正。

不要把他人的善意批评,想象成对自己的人身攻击;切忌把他人的意见,误会为给自己难堪。善意的批评是人生中不能缺少的,它是我们增长见识必须付出的代价。

请不要怀着敌意来看待批评,因为忠言逆耳,你要仔细聆听,了解他人的批评是否有理。它能让你变得足智多谋、沉稳成熟。若懂得冷静聆听批评,既能保持情面,又对加深友谊具有积极的效益。固然有些批评是尖酸刻薄的,你也要淡化处理,这样他人才会越来越喜欢给你以忠言和灼见。

在他人的批评面前,反击、争辩或是无礼都无济于事,对这样的批评进行无关紧要的纠正,只会演化成严重的问题。

所以,要学会把他人的批评当成宝,乐于接受建设性的批评并且遵照执行。

以下这些方法将指导你更好地对待批评:

1.想一想到底是不是自己的错

先把利己主义抛到一边,如果朋友批评得有道理,就要客观地倾听他们的看法,并切实了解清楚,接下来应该想想如何解决问题。

2.不要寻找替罪羊

不要试图争辩、迁怒他人或是矢口否认,以为事情能就此淡化。解释往往会被看成借口或否认。

3.要合作,不要对抗

即使因为并不相干的事情受到了批评,也不一定非要选择对抗性的做法,不要给人留下“小家子气”的印象;多一些容人之量,和对方一起找到真正的问题才是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