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赵凝短篇小说自选集
3103900000011

第11章 行为艺术(1)

房子是我和一黛还有歌手杨荔合租的,里面用旧报纸糊着,很合我意。

家里一再来电话追问我为什么不住在学生宿舍而要搬到白庄那种鬼地方去住?传电话的那个老太太神情暧昧地盯着我的脸看,那架老式电话机里又传来母亲兴师问罪般的声音。

“阿柔啊,是不是你跟那个男的还没断?你们想......”

“你爱怎么想就怎么想吧。”

我把那个笨重的弯把电话抛回到它的基座上去,然后轻松地拍拍双手,转身就走。

有人冲出门房来拉我的胳膊“嗳嗳嗳,”她连着嗳了三声,“你还没给钱吧?”那看电话的老太太身材象那部式电话机一样笨重,发出来的声音像口钟。我把一枚金灿灿的五角硬币塞她手里,对她说以后要是再有人来电话找我就说我失踪了。

一想到失踪这个词我就很得意。

我在宿舍里放了把火,烧掉我以前所有东西,旧鞋子,脱了勾的旧胸罩,情书和日记。那些情书抄得功功整整好像博士论文,他还自以为是杰作,让我小心藏着,说是有朝一日......

我把他的有朝一日统统扔进火里。我听见虫子被烧死时那噼啪作响的声音。宿舍里充斥着一股奇怪的味道,老鼠在跑。窗外的风赶着各屋的门窗砰砰地响着,像是要下雨了。

“我说哥们儿,你还在这磨蹭什么呢?”

一黛闯进来把火踏灭。一黛比我高,嘴大。有人说一黛是我们英语系最丑的女生。也有人说一黛是全校拔头份的一枝花。对于这些说法一黛一概不理,干嘛干嘛。她穿着很扎眼的衣服上图书馆,往哪一坐把空气都染花了。她还喜欢到大饭店的大堂去七搭八搭,结识一些比她还喜欢泡那儿的记者或自由撰 稿人什么的。当然她的朋友里也有不少外国人,黑黑白白,高高矮矮。她只和说英语的外国人聊天。

搬到白庄去住是一黛的主意,一黛的正式男朋友──那个行为艺术家阿芒就住在白庄。那本是一片荒凉透顶的地方,稀稀落落住着几户人家。他们以栽种盆花为业。白庄四周杂草丛生,开着一种不知名的野花,阿芒叫它丁点儿。到了夜晚这里野猫出没,那像小孩哭一样的猫叫声随风传得很远,让人不敢相信这鬼地方也属北京。

白庄在北京西北郊,要倒三趟车才能到城里,离我们学校到很近,骑车半小时就到了。我们过腻了校园那种循规蹈矩的日子,我妈说我是得了大三综合症。综合症就综合症吧,我才不在乎呢。白庄里有一种自由自在的空气,谁来住都可以,只要你交得房租。房子虽说是破了点,但也总不至于漏雨。有不少年轻人聚居在这里,各人带有各人的梦想,北京对他们来说就像一座金山,他们要趁年轻拥有这座山。

我和一黛在村西头一间屋里刚安顿下来,穿红裤子的阿芒就来敲门了。门开,他从身后拉出个神性怯怯的小女孩来,说是他的老乡,来北京求发展,是个唱歌的。一黛满脸不屑,说这里要住三个人不又成女生宿了么?阿芒拍拍她的肩说, 等一有空房就让她搬出去,嗯?

他这一嗯眉头总要皱皱,神情里有一种一黛所喜欢的迷惑和无奈。一黛总说我看不清他眼睛后面的东西。其实他眼睛后面也许只是一个空洞,什么也没有,而她觉得他有,他就显得神秘和让女人迷。

一黛把横在门口的一条线条优美的胳膊向上挪了挪,杨荔就像一条受委屈的小鱼,把头一低就从一黛胳膊底下钻了过去。这个细节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直到白庄变为一片废墟。

我正站在一把高高的椅子上用报纸糊墙,一黛跟过来警告杨荔,以后可得勤快着点儿,不然可别怪我不客气。

杨荔不语。像个软柿子似的任人捏来捏去。

那间房子我们三人糊了一整天,报纸是从收破烂的那儿弄来的,带有各家各户气息。有英文版的 CHINA DAILY,也有排字拥挤的街边小报,我们被各种各样的媒体包围着,别人告诉我们要怎样做怎样想,我们就怎样做怎样想,这就是我们的生存空间。

阿芒送给我们的礼物是一只用旧盒子改装成的木钟,挂在墙上我们才发现它在倒转。《回到未来》,阿芒说,这件作品曾经参展。杨荔十分惋惜这只钟不是一个真的钟,她没表,要时常问人几点啦几点啦?左腕该戴表的地方她栓着两个猴皮筋,大概是扎辫子用的,别的就什么都没有了。她是一个长得象透明珠子那样的女孩,连指甲都比别人白,眼睛是那种一飘一飘的长型眼,又被人洒了把银粉在里面,亮

得好象有什么东西就快要溢出来似了。

一黛却不喜欢杨荔那种长相。一黛暗地里跟我打赌,她说象杨荔这种末流歌星要是能唱红的话,她就不姓宋。

我望着后窗外的两道铁轨发呆。

铁轨总使我产生幻觉,以为自己正乘坐着一个移动的物体,飘向很远的地方。那两道蓝钢的铁轨很让我着迷。

阿芒走进来的时候,后窗正过一列火车,那暗蓝色的车厢在狭小的窗口一格一格地闪过。门框歪斜着,墙上的墙皮淅淅沥沥往下掉。我觉得自己好像在倾刻之间失聪了似的,所有人都张大了嘴却又发不出声来,很像墙上那幅变形画。木钟的钟摆胡乱摆动着,时针在倒转。杨荔的红嘴唇一张一合,衬着她苹果绿的纱裙简直就像一道好吃的菜。火车过去之后终于听清她说今晚她请客,白屋的老板是她的朋友,她就在里唱歌。

杨荔笑的时候,面孔像一只起舞的小狐狸。

我们一起向村东头那家叫做白屋的小酒馆走,背后背着很大一轮落日,颜色血红。穿过迷宫一样的街道我们来到白屋。白屋并不是白色的,白屋和这里其它房屋一样是一种陈旧的墙皮剥落的说不出颜色的颜色。白屋老板姓张,名叫张卫,张卫长得人高马大,往门口一站很是气派。听说他从前也是个画画的,三年没出一张画,就在白庄抡菜刀开了这家小洒馆,自已下料自已炒菜,苦熬苦撑了一段日子,想不到买卖竟然红火起来。

白屋人很多,我们几个找地儿坐下,杨荔轻飘飘地往另一方向走,张卫像个大熊似的后面跟着。没人听人听歌,杨荔的歌声在白显得很微弱,我注意她苹果绿短裙下的两条瘦腿正在瑟瑟抖着。有个男的过来跟我搭讪说我们是新来的吧? 我冲他点点头。他笑起来跟个小孩似的。他说他叫蓝乔,梦想成为中国最好的诗人。他说他每天连做梦都在写诗,他说白庄那两条铁轨让他产生无数灵感 ,因此他爱上这里了。他一边说一边盯着台上杨荔那二条抖抖的瘦腿看,后面变成喃喃自语,我就听不清了。

整个晚上乱七八糟不知吃了些什么,这儿的菜全是一个味儿。酒的种类很多,喝什么酒的都有。我们喝的是种本色米酒,这种半透明的粘滑汁液据说很容易醉人的,但喝上去凉丝丝的,完全感觉不出深浅来。

大洋马玛丽在屋子中央跳一种古怪的舞,异常丰满的胸脯上挂满中国****时期的像章。

蓝乔跳到台上去念诗,大伙儿拚命鼓倒掌。一黛把一个苹果抛到空中,说真带劲呀再来一个。她的头用力摆动着,两手轮流拍着桌面,牙齿格格打着响,好像受不了这份放纵的快感了似的。她仿佛生来就特别适合这种场合,她坐在图书馆或者教室里,人就显得小了一号,脸上的表情也是死塌塌的。

墙上挂着一些画,有张卫的,也有阿芒的。我注意到有张画署名方可危的画最特别,他画的山坡却是嘴唇形状,中间露着细细的缝隙,似张似合的。

杨荔的歌声渐渐大了起来,像海水一般漫过人丛,飘向黑暗的天空。

眼前的一切模糊起来,我仍在喝甜酒。玛丽站到桌子上去跳了,胸前的像章叮当乱响。我躲到这样一个陌生环境里来,完全是为了摆脱老合的纠缠,无论走到哪儿我都会看见变色镜片后面那双暗褐色的肿泡眼,一眨一眨的,那真是乏味。

杨荔那晚风头出尽,一黛恨得牙根痒痒的。

蓝乔一直想找机会跟杨荔搭句话,可他又没敢,眼巴巴在缩在角落咬一支笔头。

玛丽跳完舞汗津津在走过来同阿芒搭讪,一只粗胳膊就搭在了阿芒的肩膀上。一黛用手扒拉下去,她又笑吟吟在自动放上来。所有这一切都象一些无法衔接的电影片断,忽东忽西,闪烁不定。

房间里充斥着一股浓重的报纸味儿。夏天来了,我们屋门口挂了块旧布帘子,门就那么敞开着,穿堂风穿心而过,门帘下是三双裸着的白脚丫,雪白雪白的。

我坐在窗口看书,学校快要考试了。窗外的两条瓦蓝色的铁轨有时让我分心,它们在阳光下变成两道游离于土地之外的东西,仿佛悬空停在那里似的,自由延伸,没有依托。一黛把头发编成一条粗辫子,戴上草帽正要出门,白屋老板张卫忽然一挑门 出现在我们糊满报纸的小屋里。杨荔把一条彩色毛巾被一直拉到下巴,神色有些紧张。

张卫说,嗬,你们这里倒弄得很有特色。说着抬头看天花板上的北京日报。

一黛说,有屁快放,有话快说,你跑这来胡学么什么。

我又不是来看你的。张卫白她一眼说,你走你的,我找杨荔有事,碍不着你什么事。天啊,你们墙上这只钟怎么倒着走?他倒背手,故意那么一惊一乍地说。

杨荔开始穿衣服,空心穿一件连衣裙,白平底塑料凉鞋。用皮筋系了系头发仰起脸来对张卫说,你要现在还是晚上?

有辆火车凌空开过来,把他俩的谈话给压下去。我看那蓝阴阴的车厢一格一格从狭小的窗口闪过,心像被那巨大的声响碎了似的。杨荔随那男人离开房间的时候,门窗被风吹得老高,她的背影显得十分瘦小。

这天夜里,一黛和杨荔都没有回来,我独自一人擎着一枝蜡烛在读墙上的旧报。停电了。这种事要白庄经常发生,窗外有人在呤诗,那个诗人夜夜都来,可惜杨荔不在。

有人在门帘外露出两条瘦长的腿。我可以进来吗?那腿说。

他把他画的门帘和门帘下的雪白脚丫拿给我看。我把蜡烛移近他的脸,想看清楚他是谁,蜡烛却被他打翻在那幅画上,烧了一个洞。

这就是日后成为方可危成名作的那幅《洞》。

那夜我们聊了很久。后窗吟诗的人终于去了,火车刚刚开过。我们绻缩在一起屏住呼吸,方可危说不要动,一切都刚刚好。我听到野草呼吸的声音,整个夏天跟着也在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