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生必读的历史经验大全集(超值金版)
3064500000022

第22章 权衡得失,成本与收益是关键(2)

女王知道发生的事情后,送信给居鲁士,斥责他用诡计打败她的军队。她说:“如果你们离开我的国家,释放我的儿子,我将把三分之一的土地让给你。

否则,我会让你得到应有的惩罚。”居鲁士对她的话置之不理。

不久,女王的儿子因为无法忍受屈辱而自杀了。儿子的死讯令汤米莉丝极其悲痛,她召集王国内可以征调的所有军队,以报仇的狂热激励他们奋起反抗,和居鲁士部队展开猛烈又血腥的战斗,终于战胜了居鲁士。

盛怒之下,女王把居鲁士的头砍下来,装进一个装满人血的酒袋里与兵士畅饮。

人人都期待着胜利,然而面对接连不断的胜利,往往很难做到心有所止,这是人性本身的缺陷,而明慎的人能够克制这种缺陷。胜利的果实得来不容易,大多数人还一心想着要不断扩大胜利的成果,却不懂得如何巩固,结果只能是刚刚得到就失去了。

兵不厌诈,在居鲁士与汤米莉丝女王的初次博弈中,居鲁士以诡计迷惑了对手,大获全胜;在再次的博弈中,作为劣势一方,女王提出了议和的条件,并且还附带着不接受议和的威胁。如果当时的居鲁士能充分权衡女王的谈判条件,做到见好就收,以尽可能地保住自己更多的利益,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的话,他应当接受女王的议和,争取一个合作双赢的局面。

但可惜的是,胜利的傲慢让他未能作出理智的抉择,结果招致了第二次对局。不可一世的居鲁士被女王众志成城的军队所打败,最后落得个身首异处,真是得不偿失。

历史经验

世间没有比胜利更令人陶醉的事了,但是胜利往往是最危险的事。在胜利的冲动和兴奋状态下,傲慢与自负会妨碍你清醒的思考,从而作出盲目的决策,被对手击败。因此,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策略和审慎的计划才是成功的基础。

破旧的官船与模糊的责任人

瓠里子到京城拜访相国后,从京城返回越地,相国叫总管代为送行,并大方地吩咐道:“要坐船,尽可选择官船。”瓠里子很高兴,出发当天的一大早就来到江边,总管却迟迟没来。

靠岸的大小船只挤挤挨挨,哪是官船,哪是私船,毫无标志,难以选定。

正在为难时,总管来了,瓠里子便问:“哪些是官船?”总管微微一笑,说:

“凡是篷破的,橹断的,布帆上有洞洞的,就是官船了。”瓠里子照此话去找,坐上了破旧的官船回家了。

不是因为破旧才是官船,而是因为是官船才破旧。谁是官船的负责人呢?

不是船夫,似乎也不是总管。找不到明确的负责人,渡船破旧也就成了必然。

这就是公共资源的悲剧,当付出小于回报,甚至付出存在风险时,没有人会愿意承担责任。

斯大林非常信任和器重赫鲁晓夫,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顺理成章地成了苏联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在当权之后,经常在大会上公然批评斯大林执政时的政策。这引起很多人对赫鲁晓夫的怀疑,有些人对此很不满,认为赫鲁晓夫批评斯大林是别有用心的,既然你早就认识到了斯大林的错误,为什么在斯大林当政时从来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反而还参与了这些错误行动?

于是,当赫鲁晓夫在一次会议上再次大肆批评斯大林的错误时,听众席上终于有人忍不住了,写了张纸条,传给了台上的赫鲁晓夫。赫鲁晓夫打开一看,上面写着:“那时候你在哪里?”上千双眼睛在盯着赫鲁晓夫手里的纸条,等着他念出来。赫鲁晓夫的脸由白变青,由青变白,这是一个尖锐的问题,他很难作出正面回答,但又不能回避这个问题,因为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他更无法隐瞒这张纸条。

赫鲁晓夫沉思了片刻,拿起纸条大声读了一遍上面的内容,然后对台下大声说道:“是谁写的这张纸条,有勇气的话就赶快自觉地站出来。”会场上死一般的寂静,所有的人心都怦怦直跳,不知道赫鲁晓夫会怎样处理,更害怕自己因此受到牵连。刚才写纸条的人心里更是七上八下,甚至后悔刚才的冲动,不知道被查出来后会遭到怎样的报复。

“谁写的这张纸条,赶快站出来。”赫鲁晓夫又重复了一遍他的话。会场上仍是死一般的寂静,还是没有人敢站出来。几分钟可怕的沉默,赫鲁晓夫平静地说:“好吧,我告诉你,我当时就坐在你现在的座位上。”

不管是赫鲁晓夫还是写纸条的人之所以不敢在事发时站出来说话,都是因为承担不起站出来的代价和风险。在权力的博弈和利益的制衡中,仅凭一个人的势力,这种尴尬是没办法避免的。在很多人同时属于一个博弈团体时,团体利益发生危险,作为其中的个体,如果没有制度来保障个人挺身而出的利益,而对方的势力又相对强大时,暂时采取明哲保身的策略是可取的。一个团体要想避免集体利益受损的困境,就必须制定权责明确的制度,并给积极主动的人以有效的保障。

历史经验

当付出小于回报,甚至付出存在风险时,自然没有人会愿意对团体利益承担起责任。对一个身处其中的明白人来说,如果个人挺身而出的风险不能得以规避,就不要以“小硬”碰“大硬”,可以暂时采取明哲保身的策略。

两利相权取其重

陶朱公原名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以后,急流勇退,转而经商。他谋划治国治军的功夫厉害,经商赚钱的本事也不差,后来成了大富翁。

后来他的二儿子因杀人被囚禁在楚国。陶朱公想用重金赎回二儿子的性命,于是决定派小儿子带着许多钱财去楚国办理这件事。

长子听说后,坚决要求父亲派他去:“我是长子,现在二弟有难,父亲不派我去反而派弟弟去,这不是说我不孝顺吗?”

陶朱公的夫人也说:“现在你派小儿子去还不知道能不能救活老二。不如派长子去吧!”

陶朱公不得已就派长子去办这件事,并写了一封信让他带给以前的好友庄生,交代说:“你到了之后就把钱给庄生,一切听从他的安排。”

长子到楚国后,按照父亲的嘱咐把钱和信交给了庄生。庄生看了信之后对他说:“你先回去,即使你弟弟出来了,也不要问其中的原委。”但长子告别后并未回家,心想:把这么多钱给他,如果二弟不能出来,那不吃大亏了?

其实,庄生虽然穷困,却非常廉直,楚国上下都很尊敬他。他并不想接受陶朱公的贿赂,只准备在事成之后再还给他。陶朱公长子不知原委,以为庄生无足轻重。

第二天上朝时,庄生向楚王进谏,说某某星宿相犯,这对楚国不利,只有广施恩德才能消灾。楚王听了庄生的建议,命人封存府库,实行大赦。

陶朱公长子听说马上要大赦,心想:弟弟一定会出狱,那么给庄生的金银就浪费了。于是他又去见庄生要回了钱财。

庄生被他这种行为激怒了,又进宫向楚王说:“我以前说过星宿相犯之事,大王准备修德回报。现在我听说陶朱公的儿子在楚杀人被囚,他家里拿了很多钱财贿赂大王左右的人,所以大王并不是为体恤社稷而大赦,而是由于陶朱公儿子的缘故才大赦啊。”楚王于是下令先杀掉陶朱公的次子,然后再大赦。结果陶朱公的长子只取了弟弟的尸骨回家。

长子回家后,陶朱公说:“我早就知道他一定会害了他弟弟的!他并非不爱弟弟,只是因为他年少时就与我在一起谋生,所以看重钱财。而小儿子一出生就生活在富有的环境中,所以轻视钱财,挥金如土。我坚持要派小儿子去办这件事,就是因为他舍得花钱啊。”

自古以来,金钱的诱惑是巨大无比的,很多人要钱不要命,追逐金钱,做人置诚信于不顾,到最后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甚至包括自己的生命。就像陶朱公的长子,他身在富贵之家却仍然视钱财如生命,甚至在弟弟身陷困境时向庄公索回求人帮忙的钱财,失去了别人的信任,自毁前程。

历史经验

一个好汉三个帮

卡内基是对钢铁生产和经营知识知之甚少的人,但他相信只要把世界上优秀的专业人员集中到自己麾下,领导他们共同创业,他就一定能够成为钢铁王国里的霸主。正是在这种成为领导者的坚定信念的指挥下,卡内基开始网罗天下英才,组建了一个拥有近五十名专家的团队,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最终,卡内基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成为世界钢铁王国里的巨无霸。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对每个人的优势和长处进行综合并为己所用,才能打一场完美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