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根本没烦恼
3105500000022

第22章 大随烦恼(3)

看着书被我涂成如此美丽而缤纷,我得意地告诉她,是看书也是画图。不同的颜色区块,就像在脑袋瓜里区分出不同的位置,把不同的领略安放在各自能体解的领域内。这也像是计算机桌面上的配置吧!不同的档案,如果没有规划好,如何在需要的时刻顺利找出想要的信息?

一个朋友最近翻译了畅销到惊人的《哈利波特》,很多人对她的用词非常好奇。我们讨论了许久,也看到她工作时如何为一个词煞费思量。她先生也出了许多畅销绘本,每回看他工作时对着一个图块反复而仔细的描绘、安置,就觉得阅读时多花一些心思,也是对作者的无上尊重吧。

而阅读佛法的书,如此反复思量而细细归档、着色,也才能再三咀嚼出其中的滋味。

记得第一次读圣严师父的书,是为了写专题,囫囵吞枣般地,大块大块地铺陈在文章中,只觉得师父的文字真好,懈怠烦恼阅读的色彩经验。

最近为了阅读一些荒废已久、难以一眼看透的书,特地准备了五颜六色的彩色铅笔,一边读着一边画着。女儿检阅了已经读过的书,看着上头贴着密密麻麻的贴纸,涂着难以辨识的符号与色彩,忍不住问我,究竟是在读书还是在画画?

看着书被我涂成如此美丽而缤纷,我得意地告诉她,是看书也是画图。不同的颜色区块,就像在脑袋瓜里区分出不同的位置,把不同的领略安放在各自能体解的领域内。这也像是计算机桌面上的配置吧!不同的档案,如果没有规划好,如何在需要的时刻顺利找出想要的信息?

一个朋友最近翻译了畅销到惊人的《哈利波特》,很多人对她的用词非常好奇。我们讨论了许久,也看到她工作时如何为一个词煞费思量。她先生也出了许多畅销绘本,每回看他工作时对着一个图块反复而仔细的描绘、安置,就觉得阅读时多花一些心思,也是对作者的无上尊重吧。

而阅读佛法的书,如此反复思量而细细归档、着色,也才能再三咀嚼出其中的滋味。

记得第一次读圣严师父的书,是为了写专题,囫囵吞枣般地,大块大块地铺陈在文章中,只觉得师父的文字真好,不管写哪个主题都很好用。许多书在紧急要用的时候只能用扫描的方式,虽也抓出了重点,好像也看出了一点端倪,但是用过即忘,很少被复制在脑袋里。

后来再读,是为了遭逢生活中的种种苦闷或心思的困窘、修行上的障碍,师父的书好像甘露,每一滴流过脑里,都甘醇甜美;心思扰乱也一次次透过阅读,轻轻熨平妥贴。可是那样的阅读,也在烦恼过后,就随之一起消退。

最近的阅读,是为了深入的整理,突然发现这些书一本比一本陌生。读过的痕迹轻轻淡淡,即使曾经画着重重的线,唤起一点当时读过的记忆与因缘,终究仍如第一遍发现的宝藏,涓滴都无法轻易释手。有时读着读着,本来是为了某一个课题而做记号,却会停驻在另外一些不在当时思索范围的位置,仿佛脑中的程序被安静地修改着。

终于懂得自己为何需要准备那么多颜色的彩笔了,写论文用的,是鲜明的红色;突如其来的点醒,用一个松脱困境的蓝色吧;对法的一些领略,像是绿色的舒缓;对人对事的重新思维,澄色不错,像是阳光注入身心,明亮而开阔。各种颜色像是阅读的注记,每一本都有不同的心得。

这样的阅读,进度自然受阻,但是深深地镂刻出微细而精准的线条,其实大概也是一生难得的经验与福报吧。所以,就让阅读继续像绣花一样丝丝缕缕地雕刻,让心、让脑袋瓜重新借机修补,也是面对纷乱而快速的世间变化,一个奇特的对应之道吧!透视免逸烦恼放逸对杂染、无益事、无法防止、控制;对清净法,也不能生起修治之心,而放纵自己于一种流荡的生命状态。此烦恼主要来自懈怠与贪、嗔、痴。

放逸烦恼是一只流荡的怪兽,让生命在漂流中无端端地耗费、磨损。它是懈怠烦恼的双胞胎,指挥系统来自贪、嗔、痴三只烦恼兽。

无益的玩乐与生活,总是带有一股迷人的魅力,吸引人们靠近,放逸烦恼对此有一股推进作用,不但不防止、控制,还会推你一把。对于清净的法,也不会生起积极修治的念头。

面对现实需要勇气,逃避却容易把一切蒙骗过去,仿佛可以因此不必承担人生的责任。

虽然明知这是一种随波逐流的效逸生活态度,生命也会如短暂的光阴般轻易耗尽,但没有方向感的漂荡,却让人可以逃躲。只是,明明可以往前走的稳当,何苦只让自己剩下漂流的能力?

放逸烦恼回到最初的状态

每一家餐厅刚开幕的时候,对待客人都好温柔有礼,只要有人踏进店里,心里都感动又高兴的不得了,能有人来让自己服务,是一件多有趣的事儿。等到店开到熟了,客人多了起来,看到有人进店里来,当然还是开心,至少今天的水电费有了着落,有工作也还不错。可是,每天做同样的事,实在很腻;每天跟一样的同事相处,实在也有点烦。如果累了,还要上上下下张罗,那更是令人乏累到笑不出来。

然后,自己对工作熟了,万一客人很笨,或者哕唆难缠些,脸色也就愈发不可人了。那时,初开店或刚找到这份工作的好兴致都不知到哪儿去了?最初的那一点新鲜而理想化的用心,随着日复一日重来又重来,给消磨得只剩什么时候可以下班回家休息一个念头了。

老朋友打电话来,谈的都是那些陈年老话题,抱怨生活也好,发发牢骚也罢,即使讲点有趣的笑话或故事,总是因为习惯了这样的互动模式,他才说了个头,你就在心里帮他把故事结了尾,暗自想着:“看吧!我就知道。”身边人、身边事,都变成这样无趣乏味了吗?那就找找新朋友,试试新工作吧!如果同一家餐厅的菜也吃腻了,大不了就换家新菜色。

如果这样,永远也捕捉不到生命时时新鲜的感动;如果一定要换对象、换情境、换环境才能永保新鲜,那满园的花也禁不起花瓶里换花的速度吧!

什么时候开始,我们都把身边人、身边事看老、想老了呢?熟稔的好处是相处可以不假思索、不怕说错话或不耐烦的态度会伤害朋友,可是,其实早伤害了呢!伤害了自己最初的那份真心,伤害了彼此互动中的那一点纯真。

小孩子买了新玩具,总是开心地抱着它们人眠;有个朋友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每隔一段时间,就把玩具用礼盒、漂亮的包装纸包妥,藏在柜子里。一段时间,再拿出来给孩子看“新”玩具。这样的把戏,还玩了几年。小朋友好一段时间经常陶醉在拥有漂亮新玩具的心情中。

其实,试试看,也可以用这套把戏来对待身边人、身边事。每天都碰面的同事,找找他们哪些自己不曾发现的特质,重新看待熟悉却意兴阑珊,或熟悉却也开始不耐的情绪,说不定,会发现常常我们的熟稔却是误会一场。

久久没看的书,不同的心境与时空下,体会的必然不同;一段时间没走过的路,重新去瞧瞧,也会发现不同的变化与新天地。人虽天天相会,其实,也还有很多值得换个角度来看待,就当作交了—个新朋友吧!工作,就当作第一天上班吧!

修行的方法,每一次使用都当作第一次听闻、练习;生命,每一天都当作重新探触,就会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而诚惶诚恐,而更专注、更深刻地体验每一个细节与觉受。把心练得细腻而敏锐,再重新出发,会发现,原来自己的眼耳鼻舌身,透过心的变化,感受到的世界就滋味大不同了。果一定要换对象、换情境、换环境才能永保新鲜,那满园的花也禁不起花瓶里换花的速度吧!

什么时候开始,我们都把身边人、身边事看老、想老了呢?熟稔的好处是相处可以不假思索、不怕说错话或不耐烦的态度会伤害朋友,可是,其实早伤害了呢!伤害了自己最初的那份真心,伤害了彼此互动中的那一点纯真。

小孩子买了新玩具,总是开心地抱着它们人眠;有个朋友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每隔一段时间,就把玩具用礼盒、漂亮的包装纸包妥,藏在柜子里。一段时间,再拿出来给孩子看“新”玩具。这样的把戏,还玩了几年。小朋友好一段时间经常陶醉在拥有漂亮新玩具的心情中。

其实,试试看,也可以用这套把戏来对待身边人、身边事。每天都碰面的同事,找找他们哪些自己不曾发现的特质,重新看待熟悉却意兴阑珊,或熟悉却也开始不耐的情绪,说不定,会发现常常我们的熟稔却是误会一场。

久久没看的书,不同的心境与时空下,体会的必然不同;一段时间没走过的路,重新去瞧瞧,也会发现不同的变化与新天地。人虽天天相会,其实,也还有很多值得换个角度来看待,就当作交了—个新朋友吧!工作,就当作第一天上班吧!

修行的方法,每一次使用都当作第一次听闻、练习;生命,每一天都当作重新探触,就会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而诚惶诚恐,而更专注、更深刻地体验每一个细节与觉受。把心练得细腻而敏锐,再重新出发,会发现,原来自己的眼耳鼻舌身,透过心的变化,感受到的世界就滋味大不同了。透视失念烦恼失念对于外在情境所发生的一切事,对于内心的感受与思维,无法清楚明白、记取之。主要来自于心的散乱。

失念烦恼最喜欢找心绪怔忡的人下手。

如果你的心思繁复,思虑多而杂,偏偏又没有自我整理思绪的习惯,每当与外境接触,仿佛陷入难解的习题中,落入散乱,一团团的思绪散在脑子里;一条条的烦恼丝乱成一片,时而高兴,时而悲伤,只知道情绪被牵动,却无法弄清楚什么事情会带给你什么感受。只要有了以上这些情况,那么你就很可能会成为失念烦恼的猎物。

你会在空闲时就发呆做白日梦,即便再忙,也会偶尔陷入一片空白,那是因为散乱占据你的脑子,所以失念就随之作用。它让你无法明明白白地分辨感受,也无法清清楚楚理解自己的想法。于是,说出来的话颠三倒四,连表达最简单的事物都有困难,即使刚发生的事也会记不住。

失念烦恼笨拙生疏的一念真心

娴熟对很多事情来说,是很重要的。流行的编织幸运带,常觉得那对迷于其中的年轻人而言,也是一种很好的心性训练。不断重复的动作,看起来就像一部活动的编织机,手与线穿梭来去,要很稳定、平均,也不容许以散漫的心对待,否则只要一次的穿梭弄错,不免成为瑕疵。

绣花、打毛线好像也都是如此,非得专注以及娴熟不可。所以说许多事情没有笨的人,只有懒的人才会达不到目标。当然,还有没有耐心的人。

而这些看似不断重复的无聊事,从事者之所以愿意耐下心一步步坚持与专注地从事,最主要的就是对这些事有一股热情吧!于是,强烈的动机加上专注,以及不断重复并因而娴熟的技巧,美丽的成果就出现了。

禅坐也是这样吧!如果不是一次次的重复与练习,是很难让心真的安定下来的。如果久久才来一坐,每次光要让自己突破不耐烦与腿痛的苦恼就已经花掉许多的时间与心力,更遑论让心平和稳定,让身体习于那种与平日极不相同的姿势了。

而阅读,更需要这样的下工夫。尤其对阅读一些原本陌生的领域,或枯燥的内容,如果不想法子让自己一遍遍地熟悉,从单一课题的深入,配合完整领域整体概念的扩充,阅读就会变得非常吃力。

第一遍读来,充满陌生的符号,只有两种可能:要不,就掩卷叹息把书放到一边去;要不,就换个心态,怎么不是事事都有生趣吗?如何在茫然与艰苦中找到阅读的乐趣呢?即便是陌生而难以理解的文字符号,都有可能读出意思来的。作者执笔为文的那一刻,想的必是与人与事的内在沟通,而非孤绝地开出一朵少人能解的花吧!

于是当克服了生疏的难熬之后,阅读才会有开阔的通路可以激发更大的动力深入其中。

但是,生疏其实也是最容易引发专注的时机。因为生疏,对待的态度就会更谨慎、更用心力,不断咀嚼之间,也才能深邃刻在心上。

而熟悉之后,因为轻易了,就不容易激起初发时的热情了。所以佛教也说,初发心易起,长远心难持。

除了得到美丽的丝带,或产生成就感的拥有自己手编的衣物,这样的动机之外,多的是不耐一针针一线线穿梭其间,而在十分娴熟技巧之后就将之束诸高阁了。

打坐如果只是习惯性地坐着坐着,阅读只是翻阅着愈:来愈熟悉的内容,乃至于修行只是重复着一些标准动作,而不在心里随时复习着初发时的那一念真切,娴熟所成就的,也只不过就是技巧罢了。学习最动人的,应该也就是初初开端的那份笨拙而仍用心吧!

失念烦恼心念的遮障

记得朋友确认了出家的路时,曾说当时无论看什么书、听别人说什么话,都清楚地导引着自己终究出家是最合宜的路。所有对生命的体解、想要解决的问题,或所有处理疑惑的方法,就是出家一途。那种经验,也是一种森罗万象皆说法的清楚展现吧!

不过我更相信,那是因为他的出家心念已经专注到一定程度,所以所见所闻都能汇归到同一个主题,而自然地焕发出互动增长的力量。一方面心念会导引他去搜寻相关的讯息,一方面所有的见闻都增强着他的信念。

最近办公室频频出现遗失稿件、档案的例子,毋宁说是大众意志集体的疏离,以及对某些事物的心不在焉。同事来电告知找不到东西的窘境,以及最后失物却又自动出现的荒唐事。虽说这都是一些事相的遮障,但同事却又笑着说:“也是心念的遮障吧!”

记得每回找不到一份明明刚才还在看的稿件,或几个人传来传去就丢掉的公文时,大家就会嘲笑我们几个不良纪录惨重的“瞬间失忆症”患者。或者明明要开会了,还有人没进办公室,并且接到通知后,露出完全不记得的尴尬相。其实,这也都是心念的遮障。

这些遮障倒不见得是被什么蒙住了,而是自己心念的专注与缺漏。当你在意某些事情时,专注其中的心力绝对不会使你遗忘相关事宜;可是如果那些事情对你的心思而言,只占着无可无不可的地位,那么遗忘有时候甚至是潜意识的蓄意。

在收藏每一份记忆时,我们也都是如此地在收藏的那一刻为那些事情定位Ⅱ巴。重要的,就放在一个不需刻意记忆的空间,然后那些事情会随时不经意地流出,让你很难真正遗忘,甚至每回忆一次,再帮它加深一次分量;一些不太在意的,就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吧,有时经过提醒,它们也会隐约被记起,但大部分时候,就会被逐渐冲淡,乃至犹豫着是真实的还只是一个模糊的梦境呢?

于是生命的底层便被放置着许多被自己的心念切割好的一块块记忆,这些记忆也牵动着我们再往前去吸纳或进行新的因缘。我们以为因缘自来,其实“因”总会牵引着“果”的成就。

只是因为这些心念都是从自己心里流出的,所以伴随着这样的因缘而来的种种顺逆,也要不迎不拒坦然地面对与接受。这可能也才是真正用功的初始点。无论选择的是什么,在随之面对的苦乐觉受之前,用一点勉强的心来学:习并享受,常常还会捡拾到意外的乐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