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二十几岁要懂得的人生经验(大全集)
3105900000045

第45章 你的朋友不该“人人平等”

一般来说,每个人都不止一个朋友。面对交往程度不同的朋友,要施以不同的对待方法:有些只需见面时打个招呼,有些需要逢年过节送上你的祝福,有些则需要隔三差五地问候一声……

给你的朋友划分等级

某地有个很成功的商人,朋友无数,三教九流都有,他曾逢人就夸,说他朋友之多,天下第一。后来有人问他:“你朋友这么多,都一视同仁吗?”

他沉思了一下说:“当然不可能同等对待,要分等级的!”他说虽然自己交朋友都是诚心的,但别人来和他做朋友却不一定都是诚心的。在他的朋友中,人格清高的朋友固然很多,但想从他身上获取利益、别有用心的朋友也不少。“对方存有恶意,不够诚恳的朋友,我总不能也对他推心置腹吧!”这位商人说,“那只会害了我自己。”

所以,在不得罪“朋友”的情况下,他把朋友分了“等级”,有“刎颈之交级”“推心置腹级”“可商大事级”“酒肉朋友级”“嘻嘻哈哈级”“保持距离级”等。他根据这些等级来决定和对方来往的交往程度。

很明显,“刎颈之交级”“推心置腹级”和“可商大事级”的朋友,是值得深度交往的好朋友;“酒肉朋友级”“嘻嘻哈哈级”“保持距离级”的朋友则不适合深度交往,否则自己就会吃亏。

具体说来,根据交往程度,朋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知己

他们是我们人生中很难找到的极少数的朋友。他们可以诚恳地接纳我们的优点,也会包容我们的缺点,设身处地地为我们着想。他们像面镜子,能给予我们劝勉和鼓励;又像影子,永远对我们信任、支持,是维持我们精神健康的支柱。

不过,对于知己我们也有义务不断地付出,同样也应该为他的利益着想。去接纳、支持、聆听和帮助,是知己的责任。需要切记的是不要滥用知己的权利——知心朋友不等于“黏身”朋友,更不能要求对方完全同意自己、迁就自己。

2.死党

他们多是一些来往密切,与自己的生活圈子很接近的朋友,彼此有相同的思想,相同的遭遇,故而很容易谈得来,在行动上有默契地成为一伙,结成小圈子。

“死党”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好伙伴,可驱除孤单感,增加自信心,为生活添加色彩和热闹,是有需要时最好的支柱。

但若要整个“死党”能相处愉快,就需要大家彼此迁就,不执意独行,有合群的性格,才能发挥联合的力量。“死党”有事求助我们时要挺身而出,当然他做的是合法的不违反道德的事。不过,可不要仅陶醉在这个“小圈子”里,完全排斥外界朋友;否则,可能会失去很多宝贵的友谊。

3.老友

他们是与我们很熟悉、相识多年的人,如老同学、一起长大的玩伴等。虽然大家见面的机会未必很多,但彼此熟悉,每次相逢都能天南地北地亲切交谈。他们不是知己,有困难时未必会想到我们;大家的性格也未必接近,不过友谊倒是经得起考验,值得我们去珍惜和主动自然地表示关心。不要因为彼此来往少而让友谊中断。

4.来往密切的朋友

因为活动圈子相同,我们可能交到一些接触频繁的朋友,如上司、同事、老师、同学等。他们很熟悉我们的生活细节,但未必是那些互相了解、可倾诉心事的人。

对于这些朋友,虽然大家每日共事,但不能对其要求太高,因为彼此都没有什么承诺和默契。但起码相处应不忘礼貌,言行一致,态度真诚,因为他们正是最能看透我们言行、工作能力和态度的人,不要老摆出外交式的笑容和虚假态度。

5.单方面投入的朋友

有些人可能对我们很着迷和信任,常把心事向我们倾诉,但我们没有那种推心置腹的感觉。也有些时候,我们对某人特别崇拜倾慕,而对方却未必有热烈的反应。这种不平衡的关系多产生在一些不同位置的朋友之间,如老师与学生、班长与同学、偶像与追星族等。不过,有时普通朋友间也有这种不平衡现象。

当受人仰慕的时候,可不要轻看和玩弄别人的友情,或表示讨厌和高傲的态度,该尽力去助人成长,给予中肯意见,鼓励他独立发展的精神,认识其他朋友。

当我们倾慕别人的时候,也不要成为他人的累赘,不要对别人盲目崇拜,过分依赖他人。而应该积极从他人身上学习长处。

6.普通朋友

这类朋友占了我们朋友圈子的大部分。他们可以和我们扯东扯西,谈些无关痛痒的话题,不过交情上可是谁也不欠谁,不会令彼此牵肠挂肚。虽说是普通朋友,也可成为游乐时的好玩伴;有难事,也可向有专门知识的个别朋友请教。这些来自不同背景的朋友能充实我们的知识,令我们感受到“相识遍天下”的温暖感觉。

7.泛泛之交

大家的友谊仅止于认识的阶段,是点头之交,连普通话题也未必有机会聊上。大家若能做到见面时打打招呼,保持礼貌距离,已是很不错的了。千万别对人随便过分信任,否则误交朋友,后悔时就太迟了。

给朋友分类,也要选对时机,如果你目前平平淡淡或失意不得志,那么不必太急于把朋友分等级。因为你这时的朋友不会太多,还能维持感情的朋友应该不会太差。但当你有成就了,位高权重钱多时,那时你的朋友就非分等级不可了,因为你这时的朋友有很多是另有所图,不是真心的。

给朋友划分等级也是利用二八原理管理人脉的一种体现。在朋友的大圈子里,想要与所有朋友都恰到好处地相处,给朋友们划分等级有助于你更系统地经营人脉。

需要避开的“朋友”

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接触的人会逐渐多起来。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这时候就要多加小心了,以免身陷其中而不自知。这时就需要筛选你的朋友资源,看看哪些是你不必交往的朋友。

一般来说,有这样六种人,我们是需要谨慎小心。

1.吹嘘有靠山的人

一些到处吹嘘、宣扬自己有靠山的人总是在别人不问及这种事时,自动把这个“秘密”得意扬扬地说出来。

对这种人,你绝对要小心。

如果你详加调查,就会发现如下的事实:他说的交情甚密的前辈,根本就不屑与他为伍;他说的有力人士,原来是虚构的人物;他说的大教授,人家根本就不认识他……

2.轻易许诺的人

这种类型的人,别人越向他请求什么,或是托他办什么事,他就越得意。他们答应别人的要求时,总是毫不犹豫,轻松愉快。但事后都不了了之。

如果轻信他们,你就极有可能掉入陷阱。

应将那些一开始就没有替人办事的真心,却事无巨细一律轻诺的人,列入危险人物之列。对这种人千万不能轻信。否则,你将遭到意想不到的大损失。

3.因人而变的人

花公司的交际费与客户应酬时,如上司不在场,总是把最贵的威士忌当茶猛喝;如上司在场,就故作客气地说:“我喝啤酒就好了。”

在部属面前,总是摆出领导的臭架子,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可是,在上司面前就摇身一变,像伺候国王那样,毕恭毕敬,如见祖宗。

这一类型的人,具备“善变”的本领,而且天天琢磨此技,其编造口实、假装正经的技巧,越来越高明。虽然在当前,好像不会让你受害。但你若太大意,有朝一日,定会掉入他的圈套或陷阱里,使你元气大伤。

4.搬弄是非的人

不要以为把是非告诉你的人便是你的朋友,他们很可能是希望从中得到更多的谈话材料,从你的反应中再编造故事。所以,聪明的人不会与这种人推心置腹。而令他们远离你的办法,是对任何有关你的传闻反应冷淡,无须作答。

如对方总是不厌其烦地把不利于你的是非辗转相告,以至于对你的情绪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你应拒绝和他见面或不接他来的电话,此类人不宜过多交往。

5.甜嘴巴的人

这种人开口便是大哥大姐,叫得又自然又亲热,也不管他和你认识多久;除此之外,还善于恭维你,拍你马屁,把你“哄”得麻酥酥的。这种人因为嘴巴伶俐,容易使人毫不设防,如果他对你有不轨之图,你陶醉不就上了他的当?而且,你会因为他的奉承而不去注意他品行上的其他缺点,容易把小人当君子,把坏人当好人。

此外,这种人可以轻易对你如此,对别人当然也可如此。所以,碰到嘴巴甜会奉承的人,你必须升起你的警戒网,和他保持距离,以便好好观察。如果你冷静地不予热烈回应,若对方有不轨之图,便会自讨没趣,露出原形。不过,为了避免“以言废人”,你不必先入为主地拒他于千里之外,但是得时刻警惕。

6.善于掩饰的人

这种人好像没有脾气,你骂他、打他、羞辱他,他都笑眯眯的,有再大的不高兴,也藏在心里,让你看不出来。这种人把自己隐藏起来,不让你知道他的过去、家庭、同学,也不让你知道他对某些事情的看法,换句话说,他是个深不可测的人。你搞不清楚这种人心里在想些什么,也搞不清楚他的好恶及情绪波动,碰到这种人,真的让人无从应对,也因此,如果他对你有不轨之图,你是无从防备的。因此对这种人,你要避免流露出内心的秘密,更不可和他谈论私人的事情,他不一定会害你,可是,或然率在50%。所以,不如保持礼貌性的交往,他打哈哈,你也打哈哈。同时,也要避免做出得罪他的事,他生气也就算了,他不生气才是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