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根本没烦恼
3105500000015

第15章 小随烦恼(2)

接着辛苦圆谎的历程于焉开始,一个牵着一个,得编织成网才能覆盖那不断串连的欺骗。这样艰辛的历程,只为了当初的一念贪心、一念舍不得,一念而已,就因此无法坦荡。

如果拆解到最初,找到那一念贪心,知道就算失去也比圆谎这个大工程自在,就不会被覆烦恼牵着鼻子走了。

覆烦恼走进别人的窗格里窥见自己

很喜欢采访,尤其是人物。采访有趣的倒不是在城市四处移动的游戏,尤其是盛暑时节,总会迟疑要不要让好几年太阳的热能一口气晒完。人才是采访最迷人的乐趣,特别是陌生人。

透过采访的历程,常常是两个陌生人不自觉的不设防,有时只是交换一个小小的人生课题,就发现进入了对方生命里面一格格隐藏的窗格。人们会对他人开放的窗格数量不拘,有时一两个,有时十数个,有时干脆全面开放。端看彼此的关系、谈话的愉悦程度与信任状态,以及你是否诚挚地因理解对方,而产生一段短暂的陪伴因缘。

无论对方开启几格,如果懂得真心体会,即便只是一小格,也能看到生命能量集中涌现的精彩。

有些是别人行旅的痕迹,仿佛也陪着造访;有些是人情之间的交错与流光,温柔的情怀,美丽而贴心。艺术的、浪漫的、理性的、知性的,总有各式各样的宝藏蕴藉华彩。

这样的历程持续一段时日,逐渐发现,除了跑到对方的窗格里玩耍,如果在浏览风光的同时,也能以觉察清醒的心走进走出,在理解别人透过故事面对生命课题的态度与方法时,也能对照出自己的样态。

首先是态度。你看到自己在这样难得的因缘里,心境的流动是赏爱?是赞叹?还是偶有不以为然?或者,在感受完全不同价值观的思考方式时,又是如何一种反应?那时,可以看到自己的心,是否随着波动而左右了观者的立场,乍然相识的偶然片段中,是否不自觉地参与了什么?

然后是反省。感受着每一个人经由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而踩出的轨迹,思量着这样那样的生活堆栈而出的价值观,或苦痛或喜悦的情绪溯源,总会唤起自己内在的那一面,到底有没有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也不为己知的压抑。

其实,不一定是透过采访的历程,即便是熟稔的家人、朋友,如果也当作陌生人观察一番,好似也可以重新认识对方,然后看到自己在其中穿梭的身影,对他人、对自己的意义,以及如何衡量、整理出更具建设性的互动方式。

毕竟,习惯的模式如果是不自觉间累积养成的,总会因缺乏清醒觉知,而失去活水流动的清澈。

回到独处的世界,也可以再来一番与自己的沟通与观察,在人前、在自己跟前;在陌生人、在熟人,乃至于在让自己产生烦恼源的人面前,自己转换不同面貌的模样与心思,流转着什么样的讯息?

人是这样慢慢认清自己的,在一个个不同的人的网络之间。至于那些经常透过网络与人建立人际系统的“隐形人”,真想问问那时的你,真心在哪里?

覆烦恼

1.丁开心的城堡

我们都希望别人喜欢我们、欣赏我们,希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让别人看到,并且得到肯定与宠爱,害怕别人一旦发现我们的问题,就可能掉头而去。

于是,人与人总以一种保护自我、防卫自我的堡垒互相对待,尽可能地修饰自己城堡的外观,却不知道如果城堡里城墙斑驳,堡里的家具也残破,那么即使在外墙铺满鲜花绿草,也无法遮掩堡垒中伤痕累累或支离破碎的心。

而且这样的仅仅外观上修补,在明眼人看来,迟早讯息会外露。尤其是长久相处的人们,只要透过眼神的变化、肢体的比划,乃至于言谈间不经意显露的意涵,都会瞧出些端倪。

所以人与人乏间的关系就变得非常有趣。有时候,我们努力想与他人沟通,却老是搭不拢,常常慨叹说了半天,对方还视茫茫眼迷蒙,好像说到口干唇燥,人家还是进不到心里去,所以如果能找到以心相应的人,就格外珍惜。

有时候,明明是远距离地看一个人,也不必言语沟通,也不必密切相处,你就是知道他是什么样的,那种透过观察而一目了然的状态,让人觉得无论如何遮掩,人家就是会知道。

有心沟通的,遥遥相隔;未曾积极深入的,反而看着看着就懂了。说起来,还是心的作用。

心念一旦启动,哪怕如何告白,只要对方感受到的是内心的微细变化,他就能看到言语无法形容的内在。所以曾有过一个故事,有个自称有他心通的术士想与一位高僧较量,却在遍寻不到高僧的心念后,甘拜下风。因为修禅定的高僧可以不让自己的心念起伏,而定中的状态,是连神通也透视不到的。

因此,如果心念够安定,不但不会随境起舞,也不必担心无法与人沟通,因为安定的心,就会清澈透明,别人也自然会感到清澈;如果处于心思紊乱的状态,即使用再多的语言想传达自己的想法,或遮掩内在的不安,乃至于说的就只是台面话,别人也很容易在专注对待后,从耳朵的倾听,进入你百般遮障的花园。

沟通原来不难,只要每次都专注,心与心,就容易相应。证诸每回安静而深刻的采访,就更明白了。尤其,打开自己心的城堡,别人容易进入,自己也能开放空间,让别人的意念流进来。那时,一种心与心的重叠相应与交会,就是毋须言语的另一种拈花微笑了。

体检覆烦恼在成长过程中,

有没有什么事是你不想诚实面对,或总是遮遮掩掩害怕别人知道?

你觉得坦白面对问题好,还是继续假装忽略它好?透视恼烦恼恼由于先前生起的忿恨心,接着出现追触、暴热、狠戾的特质。

“恼”的发生过程是在追究以往的恶缘、恶境时,触发身心违逆的不舒服感,而有狠戾的情绪,发而为外,便是嚣张、凶暴、粗鄙的言行,像蝎子般戳咬别人。

恼烦恼这只怪兽不只扰乱人心,还会伸出爪牙伤害别人。一但被它攀附上,也会变得凶狠暴戾。恼烦恼这样尖利,却也不是凭空生起。如果不是因为不顺心而忿忿,然后又积累成恨,开始掉入愤恨筑成的轮转中,反复追究、思量那让人不舒服的、身心违逆的痛苦来源,是些什么缘?什么境?而至无以复加时,也不会爆发出这股狠戾的情绪。

一旦惹上恼烦恼,就乖张、凶暴、粗鄙一一生起,像蝎子咬人一样控制不住,先伤害了自己,然后透过伤害别人想消解心头恼恨。最终,就是两败俱伤。然后,对着恼烦恼竖白旗的你,会因此多些舒坦?或卸下心头恨意吗?恼烦恼你现在在哪里?

曾经以为自己恒常处于人的位置,有忧悲苦恼,但也充满着各种可能的欢乐,这就是人吧!有时得意不免忘形,有时失意不免怨怼,却不知其实当怨怼来时,心境有了冲突与对立,有了想要反击困境的力道,就已经不再是人了。

在佛法的世界,这样的严厉,其实是走到了阿修罗的横眉冷眼,虽不至于出手刀剑,但口中不吐柔软语,脸上不带安详与平静,就已经凶光外露了。

或者,有时病苦中,饥渴而不得食,宛如饿鬼众生的窘迫;或者,有如孩童时期,想要的得不到,心中对欲求的饥渴,也不外是这样一种苦恼的焦迫。

思之不得,念之不得,即使近在眼前,不该你的就是不得。当时心的苦恼,完全无法退开来思量不得是因缘,不得反而是善因缘,让人有机会思量人生中的一切不是皆能如意而得,也是一种饿鬼的处境。

或者,当我们陷入一种昏瞎状态,心无法清明地思维,反而随着业力拉扯,还自以为追逐着成功或梦想,却不知那种追求并非自己真实想要,不但汲汲营营,甚且还造作更多的业,想要借助手段满足企图。这时,与畜生道的凭本能追逐有何两样?

这些苦,也只在自己不曾知悉自己的位置,因为不知,所以无法稍停,无法暂时打住;并安心在那个无法获得的当下,安心在那个其实是可以觉察并清醒的契机。

生活中多的是这样的因缘,只因心念无法停止于这样的混乱,就失去种种转化的机会。

每当窘迫出现,情绪也跟着搅人,于是心念随着起落,哀怨、苦恼随之而起,好话听不进去,好事不懂得把握,好人不知道珍惜。一次又一次看到、听到,甚至自己也卷入这种一念之间六道轮回的尴尬情境下,再度地证明生命流转中业力牵引的无奈。

然而此生重新为人,为的不也就是重新建立此世的好因缘,改变过往的习气,并且为来世种下好的种子与好的缘起?如果能在苦迫的同时,思量到得为人身的可贵,或许就不会任由业力轮转而沉溺不已了。

近日读一遭逢生死边缘的人,从苦痛中得到对因缘、因果的深切思维,不禁在感到有幸得生为人,得闻佛法,得遇明师教诲的欢喜中,感动得热泪盈眶。毕竟,幸福原来就在手边,只是妄念起时,业力牵引时,常会忘了惜福的意义,也常忘了福报真的会用尽,若不懂得培福,就只有在业障现前时,被胶着的情境燃烧并且愁苦了,

新的年头,看到身处这个优渥环境中的人仍相互大力伤害,而旁观的媒体,仍以大幅的报导追究真相却变相地加重伤害,实在心疼。这样的业力中,如何维持清醒的心,让自己也让别人思索清明的意义,恐怕是此刻更重大的功课了。

这些苦,也只在自己不曾知悉自己的位置,因为不知,所以无法稍停,无法暂时打住;并安心在那个无法获得的当下,安心在那个其实是可以觉察并清醒的契机。

生活中多的是这样的因缘,只因心念无法停止于这样的混乱,就失去种种转化的机会。

每当窘迫出现,情绪也跟着搅人,于是心念随着起落,哀怨、苦恼随之而起,好话听不进去,好事不懂得把握,好人不知道珍惜。一次又一次看到、听到,甚至自己也卷入这种一念之间六道轮回的尴尬情境下,再度地证明生命流转中业力牵引的无奈。

然而此生重新为人,为的不也就是重新建立此世的好因缘,改变过往的习气,并且为来世种下好的种子与好的缘起?如果能在苦迫的同时,思量到得为人身的可贵,或许就不会任由业力轮转而沉溺不已了。

近日读一遭逢生死边缘的人,从苦痛中得到对因缘、因果的深切思维,不禁在感到有幸得生为人,得闻佛法,得遇明师教诲的欢喜中,感动得热泪盈眶。毕竟,幸福原来就在手边,只是妄念起时,业力牵引时,常会忘了惜福的意义,也常忘了福报真的会用尽,若不懂得培福,就只有在业障现前时,被胶着的情境燃烧并且愁苦了,

新的年头,看到身处这个优渥环境中的人仍相互大力伤害,而旁观的媒体,仍以大幅的报导追究真相却变相地加重伤害,实在心疼。这样的业力中,如何维持清醒的心,让自己也让别人思索清明的意义,恐怕是此刻更重大的功课了。透视嫉烦恼嫉对别人的名利、荣耀、优点,生起一种难以忍受的妒嫉,进而生出忧戚的苦恼。只要听闻别人拥有自己没有的事物,便会因而抑郁不安。

嫉烦恼对成功、欢乐、庆祝的气味特别敏感,只要有人为此开派对,它就会来报到。

在成功的场合,除了那位当下令人艳羡的主角之外,周遭的人只要一念生起不忍之心,无法容忍别人享受那种成功的喜悦,嫉烦恼就会来绑架你的心,让你坐立不安。

在你看着别人的荣耀、顺利、成功、得意时,嫉烦恼会去夸大那些成就的价值与地位,让你因为自己没有而抑郁寡欢,心起忧戚。有时候,明明那些成就你也不缺,可是嫉烦恼会来告诉你:“是的,你也有,可是就没有别人的好!”

有一帖解药一饮就能解嫉烦恼的毒,那叫作“随喜”,可是想拿到随喜之前,要先进行心脉扩张术,心打得愈开,解药愈容易到手。

嫉烦恼锻炼眼力

做文字媒体其实不只是藉由文字与人结缘,尤其在重视图像的这个时代,如果能为所传达的文章,找到合宜的图片来陪文字一起说话,一方面可以帮助思考、记忆、联想,还能打开脑袋里许多神秘的想象空间。

虽然文字有一定的作用与效果,但一张好的相片或插图,可以使读者与作者产生更丰富的互动与连结。尤其如果酝酿这张相片或插画的主人,也是细腻观察世间万象与心思流转的有心人,那么二者更是相得益彰了。

也因此,为读者与作者牵起桥梁的编辑就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一种不寻常的意义与价值。

虽然找出一张合适的图片相当辛苦,也极为主观,不过寻找的过程中总会看到每个人不自觉流露出来的内在深广度。

最怕是没有意识的瞎猫碰上死耗子,不小心找到一张不错的,却不知道何以会贴切作者的思维。可是一旦练出了自己的眼力,找出自己的眼光,就会发现找图的过程变成一场相当有趣的游戏了。

不只找相片要靠眼力,写东西、企划案子,甚至只是观察这个世间的种种,眼力都值得锻炼。为什么你的生命可以酿出与众不同的滋味?为什么读者或他人可以从你的眼光中看到他们没有想到的天地?也正是展现自己生命经过淬炼之后的光华吧!

事实上,终究这个世间并没有所谓标准的好眼力,于是也经常有所谓的“打破专家眼镜”的趣闻,正是因为所有人生的考题都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因此这种锻炼就不只是训练眼力,还得强化自己的弹性,唯有心能完全地开放,才能收纳更多丰美的展现,也才能在平淡之中发掘到纯粹的美感。

其实好眼力人人都有,只要你的心够开阔,就能借由每个人所展现的生命风采看到对方的好眼力,这时,你已经不只找到自己的眼力,也慢慢练就欣赏他人的诀窍。

而自己又该如何看待自己的眼力?以及应该如何培养、锻炼自己,乃至于为自己的生命酿出醇美的滋味?恐怕也是人生的一大课题。

如果愿意让自己的生命沉淀出精华,那么试着在纷乱的思维、情绪与人际的拉扯中,给自己一点空间安静片刻,说不定心的止静,就会为你打开一扇不可思议的敞窗。观察这个世间的种种,眼力都值得锻炼。为什么你的生命可以酿出与众不同的滋味?为什么读者或他人可以从你的眼光中看到他们没有想到的天地?也正是展现自己生命经过淬炼之后的光华吧!

事实上,终究这个世间并没有所谓标准的好眼力,于是也经常有所谓的“打破专家眼镜”的趣闻,正是因为所有人生的考题都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因此这种锻炼就不只是训练眼力,还得强化自己的弹性,唯有心能完全地开放,才能收纳更多丰美的展现,也才能在平淡之中发掘到纯粹的美感。

其实好眼力人人都有,只要你的心够开阔,就能借由每个人所展现的生命风采看到对方的好眼力,这时,你已经不只找到自己的眼力,也慢慢练就欣赏他人的诀窍。

而自己又该如何看待自己的眼力?以及应该如何培养、锻炼自己,乃至于为自己的生命酿出醇美的滋味?恐怕也是人生的一大课题。

如果愿意让自己的生命沉淀出精华,那么试着在纷乱的思维、情绪与人际的拉扯中,给自己一点空间安静片刻,说不定心的止静,就会为你打开一扇不可思议的敞窗。透视悭烦恼悭耽着于法或财,不能以慧心舍出、布施给他人。因而累积出的积蓄,便是鄙陋积蓄。一般人的悭,来自于对住处、家、布施、称赞及对法的悭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