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根本没烦恼
3105500000007

第7章 疑

寂静也有它的味道

本来是一个年度整修计划,就像车子进厂保养一样,顾不得天晴或下雨,时候到了,就给它送进去。尤其,之前好多朋友老师纷纷来电提醒:“一起去喔!一年一度的禅七。”

其实一年中寺里的禅七总有好几个,但无聊的我们,总迷信有圣严师父陪着一起打七会有些不同,而且师父亲自带,亲自开示呢!于是每逢师父主七,那一次报名就会强强滚,也会有遗珠被放弃。

这次还是一样,于是从报了名就开始忐忑,生怕收不到报到通知,挤不进禅堂。最后在期待中收到了通知,却在进禅堂前几天,左思右想犹豫不定,该不该请假?工作没做完,哪能不顾一切进禅堂?

反反复复地思量,去吧!没有事情做得完的;算了!工作没做完,坐得也不安心,妄念纷飞对不起护七的人;去吧!人生能有几次可以如此放下一切专心修行呢?算了!个人的修行比得过该完成、该成就的工作吗?去吧!不去一定后悔;算了!去了坐立不安更懊恼。

几天下来,禅七成了心障,反而乱了方寸。终于敌不过工作上即将面临的一些变化,终于敌不过心里的种种纷扰,下定决心向寺里请了假,等待下回的因缘吧。

以为这样终于安心了,不料没想清楚的,总得想清楚。禅七当天到大殿礼佛,蒲团方垫都摆好了,熟悉的味道唤起自己对禅堂的想念,寂静而清明的氛围,忽焉仿佛就把自己带人一个与世隔绝的清凉界,一边拜佛,一边想着,下午不能进来,泪忍不住大滴大滴地落下来。

原来修行不是那么理所当然,想来就来得;原来修行不是那么简便,随时因缘都会具足;原来修行障碍现前,就是这样百转千回。一路思量,一路清醒了来,一路从伤心到清心,从未在这个历程被绊到的自己,才深深感受佛法难闻、佛道难求的真切。

平日努力不够,大好因缘也会从手边溜逝;平日不在意的,才知道每份因缘的成就都很难。原来所有的障碍都是自己造出来的,当外缘都已完成,而仍无法如愿,才知道可能最缺的是自己的愿力。

同事拍拍肩膀说:“下次我们去打七,打个不一样的七。”经历一场心里的来去风波,更珍惜寂静的味道,只是禅堂里嗅一嗅,就嗅出自己的种种毛病,或许,试着在禅堂外打个不一样的七,体验一下不同的闹中取静的味道,也是另一种难得的体会吧!

疑烦恼快慢间摇摆的日影

小时出门妈妈总担心我被欺负,长很大以后才知道,原来我曾经因为走路走得太慢,遭邻居孩子一路踢着回家,他们嫌我走路速度慢如蚂蚁。大些了,又因为与同学吃冰被恐吓:如果再把红豆一粒粒挑着吃,就把胆小的我丢在冰店里帮老板洗碗。

却不知何时开始,我成了家人朋友口中的急惊风。大家说:“你动作如此快,说风就是雨的,真给人压力。”

至此,究竟是个快人?还是个慢人,就进入一种随人揣想的状态了。

直到前一回禅七,法师带着大家快步经行,快到来不及用脑袋瓜思维,你只能跟着法师的“快快快,不要稍停,耽误别人的站出来”!就像以前学平剧做工,在场子里兜圈子一样,停不得更停不下来,到产生一种离心力,心的作用仿佛停止,人随着一种无以名状的力量在打转,很可怕的一种身不由己与心不由己。

快步经行也是一样,停不下来。突然有一种人在黄泉道上被推着走的感受。没有人能在那时候陪你,在那一刻,人会陷入一种彻底地孤绝。虽然你可能踩到前面那人的后脚跟,或者被后面的人踢到,可是轮回路上,不管曾经是疑烦恼快慢间摇摆的日影

小时出门妈妈总担心我被欺负,长很大以后才知道,原来我曾经因为走路走得太慢,遭邻居孩子一路踢着回家,他们嫌我走路速度慢如蚂蚁。大些了,又因为与同学吃冰被恐吓:如果再把红豆一粒粒挑着吃,就把胆小的我丢在冰店里帮老板洗碗。

却不知何时开始,我成了家人朋友口中的急惊风。大家说:“你动作如此快,说风就是雨的,真给人压力。”

至此,究竟是个快人?还是个慢人,就进入一种随人揣想的状态了。

直到前一回禅七,法师带着大家快步经行,快到来不及用脑袋瓜思维,你只能跟着法师的“快快快,不要稍停,耽误别人的站出来”!就像以前学平剧做工,在场子里兜圈子一样,停不得更停不下来,到产生一种离心力,心的作用仿佛停止,人随着一种无以名状的力量在打转,很可怕的一种身不由己与心不由己。

快步经行也是一样,停不下来。突然有一种人在黄泉道上被推着走的感受。没有人能在那时候陪你,在那一刻,人会陷入一种彻底地孤绝。虽然你可能踩到前面那人的后脚跟,或者被后面的人踢到,可是轮回路上,不管曾经是携手的,或是偶尔的踢踩,最终都会归于寂然。

那无法控制的速度,则像是业力吧!业力牵着我们,甚至以离心力把我们抛甩着,却又牵系着,虽然被拉扯着,却无法远离圆心。如果不懂得方法,就会一直一直被牵制而又被抛掷着。

然而这次的禅七,总监香的法师却以慢步经行震撼了我。

慢到如果不小心,也可能会昏沉。当然,谁也不想成为第一位在禅堂因为走路昏沉而摔倒的人。可是那种慢,仿佛时间完全静止。阳光透过窗玻璃斜斜地穿入禅堂,前一个人白色的恤衫上有一些树影,恍恍惚惚的,慢到连自己都不太确定,时间真的可以如日影般移动到难以察觉吗?而也就在那时,忽焉体察到原来当一切如此缓缓进行,心居然可以细到平日无法想象的状态。

其实,快很好,有一种丰沛的能量经过蓄积之后,俨然暴流冲泻而下,可以让我们去完成一些愿心;慢,也很好,可以让人体会到,生命也可以一时时穿越,包括看到光束中闪动而纤细到难以察觉的落尘飞扬的路线。而一旦曾经体会到如是细腻的觉受,就不再轻易而快速地说话了,尤其说些未经思考而可能伤人的话。

不过如果拿捏不到快慢问的节奏,快快快之后,可能反而耽误了事情。而那老被嫌弃,甚至鄙夷的慢呢?说不定因为平稳,反而使事情顺畅无比;专注的慢,也可以让人少走冤枉路、少被路上的风光耽搁,于是龟兔赛跑在每一个世纪都会有它们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疑烦恼流淌在真实与虚妄之流

车子开着开着,突然眼前的景象十分不真切起来。明明是走过的路,路旁的景致也与平日相仿,可是心里的觉受却那么陌生,仿佛以往走来的一切都是如幻的。

每天走一样的路,开门、进入、与同事问早,桌前的公文与稿件,如果没有仔细端详,看来都是一样的。可是,人明明也经常变换着,稿件也时时由不同的人写着不同的题材,怎么会一样?

把这些都当作一样的那颗心,是真的?还是清楚这些都同中带异,才是真的?可是会这样认真去推敲什么是真?什么如幻?也是缘于对那件事或与那些事相关的人的深切关注,才会引发的吧。

日常中,我们总习惯一些固定的作息与友朋往来,而那过程中,因为不在意,所以未曾思量过真与假。只有当我们在乎的人事在生活中起了变动,在变动中起了不合、留恋,甚至憎恶或想逃躲的念头,才会开始思考什么是真,什么是虚妄。所以,就如佛法所说,只有当我们进入一种对苦的觉受与体会,才会深刻去思量生命的意义与流动的恼人。喜欢的,在变动的那一刻,自然依依不舍;厌倦的,变动时,正好期待快快早早一把抹去。可是,关于“到底喜在哪里,厌烦在哪里”这样的思量,却常在喜与厌的情绪高过一切的情境中,又瞬间被轻忽了。

修行所要观的,当不只是情绪的流动而已。如果只看到情绪的起伏与心念的变动,并练习着定力的娴熟,让情绪与念头放下、排遣或只是看着而不迎不拒,也就只是练习了定,却没有办法进一步在未来重复发生时,消解那些情绪或念头生起的原因。

就像佛法说的,依戒起定,依定发慧,每一个学习的过程,都有它的目的与次第,持戒的最终,让定力得以生起;定力的专注,让智慧可以清畅。可持戒不见得保证定力,而定力也不一定就会带来智慧,是基础而不是结果吧!

在追问什么是真、什么是假的同时,突然发现,真假也只是念头的妄动而已。但在此刻的心境中,能看到这样的妄动,让心止在一处,知道自己对哪些人事物有了不合或厌倦,就是一个开始了。

只是开始之后,如何再让自己从中觉察更深一层的念头起伏,观照更深一层的念头从何而起,才能逐步找到源头,并练习从中体会真切的无常。

在真与幻的流动之河中,能先截断这妄念之流,才有可能再进一步,把念头拿来观照,而清楚知道真幻之间,自己的心被什么切割而生起苦乐的觉受。

朋友正在人生的转折点上,来问我的想法。我倒是问他:如何看待生命中的真实与虚妄?希望暂时驻足在这样的观察中,可以找到他之所以感受苦乐的来由,这样,才有机会不再继续流转于苦乐的觉受,而忘了最终期待离苦得乐的心念。透视贪烦恼恶见对于贪求的动机揣度思量,而生起杂染、不清净的世间聪慧,障碍善知见。

恶见烦恼最麻烦,扰乱心神最在行的就是它们了。

恶见烦恼最喜欢聪明、慧黠的人,如果你是那种读三分书,可以诠释出十一分以上的聪明蛋,恶见烦恼最喜欢跟住你。

如果你学习的目的,是带着利益交换的念头,例如以为持咒可以得到名利,打坐可以求得神通,那么好工具也都会变成恶见烦恼送给你的坏礼物。

别慨叹“难道聪明也是一种错误”?不会的,错误的不是聪慧,而是颠倒的不清净念头。

所以,如果清楚学习的目的就只是学习,修行的目的就只是修行,恶见烦恼也无机可乘。除非一开始,你就认定经典是魔法书,专教法力。否则,再漂亮的坏念头,也骗不了你聪明的脑袋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