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个女子都该有心计
3023500000008

第8章 心·观·点(3)

不管她去还是他来,总之,以过年的名义网恋一场,她终于要过一个今生难忘的年了,祝贺祝贺!

还有好友阿C,以过年的名义把同居三个月的男友飞掉了,她说:“他太闷,和他在一起年都过不好。”当然我知道,没说出口的理由其实更重要,他没钱、没房、没前途,是个让她看不到希望的人,三个月的观察期已经足够得出这样的结论,与过年无关。

年后综合征

人,变得越来越娇气,越来越爱得综合征了,除了医学上有说法的帕金森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又信口开河弄出什么电脑综合征、59岁综合征、经济舱综合征等等,只要有点不舒服、不愉快,统统可以安个综合征的名。

年后综合征就是这么一种瞎白话出来的东西。此征最是普遍,只要是中国人,谁都尝过滋味,还不得不一年又一年地尝下去。此征特别综合,从生理到心理、从肠胃到四肢,哪里都找得出征状来。

这征第一征状叫做“腻”。过年的时候大鱼大肉胡吃海喝,过完年,浑身上下腻得恨不得变作一口油田,看什么都没食欲。开年第一天请几个大男人吃饭,本想好好招待他们,谁知大家异口同声要求“粥粉面”,好啊,省的是我的钱,我开心呀。结果,最能吃的一位喝了两碗绿豆粥,一碗鱼片粥,最后说换换口味吧,又上了一碗白粥!我们眼睁睁看他一碗接一碗喝了一肚子水,还边喝边感叹:这个好这个好,清爽!

第二征状叫做“懒”。在春节的悠长假期里,每天过着睡了吃、吃了玩、玩了睡,猪一样的幸福生活,随着一个叫初八的日子的到来,幸福被咔嚓一声拦腰斩断,一切又要恢复到朝九晚五的状态。初八那天的8点钟,是全体上班族最痛苦的时刻,闹钟响了,响吧响吧,还响得过彻夜不息的搓麻之声?还响得过一连整周的劝酒划拳之声?问题是,那些声音过后是整天整天的懒觉,这小而倔强的闹钟响过之后却不得不打扮齐整去上班,苦也!偏偏这一天又是非去不可的,旷工迟到事小,拿不到老板的开年红包事大,再怎么也要挣扎着爬起来,黑着眼圈昏沉着头跌跌撞撞出门去。

还有一个征状最为严重,影响最是旷日持久,它的名字叫做“烦”。谁不想天天睡到自然醒,谁不想过神仙一样的懒日子?可是,我们没有巨额遗产可继承,我们嫁不到千万富翁,一饭一羹、一衣一裙只能靠自己,注定只能在过完年后彻底忘掉曾经的幸福生活,继续忍受老板的颐指气使、忍受工作的烦琐与无聊,烦躁着、郁闷着、内分泌失调着、苦苦地与惰性斗争着……

白领一族的最大心愿就是快快储够养老本,退休,放个到生命尽头才结束的长假。每个人都在做着这样的痴梦,每个人身边也都有现成样版,那就是我们的父母长辈,操劳一辈子,退休了,拿着退休工资和儿女的奉养,不愁吃喝不用工作,该没有年后综合征了吧?谁知过完年,他们一样坐在家里长吁短叹不胜烦恼,烦什么?年轻人该走的走了,该上班的上班了,他们只希望儿孙绕膝永享天伦,可惜这也是过年的特权,给他们余下的是长达一整年的回忆与盼望,他们也有他们的年后综合征啊!

用男人取悦女人

我承认我喜欢看漂亮男人,养眼怡神,不看白不看,选美大赛我只看男的出场那部分,广告我要看有漂亮男主角的那个,就算卫生巾广告,比之容祖儿朱茵蹦蹦跳跳地说“这个牌子就是好就是好”,我还是更喜欢那个另类的宝洁Always Ultra卫生巾广告。

第一幅,一个男人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尽情淋浴,一脸的惬意和满足,标题是“清爽”;第二幅,一大片龟裂的非洲土地,那个男人舒服地躺在一张软垫上,标题是“柔软”;第三幅最绝,三个帅哥赤裸着上身,体型各有千秋,题为“多样化”。旁有文案“每包三种尺寸”,看看旁边的真人版不同尺寸,让人怎能不爆笑?最后一幅,六个猛男,人手一把黑色雨伞,题为“保护”,文案是“为女性日常需要提供多达6倍的保护”!

太贴心贴肺了!《绝世好BRA》里梁咏琪告诉花心大少古天乐:好的BRA,给女人的感觉就像男人的拥抱。好的卫生巾又何尝不像男人一样体贴温存呢?这样的广告,时尚女人看了、笑了,然后上街买那卫生巾去了。

这世道就是这样,女性的经济实力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消费品专为女人生产,《欧洲商务》杂志评选出的欧洲富豪榜,第一位就是女性——欧莱雅公司主席利利亚娜?贝当古!哪个广告商不博女人开心,你还想不想混了?如果拿几个漂亮男人打趣一下就能达到效果,你还不赶紧偷着乐去?

宝洁还有一个护垫的FLASH广告更是拿男人开涮,逗女人一乐:一个英俊男人运动一番,字幕让你用鼠标点击脱去他的上衣,接着脱掉背心、长裤,他身上仅剩一条小内裤,健美的身材一览无遗,字幕继续诱惑你:“你要来真的吗?”没有人会停止点击,他的内裤无可奈何被脱下来了,一片可爱的黑色卫生护垫赫然在目——那是他最后的遮羞布!

越来越多的广告以男性形象来诠释纯女性消费品,而且男性通常处于被掌控、仰人鼻息的地位,这成了近年广告界的新时尚。YSL广告里一个衣着华丽的女人将男人玩弄于股掌间;GUCCI大胆使用一妻二夫的概念,还在女鞋广告里将俊美的男人捆绑起来、踩在脚下。

除了国际大品牌,一些国内产品也开始用漂亮男人来讨女人欢心。一个新牌子洗发水以F4做广告形象,四个大男孩半裸上身,在嬉闹中尽显男色之美,让电视机前的女人心旷神怡,掏不掏钱也就是转瞬间的事。

用男人取悦女人,是女性主义的胜利,更是聪明的广告商意识到女性消费市场的潜力而采取的对策。消费男色,正如男性消费女色,本来就是一回事。

垃圾制造者

从清晨到晚上,一整天,她可以窝在屋里不出门,如果刚巧不想动的话,叫外卖、商店送货、快递上门,一切都靠电话和网络,一切都不用劳她出门。

可是有件事,她不得不在每天的某个时刻——不固定,通常是晚上,还要事先在无法蔽体的舒适睡裙之外披上一件长袍——打开房门,走进楼道,走九步,拉开防火通道的门,把手里的垃圾袋扔进垃圾桶。对,她每天必做的事就是扔垃圾,每天一大袋,甚至更多。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有这么多这么多的垃圾。

小时候去阿姨家,是当年最时髦的住房,厨房里有个孔,被一个铁盖盖住,深不可测。拉开铁盖把头伸进去,可以闻见一股令人窒息的臭气,喊一声,空空洞洞的回声若有若无——这是那个年代的潮流家居设计,一条从家家户户通向楼下的垃圾通道,任何垃圾只要往里一扔,剩下的事就交给清洁工。她至今也想不通这个天才的设计究竟是如何运作的,比如,有人往里倒水怎么办?垃圾卡在中间下不去怎么办?坏人顺着通道爬进家里怎么办?估计也是因为这类问题无法解决,那个年代之后,她再也没有见过藏着这种垃圾通道的房子,而阿姨家,也在十年前搬到了一个没有垃圾通道的房子里。

她常常是一个人在家的,可是一个人也会产生这么多垃圾。她总是很疑惑,这些垃圾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空空的垃圾桶,大大的垃圾袋,怎么能一点一点填满呢?

绝大多数垃圾是食品包装,比如饼干,外面有一个大大的袋子,它们的材料总是很特别,不像普通的塑料袋可以弄成很小一团,你把它折起来、团起来,过不了几秒钟,它就会像种子萌芽一样一点一点长起来,变成一大团,或是变成原来的样子,这样,它们在垃圾桶里占的地方就相当大。别以为这就是饼干的全部包装,袋子里通常还有一个塑料盒,透明的,划成一格一格的,有时候是为了固定饼干不让它移位。但她想,更多的时候是为了让很少的饼干显得多一点。饼干是易碎的东西,因此有的商家又在塑料盒里加上硬硬的纸壳,把一袋饼干做成一盒的感觉。另外,很多比较贵的饼干都是独立包装,也就是说,每一片或是每几片又有一个独立的小塑料袋——你瞧,光是一包饼干,不等吃完就会制造出一堆垃圾。何况每样食品都会有包装,方便面的塑料袋或塑料碗、超市买来的蔬菜的保鲜袋或是保鲜盒、外卖的一次性饭盒和筷子勺子叉子……

一个人吃饭,无论是吃现成的还是自己煮的东西,通常都会剩下许多,于是,大量食物垃圾产生。她比较崇尚素食,一日可以无肉,但不可以没有蔬菜瓜果。而新鲜的蔬菜瓜果,也是垃圾产生的最好来源,吃之前处理出来的,和吃之后剩下的,这些残渣像其他食物剩余物一样很容易腐败、发臭,这也是无论如何她坚持每天扔垃圾的原因。

还有废纸巾,擦嘴的、擦手的、擦桌子的、擦地板的,纸巾是个好东西,除了洗手间和餐桌,她还习惯在每个伸手可及的地方都放一个纸巾盒或是纸巾筒,一有问题第一时间就伸手拽一张。在她的床头,一左一右有两个,更是为了方便。这样方便的结果,便是垃圾筒里常常有一堆白花花的纸巾团。再说,纸巾也是有包装的,盒子,或是圆筒形的纸芯,还有大张的塑料纸。

另外,她习惯用旧报纸垫在桌上吃饭、吃水果,吃完把报纸卷一卷扔掉,不用收拾残局,一卷脏报纸塞进去,垃圾桶马上被占了一半。她还有乱写乱画的恶习,瞎写的字、瞎画的线条,同有用的备忘录和电话共处某张A4纸上,几天下来能积一小叠,当然它们通常是不会以一叠的形式存在的,而是这里一张那里一张。每过一段时间——有时是三天,有时是三个月,全看心情和必要性——她清理一次,有用的东西存入电脑和商务通,无用的团一团扔掉,这样又是半垃圾桶。

……够了够了,还要怎样呢?她知道无论是乱擦一气的纸巾还是信手写字的A4纸、漂亮的食品包装纸都是森林变来的;无论是一次性餐盒还是塑料袋都是污染地球的巨大隐患。可是,她能怎么办呢?不吃带包装的食品?不用带包装的东西?不叫外卖?不用保鲜膜?她想当一个环保主义者,可是没办法,她还是只能做一个无奈的垃圾制造者。

美丽女人总有相似的动人表情

看着电视上侃侃而谈的伊能静,真是一个美丽的女人,虽然没看过她正在说的那部电视剧,只看她说话间的神态已是享受。

伊能静这样的明星,从来没有红透半边天,却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读中学的时候听她唱《19岁的最后一天》,谈恋爱的时候看她和庚澄庆那场神秘地下恋,本以为只是娱乐圈人爱玩的绯闻,哪知道真的结婚了、生孩子了。再出来,俏丽的脸庞依旧,时光仿佛忘记了这个身世独特的美丽女子,细细一看,味道却是不同的,眉宇间温婉沉静,不再是那个一脸单纯的小姑娘了。

她在说《风声鹤唳》中那个完美的张婉心,可能是被角色所同化,她很学生气地慷慨激昂着,语速很快,不停打手势,有时仰着头笑,长长的卷发跃动在耳际,恍惚间,突然觉得她真像我的一个朋友,长相肯定是不像的,可那神采飞扬的劲头,一恍眼真会看成我那位朋友。那也是个美人,从躁动不安的青春走过来,上房揭瓦的胆都有,谁都不知她会闹腾成啥样,却突然嫁了个稳重得无以复加的男人,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看他们在一起最有意思,他温和地笑着看她疯疯癫癫,一副她把天捅下来他也敢顶着的架势,那一瞬,所有人都明白了她的选择是多么正确。她的嗓门大到一般人觉得闹得慌,她的语速快到不熟的人根本听不清楚,这些,其实和伊能静的气质是完全不搭边的。

电视上的伊能静又说到对文字的痴迷,像她这样以美丽著称的明星,写书的不是没有,她们故作亲切地把自己与大众的距离拉近,可是再平实的语言,也掩不住骨子里的凛然。伊能静不是这样,她的文字是真性情,是一个有着忧伤气质的女人对生命的感悟,她说:“出一本书让陌生人阅读自己的鲁莽粗糙,让某部分自闭的我因此感到惶恐。……我害怕自怜,害怕眼泪,害怕想说故事,害怕看不清楚而沾沾自喜。我总是希望远离人群保持清醒,并毫不隐瞒自己的不合群、难接触……”这样的表白,清醒而有分寸,我喜欢。还有:“树在摇晃,将快下雨,落叶自树梢飘落,天空灰蒙,我怀疑你并不知道我爱你的深度,这不平衡的深浅让我相信自己单恋着你。”这样的句子,该是每个为爱情而生的女人所喜欢的。她把她的书名定为《生死遗言》,在中国人眼里不是不犯忌讳的,这也让我对她刮目相看。

说到这里,她的表情变了。温和、恬静,非常女人味,主持人问了一个问题,她侧头想一想,然后略带犹疑地说对,看着她那个神态,我突然又觉得像是另一位朋友。那也是个美丽的才女,倔强地不肯为爱情妥协,倔强地孤独着,她说话慢,但吐字清楚、条理清晰,说出来的话记下来就是一篇好文。

我疑惑了,屏幕里只有一个伊能静,我为什么从她的表情里看到了一个又一个似曾相识的人?也许,美丽的女人总有相似的动人表情,美丽在人类的无声语言中具有太多共通的东西。