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笑话中的心理学
3057500000020

第20章 成功心理学(3)

很显然,一般而言,那些可以灵活调整自己动机强度的人,更易于取得较好的工作业绩。这是因为在现实环境中,没有一个人总是在执行固定难度的任务,而是会遇到不同性质的任务。如果一个人能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进行适当的动机调整,他便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 神奇的蚂蚁——毛毛虫效应:你是否为自己量身定造过“人生”

一名男子被判刑12年,在狱中颇为无聊。 一天,他发现有一只蚂蚁竟然听得懂他的话,于是便开始训练它。几年之后,这只蚂蚁不但会倒立,还会翻筋斗,男子对于自己的杰作颇为得意。

男子终于熬到了出狱的一天。他出狱后,第一件事就是跑向酒吧,准备向人们炫耀他那只神奇的蚂蚁。他先向酒保点了一杯啤酒,然后把蚂蚁从口袋里掏出来放在桌上,向酒保说:“看看这只蚂蚁……”

酒保过来后,立即一掌将蚂蚁拍死,然后很抱歉地对他说:“对不起,我马上换一杯新的给你!”

趣评

当啤酒中出现蚂蚁后,便杀之而后快,这是酒吧大多数服务生的第一反应,笑话中的服务生也不例外。然而事实上,有时候,这种处理方式并不能让顾客满意。

笑话中的心理学

法国科学家让·亨利·法布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称为“毛毛虫实验”。他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在花盆周围不远的地方,撒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

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这些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在转圈,一连走了七天七夜,它们最终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

法布尔在实验前并没有预想到这个结局,他本来以为毛毛虫很快会厌倦这种乏味的跟随活动,而转向不远处的食物,然而毛毛虫并没有这么做,由于它们固守原有的本能、习惯、先例和经验,于是悲惨地死在了食物旁。可以想象,如果当初有一个毛毛虫能够破除尾随的习惯而转向去觅食,就完全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后来,科学家把这种喜欢跟着前面的路线走的习惯称为“跟随者”的习惯,把因跟随而导致失败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

“毛毛虫效应”对于我们对人生的选择和定向有很重要的意义。很多人在选择人生道路和践行生命意义时,也常常成为“毛毛虫效应”的牺牲品。他们选择的工作并不是自己最感兴趣、最能发挥自身优势的,而是按照前面成功者的轨迹,去重复同样的道路。例如,一个人很喜欢文学创作,也常因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出众才华而得到他人的肯定。但他认为从事金融业工作更有前途,于是放弃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每日与自己厌烦的分析数据打交道,结果在金融这个领域表现平平,只是一个平庸的金融分析员。

清朝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自幼酷爱书法,他苦心临摹了很多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字体,几乎能以假乱真,可是他的成就并没有得到他人的赏识,郑板桥为此感到很伤心。

一个夏天的晚上,郑板桥和妻子坐在外面乘凉。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写起字来,写着写着,就写到他妻子身上去了。妻子生气地打了郑板桥一下:“你有你的身体,我有我的身体,为什么不写自己的身体,写别人的身体?”

妻子的愠怒之语让郑板桥恍然大悟,他突然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体,写字也各有各的字体,为什么老是模仿别人的字体,而不写自己的字体呢?即使模仿得和别人一模一样,也不过是别人的字体,没有自己的风格,这又有什么意思?

从此,郑板桥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以隶书与篆、草、行、楷相杂,用作画的方法写字,终于形成了雅俗共赏的“六分半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乱石铺街体”,成了清代享有盛誉的著名书画家。

郑板桥反“毛毛虫效应”的成功轨迹,也许可以说明这么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是天地间独一无二的一个我,如果你想在自身优势的基础上获得成功,或许应该为自己量身定造一个“人生”,履行这种人生的过程便是实现自己独特存在价值的最好方式。

◎ 休假证——月曜效应:为什么会出现“假期综合症”

两个水兵在营外酗酒,不慎掉进河里。回营后,司令官把他们大骂一顿,并收回他们的休假证。司令官说等他们的证件干了之后,自然发还给他们。

他们等了整整一星期,才敢再到司令官的办公室。敲门之后,他们往里面一看,发觉司令官不在里面,但休假证却在他办公桌的一盘水里浸泡着。

趣评

大多数人都对休假情有独钟,但是事实上,休假是把双刃剑。当休假结束后,他们又不得不面对“假期综合症”的困扰。

笑话中的心理学

很多人都曾经遭遇过“假期综合症”:当尽情尽兴地享受了一个周末后,本以为经过两天的休息能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然而再次开始工作时,反而感觉萎靡不振、无精打采,身心都无法投入到工作中。在心理学中,这种现象被称为“月曜效应”——由于周末的休息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起居和工作秩序,导致人们工作意志下降、注意力分散、精神不振,从而影响工作的效率。在古代,“月曜”是星期一的另一个称谓,所以“月曜效应”又叫“星期一效应”。除了周末能带来“月曜效应”外,它还体现在人们每天早晨开始工作时。当新的工作日来临时,人们总是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才能完全进入状态。

一般而言,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后,人们本应该以更饱满的状态投入工作,然而“月曜效应”却颠覆了这一逻辑。为什么会出现“月曜效应”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当休息日来临时,人们常会利用这段时间进行很多悠闲轻松的活动,如与朋友通宵达旦地聚会、进行短期旅游、彻夜玩电脑游戏等。当周一开始工作时,人们便需要从悠闲状态转换为紧张状态。然而人在重新开始工作或学习时,往往存在一个预热期或启动期,这便导致人们一时之间难以适应,无法实现状态的成功转换。

(2)根据“Yerkes-Dodson法则”,唤醒与操作之间呈倒U形关系。也就是说,过高的唤醒水平与过低的唤醒水平都不利于人们开展工作。一般而言,每当星期一时,人们大多会接到较多的工作任务,这便要求人们具备较高的唤醒水平。然而事实上,人们主观上并没有达到这一标准,以致产生“月曜效应”。

(3)虽然名为“休息日”,但是人们并没有真正让自己休息下来,反而进行了很多耗费体力与精力的活动,导致周一的工作细胞受到了抑制,出现了精神不振的状态。

◎ 宣誓之后——自我选择效应:将选择进行到底

在法庭上,法官问证人:“你知道宣誓之后应该怎么做吗?”

证人答道:“我知道,一旦宣誓之后,不论我说的是真还是假,都应该坚持到底!”

趣评

通常来说,人们都有一种将选择进行到底的倾向,法庭上的证人如此,结婚的人如此,职场上的人们也是如此……

笑话中的心理学

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若干年前我们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抉择将决定我们几年后的生活——这就是“自我选择效应”。

一个人一旦选择了某一条人生道路,就会有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惯性,并且不断强化,如果要转向其他的道路,就要付出很高的成本。因此,当我们在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时,一定要谨慎,最好确定目前所选的道路正是自己心之所向、可以无怨无悔的方向。不过,由于阅历所限,我们也可能选择了错误的方向,此时,便需要审慎权衡自己的成本与收益,从而做出是否转行的选择。

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是一个在金融界响当当的人物,然而很多人也许想不到,这位经济界的翘楚本来谋划在音乐界大展拳脚的。格林斯潘在自己18岁的那一年,申请就读纽约的茱丽亚音乐学院,并且顺利地被这所音乐界的至尊学堂录取。在茱丽亚音乐学院就读期间,格林斯潘除了努力学习和声和音乐史外,还参加了一支名为“亨利·杰罗姆乐队”的职业爵士乐团,并随乐队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与其他乐团相比,格林斯潘所参加的乐团并没有任何出众之处,结果不到一年的时间,乐团便因入不敷出、财力不支而关门解散。这种经历让格林斯潘意识到,与投身音乐领域相比,自己更有希望在金融业有所造诣。于是,他结束了短暂的音乐生涯,开始将金融定为自己的人生事业。若干年后,格林斯潘荣升为美联储主席,在美国乃至全世界叱刹一时。

格林斯潘可是说是一个成功的事业转型者,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像格林斯潘一样,实现成功的跨越。这是因为,一个人长期从事一份工作后,便积累了这一行业的经验与人脉资本,一旦重新进入另一个行业,便意味着要从头开始,如果所转换的行业与原来的行业交集很少的话,原先所积累的职场优势就会荡然无存。

由此可见,转行的前途吉凶难测,有的人因此而事业风生水起,有的人则因此而遭遇事业滑铁卢,处于尴尬的境地。因此,转行一定要谨慎。或许应该说,选择要谨慎。在选择之前,你应该充分考虑好这几个问题:我的兴趣是什么?我的优势是什么?我的快乐之源是什么?我究竟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更可能在哪一个领域做出比较大的成就?……

◎ 最年轻的岁月——摩西奶奶效应:有志不在年高

古罗马政治家大加图(公元前234—公元前149)一直被人们视为正直和廉洁的象征。在他80岁的时候,他开始积极钻研希腊语。周围的人对此大为不解,他们问道:“你已经进入耄耋之年,怎么还学习这么难学的希腊语?”大加图回答道:“这是我剩下的最年轻的岁月了。”

趣评

人类的极限不在于现实中的不可能,而是你愿臣服于岁月,心安理得地告诉自己——“我已经不可能了”。

笑话中的心理学

美国艺术家摩西奶奶至暮年才发现自己有惊人的艺术天分,75岁以后开始作画,80岁举行首次女画家个人画展,轰动艺术界。美国学者称这种现象为“摩西奶奶效应”。

摩西奶奶(1860—1961)原名为为安娜·玛丽·罗伯逊·摩西,出生于纽约州格林尼治村的一个农场,27岁嫁给了弗吉尼亚州斯汤顿的一个农民。后来她重返纽约州,在离出生地不远处生活了近20年。摩西奶奶一生共孕育了10个子女,在绘画之前,她的双手做的都是诸如此类的琐事:擦地板、挤牛奶、装蔬菜罐头、刺绣等。直到76岁时,摩西奶奶因为关节炎发作而告别了家庭琐事,开始试着画画,并在当地展示了自己的画作。有一天,陈列在杂货店橱窗中的作品引起了艺术收藏家Louis J. Cal-dor的兴趣,也正是他使摩西奶奶的作品引起画商Otto Kallir的注意,Kallir将摩西介绍到了艺术界。80岁的时候,摩西奶奶在纽约举办了个人画展,引起巨大轰动,从此以后,她的作品成为艺术市场的热卖点。

1961年12月13日,摩西奶奶在纽约的胡西克瀑布逝世,终年101岁。虽然从未接受过正规的艺术训练,但对美的热爱使她爆发了惊人的创作力,在二十多年的绘画生涯中,共创作了1600幅作品。摩西最早的绘画是柯里夫和艾夫斯图片和明信片的临摹品。不久她根据对农场的早期生活回忆而创作,描绘了童年时期美丽的乡村景色。摩西的风景画能敏锐捕捉到季节、天气和时间的细微差别。她的作品并不仅仅是个人生活的记录和对过往的伤感怀旧,更体现了永恒之美。

“摩西奶奶效应”启示人们:一个人如果不去挖掘自己的潜在能力,它就会自行泯灭。你最愿意做的那件事,才是你真正的天赋所在。

关于摩西奶奶,还有这样一段逸事。一位叫做春水上行的日本人给摩西奶奶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倾吐了自己的犹豫:他很想从事写作,可是大学毕业后,自己一直在一家医院里工作,眼看马上就要30岁了,他不知该不该放弃那份令人厌倦却收入稳定的职业,以便从事自己喜欢的行业。摩西奶奶的回信是这样的:“做你喜欢做的事,上帝会高兴地帮你打开成功之门,哪怕你现在已经80岁了。”

后来,这个踌躇的日本年轻人成了日本乃至全世界都大名鼎鼎的作家渡边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