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笑话中的心理学
3057500000036

第36章 爱情心理学(4)

笑话中的心理学

张爱玲有一部爱情名篇《倾城之恋》,故事所发生的地点为香港。来自上海的白流苏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回到白家后,受尽了亲戚的冷嘲热讽,白流苏由此看尽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她偶然结识了潇洒而又多金的钻石王老五范柳原,便准备拿自己做赌注,远赴香江,博取范柳原的爱情,争取一个合法的婚姻地位。

白流苏和范柳原均是情场高手,他们在浅水湾酒店互相斗法博弈,原本白流苏以为自己要输了,然而就在范柳原即将离开香港时,日军开始轰炸浅水湾,范柳原奋不顾身地折回寻找白流苏。在这种生死关头,两人发现了彼此的真情,决意要天荒地老。

为什么经由一次轰炸,白流苏和范柳原原本不确定的爱情就得到了印证和昭示,从而成就了一段刻骨铭心的“倾城之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越感到不安,便越会产生强烈的与别人在一起的动机,从而为爱情存在的因素之一——彼此互相依恋——提供了萌发的前提。

关于不安感与依恋的关系,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通过实验证明了他们的正相关关系。沙赫特将被试者分为两个小组,提前告诉他们在实验中会受到电击,但对两组人员采用了不同的说法。实验者告诉A组人员说,他们可能受到的电击程度并不高;对B组人员则说,他们可能受到十分强烈的电击。

在开始进行实验前,实验者特意让两组被试者在休息室呆一会儿,并且可以让被试者自由决定是否独自等待还是要和别人一起等待。

结果发现,由于A组人员没有产生恐惧心理,其中的大部分人员选择独自等待;B组人员对被预言的强烈电击感到十分恐惧,他们之中60%以上的人都要求与别人一起等待。这便证明了,一个人越对即将发生的情况感到恐惧,越可能产生与别人同在一起的欲望。

在《倾城之恋》的故事中,日军轰炸香港无疑让白流苏和范柳原产生了恐惧心理。白流苏的恐惧出于对于生死的未知,范柳原的恐惧则来自于失去白流苏的潜在可能性。在这种危险的情况下,他们都产生了与对方在一起的强烈愿望——一座城市的沦陷让他们发现了彼此之间的爱情。一般而言,当个体感到恐惧时,他们所选择的同在一起的伙伴都是自己真正所在乎的人——“倾城之恋”由此而来。

观察周围的婚姻伴侣,我们也常会发现,那些共同经历一些灾难事故和危险情况的男女,他们的爱情更能经得起岁月和外在诱惑的挑战,便因为曾经共同依恋的经历让他们坚信:对方就是自己一直在寻找、值得携手一生一世的人。

◎ 上帝和亚当——谁会在婚姻关系中拥有更高的权力

上帝创造了亚当,他对亚当相当满意,而亚当也对自己很满意。然而亚当觉得有点寂寞,上帝体察到亚当的失落后,便对亚当说:“我可以为你创造一个伴侣。”

亚当听了非常兴奋:“一个伴侣?”

“是的,”上帝说道,“她会是个非常美丽的女人,并能帮你打扫,煮饭和洗衣服。她会全心全意地爱你。她会一直在你身边,就像你的专属女奴一样。”

亚当按捺不住自己的喜悦之情:“上帝!我想要一个像这样的女人!”

上帝回答:“你可以拥有这样的伴侣,但是你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亚当摇了摇头:“没有关系,我不在乎。”

上帝强调说:“那得用去你一只胳臂、一条腿和一个肩膀。”

亚当想了一会儿,然后问:“那一根肋骨可以换到什么?”

趣评

一个人所花费的资源与他所拥有的权力紧密相关,可以看得出,对于用一只胳臂、一条腿和一个肩膀所换来的伴侣,亚当将对其拥有更大的权力。

笑话中的心理学

建立亲密关系后,双方常要面对“谁说了算”的问题,也就是说,到底谁才是真正的一家之主,谁在亲密关系中拥有更大的权力。根据“社会交换理论”的观点,权力基于对有价值资源的控制。如果甲拥有乙所想要的,乙为了获取自己想要的资源,便会遵从甲的意愿,于是,甲对乙就拥有了权力。不过,即使一个人不拥有别人所期望的资源,但是如果他能够控制获取资源的途径,也会对他人拥有权力。例如,一个男人娶了一个富家小姐,富家小姐的家人可以为男人提供做生意的本钱和社会关系。虽然富家小姐并不拥有男人想要的资源,但是她拥有控制男人获得能力,所以富家小姐对男人也就拥有了权力。在亲密关系中,一方常会控制着另一方获得某种资源的途径,如共度时光的能力、彼此示爱的能力、获得被伴侣理解的能力等,于是,一方就拥有了对另一方的权力。

通常来说,权力总是与金钱紧密相关的,在社会交换的过程中,关系资源就像金钱资源一样影响着关系中的权力。在亲密关系中,一方对另一方的依赖程度就是一种“权力货币”。如果你比伴侣较少地依赖关系,那么你对伴侣的权力就大于对方对你的权力。关于亲密关系中的权力,有如下两个法则:

人际剥削法则:在任何关系中,操心较少的人对操心较多的人拥有剥削权力。

最小兴趣法则:在任何关系中,对继续或维持目前关系兴趣较小的人拥有更大的权力。

不难理解,如果一个人对关系投入了相对较少的感情、很容易获得其他更好的伴侣,他便对另一方拥有了更大的权力。比如,一个花花公子的伴侣是一个痴情女子,相比于花花公子,痴情女子为这份关系投入了更多的感情,她便会对花花公子采取逆来顺受的态度,唯命是从地遵照花花公子的指示。

社会权力有着特殊的资源类型,比如社会经济资源、爱与情感、对理解和支持的表达、性、信息等。虽然拥有较高的经济地位的一方更容易拥有权力,但是这个理论并不具有绝对性。

一些收入很高的男性就被没有收入来源的妻子所管制,沦为名副其实的“妻管严”。

男人拱手相让了自己的家庭权力,往往是因为妻子能够提供给他们满意的爱与情感等。

权力总是与爱相伴而生的,如果一个男人不再爱自己的妻子,或者一个女人对自己的老公失去了兴趣,失去爱的一方就彻底失去了控制一方的能力,所拥有的权力也就名存实亡。

◎ 诱饵——为什么婚前是王子,婚后成了癞蛤蟆

有一个男人在结婚前每天固定给他的准太太送一朵玫瑰花。

自从他们结婚后,他再也没有给太太送过一朵玫瑰花。

于是太太就问他:“亲爱的,你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不给我送玫瑰花了?”

丈夫回答:“噢,亲爱的,你听说过有谁把鱼钓到手了还给它诱饵吗?”

趣评

当结婚以后,人们除了吝啬“诱饵”外,还会惯于在伴侣面前不修边幅。与结婚前相比,很多对于伴侣的付出都消失殆尽。

笑话中的心理学

人们遇到让自己怦然心动的异性后,为了赢得对方的喜欢,多会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对方。当他们与对方约会时,很多人会煞有介事地整理自己的外表,比如做头发、穿新衣等。同时,他们在对方面前也总是一副彬彬有礼的样子,女士表现得非常淑女,男人则做出一副绅士的派头。他们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饰演最好的自己。

但是随着亲密度的增加,尤其是进入婚姻的殿堂后,很多人则彻底卸下了自己的完美伪装,面对伴侣时,他们不修边幅、爆粗口、表现得斤斤计较、上卫生间不关门、穿着有破洞的睡衣在房间里走来走去。

经过婚姻的洗礼后,女人常会感慨曾经的“王子”变成了一只“癞蛤蟆”,男人则伤感那个昔日有着标致身材的美人变身成了大吃特吃的“肥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们确认已经赢得了伴侣的喜欢,失去了让自己迷人的动机。

(2)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多,人们认为伴侣已经十分了解自己,如果自己仍然在伴侣面前“伪装”,对方会很容易拆穿自己的真面目,反而有些矫揉造作。

(3)当亲密关系建立后,人们自觉地把伴侣视为“自己人”,所以宁愿展示出最原始的自己,如当着伴侣的面放屁、挖鼻孔、用最恶俗的语言攻击隔壁的邻居。

虽然建立亲密关系是寻找“完美之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伴侣合二为一,似乎进入了不分你我的境界,但是人们还应该认清这样一个事实:你与伴侣始终是两个分开个体,你无法控制对方的心理、情绪以及行为,你无法保证伴侣对你的爱至死不渝。因此,即使已经建立了亲密关系,你仍然有必要做出积极的印象管理,不忘时时展示自己的魅力。很多男人之所以移情别恋,便是因为相比于家中的黄脸婆,外面女人更加风情万种,对他们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

爱情永远处于进行时,而没有完成时。

◎ 花花公子——古烈治效应:背叛是男人的天性

一个花花公子对其未婚妻说:“在我们结婚前,我要把我以前所有不忠的事情都告诉你。”

过了三天,花花公子又如此重复了一遍。

其未婚妻感到很奇怪,嗔怪到:“你不是已经告诉过我了吗?”

花花公子道:“是啊,不过那已经是三天前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