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和珅官场笔记
3037000000003

第3章 穷孩子的励志成长(2)

然而,英廉最终挑选和珅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乾隆七年(1742年),乾隆皇帝为了解决八旗子弟的生计问题,减轻政府负担,制定了一项政策,他规定汉军旗人出旗,以便于腾出名额让满洲人填补。这个决定意味着汉人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的双重受损。当时英廉身居高位,避免了出旗的厄运。但是这件事对英廉的刺激却很大,他觉得自己家族非常有必要找一个满洲旗人联姻,如果自己的外孙女能够嫁给一个满洲旗人那就最好不过了。

这次事件后,英廉开始频繁的出现在咸安宫,他总是非常详细询问学校的情况,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直至日常起居都极关心。当时的官学的老师们对英廉的举动十分不解,但是英廉官居高位,他们即使有诸多疑惑,也不好追问,只好积极的配合英廉的调查。

经过多番了解和打探之后,英廉决定进一步考察和珅的才华。他派人将和珅叫到自己的家中,让他写几幅匾额,和珅猜不准英廉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心中隐隐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并决定抓住这次机会。因此他在英廉面前表现的彬彬有礼,并胸有成竹的撰写了几幅文采斐然的楹联,英廉看过之后大喜过望,当即暗下决心要将外孙女许配给和珅。

得到英廉赏识的和珅,和珅终于可以安安静静的用心读书了。因为,咸安宫的老师学生都知道,和珅再不是那个孤苦伶仃的穷小伙,他的背后有英廉撑腰。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和珅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接下来的刻苦攻读,为他日后的飞黄腾达,打下坚实的基础。

和珅十八岁那一年,英廉为自己的外孙女准备了丰厚的嫁妆,并亲自操办了和珅与外孙女的婚礼。对于和珅来说,这无异于天大的喜事,因为从父母过世之后,他就再也没有享受过真正的家庭温暖,如今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摆在了自己面前,这让和珅格外的珍惜。而英廉一家更是对和珅好的没话说。这是因为,英廉儿子去世后,家中只留下女儿以及这个外孙女,要想避免家道中落,他们就必须寻找一个强有力的接班人,现在看来,几乎没有比和珅更合适的人选了。所以,和珅虽然是“倒插门”,但是英廉一家却将他视为己出。

和珅的妻子冯氏不仅秀美绝伦,而且知书达礼,全没有一般官宦人家小姐的种种劣习。英廉的悉心教导使她成为一个贞慧贤淑的女人,和珅夫妻成婚以后,相亲相爱,感情颇好。即使是和珅后来官高爵显,风流无度的时候,他还是保存了对冯氏的真情实意,对冯氏关怀备之。冯氏也一心一意的关心照料着和珅,特别是他们的儿子出生后,更是恩爱有加。

结婚之前,和珅是个无名的书生;结婚之后,和珅马上成为了上流社会的新宠,让人艳羡不已。这让少年老成的和珅再次意识到了权利对于他这样一个官家子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第四节 是典守者不能辞其责耳

一、大胆走进皇帝视野

和珅十九岁那年,承袭了三等轻车都尉的爵位。也就在这一年,和珅参加了科举考试,但不幸的是,和珅科举不第,连个举人也没有考上。按理说和珅博览群书,断无不中之理,但是有时候科举就是这样,读的书越多,未必就能高中,那个时候的读书人不仅要看才气,有时候也要看运气。

虽然在科考上没有拿下功名,但是和珅是满人,所以自然就比汉人多了一条当官的途径,他凭借着祖上的功绩,一样能够在朝廷中谋得一官半职。所以在和珅二十二岁的时候,他被授为三等侍卫,相当于皇帝的一名普通保镖,这时候和珅成为了皇家仪仗队的成员。正是这个职务让和珅有了贴近乾隆皇帝的机会。

关于和珅引起乾隆注意的细节,历史上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据说,有一次乾隆皇帝要出宫巡查,可就在这个时候人们却找不到了御用的黄龙伞盖。乾隆皇帝十分生气,就当着朝臣们的面,借用《论语》上的一句话发问:“是谁之过欤?”大臣们听了之后一个个都吓傻了,没有一个人敢回应。这个时候和珅站了出来,用洪亮的声音朗朗答道:“典守者不得辞其责!”

乾隆皇帝大吃一惊,因为《四书》中对“是谁之过欤?”的注解正是:“岂非典守者之过邪?”和珅的应答变通得自然贴切。在吃惊之余,乾隆问和珅:“你一个小小的护卫,竟也知道《论语》,想来你是念过书了?”和珅见乾隆问自己话,马上恭恭敬敬的回答说自己曾经是咸安宫的学生。

听了和珅的对答,乾隆皇帝一时间对这个三等侍卫产生了兴趣,心想你一个护卫竟然是官学学生,那我倒要好好的考考你了。于是他说:“你且说说《季氏将伐颛臾》一章的意思?” 和珅听了乾隆的问话,内心十分紧张,但是在官学忍辱多年的他,早已学会了隐瞒自己的情绪。所以他不慌不忙的回答说:“重教化,修文德以怀人,不起则分崩离析,祸起萧墙,此后圣人之见也。然,世易时移,如今之世,远方多顽固不化之人,仅以教化化之,不示之以威势,则反易生妄心。如此,于国于都,应首重教化,修文德以服人,使远者来之,来者安之,且加之以威力,防微在渐,不然,就真正是‘虎兕出于匣,龟玉毁于椟中’了。”

和珅不卑不亢、从容不迫的应对,让乾隆皇帝十分满意。从那之后,他开始留意自己身边这个小小的护卫,没过多久将传旨下去,将和珅调到自己身边做起了贴身护卫。

还有一种说法是。一次,乾隆皇帝在圆明园的水榭上读书,和珅在一旁随侍。就在这个时候,天色暗了下来,由于朱熹的注解是用小字排在《孟子》的原文之下,乾隆皇帝有些看不太清,于是要和珅去拿灯来,以便继续阅读。岂料和珅并不急于拿灯,而是走上前来问乾隆哪句看不清楚。

乾隆许是看的入神,听和珅问,就随口说道:“人之道也,饮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和珅听了,不慌不忙的将朱子的注疏一口气背了下来:“……然后得以教稼穑;衣食足,然后得以施教化……”乾隆皇帝见一个小小的护卫,竟然能够背下朱熹对《孟子》的注解,这让他十分开心。就这样,乾隆背文,和珅背注,君臣二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背了许久。

这件事之后,乾隆皇帝对和珅格外器重,因为像和珅这样文武双全的人才在朝中大臣中间,尤其是在满族大臣中间,实在太少见了。虽然当时满洲人入关已经一百多年了,这一百多年的时间虽然让他们逐渐汉化,但是像像和珅这样如此精通汉人文化满人毕竟是凤毛麟角。试想和珅这样文武双全、能力极强、聪明且胆识过人,又是满族血统,不让乾隆喜欢都难啊!

那天过去后不久,乾隆皇帝就让和珅总管仪仗队。不久,又升他为御前侍卫兼副都统,管理官中的琐碎事务,职务虽然卑贱,但是这个时候和珅已经能够每日形影不离地跟随在乾隆帝左右。而和珅也紧紧抓住了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将全部心思用到研究琢磨乾隆皇帝身上,达到了一般臣子所不能到的“境界”。

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乾隆四十年(1775年),乾隆巡游山东,作为护卫的和珅一路随从。当时乾隆皇帝喜欢乘坐一种骡子驾驭的小车,“行十里,一更换,其快如飞”。一天,乾隆与守在自己身旁的和珅聊天。乾隆问:“你是何出身啊?”和珅回答:“小小的文员。”聊天中,乾隆知道和珅还参加过科举考试,于是问和珅是否还记得当年科考时所做的文章,没想到的是和珅竟然随行随背,矫捷异常。乾隆皇帝深感满意,自那以后,和珅的机遇就铺天盖地而来。

二、 和珅非同一般的真才实学

不论是哪种说法,都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和珅确实有真才实学。他通晓汉满蒙藏四种语言,性格沉稳保守,办起事来又机敏灵活,因此乾隆皇帝在处理民族事务方面非常倚重他。除此之外,和珅还善于“理财”,这个“理财”也是和珅能够成为满清第一首富的重要原因,他不仅能够不动用国库就满足乾隆经济上的要求,还能顺便为自己“谋财”。

乾隆皇帝在位时,十分喜欢游玩,尤其是到了晚年生活更是奢华。据统计,他南巡六次,共兴建三十多处行宫。还先后扩建圆明园和避暑山庄,仿造江南风景修建娱乐场所。80岁那年还心血来潮的举行万寿大典。这些钱有很多是不方便从国库财政支出的,那钱从哪来呢?这就要归功于和珅理财的本事了。

理财之余,和珅在官学时潜心研究乾隆是书法诗文,也派上了大用场。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和珅一度可以模仿乾隆皇帝的笔迹,这让乾隆皇帝十分喜欢,晚年的时候还一度让和珅代笔书写诗匾。现在故宫崇敬殿的御制诗匾,据考证就是由和珅代笔。

乾隆年间,才子明臣倍出,比如纪晓岚就有着不世之才。可是和珅的才华只是讨好乾隆的,和珅在乾隆面前谨慎有加,从不刻意显摆。能够很好的掌握好显现才华的尺度,而这个度也是他一生非常重要的。

在乾隆的人生晚期,和珅对他也是照顾的无微不至,据说乾隆临死时说的一句话没人能听懂,这包括跪在他面前的儿子们,当时和珅远跪门外就能根据乾隆的口型正确的说出乾隆的话。

和珅在乾隆面前非常注重细节,从不说自己是“臣”而自称“奴才”,乾隆皇帝身体不适,和珅看一眼就能知道,马上就会上前问候并弯腰给乾隆捶背等,闲暇之余还给皇帝讲一些市俗的俚语笑话,逗得乾隆开怀大笑,这是别的大臣所不能做到的。在乾隆看来,和珅就如同自己的家人,为此他把自己心爱的和孝公主赐婚于和珅之子。

和珅能够得到宠幸并不是完全靠阿谀献媚,也并非完全是机缘巧合。成功与机会自古青睐有准备的人,这话还是十分有道理的。但是和珅得宠还是有着诸多的传说,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就是“转世说”。

传乾隆年轻时,有一次进宫玩耍。他见一个妃子正在梳头,于是便想做个恶作剧。他从背后捂住妃子的眼睛。妃子不知何人如此大胆,抓起正在梳头发的梳子向后面砸去,没想到打中了乾隆的额头,直到这时妃子才知道自己砸了皇子,吓的大吃一惊。

没几天,乾隆的母亲知道了这件事情,她勃然大怒,一口咬定妃子图谋不轨,并赐妃子死罪。当时的乾隆尚且年幼,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是好,无法为妃子辩白。妃子上吊后,乾隆跑进书房,以小指沾上朱色,进入妃子住所,这时妃子尚未气绝,乾隆在她颈上点了了一颗红色说:“我害了你!你的魂魄要是有灵,我们二十年后再相见吧。”

时过境迁,二十年后乾隆早已贵为大清王国的皇帝。当他和珅相见时,恍惚间觉得似曾相识,于是他密召和珅觐见,在对和珅进行一番仔细的查验之后,竟然在和珅的脖后发现了 一颗红痣,恰似自己当年给那妃子留下的指痕。从那以后,乾隆皇帝便以为和珅是那妃子转世,因此一生都对他宠爱有加。

当然这样的故事仅仅当做故事听即可,在封建官场上,能够成就和珅那番功业,必然是有真才实学的,成功不会无缘无故的青睐无能之人。

§§§第五节 从此直步青云,大红大贵

和珅火箭式仕途发展路线

来到乾隆皇帝身边后,乾隆如遇知音,他对这个聪明伶俐、相貌堂堂,同时又谈吐不凡的护卫格外器重,所以没用几年的时间,和珅便平步青云,开始大红大贵了。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和珅的升迁路线:

乾隆四十年(1775年),和珅25岁,十一月,擢御前侍卫,这个时候和珅虽然还只是小小侍卫,但是已经是正蓝旗满洲副都统了,这是一个正二品的官职。

第二年正月,和珅26岁,被授户部侍郎,户部的最高首领是户部尚书,共一人,为从一品;其次是户部侍郎,共二人,为正二品,由此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户部主管官员。然而这一切仅仅是刚刚开始。

同年三月,和珅升任军机大臣上行走,这个官职相当于现在的政治局委员了,级别相当高了。

到四月,出任内务府总管大臣。这虽是一个正二品的官职。但是权利却极大,据一些专家考证,当时的内务府及所属各司院处,共有各色机构五十多个,仅在职官员就达三千多人,他们的管辖范围包括宫廷、皇家园圃,还有关外盛京、吉林、口外蒙古的山林、土地、牧厂及附属人户。而江南、浙江的织造和海关监督,也归内务府差遗。内务府之所以掌管了这么多人和物,无非不过是满足皇家的生活需要,显示帝王的尊贵罢了。

八月,调镶蓝旗满洲副都统。负责京城的安全工作。

十一月,任国史馆副总裁,赏戴一品朝。国史馆,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国家博物馆。

十二月,总管内务府三旗官兵事务,并准予他在紫禁城中骑马。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和珅27岁,这年六月,和珅转户部左侍郎,并兼署吏部右侍郎。成为两大权利机构的控制者。

十一月,兼任步军统领。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和珅29岁,八月,御前大臣上学习行走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30岁,正月,成为最年轻的户部尚书,同时兼任议政王大臣上行走。

五月,实授御前大臣

六月,授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

十月,充四库馆正总裁,兼办理理藩院尚书事。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31岁,四月,以钦差大臣身份前往甘肃平乱。

十一月,兼署兵部尚书。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32岁,八月,加太子太保衔。

十月,任经筵讲官。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33岁,六月,赏戴双眼花翎。

十月,任国史馆正总裁。

十一月,任文渊阁提举阁事。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34岁,三月,调补正白旗满洲都统。

四月,任清字经馆总裁。

七月,再予轻车都尉世职,旋调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兼管户部。

九月,因平回部叛乱有功,封一等男。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和珅35岁,闰七月,授文华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事。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38岁,二月,封三等忠襄伯,并赏用紫韁。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39岁,四月,任殿试读卷官;五月,任教习庶吉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