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七七事变
3034800000026

第26章 一九三七年7月15日

朱德的抗日游击战术

30年代初期和中期,一些患有恐日病的人坚持说中国不能与日寇作战,要继续妥协退让下去。七七事变后,有人还在宣扬日军不可战胜。为此,1937年7月15日,朱德在《解放》杂志第1卷第12期上发表《实行对日抗战》一文。

在这篇文章中,朱德表示红军愿意与宋哲元、冯治安将军领导的二十九军合作,把日军驱逐出去。这篇文章还从日本的对外贸易、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财政收入、军费开支、军队兵员状况等多方面,列举了大量数据,说明日本军国主义并不是不可战胜的,中国只要坚持抗日游击战争,最后的胜利终会是我们中国人民的。

此后,朱德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总结了抗日游击战术。从1937年7月至1940年5月,朱德一面指挥八路军作战,一面公开发表了几十万字的关于抗日游击战的论着。最着名的专论有:1938年1月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抗日游击战的16条战术;1938年上海生活出版社出版的《八路军的战略战术》;1938年抗日救亡出版社出版的《抗日的游击战术》;1938年《文献》合订本卷(四)转载朱德在《新华日报》上的文章《抗日的战略战术与建立新军问题》;1938年8月顽强出版社出版的《游击战争》;1938年11月解放出版社出版的《论抗日游击战争》。朱德在这些论着中论述了抗日游击战的一系列战术问题。

朱德抗日游击战术是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产生的结果,不是靠他冥思苦想定出来的框框条条。他对当时的中国和日本,还包括其他一些主要国家,都做了一番研究,收集了大量文献资料。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访问各种代表人物,认真观察各处的地形地貌,了解人文风物,思考着游击战术在本地如何发挥效能。朱德是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周密的分析与综合,才正确地认识了抗日游击战术。

1938年,中国已失去东北、华北大部,以及江、浙、皖等富庶地区。朱德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地位及资源,进行了定量分析,用以说明要发展和扩大抗日游击战争,用游击战术痛打日寇,不但不能让日寇有抢占这些资源的机会,并且还应更进一步彻底破坏敌占区域我们所没有破坏或者未及破坏的资财,使其完全不能使用。

朱德被称为“红军之父”,他提出的关于抗日游击战的十种具体战术,对于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抗日作战,具有重要影响。这十种具体战术是:第一,袭击战术。第二,伏击战术。第三,防御战术。第四,麻雀战术。第五,追击战术。第六,退却战术。第七,破坏战术。第八,围困战术。第九,地道战。第十,地雷战。

抗战初期,朱德率八路军挺进华北敌后,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打得日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华北敌后根据地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朱德的抗日游击战术。抗日游击战术不是那种深奥难懂的学问,它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广大指战员容易掌握并灵活地运用。

抗日游击战略战术是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法宝。在这个过程中,朱德也做出了杰出贡献。朱德提出的一整套抗日游击战术,与******的抗日游击战略观相辅相成,使中国人民军队的抗日游击战略战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朱德有较长时间直接在前线指挥八路军抗战,八路军人数发展到40多万,开辟了6000万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其功绩是卓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