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七七事变
3034800000004

第4章 一九三七年6月28日

毛泽东关注南方红军游击队

在华北战争阴云愈来愈浓之时,在延安宝塔山下,运筹帷幄的毛泽东除了关注前方形势之外,远在江南的一支孤旅,也时刻萦绕在他的心头,令他寝食不安。

1937年6月28日,毛泽东同朱德致电红军驻西安办事处主任叶剑英,请他与东北军将领何柱国接洽,给前去接洽南方游击队的中央特派员提供方便。

而这支南方孤旅,后来在抗日战场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让日寇和伪军闻风丧胆。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走后,留守南方的红军游击队便处于一种外人无法想像的艰苦境地之中。他们要面对的不仅仅是饥饿和伤病,而且还要应对国民党军队疯狂的碉堡封锁、放火烧山、移民并村、大规模的屠杀、制造无人区等暴行。各个游击根据地遭敌人破坏后,变成一片废墟,遍地是白骨。而游击区则是“日搜夜剿人犹在,万死千伤鬼亦雄”。英勇的红军游击队和苏区人民同敌人展开了生死搏斗。

对于这一段艰苦的历程,留守中央苏区的陈毅有着深刻的体会。1936年夏,国民党粤军对赣粤边游击区实施大规模“清剿”。他们采取篦梳式搜山方法,胁迫群众将树砍光,草烧光,使红军游击队无处藏身,并实行移民并村、保甲连坐、计口售盐粮等,企图割断红军和群众的联系,达到困死、饿死、冻死、烧死红军游击队的目的。

红军游击队面临着外界难以想像的困难。将军诗人陈毅在《赣南游击词》中做了真切的描述: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

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

夜难行,淫雨苦兼旬。野营已自无篷帐,大树遮身待晓明。几番梦不成。

敌人找我偏不打,他不防备我偏来,乖乖听安排。

艰苦之中,不乏乐观向上的精神。

在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即将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之际,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也要做出调整。1936年夏,中共代表提出“划定地区给南方各省游击队集中训练,待机择路北上抗日”的要求。但是那时蒋介石还没有下定决心和中共合作,反而继续“围剿”南方游击队。

当国共和谈取得了重大进展之际,毛泽东认为必须派人前往南方游击队,将党中央的新声音传达给这支没有电台的孤旅。中央派出去联络的特派员有两位,一位是前去鄂豫皖的特派员郑位三,另一位是前去闽西南的特派员方方。处于南方丛林中的红军游击队,终于可以听到来自延安的声音。

郑位三,湖北红安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着名的黄麻起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他曾任鄂豫皖苏维埃人民委员会代理委员长,鄂豫皖省委常委、秘书长,红二十五军政治部主任,鄂豫陕特委书记,鄂豫皖区党委书记。毛泽东很看重郑位三,亲切地称他为“小列宁”,同志们都尊称他为“位老”。

南方游击队改编成新四军后,郑位三成为新四军的主要将领之一,任新四军第二师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派驻新四军第五师和鄂豫边区代表,中共中央中原局代理书记、中原军区政治委员。

另一位特派员方方,原名方思琼,广东省普宁县(今普宁市)洪阳镇人。方方自幼受到贫困的折磨,萌发对旧社会的不满,十几岁便参加革命。他在“述怀”诗中表达了他的豪情壮志:“欲抽越王弓,慷慨射潮汐;欲挥鲁阳戈,回首止落日。”族里大恶霸地主方十三不准他姓方,他偏要姓方,还用方字取名,表示他对旧社会恶势力的反抗。方方1925年5月加入共青团,1926年春转为共产党员,土地革命时期曾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军事部长。

在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后,方方与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几位领导人一起,依靠群众并带领战士,与数倍甚至几十倍的敌人周旋于崇山峻岭之间,终于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中建立和扩大了游击据点,粉碎了敌人多次“围剿”,胜利地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1937年四五月间,方方受命到延安汇报请示工作,终于见到了心仪已久的毛主席。毛泽东、朱德、张闻天等最高首长,都接见了方方,对闽西南武装斗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1937年6月28日,毛泽东又派方方作为特派员南下,传达中央的指示。

抗战爆发后,新四军的组建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7月下旬,周恩来在庐山和蒋介石谈判后来到上海,在上海会见了怀着强烈抗日救国热情,刚从澳门回到上海的叶挺。

这位北伐名将在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流亡海外,与党失去联系,已不是共产党员。周恩来估计由他来主持改编南方红军游击队,蒋介石也许能够接受,于是便同叶挺商量。叶挺欣然接受。

抗战初期,蒋介石的抗日决心还是值得肯定的,有其积极意义。蒋介石对于叶挺毛遂自荐担任新四军军长,欣然同意。在没有同共产党协商的情况下,蒋介石单方面发表了对叶挺的任命。这些情况,项英、陈毅并不知道。直到1937年11月初,叶挺去延安,毛泽东等了解了叶挺的抗战决心后,表示同意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项英此时也到了延安,正式商定组建新四军问题。

12月14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东南局和中共中央军委会新四军分会。项英、曾山、陈毅、方方、涂振农(后叛变)为东南局委员,项英为书记,曾山为副书记。项英、陈毅、张鼎丞、曾山、黄道为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委员,项英为主席,陈毅为副主席。

1937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1938年1月6日移至南昌,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副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主任邓子恢,共辖4个支队,全军1万余人。第1支队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共计2300余人。第2支队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计1800余人。第3支队司令员张云逸(兼)、副司令员谭震林,共计2100余人。第4支队司令员高敬亭,共计3160人。军部直属机关、部队980余人。

此后,新四军驰骋在大江南北,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使日军食寝不安,汉奸组织闻风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