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二十几岁要懂得的人生经验(大全集)
3105900000060

第60章 赞美的关键在于把握适度原则

赞美的话人人爱听,但赞美并非越多越好,越夸张越好。相反,如果赞美过于脱离实际情况,就会有矫揉造作、虚情假意之嫌,让人顿生反感。因此,赞美也不可信口开河,把握好度非常重要。

赞美奉承也有讲究

俗话说,人有失口,马有失蹄,夜路走多了也会撞鬼。一个人说话说错了不奇怪,但那些非常善于说话的人,一旦说错话则会产生很强烈的反差效果。如果一个平时非常善于言谈,甜言蜜语从不离口,恭维拍马时时都有的人,若是不慎把赞美的言辞说过了头,也许会引起对方的反感。

赞美、恭维的话人人都爱听,但“真理向前跨越一步就是谬误”。适度的恭维,会使人心情舒畅;反之,则使人十分尴尬。为了使赞美和恭维达到应有的而不是相反的效果,合理把握赞美的“度”就成为赞美者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夸奖朋友取得的成绩时,他会说:“你不知道我付出了多少心血!”言语间仿佛有你不知其艰辛、看结果不看过程的意思。相反,假如你说:“真不错,一定花了你许多的心血吧!”他就会觉得心里舒服,认为你很了解他。可见,夸奖劳动的付出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效果更佳。

其实,很多人做事并不仅仅在乎结果,更注重过程。如果你人云亦云地夸奖他取得的成果,不但有势利之嫌,还会让人这样想:“如果我失败了呢?”因而也许对你心生厌恶也未可知。很多名人讨厌记者的采访,也许有此同感。

赞美的效果在于因时因人、见机行事、适可而止,真正做到“美酒饮到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作为丈夫,当你下班后走进家门,看见娇妻已经为你备好晚餐,你只要深情地望她一眼,说一句“看到桌上的菜我就饿了”,她一定会心花怒放的。倘若你酒足饭饱之后才说一句“你今天回来得真早”,这样的效果已经是雨后送伞,她还能感受到你当时就有的那份亲情么?

另外,恭维男性和女性的赞美词一定要有所区分。倘若你对一个男人说,你长得真漂亮!相信没有几个男人会容忍这样的“侮辱”,言外之意就是说他缺少男子汉气概。

所以无论是赞美,还是恭维,过分地或不分对象、时机地出言,很容易造成“不逊”的效果。

(1)赞美和恭维的话一定要在适合的时机说,要看清对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对方是不苟言笑的人,那么就要注意自己的措辞。

(2)赞美和恭维的频率要适中。这里的频率是指相对时期内对一个对象赞扬的次数。次数太少,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次数太多,也会削弱应有的效果。而赞扬的频率是否适中,是以受赞扬者优良行为的进展程度为尺度的。如果被赞扬者的优良行为同赞扬的频率成正比,则说明恭维的频率是适度的;如果呈现反比的现象,则说明恭维的频率过高,已经到了“滥施”的程度。

(3)要有前瞻性和预见性。有些东西具有相对稳定性,比如人的容貌、性格、习惯等,这方面比较容易称赞。而有些东西则不稳定,如人的行为、成绩、思想、态度等,若从长远考虑,赞美时要谨慎。

(4)恭维的角度要新,但绝对不能怪,否则就会让他人觉得莫名其妙,又或是“拍马屁拍到了马腿”。

(5)要根据所恭维对象的性别、年龄、性格、职业、教育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等因素来与之谈话或奉上赞美。

(6)永远不要忘记,无论是赞美,还是恭维,你的前提一定以真诚为基础,要知道,虚伪的话最容易被人识破。

过分的赞美只能引来反感

一个气球再漂亮、再鲜艳,吹得太小,不会好看;吹得太大很容易爆炸。赞美就如吹气球,应点到为止,适度为佳。

因此,在赞美他人时一定要坚持适度的原则。夸奖或赞美一个人时,有时候稍微夸张一点更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别人也会乐意接受。但如果过分夸张,你的赞美就脱离了实际情况,让人感觉到缺乏真诚的东西在里面,而且会加剧别人对你的防备。因为真诚的赞美往往是比较朴实的、发自内心的。只有恭维、讨好才是过分夸张和矫揉造作的。

有一个年轻人曾经给恩格斯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信中称赞恩格斯是一位无与伦比的革命导师,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甚至称其为马克思的再现等。恩格斯并没有因为这封信而有丝毫的感动,反而生气地回信说:“我不是什么导师、思想家,我的名字叫恩格斯。”

恩格斯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不喜欢别人在赞美他时用似乎有些夸张的词汇,又因为他和马克思近几十年的友谊,他是非常尊敬马克思的,当然忌讳别人称他为“马克思的再现”。

历史上有一位臭名昭著的马屁精冯希乐,他是一个热衷于夸张拍马的人,有一次,他去拜访长林县令,赞叹道:“仁风所感,猛兽出境。昨日入县界,见虎狼相尾而去。”刚夸过不久,就有村民来报告:“昨夜大虫连食三人!”长林县令很不高兴地责问冯希乐究竟是怎么回事,冯希乐面红耳赤地回答说:“是必便道掠食。”

冯希乐夸张得脱离了实际情况,无视野兽吃人的本性,信口雌黄,说野兽已被县太爷的仁义教化所感动,所以离县而去,结果是抡起巴掌,自己打自己的脸,这就是所说的轻言取辱。

要做到点到为止、褒扬有度是有技巧的。

1.比较性的赞美

两个人或两件事相比较,在夸奖对方的同时,让他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存在的差距,使对方对你的赞美深信不疑。

有一次,汉高祖刘邦与韩信谈论诸将才能高下。刘邦问道:“你看我能指挥多少兵马?”韩信回答:“陛下至多能指挥十万兵马。”刘邦又问:“那你能指挥多少兵马呢?”韩信自豪地回答:“臣多多益善耳。”刘邦笑道:“既然你带兵的本领比我大,却为什么被我控制呢?”

韩信很诚实地说:“陛下不善于指挥兵,但善于驾驭将,这就是我被陛下控制的原因。”

刘邦自己也曾说过,指挥百万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他不如韩信。这是他做了皇帝以后对自己的评价。韩信的赞美,首先肯定了刘邦控制大臣为自己效命的能力,但又指明了他在带兵作战方面与自己相比有不足之处,正与刘邦的自我评价相吻合。话说得很实在、很坦诚,刘邦不但不怒,反而很满意。此时,韩信与刘邦关系已很紧张,如果他违心地恭维刘邦,调兵遣将无所不能,恐怕刘邦不愿意听,甚至会怀疑他在吹捧、麻痹自己。

2.根据对方的优缺点提出自己的希望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所保留的赞美既要看对方的优点和长处,同时还要看到他的弱点和不足,讲究辩证法。常言道:“瑕不掩瑜。”指出对方的缺点和不足,并提出一定的希望,不仅不会损害你赞美的力度。相反,却使你的赞美显得真诚、实在,易于为人接受。尤其是领导称赞下属时,要一是一、二是二,既把握分寸,又有所保留。可以多用“比较级”,千万慎用“最高级”。领导可以在表扬时,把批评和希望提出来。

有效的赞美不应该总是绝对化。像“最好”“第一”“天下无双”这类的帽子别乱戴。有个企业的广告词说:“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就显示了企业的真诚承诺,而不是哗众取宠、华而不实,在消费者中影响很好。实际上,一般人都对自己有个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如果你的赞美毫无遮拦,就会让人感觉你曲意奉承,难以接受。赞美时必须记住:一个人的成绩和优点毕竟是有限的。许多伟人看自己时,也都是有所保留。******曾说过,他能够做到三七开就可以了,更何况一般人呢?因此,赞美别人,应当一分为二,有成绩肯定成绩,有不足也要说明不足,控制好赞美的度。

过分的夸张对于被赞美者来说是有害无利的。高尔基曾说:“过分地夸奖一个人,结果就会把人给毁了。”因为过分地夸奖,往往会使被赞美者不思进取,误以为自己已经是完美无缺了,从而停止前进的脚步。众所周知的方仲永,小的时候因为天资聪慧、出口成章,被乡里称为天才,其父则带他四处去为人作诗。结果等到他长大后,才能泯然众人矣,跟别的人没有什么两样了。赞扬最好辅之以鼓励,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赞美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