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老板的5项修炼(大全集)
3097500000066

第66章 树立成本意识,控制成本与增加收入同等重要(2)

企业在全员管理的活动中,需要按照员工的岗位责任和职责,设计出相应的成本目标。在实施全员成本控制过程中,首先要划分成本控制实体,应根据企业生产工艺的特点和职能部门、各类人员的职权范围,将企业内部划分为若干不同层次的责任实体,形成一个纵横相交的控制体系。

在落实控制责任时,首先根据费用的性质及责任实体职责。将成本费用划分为可控费用和不可控费用。可控与不可控是相对而言。从这一责任实体看某项费用是不可控的;而对另一责任实体而言就可能是可控的。就某一企业来看,其内部的各项费用都应该是可控的。就某一个责任实体而言,负责控制的成本费用,只能是自身发生的可控费用,否则他难以负责控制。

方向正确等于成功了一半,成本控制也一样。成本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不断的降低成本,获取更大的利润。所以,制定目标成本时首先要考虑企业的赢利目标,同时又要考虑有竞争力的销售价格。由于成本形成于生产全过程,费用发生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件事情、每一项活动上,因此,要把目标成本层层分解到各个部门甚至个人。

成本控制之所以要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全过程,是因为企业的生产过程其实就是成本费用的形成过程,既然成本费用是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形成的,要想降低成本费用,控制活动就要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所以,全过程的控制,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全面控制。只有实施全面的成本控制,才能对生产经营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进行控制,不至于有所遗漏,从而取得最佳的成本控制效果。

降低费用的方法仍然有效

目前,成本的概念和内涵已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传统的成本节约发展到现代的成本避免,但是,传统的成本节约方法仍对现今的成本管理具有积极作用。传统的方法,简单易行,执行成本低,也易于为广大员工所接受,所以传统的成本节约方法也应积极采用。降低费用就是传统方法的重要内容,也应该在经营的过程中,予以重视,并合理实施。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总经理艾柯卡在他的自传中说,多挣钱的方法只有两个:“不是多卖,就是降低管理费。”

节约成本开支,降低商品售价,这是提高竞争力,改善经营效益的关键所在。艾柯卡在福特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都非常重视降低成本。减少开支也是他经营成功的秘诀所在。

艾柯卡刚担任礼物公司总经理时,第一件事就是召开高级经理会议,确定降低成本的计划。他提出“4个5000万”和“不赌钱”的计划。

“4个5000万”就是在抓住时机,减少生产混乱,降低设计成本、给个旧式经营方法这4个方面,争取减少各5000万美元管理费。

以前工厂每年准备转产时,要花两个星期的时间,而这期间大多数的工人和机器都闲着,这使得一部分人力和物力浪费,长期积累这也是一笔很大的损失。

艾柯卡想到如果更好的利用电脑信息系统和更周密的计划,过渡期可以从两个星期减少为一个星期,3年后,福特公司只用一个周末的时间就做好了转产的准备,这一速度在汽车行业可谓是旷古未有,为公司每年减少了几百万的成本开支。

3年后,艾柯卡实现了“4个5000万”的目标,公司利润增加2亿美元,也就是在不多卖一辆车的情况下,就增加了40%的利润。

一般的大公司,都有几项甚至几十项的业务是亏损的,或者说赚钱很少,福特公司也是如此。艾柯卡对汽车公司的每项业务都是用利润率来衡量的,他认为每个厂的经理都应该心中有数:他所经营的厂是为公司赚钱呢?还是在使公司以比外购还贵的价格购入部件。所以,他宣布:给每个经理3年的时间,要是他们的部门还不能够赚钱,那么就只要把它卖出去!

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艾柯卡甩掉了近20个赔钱的部门,其中的一个办厂有几年,但没赚到过一分钱。这就是艾柯卡的“不赔钱”计划。他通过这种办法尽量减少公司负担,节省原材料、劳动力和机器设备,使公司的相对利润急剧上升。艾柯卡也因此得到了众多员工们的一致好评。

艾柯卡还从多个方面强化成本核算,尽量降低成本。自产零部件比外购货便宜,就依靠外购;进口零部件比较贵的,就不依赖进口而自己生产;各工种的成本预算,必须与同行业中的低成本做比较,而不能“按需编制”。这一切都有效的降低了成本,使作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缩小成本就是间接提高利润

现代企业中销售和利润的增长很重要,但是同时不能缺乏成本意识。多大数量的销售要花费多少成本,成本率是上升还是下降等等,必须经常装在大脑里。

当代市场经济中,竞争对手拥挤,顾客争夺战激烈。如果不是十分有特色的商品,争夺往往会通过价格来进行,另外,独特的商品一经销售,即使当初买卖红火,但不久类似商品登场,结果还是靠价格决定胜负。

在流通世界,廉价商店急速抬头。特定的商品用现金大量买进,以此降低成本,进而极端地降低卖价,即所谓的薄利多销,为降低商店总体的成本,不讲究商品的陈列,有的商店将装着商品的纸箱重叠着卖,还有的商店省略包装。总之,彻底地降低成本,靠低价格战略来招揽顾客。

不论如何,现在的企业竞争气氛以成本决胜负已变得非常浓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成本感觉是经营者最为重要的经营感觉,毫不夸张。

经营的基本原则是以最小的牺牲获得最大的成果,换言之,即以较少的成本获得较大的销售额。但销售额不论怎么提高,成本花费过大,不出丝毫利润的经营毫无意义。相反,只关心降低成本,疏忽了增大销售额也会让人伤脑筋。

企业降低成本的努力,是为了在扩大利润幅度的同时,提高销售。通过降低成本来降低价格,由此把顾客拉到本公司。即为了提高销售额而努力降低成本。

当然,经营变为价格竞争并不是令人高兴的事,这样一来,不管怎样说规模大总会占上风,中小企业没有获胜的优势。因此,为了以最小的牺牲获得最大的成果,与自己的公司置身在哪一行业,进入哪一种事业有密切的关系。在此暂且不谈这个问题。

总之,确实希望企业主在考虑成本的时候,不要只看与成本有关的数字,必须具有包括销售额在内的经营整体视点。这是成本管理负责人与经营者的基本不同点。成本管理负责人应倾注全力降低成本,而经营者去关心此事却是错误的。

向王永庆学习降低成本

王永庆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自己的成功其实只有两招:降低成本与效率优先——这样一个简单的解释无疑让很多人困惑,但事实就是如此,王永庆的成功就是靠这两招。

王永庆曾经多次在公开演讲中强调,经营企业必须牢记“价廉物美”这四个字。王永庆把台塑定位为石化业中间原料的供应者,致力于提供价廉物美的中间原料,使下游客户获得经营助力,彼此缔结牢固的合作关系。当下游客户业务顺利进展,也有利于台塑经营规模的扩充,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他深信,只有建立在“价廉物美”的基础上,企业才能蓬勃发展。所以,他对“提高品质,降低成本”不遗余力,孜孜不倦,透过不断的改良设计,使产品更精良;经过不断的钻研努力,使成本更低廉。

要降低成本,必须先做成本分析。一般台湾企业所讲求的是单位成本,他们把单位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将有关各科目按各月份历来的耗用量或金额来比较,取其平均数或最低数作为目标来控制,然后观其变动,分析变动原因。其中认为可以节省的,便予以修改删减,列表交各单位遵照执行。

按照上述单位成本的分析,得出的结果大多不如理想,做出来的产品也都超过原来预计的成本,王永庆认为造成上述不良结果的原因有3点:

(1)成本分析以后交待下去执行,结果是分析表摆在一旁,根本不照分析的做控制;虽有分析并拟订目标,但不能据以实践,这是管理的问题。

(2)各企业管理已上轨道的,就能根据所分析的数字去执行和控制。但是,因为原来分析的深度不够,尤其各科人员未能了解如何控制才能降低成本,以致不能发挥主动的控制作用,这是美中不足的。

(3)分析出来的数字非常宽松,使用单位不需努力便能达成。在这种情形下,再实施奖励办法的话,便可轻易拿到奖金,造成很不公平的情况,这是成本分析深度不够所致。

王永庆举了一个实例来说明。

曾经有一家官民合营的公司,产品成本比外国高五成以上,民间股东认为成本如此高,再下去恐怕不可收拾。于是,主办人员提供所有的成本资料,与各股东分析成本。经过数天的工作,初步提出可行的方案,成本能够减低一成。

仅仅数天的功夫就可降低成本一成,但比外国还是高了四成,怎么办呢?分析人员开始做第二次分析。为了做深度的分析,便到现场实地调查,在现场人员的协助下,针对编制人员的精简、机械保养的改善、工厂原物料消耗的控制、漏洞的防止等等,都做了一番分析。

分析人员花了比第一次多四倍的时间,终于有了进一步的收获,成本可以再减低三成。第一次分析降一成,第二次分析降三成,总共降了四成。

在王永庆的成长经历中,无处不见对“降低成本”的追求。不用说一开始扩产以降低成本,即使在后期王永庆已成为台湾富豪,他也依然孜孜不倦地追求着“降低成本”的目标。这里有两个例子最具代表性。

1980年,台塑进军美国时要在美国建厂,王永庆为了降低成本,命令所有参与建造美国工程的工人都要从台湾聘请过去,因为当时台湾的工人要比美国的廉价得多。而且,他还严格控制工人人数,一般一个项目只请最少的工人来完成。王永庆说:“为了降低成本,强化对外竞争条件,我们对于所有可能涉及成本的项目都要一一追根究底,追到江河的源头,求到最节省才肯罢休。”

其实很多其他公司也都在追求降低成本,只是很多公司做的是关于成本的恶性竞争。而王永庆与一般企业家的区别是:他通过一整套独特的方法来逐项落实他的追求——谁都知道目标,而成功者的成功正在于他能找到前进的道路与方法,从而达到目标。

王永庆的做法是:以追根究底的精神,将涉及成本的项目分化到最小的单位,然后逐项降低成本,这里的关键是怎样才是最小的单位。

另外,王永庆还从宏观的角度思考一些降低成本的措施。其中他自组船队、节省运费的例子堪称经典。在美国建了工厂后,台塑有众多PVC原材料需要通过运输,从美国和加拿大运回台湾。因此,台塑每年在运输上的费用非常高。最主要的是,这样的成本支出是不受台塑控制的。为了降低运费,王永庆决定自组船队进行货物运输,这无疑是惊天之举,因为当时台塑几乎无人懂海运。但王永庆在经过深思熟虑后,还是决定组建船队。事后证明,因为货物运输的成倍增加,其他公司的运费成本也都成倍增加,只有台塑是最低的,因为他们有自己的船队。

在降低成本的同时,王永庆更高的追求在于工作合理化——一切唯效率是图。王永庆之于台塑,是一个“教父”般的人物,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台塑内部泛起大浪。对于他要求各个环节降低成本的追求,各方都会积极配合,但有时,也会因为有人思虑不周,而片面地追求降低成本。长庚医院便是很好的例子。当王永庆推行“降低成本”的政策后,长庚医院的医生们认为:医院降低成本,就必须要在药品和器械上做文章。而此两者如果质量下降,势必会影响医疗效果。因此他们觉得王永庆是只求利润不重医德的人。王永庆知道后跟他们解释:“讲究成本,是要以维持高品质为前提的。讲究成本在于追求合理化,比如如何提高生产效率,防范人为疏忽所造成的浪费等等,以求成本的合理降低。仪器要好的、药品当然也要好的,这样的组合并非不是降低成本,因为它提高的是效率。”

有一次王永庆去台塑开办的一家学校视察,在路上发现有3个工人在铺草坪,工作散漫,毫无效率,他就上前去询问:“你们一天的工资多少钱?”工人回答:“60元。”王永庆又问:“那你们觉得这点工资满意吗?”工人回答:“非常不满意,这样的工作只能是在闲暇时间里做做,补贴家用的。”于是王永庆问道:“如果我付多一倍的工资,你们能做到什么地步?”工人们兴奋了,回答说:“如果发给我双倍工资,我就做三倍的工作。”就这么说好了,工人们得到了双倍的工资,而事后他们做的工作是原先的三倍半。

王永庆常常借此教育部下:有时降低成本并非少发工资,而是要在提高效益的前提下节约成本。在这个事例中,假定原先一个工人一天只做1个草坪,付给60元钱的话,后来做3.5个草坪,也就是产生了210元的效益,但实际上只付了120元的工资,对于学校或是公司来说,他还多赚了90元,这便是追根究底后效率优先的结果。

王永庆曾在总结成功经验时表示,他认为最有效同时也最有意义的做法,是选择“永远追求更大贡献”作为企业的目标。他说:“我不但与别人竞争,对自己也是严之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