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干部心理健康读本
3102100000027

第27章 公务员的心病还需心药医(3)

同样道理,对于心理疾病患者,也要强调他们需要增强有关心理疾病治疗“结果的知识”。“生物反馈”就是借用控制论等所使用的“反馈”这个名词的含义,根据动物的操作条件训练原理,推广运用到人类的一种心理医学技术。其实,我们把生物反馈说得通俗些、简明些,就是通过巧妙地控制人的精神来控制人体。也可以说,自己可以了解和控制自己的生理机能。生理心理学家指出,在人体的整个系统中,有一种生理活动,它可以调整其他活动,可以把它叫做“自我调整装置”,也就是返回神经传导的“反馈装置”。比如说,当人们的情绪活动发生改变的时候,人们的机体内部也会相应地出现内分泌的相应变化,会引起相应地反馈性的调整作用。正是因为经过影响或者改变人们的情绪活动,可以引起人们生理上相应地反馈性的调节作用,因此,用影响或改变心理疾病患者的情绪的办法,就可以治疗心理疾病。

所以说,生物反馈疗法要想收到疗效,就需要病人必须能够和他想控制的某种身体功能的节律,取得平衡协调。比如说,很多哮喘病人对尘土、花粉或烟雾等刺激物敏感,经过试验证明,这种“敏感”大部分是由自己神经紧张所造成的。经过反馈“医疗”后,他们的哮喘病可以治疗好一大半。这就是说,哮喘“反应”至少有一部分,而来自心理上的主观“原因”是主要的,更谈不上是生理上的痼疾。

由此可见,身心疾病很多是导源于心理上的不健康。寻找出心理致病的因素,让这些“患者”,通过“反馈”作用,帮助他挖掘原因、发现信心、巩固信心、提高信心,那么,很多身心疾病会“奇迹”般地治愈。

临床实践证实,用生物反馈方法治疗心脏、大脑、肌肉群以及和循环系统有关的身心疾病,虽不能完全根治,但也可大部分予以控制。

利用“系统脱敏法”矫正失常行为

系统脱敏法的理论依据是学习心理学。学习心理学认为,人类的神经过敏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学习到的,是每个人在生活中经过摹仿、暗示等学习而形成的。“过敏”既然可以由学习而得到,那么也就可以再经过学习而消除它,脱掉它。因为敏感说到底,只是人们主观上的一种感觉,一种过于敏锐的感觉罢了。

系统脱敏法的一般做法是:先用轻微的较弱的刺激,然后逐渐增强刺激的强度,使行为失常的患者逐渐适应,最后达到矫正失常行为的目的。比如说,孩子怕小猫、小狗、小白兔等一些小动物,可以让孩子,先从远处观望这些小动物,然后让他逐渐靠近,并且试探着抚摸这些小动物,最后,孩子就会高兴地把这些小动物抱在怀里。又比如,对于喜欢挑食的孩子,可以慢慢地给他从少到多地,加进他不喜欢吃的食物,用这种方法就能逐渐改掉偏食、挑食的毛病。

系统脱敏法的优点,是它可以让人在神经比较松弛、情绪比较轻松的状态下,在不会产生焦虑、紧张的同时,逐渐克服、纠正原有的失常行为而改变为正常的常态行为。

系统脱敏法,现在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医疗上,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疗效。例如,美国精神病学家雷克斯伦,就用系统脱敏法治愈了一些有变态反应的食物过敏患者。比如有一个男孩每当吃香蕉时,就有多动性的表现;另一个女孩由于对动物蛋白质过敏,而经常发生惊厥。雷克斯伦对他们采取逐渐增加食用量的办法,来降低这两个孩子对食物的过敏,结果成功地治愈了他们的过敏反应。

一般来讲,对于正常的公务员,使用系统脱敏法往往显得不太灵验。不过,对于那些容易接受别人的暗示,和喜欢摹仿别人行为的公务员,还是很有效应的。一位精神病学专家,他用系统脱敏法,治好了许多女性被蛇、壁虎以至于毛毛虫所惊吓,而引起的种种心理失常和行为失常。因此说,对于神经比较过敏或神经比较脆弱的公务员,也是适宜用系统脱敏法来矫正某些行为失常的。

利用“惮恶修改法”矫正癖好

这种心理治疗的方法,和前面谈过的“系统脱敏法”相反。它不是一种“和平方式”的自然的、缓和的心理疗法,而是一种“武力方式”的带有强制性质的心理疗法。对于治疗某些心理疾病,特别是矫正某些不良的癖好来说,“惮恶修改法”是一种颇有效益的疗法。

什么叫做“惮恶”呢?“惮”就是畏惧、害怕的意思,“惮恶”就是怕恶的意思。这里讲的“恶”,不仅仅是坏、恶劣,而且还有凶猛、厉害的意思。因此,所谓的“惮恶修改法”,简单来说,当下定决心要消除某一种行为,比如说,戒烟、戒酒,把引起眩晕的药物或呕吐剂放在酒、烟中,用这样的办法来引起痛苦或不快的反应,给予自己的欲望以强烈的刺激,从而抑制感觉,接受抑制的行为。

惮恶修改法,通常用来矫正人们的种种不良癖好。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不少,局限性也比较大,因为它偏重于痛苦的惩罚,是通过强烈的、不愉快的惩罚性活动来矫正异常的行为。刺激如果过强,治疗者受不了,甚至会引起其他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疾病,例如呕吐、头晕、恐惧、焦虑等等;但是,如果刺激太弱,效应又不显著。

在生活当中,公务员会吸烟、能饮酒的人很多,为了改掉这种癖好,很多人不需要使用惮恶修改法,也可把多年抽烟、喝酒的习惯改掉。那么,他们用的是些什么“方法”呢?这就是用意志和毅力。可是话又说回来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单凭“意志”和“毅力”来改掉癖好的。因此,对于个别公务员来说,如果使用毅力加上惮恶修改法,改掉这种不良癖好的收效就会更大些,也许就能更彻底地解决不利身心健康的“老大难”了。

利用“格式塔疗法”提高自我修养

人们对“格式塔疗法”很可能是陌生的。那么什么叫做“格式塔”呢?

“格式塔”是一种译音。现代西方心理学有一个著名的派别,叫做“格式塔心理学”,或者叫做“完形心理学”,因为“格式塔”的原意就是“完形”、“样式”或者“结构”、“组织”的意思。

格式塔心理学是一种比较新的心理学流派。它受现代物理学发展的影响,特别是接受现代物理学中关于物理磁场、电场、引力场等理论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认为,人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人们的思想感情等一切心理活动以至人格,都是完整的、有规律的。他们还认为,人的大脑并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它能够进行主动的活动。这是因为人的大脑是一个固定完形的“脑场”,这个“脑场”具有“先天的动力特征”。因此,人们对于外界刺激的知觉也好,适应也好,所有一切的心理活动,就会成为整体的完形趋向。

“格式塔疗法”是由美国精神病学专家弗雷德里克?S?珀尔斯博士所创立的。根据珀尔斯的最简明的解释,格式塔疗法和“生物反馈疗法”一样,都是自己觉察自己。不过,“生物反馈法”是自己对自己的血压的自我觉察,自己对自己皮肤的温度、自己对自己的筋肉的电位的觉察。而格式塔疗法则是比起生物反馈法更加广泛些,就是说,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的觉察、体会和醒悟。可以说,它是一种自我修养的自我治疗方法。

格式塔疗法有“九项原则”,其内容对公务员进行自我修养有一定好处:

1.生活在现在里。不要老是惦念明天的事,也不要总是懊悔昨天发生的事,而是把精神集中在今天要干什么上。总是遗憾、悔恨、内疚和难过并不能改变过去,只会使目前的工作难以进行下去,忧虑未来是一种没有用的情绪。

2.生活在这里。想着现在就是生活在这里。比如不要想着远方发生的事,因为想也没有用你无法改变,这种想只能是杞人忧天,徒劳无益,对于事情毫无帮助。要记住,你现在是生活在此处此地,而不是遥远的其他地方。

3.停止猜想,面向实际。人都会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在工作单位,当碰到领导或同事的时候,你向他们打招呼,可他们没反应,连笑一笑都没有。如果你因此而联想下去,心里嘀咕,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这个人是不是对自己有什么意见?还是有戒心、敌视?其实,你打招呼的这个人,可能心事重重,情绪不好,正在想着什么不愉快的事,没有留神注意你向他打招呼罢了。因此,不必因为他对你打招呼没作出反应,就想入非非。

4.暂停思考,多去感受。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多去思考,而少去感受。人们忙忙碌碌地整天里想着怎样做好工作,怎样搞好领导与同事的关系去绞尽脑汁,耗尽脑力,没有心思去观赏美景,聆听悦耳的音乐。而格式塔疗法就是强调减少不必要的思考,去多多感受自然和艺术,往往感受比思考更为重要。因为没有感受,就无从思考,感受可以调整、丰富你的思考。

5.也要输进不愉快的情感。人们通常都希望有愉快的情感;而不愿意接受那些忧郁、悲哀的不愉快情感。因为愉快和不愉快,是相对而言的,同时也是相互存在和相互转化着的。正确的态度是:应该认识到,既有愉快的,也有不愉快的情绪;即要接受愉快情绪,也要接受不愉快情绪的思想准备。

6.不要先判断,先要发表意见。人们往往容易在别人稍有差错或者失败的时候,就立刻下结论,讥讽别人能力差或者“笨蛋”等。很多时候,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为人们的判断经常是错误的。格式塔疗法认为,对他人的态度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先不要判断,先要谈出你是怎样认为的。这样就可以防止和避免与他人的不必要的磨擦和矛盾、冲突,而你自己也可以避免产生无谓的烦恼与苦闷。

7.不要盲目地崇拜权威。在现代化社会里,有很多变相的权威和偶像,它们会禁锢你的头脑,束缚你的手脚,比如,学历、资格等等。格式塔疗法认为:不要盲目地附和众议,丧失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性;也不要无原则地屈从他人,而被剥夺自主行动的能力。

8.我就是我。不要说:如果我是某某人那该多好;我若是某某人就一定会成功……等等。做人应该从自己的起点做起,努力地发挥自己的胜任潜能。既不必怨天尤人,也不必想入非非,要脚踏实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竭尽全力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做好我能够做的事情。

9.要对自己负责。人们往往容易逃避责任。比如,工作不好,会推诿说领导不力呀,条件太差呀等等。把自己的过错、失败都推到客观原因上。格式塔疗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要求自己做事自己承担,自己对自己要负责任。

在日常生活、工作当中,作为公务员必须按照不同的、特定的“角色”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否则就会产生种种冲突或挫折。比如说,你在工作单位可能是位领导,回到家里,既是女儿的母亲,又是丈夫妻子,在家就不要耍单位里的威风。比如,被人们誉为“铁娘子”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当她离开首相府回到家里的时候,她照样下厨房做饭,在家里表现出她是个“贤妻良母”。

因此,在这里向公务员提出两点:

第一、每个人都由于时间、地点、情境等不同的条件,会有许多不同的角色。既然角色变了,就得“扮演”好不同的角色,这样做,心理才会健康,不至于发生种种不必发生的矛盾和冲突。

第二、如果你在认识、情感和意志行动上,转不过弯子来,始终坚持某一种角色,而不是按照你不同的地位,去实现人们期望你应表现的行为,弄不好,轻则导致心理不健康,重则还会染上心理疾病。

利用“心理交流分析法”塑造PAC心理

“心理交流分析法”可以简称为“交流分析法”。它是一种简便而又实用的心理疗法。

“交流分析法”是由美国医生埃里克?巴恩在1959年创立的。交流分析把人们的心理分析成为P、A、C三部分。它们的意思是说:

C:人们要有孩子般自然、朴素的感情,要童心未泯;不要强行抑压自己的本性的需求;要恢复人类自然的本性,纵恃地嬉笑。

A:要有成人般的成熟心理,要能够理智地、正确地理解现实、面对现实、适应现实,在现实中合理地生活下去。

P:要有象父母关心自己子女那样地关怀、体谅别人的慈善之心、善良之心。

P、A、C的实质就是说一个人在一生当中,应该永远地保持童真、理智和善良的心境。

埃里克?巴恩认为,不论人们的心理怎样复杂多样,大体上都可以剖析、归纳到这三类的范畴中。而且他认为用P、A、C这样简单的符号来表示,每个人都容易理解和记忆。

了解这些后,公务员可以根据自己的人格特质去调整,运用这个方法,缺什么就学什么。在P、A、C三项中,那一项薄弱、差些,就多从这方面弥补。照这样去做,就可以了解自己,掌握自己;同时也可以了解别人,掌握别人。自己心理就会得到和谐与安宁,也可以愉快地与他人相处、交往。

“交流分析”也可以说成是“自我写照”。它大体上规定了人一生发展的方向,这是因为人们从幼小起,就形成了种种不同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好比人生的“蓝图”,它会强烈地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行为倾向。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把人生比喻为一座大舞台,每个人将会在这个人生舞台上活动着,今后将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就要看你塑造的P、A、C是怎么样?比如说,你为什么容易发怒?为什么容易焦虑?为什么容易忧郁?……那可以从你的性格、个性、人格,从你过去的经历、环境、遭遇去检查、寻找原因。这也就是心理交流分析法。

利用“笑疗法”排除精神萎靡

国外学者已经研究证实,“忧郁、失望、悲哀是癌症发生的前兆”。心理学家曾对一百名白血病人、淋巴瘤病人进行了研究,发现癌症发生前的一年左右,大部分病人有过个人或家庭不幸遭遇的经历。其实,我国医学中早就有过“郁结伤脾,肌肉消薄与外邪相搏而成肉瘤”的理论,讲的也就是国外证实的这个理论。

国外还有一个试验证实,很多种疼痛是由于肌肉所造成的,或者是因为肌肉紧张而加剧。比如说,有些人焦躁不安,精神萎靡不振,于是他在不知不觉间,头和脖子的肌肉就会紧张僵硬起来,紧跟着头也就疼起来了。如果运用大笑的疗法,情况就会相反:笑能使肌肉的紧张程度缓和,疼痛也就跟着减轻或消失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