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铁血铸盾
3091900000023

第23章 承前启后(十二)

十一

1992年,大顺街扩建、地下商场改建,被提上议事日程。

大顺街扩建、改造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它地处市中心繁华地区,是贯穿南北的城市交通干道,道路宽度二十米,其中快慢混合车道仅十四米。

由于道路狭窄,商业集中,人口密集,人行拥挤,车辆频繁,造成人车争道,交通堵塞,时逢节假日更加拥挤不堪,加之受道路限制,各种城市基础设施无法完善配套,供水、排水、供气、供电、通讯等已远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需要,严重影响城市的发展。特别是1993年第七届全运会部分项目将在益川举行,1993年国际熊猫节举办时市体育中心是主会场,于是,拓宽改造大顺街势在必行。

这期间,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虽然很多、很复杂,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但主要领导为增强城市综合发展能力和整体防护能力,早在1987年,就指示人防办要着手考虑大顺街扩建改造时,结合修建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的可行性。

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王洪生在阅读了规划设计院《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必由之路》的提议后,曾指示:“大顺街改建地下一条街,这是个很好的想法,我们可以在现有的一条商业地下街基础上建设一个四通八达的地下商业城。这需要有长远的总体规划,再分年实施。另一需要考虑的,是地下交通(静态、动态),特别是围绕益川体育场周围的地下交通。当然无论地下商场,还是地下交通,必须与城市建设相结合。请人防办好好研究,并与规划、建委,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

1992年1月,市人防办召开扩大会议,市委常委、警备区吴司令传达了********的指示精神,为保证1993年七届全运会部分项目在益川举办,大顺街要扩建,要重点考虑修建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问题。

之后,按照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指示,由吴司令任团长、谢明理任副团长兼秘书长,市建委、规划、计委、财政、人事等部门领导参加组成的党政军考察团赴哈尔滨、沈阳等地考察人防建设情况。

市委、市政府专门听取考察汇报后,决定大顺街人防工程不仅要抢时间,而且必须要干好。

建设部门的一位领导,对人防主抓这个工程很有情绪,找到谢明理办公室对他说:“大顺街扩建、改造带来的问题已不少,人防还要来插一脚,所有遇到的问题更是多如‘牛毛’,别怪我没提醒你,人防办想在领导面前好好表现一下可以理解,但这事却有可能被你们整成个‘乱鸡窝’,弄不好,您老兄还会有可能去‘坐班房’。”

谢明理感到这位仁兄虽说话的语气不好,但却没有坏心,他不是在骂自己,也不是在咒人防办,而是提醒他们在大顺街改造时要“摸着石头过河”。

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个工程做成样板工程。如果,人防在结合大顺街扩建改造中,打不好这场攻坚战。益川人民肯定会骂市人防办是“一伙饭桶”。这绝对是人防干部职工不能容忍的!大家不能忍受,我谢明理也要脸面。必须想方设法给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尽力把应该做的事做好,把这个工程做成一流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优质工程。

大顺街地下工程,能不能改建?如何改建?涉及很大一个问题。需要和可能之间有很大的差距。说一千道一万,没有资金来源就不好办。遗憾,只有遗憾!

在酝酿修建地下商业城的同时,人防办党组也在酝酿资金问题该怎么办?谢明理和不少同志都为此发愁。他和大家东奔西跑,就能够解决资金问题进行多方协调。

事实再次证明:办法总比困难多,功夫不负有心人。此间,谢明理去宁波参加“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护工程学会”期间,与上海人防办陈副主任同住一间房。

中国特大城市上海比益川级别高,但从人防角度讲,同属一类人防城市。上海的人防工作,在全国首屈一指。

参加了四天会议,自感向上海人防工作要学习的太多。谢明理虚心向陈副主任请教,连续几天谈话不离主题:上海市人防给人民办了那样多的好事,钱从何来?

陈副主任见他心诚,笑着说:“中央文件规定,‘如因地质等原因,民用建筑不能修建防空地下室,可向人防部门交纳统一修建人防工程的易地建设费。’这就是我们的法宝。”

谢明理听后茅塞顿开,如获至宝。会议结束时专门到上海市人防办内部招待所住了两天。

上海人防办领导和所有处长对谢明理都非常熟悉,招待所的职工对他也热情款待,说“天下人防是一家”,“朋友亲,也不如我们人防的同志亲”。这令他非常感动,也不在乎是否会给他们添麻烦。

两天里,他弄清了上海收取“易地建设费”的有关规定。

回到益川第二天,谢明理直奔向市长办公室。第一句话就是:“领导,为了不占用您过多时间,我只作个简短汇报,敬盼你不能只讲增强城市综合发展能力,还要讲增强城市整体防护能力。城市发展要增强‘两个能力’,是一名合格市长必须强调的!”

听完谢明理详细汇报后,向市长非常高兴地说:“好事,真的是一件大好事。人防办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形成一个文件,向市政府作正式报告的同时,你把详细情况向王副市长汇报。”

谢明理第二天就组织专人开会,会同八个部门草拟的《关于收取人防易地建设费》的文件很快报给了王副市长。

就在等待王副市长审阅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一天下午,秘书处机要收发室的小姑娘气喘吁吁跑到老谢的办公室:“主任,不好了,市编委办公室发来一份文件,把‘易地建设费’改变为另一个建设部门设立的机构收取……”

谢明理一把抢过文件读完后,跌坐在椅子上暗骂一声:“混蛋!”

他立即通知党组成员开会,认真讨论编办这样做的用意和目的。最后,大家都说,人防办无权过问编委为何要这样?只能去问市长是否知道这件事?

谢明理立即宣布休会,亲自跑到市政府,很不冷静地在向市长办公室大声说:“如果要这样干,不如干脆把人防办撤了,因为不要这个机构干事,还要它来有什么用?”

向市长思索着说:“这事不能仅听你单方面讲,具体是什么情况还不知道。但编办该怎么办事难道没有规矩?如果你反应的情况属实,这可马虎不得,赶紧给王副市长汇报,请他立即解决。”

谢明理马不停蹄赶到王副市长办公室,把情况作了详细汇报。

王副市长听了很生气,马上拿起电话,当着谢明理的面质问编办主任:“这样大一件事,为什么你们可以任意决定发通知,既不征求人防办党组的意见,也不向主管领导讲,市委、市政府都不知道,能这样做吗?”

编办主任见领导生气了,加之听说市长亲自在过问此事,吓得赶紧跑到人防办秘书处等着谢明理。

谢明理从市政府刚回到单位,编办主任就到他办公室作解释。谢明理问:“现在怎么办?”

编办主任擦着脸上的汗说:“我看这事就算了吧!”

“算了可不行,你必须发一个更正通知才行!”

编办主任再三恳求谢明理原谅:“谢主任呀,您就高抬贵手吧,这事发更正通知影响太不好了,就‘隐消’算了吧!权当你老哥帮我私人的忙好吗?”

谢明理想了想,事已至此,过分纠缠也没多大意义,本身和他也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地方。只好就此作罢!人防办也只能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