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那丁香如缕的感动
3034300000016

第16章 王志文:母亲啊,你的泪水打湿我的脸

母亲捂暖他孤独的童年

王志文出生在上海一个工人家庭,共兄弟三人,他上面有两个哥哥。小时候,父亲就经常带他们兄弟三人去看电影,王志文至今还记得当时看过的《渡江侦察记》、《永不消逝的电波》、《早春二月》等影片,那是他最初的艺术启蒙。

然而,童年的欢乐是短暂的。13岁那年,一场车祸夺去了父亲的生命。那时候,王志文三兄弟都还在上学,家里的负担非常沉重。父亲一走,等于支撑家里最大的一棵树訇然倒下了。

体弱多病的母亲坚强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当时,母亲每月的工资只有三四十块钱,要负担一家四口的吃喝和三个孩子的学费,日子过得捉襟见肘。母亲很要强,既要节俭,又要和大多数上海人一样,讲究体面地过日子,于是,她事事都从小处着眼。只有过年,母亲才给孩子们买新衣服。平时衣服旧了,她就把里边的翻到外边来,重新做一遍,让孩子们继续穿。所以在别人的眼里,王志文三兄弟一年四季都穿新衣服。

为了省钱,王志文三兄弟剃头从来不去理发店。父亲生前曾经留下一套理发工具,一个木匣子里边分成几格,分别摆放着剃头推子、剪子、小刷子和一块毛巾。平时只要一见三个儿子的头发长了,母亲就会挨个儿给他们剃头、洗头。

父亲走后,母亲感到深深的孤独和痛苦,但在孩子面前,她表现得异常坚强。无数个夜晚,王志文从梦中醒来,都会看见母亲坐在昏黄的灯光下望着父亲的遗像流泪。王志文知道,父亲的死对母亲的打击很大,他也在黑暗中偷偷地流泪。那天晚上,王志文看见母亲久久坐在灯下,他披衣下床走到母亲面前,轻轻地说:“妈,爸爸已经走了,您别伤心了。”母亲抹一把泪水,深情地说:“孩子,你爸爸没有死,他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以后会回来的。”说完,母亲把儿子紧紧搂在怀里,泪水打湿了王志文的小脸。

一个女人拉扯着三个孩子,实在太不容易了。有一天,一个远房亲戚来到家里,悄悄地对母亲说:“你太苦太累了,我给你介绍个伴儿来帮你分担分担吧。”母亲不假思索地回绝了:“我吃点苦不算什么,要是后爹对孩子们不好,那可就遭罪了。”就这样,母亲一直守寡到现在。

母亲爱吃大闸蟹,以前父亲在时,他每月发了工资都要买几只大闸蟹回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得津津有味。父亲走后,他们再也没有吃过大闸蟹。一次,邻居送给他们两只大闸蟹,母亲端上桌子后,王志文和两个哥哥一下子把它们吃了个精光。这时,他们才想起,母亲也很爱吃大闸蟹,三兄弟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母亲笑着说:“妈妈是大人,不需要吃什么营养的,你们还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大闸蟹就是给你们吃的。”

这件事成了王志文心中永远的牵挂。他总想着要让母亲吃上大闸蟹,但那时他还是个孩子,没有经济能力。他常常想,自己长大挣钱后,一定要让妈妈天天都吃上大闸蟹。

初二那年,王志文开始偷偷地捡废瓶子、塑料布和旧报纸杂志,积攒到一定数量后,他拿到废品站换了三毛钱。然后,王志文跑到菜市场,买了一只大闸蟹迅速回到家,高兴地对母亲说:“妈,这是我特意买给你吃的。”母亲不解地问:“你哪儿来的钱?”王志文自豪地说:“我卖废品换来的。”母亲眼里一下子涌出了泪花,哽咽着说:“孩子,以后别再捡废品了。”

王志文感情不外露,父亲的早逝使他更加沉默寡言。在学校里,他很不合群,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对功课,王志文也是率性而为,喜欢的课很认真,不喜欢的就随随便便。他的文科成绩很好,但数理化常常不及格。那时,他的表演天赋也开始逐渐显露出来,一直是学校的文艺骨干。

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王志文并不是个优秀的学生。但母亲理解儿子,支持他的爱好和选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王志文能有今天的成就,与母亲对他“不务正业”的认可是分不开的。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王志文感慨地说:“尽管父亲走得早,但母亲对我们三兄弟倾注了全部的爱,我的童年生活并不孤独。和大多数双亲家庭的孩子一样,我感到了温暖和幸福。”风雨路上有母爱相伴

1984年,王志文高中毕业,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那年,北京电影学院没有在上海设立专业成绩考点,王志文必须去成都考点参加考试,往返车费和十多天的吃住开销要数百元。对他们家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母亲四处借钱,却怎么也凑不够这个数。

王志文高中的一个老师有个亲戚在成都,母亲找到了那个老师,把自己的困难告诉了他。老师答应让王志文住到他亲戚家里,这大大减轻了母亲的经济压力。

王志文的专业成绩考得不错,回到上海,他全力以赴准备文化课的考试。1984年6月22日晚上,王志文下课后骑车回家时,突然一辆客车超车行驶,将他撞倒了,造成他耻骨骨折。肇事司机却没有停车,一溜烟儿跑了。

王志文住进了医院。他十分痛苦,巨额的医疗费又要给母亲增加沉重的负担,更重要的是,高考一天天逼近了,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否参加文化课的考试。那段时间,母亲天天守在医院里,安慰他说:“儿子,养好伤要紧啊。实在不行,你明年再考吧。”王志文含泪说:“妈,我就是爬,也要爬进考场。”

在母亲的奔走下,有关领导同意让王志文带伤参加高考。7月7日,母亲和两个儿子用门板抬着王志文走进了考场。令母亲欣慰的是,王志文凭着超乎常人的意志和毅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

9月,当王志文背着行囊准备到北京上学时,母亲十分矛盾,一方面,她希望儿子远走高飞,去成就一番事业;另一方面,她又希望儿子能留在自己身边。王志文能体会母亲的心情,轻轻地说:“妈,您放心吧,我一定会回到您身边的。”

王志文性格内向,来到北京电影学院这个陌生的天地,他无法与老师和同学们沟通交流,他想家,想母亲,孤独和寂寞潮水般地包围着他。王志文想到了退学,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母亲。母亲冷冷地说:“你要是退学了,就永远别回这个家。”母亲的话把王志文镇住了,他只得在学校里留了下来。

母亲知道儿子孤僻内向,这很不适合在演艺圈发展。于是,她经常给儿子写信,要求他主动去和别人交流。去学校看儿子时,母亲还拜访老师,请他们和同学们帮助王志文克服性格上的弱点。通过4年的大学生活,王志文基本上走出了自我封闭的心理误区。

王志文每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都很高,母亲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为了省下每一分钱,母亲几年里没有添置过新衣服,生活降到了最低标准,感冒了也舍不得进医院。但在电影学院,王志文的生活和衣着并不比别人差。那年冬天,王志文回家过春节,发现母亲的袜子破了几个洞还在穿,他的鼻子忍不住一阵发酸,哽咽着对母亲说:“妈,都是我拖累了您!”母亲埋怨他:“孩子,你怎么说出这样的话?哪个父母不要培养自己的孩子?这是我的责任啊!”

1988年初,电影《弧光》的导演邀请王志文出演男主角,扮演一个大学心理学老师。王志文很高兴,当时他快毕业了,如果能主演一部电影,对自己未来的演艺之路是个良好的开端。王志文踌躇满志地投入表演,没想到一个月后,导演把他辞退了,说他不会演戏,更不适合演这个角色。

王志文苦闷到了极点,想不到第一次拍戏就出师不利,他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是不是自己真的不适合当演员?母亲知道王志文的痛苦后,在电话里劝他:“儿子,你要多从自身找原因,不要埋怨导演,也许你的形象和经历确实不适合演这个角色。你是有实力的,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个好演员。”在母亲的安慰下,王志文烦躁的心渐渐平静下来。

1988年7月,王志文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央戏剧学院艺术研究所工作。此后,王志文的表演激情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短短两年多时间,他相继主演了《皇城根儿》、《红粉》、《过把瘾》等多部影视剧,一举夺得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男配角奖、飞天奖最佳男演员奖等多项大奖,成了大红大紫的明星。

成名后,王志文成了大忙人,马不停蹄地到全国各地拍戏、参加各种活动,他更难得回家了。母亲想儿子,常常想得泪流满面。尽管很想见到儿子,但她从不对王志文说,怕分散他的精力。那天,母亲病倒在床上,梦里还在深情地呼唤儿子的名字。王志文的哥哥把这件事告诉了他,他的心一阵抽搐,几年来,自己一直忙于事业,几乎忽略了母亲的存在。几天后,王志文推掉一些活动,飞回上海看母亲。母亲老了,眼角爬满了密密的皱纹。王志文百感交集,母亲是为儿子们操劳所致啊!她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里,都隐藏着一段辛酸的故事。想到这些,泪水悄悄淌满了王志文的脸颊。王志文在家的日子,是母亲最快乐的时光。她变着法子给儿子做好吃的,王志文感叹地说:“妈,我要是还能像小时候一样,天天吃您做的菜该多好啊!”快乐和幸福像花朵一样绽放在母亲的脸上,她随口说:“那你就回来住Ⅱ巴。”

没想到母亲的一句玩笑话,让王志文还真当了回事。他萌发了回上海定居的念头,但想到北京的发展空间更大,他又犹豫不决。但不管身在何处,王志文都感觉母亲的一双眼睛在背后深情地注视着他。母子深情温馨动人

母亲的年纪越来越大了,她很想让儿子陪伴在自己身边。1996年,王志文忍痛放弃在北京红红火火的事业,回到上海定居。他给母亲专门买了一套房子,和自己的房子就在同一个小区里,只要不拍戏,王志文就天天待在家里陪母亲,和她聊天,偶尔也帮她做做家务。

王志文每次出国旅游或者拍戏,都要给母亲带回一些礼物。看到母亲每天早上都穿着一双旧鞋子去公园锻炼,王志文就利用在日本拍戏的机会,特意花1000多块钱为母亲买了一双旅游鞋。母亲很高兴,但一直舍不得穿,她用报纸把鞋子包着藏在家里。

母亲一直改不掉几十年来养成的吃剩饭剩菜的习惯,王志文经常劝母亲说:“妈,现在条件好了,剩饭剩菜就倒掉算了,要不然吃出病来怎么办?”母亲笑着说:“没事的,倒掉可惜了,我都吃了几十年了。”家里的一些旧家具把阳台堆得满满的,母亲也舍不得扔掉。王志文劝母亲把这些东西都扔掉,母亲很不高兴,埋怨儿子忘了从前的苦日子。母子俩为这些小事还吵了起来。

那天,王志文把头天晚上没吃完的鱼倒进了垃圾桶,母亲心疼地在一旁抹眼泪。王志文走过去,动情地说:“妈,您苦了一辈子,我现在想让您享点福啊!”母亲轻轻地说:“儿子,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但看到你把一些东西扔掉了,我心疼啊!”那一刻,王志文突然明白,母亲过惯了清贫日子,如果一下子要改变她的生活习惯,虽然自己是出于一片孝心,也会让母亲心里不舒服。

在这种情况下,王志文开始变着法子善意地欺骗母亲。给母亲买衣服时,他把几百块钱的说成几十块钱;给母亲添置家具时,他把最贵的说成是最便宜的。母亲笑得合不拢嘴,王志文发现,母亲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这么多年来,王志文一直无法忘记童年时他和哥哥抢吃大闸蟹的那一幕。现在,王志文有钱了,他多次提出要带母亲去吃大闸蟹,但母亲总是嫌贵。有一天,王志文高兴地对母亲说:“妈,有家餐馆生意不好,大闸蟹大减价,才20多块钱一只,我们去吃吧。”母亲高兴地和儿子一块儿去了。

来到餐馆,王志文一下子为母亲点了4只大闸蟹,母亲吃得非常开心。见服务员提着铝桶从身边走过,母亲居然十分豪爽地说:“再来几只大闸蟹。”结账时,母亲问老板:“一共花了多少钱?”老板告诉她:“才100多块钱。”母亲高兴地说:“真便宜!”

其实,这是王志文和老板合伙在“欺骗”母亲,这顿饭他一共花了1000多块钱。这件事,王志文至今也没有让母亲知道。

王志文很敬业,拍起戏来不要命。1999年夏天,因为拍戏劳累过度,他高烧到40℃,在床上躺了近一个月。为了不让母亲知道,王志文住在二哥家里,每天让医生来输液。他叮嘱身边所有的人,一定要对母亲封锁消息,偶尔给母亲打电话时,他也谎称自己在外地拍戏,一切都很好。不久,母亲还是知道了这件事,紧张地跑到二儿子家里,见王志文躺在床上烧得都有些虚脱了,浑身的关节疼得他直叫唤。母亲哭了:“孩子,你病成这样为什么不早告诉我?”王志文有气无力地说:“妈,您年纪大了,我不想让您担心。”

王志文在医院住了一个星期,母亲日夜守在医院照顾他。出院后,母亲和儿子进行了一番推心置腹的长谈,她深情地对儿子说:“孩子,我一天天老了,不可能照顾你一辈子,你年纪也不小了,找个对象好好过日子吧。”王志文笑着说:“妈,我的事您别担心,婚姻大事得慢慢来呀。”母亲重重地叹了口气,便不再说什么了。

凝视着母亲爬满皱纹的脸和满头银发,王志文的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母亲这辈子太不容易了,父亲去世得早,她完全有理由去追求新的生活啊!但为了三个孩子,母亲亲手埋葬了自己的幸福。如今,母亲年纪一天天大了,三个儿子又不能经常守在她身边,母亲真该找个伴儿啊!

想到这里,王志文真挚地对母亲说:“妈,您找个老伴吧!我会像对待亲生父亲一样待他。”母亲忍不住老泪纵横:“孩子,难得你有这份孝心,我都是黄土埋到脖子上的人了,还找什么伴啊!”后来,王志文真的托人为母亲介绍了一个老伴,但母亲坚决不同意,她说小儿子还没有成家,她要照顾他。听了母亲的话,王志文感慨万千,他引以为自豪的,不是自己如日中天的事业,而是拥有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在他眼里,母亲的天空永远最美最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