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共进午餐:向巴菲特请教投资心经
3032900000027

第27章 吸取餐桌上的教训(2)

有水分的东西最糟糕

生意不景气的情况下,午餐店的老板们会想尽办法、绞尽脑汁的招揽生意,因为没有生意就意味着破产。为了生存,一些餐馆老板开始来到街道上向过往的行人推荐他们的食谱和特色菜肴。老板们侃侃而谈,极尽所能的向你描绘着一顿可口是午餐,但是当你进去真正坐下才发现,原来他们说的那一切都是有水分的。

做生意的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夸张自己的业绩,因为好的业绩能够帮助他们吸引大量的投资者。当投资者被这样的花言巧语蛊惑之后,他们兴高采烈将自己的资金投入到这些企业之中,结果才发现原来真实情况并没有那么美妙,水分实在太多了。

顾名思义,通用再保险公司是一家再保公司,也就是说它提供的服务是针对那些保险公司的。保险公司受理了来自普通个人或者公司的投保,但是他们自己却无法保证自己不出现状况,因此他们就到再保险公司那里也为自己投了一份保险,这样一旦公司发生险情,也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

像热爱航空业一样,巴菲特对保险业也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通用再保险公司的管理层投其所好的向巴菲特展示了他们的巨大优势,比如“浮存金”。浮存金指的是保险公司获得的保费与支付理赔金额之间的差额。因为保费入账多年后才需要支付理赔,所以保险公司的浮存金会非常可观。

对保险业兴趣向来浓厚的巴菲特显然被通用再保险公司所展现出来的一切打动了,1998年底,伯克希尔以220亿美元收购了通用再保险公司。收购初期,伯克希尔获得了巨大的回报,当年他们的平均浮存金从1997年仅有的70亿美元迅速上升到了230亿美元。如果故事以这样的方式结局,那巴菲特无疑又一次为自己贴上了成功的标签。

让人遗憾的是这并不是故事的解决,在拥有了庞大的浮存金后,巴菲特开始发现了其中的一些猫腻。他在1999年给股东们的信中写道:“通用再保险公司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我觉得规模相当惊人的――承保损失。”在这封信件中,巴菲特明显的流露出不满情绪,他认为通用再保险公司对保单收费不够。

事实上对保单收费不够是整个保险业界的通病,因为保险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得从业人员必须想方设法的拉拢客户,这样他们才能保证市场占有率,而拉拢客户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削价,而保单价格定得过低就意味着通用再保险公司只能削减自身利润。为此身为通用再保险大股东的巴菲特提出提高费率的要求,虽然他知道这样会减少保费收入,但他仍觉得势在必行。

果不其然,通用再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在第二年便创下了新低。不过巴菲特对通用再保险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朗?弗格森还是抱有极大的信心。弗格森曾经向巴菲特展现了通用再保险公司的美好前景,巴菲特相信他能够将那一切美好的远景变为现实。

2000年,通用再保险的业绩开始情况有所好转,但巴菲特还是对浮存金成本有所顾虑。他认为通用再保险公司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但对现在保单价格变得越来越合理他感到很满意。他也很高兴地看到通用再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正在慢慢地恢复到过去的水平。这个时候巴菲特甚至乐观的做出了预测,他说:“如果2001年没有重大灾难发生,通用再保险公司的浮存金成本应该会有显著的降低。”

还是那句话,资本市场上没有如果,所有人都知道在2001年9月11日在美国发生了什么。巴菲特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这次灾难远比他想想中的还要让恐怖。这件事后,巴菲特十分自责,他为此进行了反思:“我没有坚持通用再保险公司承保时必须采取的重要的安全措施,在9月11日这一天,错误找上门了。”

“9?11”事件发生后,伯克希尔对即将发生的亏损做出了预测,认为这次恐怖事件将直接导致公司税前核保亏损额达到24亿美元,其中有19亿美元亿来自于通用再保险公司,意味着公司的利润将减少了15亿美元。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恐怖袭击发生不久之前,弗格森那个曾经极力游说巴菲特购买通用再保险公司股票的首席执行官,却离开了他的职位。直到这个时候,巴菲特才意识到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多么的糟糕。

2002年伯克希尔公司的年度报告上,巴菲特感谢了新上任的乔?布兰登为通用再保险公司所作出的努力,但是字里行间却不难发现,巴菲特对这次收购充满了悔意。为此他在写给股东们的一封信中说道:“我真是大错特错了。”

但是砸在手里的一摊子坏资产不能就此丢弃,巴菲特开始努力的经营通用再保险公司的业务,他坚信最遭的时期已经过去,通用再保险公司必将会在未来打一场翻身仗。虽然他在接受外界采访时对通用再保险充满信心,但是他自己也并不清楚究竟会有怎样的未来。

令人欣慰的是2003年,通用再保险公司的承保获利第一次转亏为盈。直到这个时候,这家糟糕的公司才重新走上了正轨。2004年情势好转仍在继续。虽然那一年美国狂风肆虐,但是通用再保险公司又创造了承保利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巴菲特可以高枕无忧,因为在2004年的飓风与2005年相比,只是小巫见大巫。

2005年“卡特里娜”让美国备受摧残,尤其是新奥尔良市更是损失惨重,通用再保险公司也为此而付出了昂贵的代价,而伯克希尔自然无法幸免于难,他们在这次灾害中损失了34亿美元。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之前由于巴菲特的一再坚持,通用再保险公司制定了一个更保守的承保方式,它将与飓风相关的损失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这一年在巴菲特看来,是通用再保险公司重振旗鼓的一年。

通用再保险公司当初宣传的远比后来所遭遇的一切美好的多,他们填足了水分将这些展示给巴菲特,而巴菲特接手后却麻烦不断。所以,在你选择投资时,一定不好被那些充满水分的美好事物所迷惑,因为那将会让你犯下大大的错误。而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显然没有巴菲特那样扭转乾坤的魄力和能能力。

不要忽略不起眼的特色菜

“史密斯与沃伦斯基”的主打产品是牛排,那是不是意味着这家享誉华尔街的牛排店只有牛排是他们的最好产品呢?真实情况显然不是这样的。“史密斯与沃伦斯基”除了有让人惊叹的牛排之外,还有很多可口的美食,它们看起来虽然不是很起眼,但是一样能够征服那些来来往往的客人。

市场上有两种公司的存在,一种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明星公司,这些公司乍一看上去有着疯狂的业绩,有着疯狂的追随者,也有着无数让人看不懂的业务。还有一种公司,如果你不去主动的观察他们,几乎听不到任何与他们有关的消息,他们就如同“史密斯与沃伦斯基”牛排店里那些不易引起人们注意的特色菜一样。

巴菲特一生翻阅了很多的企业和公司的年报,他只对其中的佼佼者感兴趣,但是像他这般伟大的投资和也没有发现所有的佼佼者,比如迪斯尼,在巴菲特看来没有购入迪斯尼的股票是他这一生的投资生涯中犯下的最大错误。

1995年,巴菲特在写给股东们的一封信中提到了迪斯尼公司:1965年迪斯尼公司的税前利润为2100万美元,但是它所拥有的现金就超过了负债。当时迪士尼乐园投资1700万美元的加勒比海海盗船才刚刚开幕,公司的全部市值也不过只有这艘海盗船的5倍,真是太便宜了。

巴菲特对所有的低廉的价格充满了兴趣,在那一年他以每股31美元的成本购入迪斯尼的股票,当时他先后在这只股票上投入了500万美元,他为此而拥有了迪斯尼5%的股份。对于像他这样的投资者来说,他完全有理由将迪斯尼的股票长期持有下去,但结果非常遗憾,仅仅在一年以后,他就将这些股票以600万美元的价格卖了出去,而他从这笔投资中仅仅收获了20%的利润。

对于这次卖出,巴菲特一直耿耿于怀,因为如果他能够坚持下来,那么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500万美元将给他带来200倍以上的收入。他唯一没有想到的是这家不起眼的公司会有后来的成就。

迪斯尼公司现在拥有全球最著名的吉祥物米老鼠和唐老鸭。正因如此,它每年都会从它的主题公园、电影、音乐、书籍、商店、体育,以及其他商品如迪斯尼互动、迪斯尼巡游线、GO.com网站等获得100多亿美元营业收入,每天参与这些项目的人数高达8000万人。

时光切换到1995年,当时迪士尼公司将自己的目光锁定在资本城/美国广播公司身上。为了顺利实现并购,巴菲特与资本城/美国广播公司总裁汤姆?墨菲、迪斯尼公司总裁迈克尔?伊思纳在高尔夫球场上相遇了。对于这次并购方案,巴菲特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这是他第二次接触迪斯尼公司。

当时,汤姆?墨菲希望能得到迪斯尼公司的股票,而迈克尔?伊思纳希望能全部用现金来支付收购款。二人为此而争执不下,这个时候巴菲特给汤姆?墨菲出了一个主意,在他看来迈克尔?伊思纳所说的用现金收购是可以考虑的。

1995年7月31日上午,这两家公司实现了并购,迪斯尼斥资190亿美元,将每股价格高达127美元的资本城/美国广播公司兼并。在支付方式上迪斯尼选择了股票加现金的交易方法。

在这次并购案中,巴菲特并没有闲着,他将他们原本持有的资本城/美国广播公司股票的股票兑换成1股迪斯尼公司股票外加65美元现金,这一次虽然巴菲特不是直接购买,但是这让他又一次成为了迪斯尼的股东。在这次并购案后不久的一段时间里,巴菲特还在资本市场上购入迪斯尼,最后他持有了迪斯尼3.5%的股权,转眼间成为了迪斯尼的大股东。

让人感到的遗憾的是这桩购并案虽然是美国企业购并史上的第二大合并案,但是他们并没有带来积极的效应。两家公司在合并之后,开始走向衰落期,后来被慢慢崛起的时代华纳超越,这也直接对巴菲特的投资决策产生了影响。

1998年末,伯克希尔公司还持有迪斯尼公司股票5100多万股,可是1999年末在伯克希尔公司年报上就看不到这一持股品种了。这表明,伯克希尔公司持有的迪斯尼公司股票价值已经跌到7.5亿美元以下。到2001年初,伯克希尔公司已经彻底卖光了它所持有的迪斯尼公司的所有股票。

2001年,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后,从事娱乐行业的迪斯尼公司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这从他们的股票价格上便能窥出端倪,当时他们的股票价格已经跌到了10多年来的最低点。当时,迪斯尼老总迈克尔?伊思纳希望将自己的这些“便宜货”介绍给巴菲特,以求巴菲特能够投入巨资帮自己度过难关,但是当时巴菲特在忙于应付恐怖袭击给伯克希尔公司造成的巨额保险理赔,再也没时间顾及这件事了。

相对于第一次轻易将迪斯尼公司的股票出手,巴菲特在第二次接触迪斯尼时所做的一切显示了他的卓越投资才华。但是这并不能将之前的惨痛教训抹杀。

我们不能与大师一起共进午餐,但是我们却可以从大师的身上汲取经验和教训,巴菲特用自己所经历的一切向我们展示出了投资成功的乐趣,但也向我们揭示了投资失败的不幸,但是不管是哪一种都将成为我们的财富。

寻找那些不起眼,但是可以为我们创造财富的公司,这会让我们的投资经历变得简单的多。因为,不起眼意味着关注的人很少,在资本市场上越是不被人关注的产品,它的爆发力也就越发强大。我们要做的,不过是不随波逐流,能静下心来认真分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