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这个推销心法时,以暗示的手法进行一样有效。例如:纽泽西州和纽约曼哈顿的交界处有个加油站,终年挂着这样的招牌:“在纽泽西加油的最后机会”,该加油站因而年年大发利市。人们总会想,这是最后的机会,一定要把握(当然,该加油站绝不会说明的是,过了这一站,你会有在纽约加油的第一个机会)。
如果推销员游走道德边缘,这个原则同样能产生效果。例如:业务员提醒你,你想买的那块地,下午三点过后就要公开竞标;她的暗示是,如果你不赶快成交,就会丧失机会,三点钟后你就会蒙受损失。
顾客本想再考虑一段时间,但是为了避免损失,他只有立刻成交。如果推销员所言真有其事,这个技巧当然不会引发任何争议。但是,如果推销员不顾道德,欺瞒顾客,或许一时之间可以影响顾客。然而万一顾客拆穿了推销员的谎言(这是极有可能的),这个技巧当然就失效了。
服装店的售货员说,你喜欢的西装只剩一套,而且昨天另一位顾客也对这套西装有兴趣,他今天中午还会再来。“不过当然了,你人在这里,”她说:“如果你要的话,我会告诉伊略特医生,他来晚了一步。”一听到这里,你买了。促使你下决定的就是“未来事件”。
“未来事件”也可以是某些状况。例如顾客想晚一点决定,推销员则说,本产品的数量不多了。又如某些零售商店限定数量,折价拍卖。还有邮购公司告诉顾客,某丛书只剩两三套了。结果,该公司因而卖出近上千套书。只要妥善运用这个技巧,顾客为了不愿错失良机或蒙受损失,成交就是必然的结果。
同样的,顾客也不愿意损失即将拥有,但尚未拥有的事物。如果有人说,你不能拥有某一事物,你的反应如何?你会想要立刻得到该事物。因此,当你的顾客犹豫不决时,你可以大摇其头,然后选择下列最适合的一句话:
(1)“我们恐怕没有适合你的尺寸。为你特别订做一件好吗?”
(2)“我们的产品几乎被抢购一空,不知道还有没有存货呢?”
(3)“我知道你想订购六百件,但是我建议您再多订一些。虽然我们现在有存货,但不知道够不够供应给其他顾客以及贵公司整个夏季的需要量。”
一旦碰到合适的时机,针对顾客“避免损失”的心态进行说服,绝对能精彩地完成交易。如此一来,顾客会迫不及待地购买你的产品。好好利用这个“存货有限”技巧,鼓励顾客购买。
让客户拖延的可能代价
尽管“立即行动”是一句伟大的格言,但是所有推销员都知道,有太多顾客说什么也要等到“明天”再作决定。推销员可以说:“我很愿意等您做决定,华德森先生。不过,我担心礼拜三或下礼拜做决定会太晚。”
“为什么?”
“因为……”接着,告诉顾客即将发生的状况,如价格上涨或产品数量有限等。
如果“未来事件”确定会发生,这个技巧不会有任何风险;如果顾客真的喜欢产品,你这么做,只是敦促顾客提前购买。即使技巧不会有任何风险;如果顾客真的喜欢产品,你这么做,只是敦促顾客提前购买。即使“未来事件”不一定会发生,推销员一样可以加以利用。“我不敢保证一个月内,这种纸的价格会不会上涨。”一位纸张推销员对顾客说:“这点我不确定。但是如果参考过去的经验,我的保守估计是,至少会上涨百分之四十。召集的状况和两年前几乎完全相同,我可以告诉你当时的上涨数字。”
这位推销员拿出了两年前的实际资料,使顾客相信现在不买,未来的发展(预估而非必然的发展)会造成顾客的损失,结果当然是立即购买。尽管顾客本想好好考虑这件事,但是为了避免损失,他只好立即做出决定。
妙用“第三者推荐”的成交技巧
运用“第三人推荐”推销心法时,通常可以叙述商业界的小故事,但目的不在娱乐(当然,故事有趣更好),而是让顾客借由他人的经验,了解自己。当人们发现一个好模范时,都会自然而然地模仿。
你可以想像自己是顾客(这种经验人人都有)。当推销员提起商业界一位你所尊敬的人物时,你立刻会想:“如果他都这样做了,我当然可以效法。”只要你提供顾客这样的机会,顾客就会起而效之。精明的推销员,总是利用人类的这个天性,提供给顾客许多模仿的机会。
假设你正向零售商推销商品,但是对方表示没兴趣,他说:“我们不需要这些产品。”这就是说故事的时机了。“我第一次拜访联合商店的辛普拉时,你应该认识他的。他的反应和你一样,但是他还是试用了产品。而且相当满意。”接着你可以提出他们的获利、进货量、周转率等证据,听了你的介绍,百分之八十的顾客会禁不住动心。
毕克斯是洛杉矶的一位推销天才,他说,产品推荐人是“友善第三者”。毕克斯从不单独进行推销,他一定带着“友善第三者”的推荐。进行推销时,毕克斯一定会提起他的“友善第三者”。因为他知道,顾客和所有人一样,会自然地仿效成功案例。因此,顾客会认同“友善第三者”的成功经验。“如果他做得到,我一样可以。”顾客会这么想。
一次,美国著名的推销大师达维斯正与一位重要顾客谈交易,这场推销已经接近成交。达维斯发现顾客的购买信息,因此,他开始进行有效的“叙述法”。
达维斯向顾客讲述一个故事,为成交暖身。顾客听得入迷,不禁聚精会神、身体前倾。顾客想像着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主角(这是很自然的状况)。他开始一一比对自己与故事主角的状况,包括主角缺的是什么?自己缺的是什么?顾客会立刻发现,故事主角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购买,达维斯纯熟地将订单往顾客面前一送,顾客随即签名,心悦诚服地买下产品。
巧用客户推荐信的成交技巧
商业界很早就发现,他人的见证具有强大的说服力。所以,推销员常常叙述他人的见证,例如:提起某位客户的经验。但是除了这个方法之外,更具效果的就是满意客户的来信,特别是使用公司信纸的亲笔信。
推销员经常影印客户信函,汇集成册随时带在身边。提供越多见证信函,效果越好。此外,如果你收集了各种不同的见证信函,更可以依不同推销状况,选择最合适的客户来信。这些信件如果来自顾客的熟人,或是顾客略有耳闻的人士,其威力简直可比核武器。威力次一等的信件,则是来自顾客熟悉或听说过的公司。
因此,这里提供一个建议。设法取得顾客认识或耳闻的客户推荐信。一般而言,对特定顾客有效的推荐信,推销员不可能随时取得。所以,平常就要积极累积,才能从中选取最适合的推荐信。
一位芝加哥的推销经理采用了略微不同的方法,他称为“雪片纷飞法”。他交代推销员,不要将推荐信装订成册。到了成交时刻,推销员先拿出一封推荐信,让顾客看一眼;顾客一放下信,立刻递出一封,然后再递下一封……。不久,顾客的办公室就如雪片纷飞,到处都是其他客户的推荐信。当眼前堆满推荐信时,很少有人能够不受影响,不签字成交。
“避免损失”能让客户尽早行动
在通货膨胀的年代,最具说服力的推销方法,恐怕就是告诉顾客,价格即将上涨。顾客为了避免往后付更多钱,于是决定现在购买。利用“价格即将上涨”来完成交易,是“未来事件”推销心法的一种方式。这项推销心法的关键在于,诉诸人类最担忧的事件——损失。
记得先前学过“利用顾客的弱点”吗?顾客“避免损失”的弱点,不时呈现在你眼前。只要极力说明损失的可能性,顾客就在你的掌握之中了。如果人们对未来有信心,或是满足于现状,通常就不容易有所欲求。但是,如果有事物可能蒙受损失,人们会倾全力立即行动,避免损失。
狄普是一位健谈的成功商人,他这样形容避免损失的心态:“如果有人半夜三更到我家,叫醒我,告诉我只要现在下楼去马上赚一百美元,我会把他一脚踢开,然后回去睡大觉,相信你也一样。但是,如果同一个人叫醒我,要我马上起床,梳洗着装,跟着他走,免得损失—百美元,我会说:‘马上就来!’”狄普的结论是:“损失是生命中最大的恐惧。”
帝尔尼是美国田纳西州一家企业管理顾问公司的推销代表,他也采用类似技巧。帝尔尼先介绍相关服务,以及该公司的杰出成员,随即进行成交。
“史密斯先生,我们简介了本公司解决问题的计划,不过还需要和贵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详谈,以便取得进行下一步工作的资料。我们明天派四位顾问过来开会。”接着,顾客可能忙于安排这四位访客的接待事宜、敲定会面人选及开会时间……;或急着说,可能后天比较合适。很显然的,交易已经成功了,运用的就是未来事件成交法。选择下列最适合自己及顾客的成交法,并多加练习:
(1)这种价格只限今天,相当实惠吧!
(2)这种价格不可能维持到下个月,最好趁现在购买,为自己省点钱。
(3)特价到二十日为止。新价格已经公布了。想不想知道你今天买,可以省下多少钱?
(4)如果我是你,现在就抢着买了。我们几乎没有存货了!
(5)这是个很不错的机会,只剩下两件了。上周我们还有七十件。我可以替你保留到今天下午五点。
(6)有人说我们的价格比较高。其实每一家公司都很清楚自己产品的价值,本公司也一样。我们的产品物超所值,所以随时会再提高价格。你应该现在就买,以今天的价格,买到物超所值的产品。
虚拟未来事件
纽顿是美国一家广告代理公司的负责人。该公司位于观光胜地,当地政府正需要广告方面的协助。为了争取这个广告推销,纽顿特别强调他们是当地公司,了解当地问题,并能够投注全副心力。他还说,这一点是外地广告代理商不可能做到的。
当地位于美国南部,当时是冬季。某一天,纽顿正准备广告提案。他在温暖的晨光中看报纸。在一份当地日报的第二版,纽顿看见占半个版面的广告,文字如下:“屋外风雪连天,燃一支希尔顿香烟,尽情享受。”广告中是一对男女,坐在华丽的壁炉前,窗外是漫天风雪。
制作该广告的公司,正是纽顿最强劲的竞争对手。纽顿确定这一点之后,放弃了原来的广告提案,只带了好几份相同的报纸,走进会议室,将报纸发给所有人,并翻至刊登该广告的版面。
“目前竞争广告代理权的,只剩下本公司以及此一外地公司。”他说:“我一直提醒诸位,我是本地居民,我了解本地的问题,而且比来自外地的代理商更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各位面前是该公司制作的广告,这个广告非常出色。以这份报纸的半个版面来说,香烟公司花了九百七十四点二八美元刊登这个广告。广告商刊登广告,花的是客户的钱。也就是说,不管诸位成为谁的客户,将来刊登广告,花的是诸位的钱。”
“我只提出一个问题——诸位,谁在本地区见过大风雪?”十二个人之中,只有两个人举手。纽顿已经完成交易了。“像这样的大公司,所有条件都胜过我们;唯独对本地的了解不够,这一点我们占优势。”他说:“我很幸运能发掘到这样一个漂亮的方式,来凸显我们公司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